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馨 辛穎

《價格指引》強調,新冠治療藥品由醫藥企業自主制定銷售價格,但也要接受政府監督,首次進入國內醫藥集中采購市場銷售,實行首發報價集中受理,全國通行。圖/視覺中國
2023年1月8日,本輪國家醫保目錄藥品談判最后一天。《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輝瑞的新冠口服藥Paxlovid在當天完成談判,因報價高未能進入國家醫保目錄。
同期,國產新冠藥阿茲夫定談判成功。
與往年談判規則不同,企業首輪報價若超出醫保局測算價15%,醫保談判專家會給予引導,仍有機會第二輪報價,若進入15%范圍則可進入價格磋商,最終報價低于醫保測算價則談判成功。但輝瑞未就Paxlovid定價和醫保局達成一致。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下稱《診療方案》)中的所有治療性藥物,包括Paxlovid、阿茲夫定片、莫諾拉韋膠囊等,醫保都將臨時性報銷到2023年3月31日。
就在1月7日下午13時許,輝瑞的代表經歷4小時談判后離開會場——全國人大會議中心。有人認出這是輝瑞生物制藥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市場準入負責人錢云。她沒有告訴苦等的媒體為何談了這么久,以及所有人最關心的Paxlovid定價策略。
在錢云攜著印有公司標識的文件夾和計算器匆匆離去的那個下午,江蘇人周玉(化名)正在糾結,要不要花7500元買下微信群里叫賣的“Paxlovid現貨”?這個價格是正規渠道的3倍多,但不知真假。沒等她下定決心,報價者因哄抬藥價被“踢”出群聊。
周玉的外婆患有肺氣腫,剛剛感染新冠病毒。周玉問遍所在城市的醫院,都沒有Paxlovid庫存。好在,幾天前在一個互聯網問診平臺開到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她的外婆及時服用了此藥。
周玉還在搜求Paxlovid,因為家中還有90歲的奶奶和貼身照顧外婆的父母,他們也都60多歲了。她想只要能從正規渠道開到這款藥,定價高些也無所謂。
多方消息顯示,Paxlovid在各地醫藥集中采購平臺的掛網價格由最初的2300元/盒降到了1890元/盒,阿茲夫定則為270元/盒。照此計算,周玉家中四位老人,如果都服用Paxlovid,需要花去7560元;阿茲夫定每人最高用量為兩瓶,需要2160元。
國家醫保局1月6日透露,曾先后約談兩款藥的生產經營企業,二者“主動采取了降價措施”。不過,這一次,阿茲夫定的生產者選擇繼續降價而被納入國家醫保,Paxlovid的價格談判則未成功。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新冠口服藥后續進一步降價的可能性,取決于其“以價換量”的空間,以及可能要面對的新進入者壓力。
2022年12月30日,國家藥監局應急附條件批準默沙東公司藥物莫諾拉韋進口注冊;中日合資企業平安鹽野義已提交新冠口服藥上市許可申請相關準備資料,其母公司鹽野義11月在日本獲得緊急上市銷售許可。
此外,至少還有16款國產新冠口服藥在研,其中君實生物、開拓藥業已公開部分三期臨床數據。
2023年1月8日,在某網絡義診平臺,Paxlovid的標價已經降至2170元。不到一個月前,這款藥首次出現在1藥網預售時,每盒售價為2980元,降了810元。只是,義診名額有限,每天定時放號,周玉沒能“搶”到。
這是一款組合藥物,主要起效成分為奈瑪特韋片,它是一種新冠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劑,可阻擋新冠病毒復制;另一種成分利托那韋為增強劑,可以減緩奈瑪特韋在人體內的分解,讓其更長時間保持活性。
過去一周,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先后前往上海閔行、楊浦、靜安,指導基層醫療機構的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并多次提及早期運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在防重癥方面的作用。他在曹家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表示,“主要的藥物第一時間用上去,95%以上不會進展到重癥。”
Paxlovid和阿茲夫定都屬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在1月6日公布的《診療方案》中,Paxlovid的適用于發病五天以內的輕、中型且伴有進展為重癥高風險因素的成年患者,不建議哺乳期使用,重度肝、腎功能損傷者禁用,中度腎功能損傷者奈瑪特韋減半服用。
家住上海的李木(化名)暫時還沒買到Paxlovid。雖然有新聞報道說,在當地社區醫院配藥只需自付189元/盒。但她打聽下來,藥品數量有限,需要65歲以上的患者親自到社區醫院接受新冠抗原檢測,陽性者才能開具處方。
“原則上我們服務的是(家庭醫生)簽約患者。”李木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李木,“整個社區醫院都沒有多少,別的社區已經沒有藥(Paxlovid)了,我們估計也不多了。”
李木也將目標轉向了阿茲夫定。在1月7日晚,他在業主群留言“誰有多余的阿茲夫定片?網上一直搶不到,社區醫院也沒有,家里老人有慢阻肺,愿以雙倍價格買入”。這一次,他買到了,鄰居開了兩瓶,感染者只吃了一瓶。
阿茲夫定與Paxlovid技術路線不同,它是一種廣譜RNA病毒抑制劑。可以通俗地將兩種藥物的差異理解為,Paxlovid是子彈,精準打擊新冠病毒;阿茲夫定則是大炮,同類病毒都炸了。
目前,多地醫療機構正大量采購新冠口服藥。某東部省份三甲醫院重癥醫學科醫師向《財經》記者透露,該院已下了1000盒阿茲夫定訂單,但也僅能滿足近期需求。他建議,醫療機構儲備三個月的用藥量較為合理。
阿茲夫定也經歷了一次降價。但李木的鄰居沒感受到,她2022年12月18日通過網絡問診平臺開具處方購買時是310元/盒,六天后變為330元/盒。現在,這個平臺顯示沒有新冠口服藥庫存。
阿茲夫定研發生產企業真實生物透露,其生產基地每天能產該藥30萬瓶(盒),年產能30多億片,即超過8500萬盒。
真實生物先后與新華制藥、華潤雙鶴、奧翔藥業簽訂了委托生產或相關戰略合作協議。2023年1月5日,華潤雙鶴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阿茲夫定片現已開始生產,系“按照真實生物訂單需求制定生產計劃”,并強調,“該藥品的生產不會對公司業績造成明顯影響”。另兩家公司則就相關問詢表示,沒有達到披露標準的事項。
輝瑞也為Paxlovid在華擴產做了準備。2022年8月,華海藥業宣布受托生產奈瑪特韋制劑,并完成組合包裝,原料由輝瑞提供。同年10月,增強劑利托那韋的生產由歌禮制藥承接。兩份協議有效期均為五年。
華海藥業總裁陳保華在2022年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Paxlovid制劑委托生產進展順利,“公司正積極配合輝瑞公司做好該產品本地化生產上市的各項相關準備工作”。
2023年1月8日,《財經》記者就目前Paxlovid在中國大陸市場的供應量、規劃產能和未來定價詢問輝瑞,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不過,Paxlovid仍有降價可能。
因為,根據國家醫保局1月6日發布的《新冠治療藥品價格形成指引(試行)》(下稱《價格指引》),一旦兩家企業開始受托生產Paxlovid制劑,就觸發了“進口藥品轉本地化生產”條款,要求“申報企業及時對首發價格進行再評估,并履行相應的調價承諾”。
《價格指引》強調,新冠治療藥品由醫藥企業自主制定銷售價格,但也要接受政府監督,首次進入國內醫藥集中采購市場銷售,實行首發報價集中受理,全國通行。
國家醫保局等四部門的最新表態,給了Paxlovid潛在競爭者們“以價換量”的機會。
1月7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乙類乙管”后優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治療費用醫療保障相關政策的通知》(下稱《治療費用通知》)。對于診療方案內包含的藥品,實行醫保臨時支付政策,且各省亦可參照本省新冠感染治療藥品目錄,臨時擴大醫保目錄。
上述政策先行執行至2023年3月31日。這意味著,2022年底獲批的莫諾拉韋,一經上市即可臨時納入醫保。目前在研或已開始申報注冊的十數款新冠口服藥,若能在3月底前獲批,同樣將有此待遇。
即使3月以后上述政策不再執行,暫未進入國家醫保的新冠口服藥,仍有參與地方集中采購的機會,那將是企業的新一輪調價窗口。
在北京、上海的實踐中,此類用藥主要投放在基層醫療機構。據報道,目前報銷比例可至90%。
《治療費用通知》要求,在基層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治療新冠的門急診費用,“原則上不設起付線和封頂線,報銷比例不低于70%”。此前,在部分省份,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普通門診報銷比例有為50%-60%,并設起付線。
張文宏等多位新冠治療一線醫生呼吁,基層醫療機構抓住“黃金72小時”,使用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藥防重癥。目前獲批的三款口服用藥中,莫諾拉韋與Paxlovid都是適用于發病五天內的且伴有進展為重癥高風險因素的輕、中癥患者。一位感染科醫生告訴《財經》記者,“早期服用效果較好。”
由于Paxlovid與很多藥物不能聯用,給后來者莫諾拉韋留下了市場空間。浙商證券據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數據整理發現,在2022年3月奧密克戎成為主要流行株前,莫諾拉韋的實際分發量高于Paxlovid。
據了解,Paxlovid在美定價約為500美元/療程,默沙東的莫諾拉韋則為700美元。但有知情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在仿制藥市場,Paxlovid的仿制藥價高于莫諾拉韋仿制藥,前者八九百元,后者僅300多元,這是2022年中的價格。
按照《價格指引》,進口新冠藥品首發價申報,不僅要提交主要國家價格,還要提交周邊國家和地區價格。在測算成本時,占大頭的研發成本,要求按門診處方不低于1000萬人份每年分攤,分攤年限原則上不低于五年。
照此規定,莫諾拉韋在美國的高額定價,很難被用于中國大陸市場。畢竟,新冠口服藥都是處方藥,不進入集中采購市場,很難大規模進入醫院。況且,還有一個平安鹽野義虎視眈眈。
2022年7月開始提交新冠口服藥上市許可申請相關準備資料的平安鹽野義,是日本鹽野義在華合資企業。后者研發的Xocova于2022年11月依據緊急批準制度獲得在日生產銷售許可,12月即與上藥控股、正大天晴分別簽訂進口分銷協議、中國大陸地區推廣協議。
Xocova與Paxlovid相似,主要起效成份為3CL蛋白酶抑制劑,但其無需與增強劑利托那韋同時服用。因此,“它的成本更低,價格空間比Paxlovid大。”一位財務顧問機構新藥賽道負責人對《財經》記者分析。
單藥對Paxlovid形成的另一個挑戰是,利托那韋無法與硝苯地平、維拉帕米、地爾硫卓、洛伐他汀等多種老年常見慢性心血管疾病藥物聯用,或應慎用,單藥則無此煩惱。
中國藥企眾生睿創研發的3CL蛋白酶抑制劑單藥,也已進入三期臨床。2023年1月2日,眾生藥業公告披露,其用于治療輕型和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三期臨床研究,已完成全部病例數入組。
此外,君實生物、齊魯制藥等企業也都在為其研發的新冠口服藥招募臨床受試者。據《財經》記者統計,至少有16款小分子新冠藥物仍在緊急研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