■葉馨蔚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單篇教學”,就是針對單篇課文進行精讀、探究、賞析。這樣的“斷層式”教學會讓學生產生“淺嘗輒止”的無助感,學習的自主性不高。顯然,傳統的“單篇教學”已無法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新教材采用“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教學”和“教讀—課內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而項目化學習有利于推進單元整體教學,從而實現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有機結合。筆者將以統編語文九(上)第四單元為例,探究基于項目化學習如何推進單元整體教學。
九(上)第四單元由三篇小說和一個綜合性學習組成,其中包括教讀課文《故鄉》《我的叔叔于勒》和自讀課文《孤獨之旅》。從課文內容的主題來看,三篇文章都涉及少年成長這一話題。《故鄉》主要描寫作者二十余年后重回故鄉,在故鄉的所見所聞,通過閏土、楊二嫂兩人前后的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舊社會封建傳統觀念的不滿。《我的叔叔于勒》通過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對比,批判了金錢至上的社會。《孤獨之旅》的主人公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輟學并隨父親離家到遠方牧鴨,在這過程中,感受到了孤獨,最終成長為堅強勇敢的少年。學生閱讀這些文章,可以加深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確立自我意識,更好地成長。
根據本單元的內容,筆者確定以下單元教學任務。
1.識字寫字能力:掌握課后的生字詞。
2.閱讀能力:學會梳理小說情節,試著從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小說的主題。
3.寫作能力:能通過對比、環境描寫等手法塑造人物。
根據小說的體裁特點和單元目標,筆者對本單元中的《故鄉》進行重點教讀。
第一步:速讀,把握文章線索,梳理文章內容。明確本文以“我”回到故鄉的所見所聞為線索,把文章分為“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三部分。
第二步:精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作者之悲。文中主要描寫了兩個人物,即閏土和楊二嫂。筆者通過表格形式,讓學生找出兩人前后的變化,從中分析造成兩人發生變化的源頭是什么。通過表格的對比,學生自然而然可以抓住關鍵句“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再結合作品背景得出悲的源頭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小說的主題也就明了了。
第三步:品讀,在對比、人物環境描寫中,感受故鄉的變化,品讀作者之悲。魯迅先生通過細致的人物描寫,在對比中表現了人物的變化,而環境凄涼蕭瑟,更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凸顯作者之悲。
以上三步閱讀法實際上就是閱讀小說的三個基礎項目,圍繞這些基礎項目又可以建立一些子項目。筆者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分析課文,領會寫作手法的精妙,體會文章主旨,對于文本的解讀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提綱挈領,于無形中把小說的閱讀方法教授給學生。
在完成《故鄉》的教讀后,筆者有意識地教導學生“依葫蘆畫瓢”,用讀《故鄉》的方法品讀《我的叔叔于勒》,對學生進行項目化訓練,幫助學生實現遷移運用。
第一步,速讀,梳理出故事情節,引導學生找出能夠串聯文章的線索。有的學生能按人物心理變化講述內容: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回來解決他們的困境,但是于勒破產了,他們的夢想破滅了。有的學生能按情節的發展梳理內容:趕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梳理情節。
第二步,精讀,察言觀色讀人心。筆者問學生通過什么方式能更好地認識人物,部分學生能立馬想到用表格的形式,羅列于勒的個人信息、菲利普夫婦態度的變化,再由表格分析出菲利普夫婦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最后得出主旨。
第三步,品讀,領會手法,領悟情感。學生圈畫出文中的句子,自由表述,分析人物描寫、對比等手法的精妙。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角度探究課文,激發了閱讀興趣。
最后一篇自讀課文《孤獨之旅》,由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展示自我風采。筆者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與思考,鼓勵學生以不同形式展示自讀成果,可以是講故事、續寫、批注、朗讀、課本劇等多種形式,可以獨立展示風采,也能通過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由“被逼讀”變成“自覺讀”,讓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
教師從單元目標出發,進行恰當的點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對出現的問題予以糾正。
項目化活動成為檢驗單元整體教學效果的重要選擇,而且能使單元整體教學具有思維高度。為此,筆者引導學生解讀名著,讓學生在實踐中將課堂習得的技巧外化為自主解決現實情境問題的能力。
筆者利用略讀、精讀、品讀之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制作人物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項目學習的拓展和強化。因為第四單元是小說單元,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略讀梳理故事情節。如筆者選擇《水滸傳》,讓每名學生負責其中一個人物,在每名學生閱讀相應篇章形成閱讀總結后,小組合作完成人物表現的思維導圖,再由思維導圖中的一個支點關聯整組的內容。如《水滸傳》圍繞“打虎”這個支點,寫了武松打虎、李逵打虎;圍繞“劫法場”,寫了江州劫法場之后又寫了大名府劫法場;圍繞“捕盜”,寫何濤捕盜之后又寫黃安捕盜,一件事反復寫,同中有異,異彩紛呈。在小組合作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總結人物特點,不斷開拓思維、綜合思考,全面認識人物,實現課文的精讀。完成思維導圖后,每名學生都要講述理由,對人物進行合理的評價。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強化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每個小組完成項目學習的任務后,還要總結項目學習所得,并嘗試在新的活動任務中運用新方法。筆者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總結項目學習成果,在班級組織了經驗交流會,他們既可以采用PPT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演講的形式,進行表達、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提高。這也是單元整體教學的目標。
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充分利用項目化學習推動單元的整體教學,根據教學需要,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高品質課堂,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