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劉文哲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研單位行政工作越來越規范,對公文寫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熟練掌握科研單位行政機構公文寫作,有利于提高管理服務效率和質量,因此加強科研單位行政機構公文寫作的規范化勢在必行。
公文主要包括請示、報告、決定、通報等文體,是為處理公務活動而寫作的,有著較為固定的體式,程式化較高。是傳達與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聯系與處理公務的工具。具有較強的公文寫作能力,是行政機構工作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公文寫作能力屬于基礎技能要求,在新的發展形勢下,需要對公文寫作能力的培養給予高度重視,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公文寫作內容要簡明扼要、具有真實性和有效性、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文字通順、標點符號正確、年月日書寫精確。
在公文寫作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形式,進行仿造加工,導致文章內容拘泥于形式,依賴模仿,存在差不多、過得去就行、上交就完事的想法。有時存在文種錯誤,比如,請示與報告、請示與函區分不清;存在錯別字、標點符號錯用等情況。
要想成長為優秀的“筆桿子”,擅長于公文寫作,就要自覺學習、善于思考,堅持學習常態化。勇于實踐、常動筆、多動筆,掌握公文寫作技巧、規律,才能提高公文寫作水平、才能妙筆生花。
(一)打下堅實的文字功底基礎。公文寫作沒有捷徑可走,要經過長期的文字積累和鍛煉,要腳踏實地,孜孜不倦,才能成功。文字功底是公文寫作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要積累大量詞匯,熟練掌握語法,才能提升自己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公文寫作基本功必須扎實,要修煉內功,在多聞、多看、多學、多寫中不斷提升自己,提高語言文字綜合表達能力。要持續在語言文字上下功夫,邏輯要合理,遣詞造句精簡準確。
要堅持擴大閱讀量、大量積累素材、快速提高寫作技巧。堅持學習黨報黨刊、法規制度,堅持學習經典名著,語言應當莊重嚴謹、言簡意賅、不能簡單堆砌華麗辭藻,不濫用修辭,要直接表達意圖。
要提高文字綜合水平,增強語言、遣詞造句等方面的把控能力。大量閱讀可以增加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對文字的掌控能力,使文字表達更精煉、準確。
(二)打下堅實的科研功底基礎??蒲泄Φ滓鷮?,要懂農業科研業務。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中國人的飯碗要盛中國人自己的糧食”等“三農”工作的戰略思想,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經濟、農村工作、省委省政府會議精神。加速產學研融合,服務鄉村振興建設,為吉林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要重點圍繞雜交大豆、糧豐工程項目等重大項目延續及黑土保護利用、新品種選育、鄉村振興、資源創新等熱點方向,進行學習研究。
要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條主線深入學習,要聚焦全省農業發展重大科技需求,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科技創新,瞄準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前沿,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學科、人才團隊建設,著力促進學術繁榮,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成果轉化能力、“為農”服務能力,著力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和鄉村振興發展。
圍繞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以創新驅動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圍繞著力推動糧食高質量發展,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
(三)激發公文寫作熱情。寫作熱情十分重要,興趣、熱情是公文寫作的原動力,因為喜歡所以才執著,才能更好堅持下去,才能收獲公文寫作的樂趣。激發寫作熱情,可以通過培訓講座的形式,進行公文知識培訓,深刻明白公文的重要性,更好地培養管理人員的綜合意識,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作風。也可以持續開展寫作比賽競賽等活動,激發公文寫作的熱情。注重發揮榮譽激勵作用。搭建“榮譽平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感召力、影響力。讓工作人員學習有榜樣、趕超有動力。
(四)苦工。公文寫作必須下苦功,沒有秘訣、沒有捷徑可言。必須堅持深入思考并仔細考慮遣詞造句,持之以恒,才能慢慢積累自己的優勢,達到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和境界。公文寫作要久久為功,舍得花時間、下苦功、流汗水是公文寫作的內生動力。要樹立為高標準完成公文寫作任務甘于寂寞、永不懈怠的勇氣,為實現自身價值默默奉獻、無怨無悔、永不放棄的信念,不負初心、不失自我。能吃苦坐得住,做一個不為名利、樂于奉獻、恪盡職守的“螺絲釘”。
(五)方法、技巧。具體有如下方面:
1.主題。主題就是主旨,是公文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或者基本觀點,是作者的主張、意圖、想法,是公文寫作的靈魂,起到“統帥”作用,是公文的核心要素。確立一個正確的主題是寫好公文的第一步,主題就像方向一樣,對了事半功倍,錯了就南轅北轍、離題萬里、不知所終。一定要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法律法規、符合新時代的主旋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主題要正確深刻、單一集中、鮮明確切。文章主題要貫穿全篇,文章的中心要正確,還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其他的各種因素都要緊緊圍繞中心寫。主題要鮮明、不能似是而非。
2.思路。思路是公文寫作謀篇布局的思想軌跡,一定要清晰,文章的結構是作者思路的表現,思路對了,方向對了,才能達到符合預期的效果。
3.框架結構。文章的結構,指的是文章材料的組織安排。先寫什么,后寫什么,以及怎樣開頭、結尾、過渡等。要善于列提綱,提綱是公文寫作的總體設計,具體包括文章的題目、中心思想、寫作的順序等。公文寫作講求言簡意賅,要求主題突出、結構合理,不需要長篇大論。結構的合理與精煉,把握好各部分之間的邏輯性,保證層次結構的清晰明了。要先列出整體框架,再進行形式和語言加工處理,力爭標題工整;要結構清晰、布局合理、層次分明;要構建好框架結構,搭好架子、列好提綱、至關重要;要擬好提綱,形成相對穩定的主體結構。只有搭建有條理、有邏輯的框架,才能高效地開展公文寫作。
4.素材。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必須積極搜集資料,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各類資料,寫作時精準收集,否則就會出現無從下筆的情況。要抓好前期調查研究工作,抓好數據收集、資料分析、素材整理等工作,立足問題的本源,翔實占有第一手資料,加強素材積累,才能有血有肉、言之有物。這也是公文寫作的基本保證。收集有關總結類材料,充分了解年度各方面工作情況。通過深入農業科研基層、深入一線,真實感受基層科研單位和一線員工對農業科研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才能有效避免一知半解,對素材資料的利用才能抓到點子上、火候上,才能提高公文寫作的針對性、權威性。要注意典型素材的選取,避免繁雜,增強公文的說服力。要廣泛收集材料,必須符合主題的要求,圍繞主題收集真實、準確、新鮮、典型的能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資料。從現有的資料中收集,如單位基本情況、重點工作任務等,以了解有關情況;深入工作的第一線,收集第一手資料,以便反映工作中的動態信息;從國家的政策法規中收集,為擬寫公文尋找更多的權威性依據。
5.溝通。勤于溝通是公文寫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溝通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有利于協調步伐和行動,確保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溝通是公文寫作的基本手段和途徑??梢蕴岣吖ぷ餍?,實現共同目標,要掌握溝通的技巧,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溝通方式,只限于開會、座談等場合,溝通要適度,不能過于頻繁。溝通要有針對性,圍繞主題、中心思想等進行溝通。要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建立友好的溝通環境,效果才會更明顯。
6.修改。要培養反復修改的寫作習慣,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在文稿形成后,嚴格按照要求對文稿進行多次詳細檢查,這樣才能讓修改過程更具針對性。要精益求精,專業術語、創新觀點、業務數據等要交給業務部門進行審核。確保主題突出、內容全面、表述準確,避免出現常識性硬傷。要注意檢查,表達是否鮮明深刻,是否有新意,與上級部門的指示是否吻合。要保證公文觀點經得住推敲,對公文寫作中引用的數字、材料等要認真核實,以免相互矛盾,要使用最新數據、材料,這樣才有說服力。要反復核對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規范。語言表達是否準確、簡練等。
7.數字。我們在公文寫作中,既要重視數字的運用,更要注意數字運用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數據要準確,使用數據要以專業部門統計口徑為準。公文中熟練地運用數字,可以增強公文的可信度,準確使用科學數據能夠增強公文的說服力、權威性。
熟練運用數字表達,公文寫作簡明扼要,避免篇幅過長的問題。要想公文具有說服力,有時只有用數字才能準確表達清楚,加深人們的認識。要遵守公文寫作的數字使用規范,才能很好履行公文寫作的職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在公文寫作中必須重視對數字的準確應用,才會給人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8.創新。銳意創新是做好公文寫作的重要保障。要有敢為人先的意識,不在原有文稿上徘徊,大膽探索、推陳出新,不斷推進文稿形式創新、內容創新、文風創新,直至文稿符合上級精神、契合當前形勢、符合單位實際。
9.升華。注重語言的生動性,于常規處尋亮點,提煉出本單位工作的亮點和突出成就,發散思維、升華思想、文字力求新穎,要在遣詞造句上下功夫,增強文章的氣勢和韻律,增強公文的典雅和美感。不囿于舊傳統、老套路,而是靈活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博采眾長、剝繭抽絲,以獨特的視角、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解析感染受眾,贏得共鳴。將公文寫作從單純的任務升華為內心的責任擔當,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要想寫作有所突破,有所提高,更上一層樓,就得在工作之外多讀、多看、多寫。公文寫作在工作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研究寫作的技巧與方法,意義重大。提升公文寫作能力是一個長期學習、思考和實踐的過程,就公文寫作技巧與方法而言,寫作能力得以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公文寫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