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 吳夢云
(一)是百年大黨發展的需要。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新征程上,作為一個百年執政大黨,需要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根據2022年中央組織部最新黨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671.2萬名,2021年共發展黨員438.3萬名,其中發展學生黨員176.5萬名,占新發展黨員總數的40.3%。高校大學生黨員作為黨員隊伍的主要來源,大學生黨員發展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乎黨的事業是否后繼有人,直接影響黨的基礎建設和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各級黨組織要高度重視培養和發展青年黨員,特別是要注重從優秀共青團員中培養和發展黨員,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為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探索如何提升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是新時代高校黨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是學生黨員發展現狀的需要。目前相關研究表明,各大高校在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提升方面已經做了很多探索和創新,該領域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保障體系的建設,但大學生黨員隊伍中仍然存在理想信念不堅定、作用發揮不明顯、入黨前后行為不一致等問題;同時,綜合學生調查問卷的反饋,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發展黨員人數不均衡、入黨動機不端正、培養考察表面化、入黨程序執行不夠到位、考核標準不夠明確、發展黨員工作隊伍不夠專業、黨性教育未達到預期效果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要求高校黨組織在學生黨員發展質量提升方面繼續創新和完善。
(三)落實“三全育人”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三全育人”概念的提出和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開展,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三全育人”的結合上,普遍存在著二者之間育人隊伍未建立協同機制、育人過程未同步有效銜接以及未形成全方位聯動機制等問題。基于“三全育人”視角下研究學生黨員發展質量提升工作,探索“三全育人”與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有機融合,有助于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大學的職責使命,使“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黨建工作中得到貫徹。
(一)“三全育人”的培養考察格局未形成。一是培養考察工作“全員”參與度不高。目前發展黨員的培養考察工作主要由培養聯系人和入黨介紹人來完成,班主任、導師、專業課教師以及身邊黨員的參與度不高,未能充分發揮以“身邊人”的作用。二是培養考察工作缺乏“全過程”的連續性。培養聯系人、入黨介紹人只能由正式黨員擔任,有時候他們需要同時聯系多名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存在未能按期主動遞交思想匯報、內容審核把關不到位、未能及時進行談話和指導的情況,培養考察職責難免有所缺失。三是“全方位”的培養考察工作機制未完全形成。部分培養聯系人、入黨介紹人只注重入黨材料的填寫,缺乏其他方面的正確引導,入黨申請人不清楚自己要努力的方向,發展的學生黨員只是從程序上入黨,未能真正從思想上入黨。
(二)“三全育人”的黨性教育意識不夠。一是黨性教育未調動“全員”積極性。目前,黨性教育以黨校培訓為主體,由學院黨委書記、副書記等專職思想政治工作者來完成,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黨性教育的意識不強。二是黨性教育未匹配入黨“全過程”。一般學校只開設了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和預備黨員培訓班,一方面,因為對授課對象的特點認識不到位,有些黨課內容缺乏針對性;另一方面,因為缺乏入黨前的啟蒙教育和入黨后的持續教育,部分學生入黨前找不到組織,入黨后不能很好地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三是黨性教育未能“全方位”融入。目前,黨性教育以理論學習為主,未能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黨性教育資源,未能將黨性教育與專業教育、實踐教育等有效結合,活動內容不夠豐富、育人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教育效果無法深入人心。
(三)“三全育人”的考核監督機制未完善。一是缺乏“全員”的考核監督。目前,部分發展黨員征求意見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部分同學不能正確地履行黨員的義務和權利,不敢當面指出同學的缺點和不足;同時,對于發展黨員工作隊伍的職責履行缺乏有效的監督,對于培養考察的結果未能進行及時的反饋和正確的利用。二是缺乏有效的“全過程”考核機制。目前,發展黨員材料基本實現了全過程的紀實管理,但部分支部存在以完成上級任務為目標的現象,未能切實履行發展黨員程序,存在沒有召開會議或征求意見的情況,學院對于發展黨員程序的履行缺乏有效的監督。三是未形成“全方位”的考核標準。目前,發展黨員還是存在“唯成績論”“唯榮譽論”的現象,遇到難以評判的情況時,未能將考核指標結合談話情況進行有效評價,缺乏統一有效的評判標準。
(一)基于“三全育人”的黨員發展培養考察體系。1.基于“全員育人”的培養考察。“全員育人”的培養考察要求明確學院黨委委員、組織員、黨支部書記、黨支部委員、班級政治輔導員、班主任、專業課教師、黨員等育人要素的培養考察職責。一是強化專業隊伍的工作職責,學院黨委作為第一責任人,黨委委員和組織員應加強對黨支部的培養考察,定期了解其履責情況;黨支部作為直接責任人,黨支部書記應全面掌握黨支部培養考察的進展情況,組織員應對培養考察工作進行定期分析,其他支委成員應協助落實培養考察職責;培養聯系人、入黨介紹人作為主要責任人,黨支部應配齊培養聯系人、入黨介紹人,同時要求做好培養考察臺賬管理。二是建立健全培養考察工作隊伍,每個班級要配備一名政治輔導員和一名跟班黨員,協助黨支部、指導團支部做好學生推優入黨、黨員發展等工作,組織班級開展黨章學習活動,加強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班級政治輔導員制度的建立,將培養考察職責落細落實到各個班級。三是充分發揮其他隊伍的育人功能,加強業務工作與黨員發展工作的融合,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思政育人功能、專業課教師的課堂育人功能、每名黨員的日常培育功能。2.基于“全過程育人”的培養考察。“全過程育人”的培養考察要求做好入黨申請、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各階段的有效銜接。一是設立培養考察時間響應機制,在入黨各階段銜接的重要時間節點,督促提醒相關培養考察人履行培養考察職責,及時開展談心談話、審閱思想匯報、給出考察意見等。二是跟蹤培養考察進度,通過培養考察臺賬表清楚地反映培養考察的全過程,實時掌握目前所處的入黨階段,對于滿足條件的被考察人,提出是否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是否確定為發展對象、是否同意發展入黨或者繼續培養考察等意見。三是明確各階段的培養考察內容,所處的入黨階段不同,側重的培養考察內容也應有所不同,入黨前對黨的認識不夠清晰,應注重對其入黨動機和政治理論素養的培養,入黨后已經基本具備一名黨員的素質,應注重對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政治規矩和組織紀律的引導。3.基于“全方位育人”的培養考察。“全方位育人”的培養考察要求從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培養考察。一是注重培養考察的全面性,大學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與發展黨員的目標是一致的,應杜絕唯學習成績論、唯獎項榮譽論的現象,切實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甄選出來。學生在某一方面表現特別突出的,黨組織應著重加強對其進行培養考察。一方面,引導其在特長和優勢領域繼續發揮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引導其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二是注重培養考察的側重性,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吸收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覺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分子入黨;對政治上不合格、入黨動機不端正的,應堅決拒之門外。三是注重培養考察結果的應用,培養考察的目的是幫助其進步,因此培養考察意見不應只體現在材料表格上,要求與被考察人及時地進行面對面或者書面的反饋,指出其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缺點和不足,形成培養考察的閉環,幫助其全方位的提升,達到培養考察的效果,同時指導下一個周期的培養考察。
(二)基于“三全育人”的黨員發展黨性教育體系。1.基于“全員育人”的黨性教育。“全員育人”的黨性教育要求建設以黨委委員為主體、師生黨員為骨干、外聘導師為補充的黨校師資隊伍。一是推行黨建導師制,由學院黨委委員擔任黨建導師,深入學生黨支部、黨校培訓班講授黨課,參與并指導支部組織生活的開展,保障大學生黨員接受專業的、系統的黨的理論知識培訓。二是組建師生黨員宣講團,邀請優秀的師生黨員到學生中間去講黨課,通過“走出去”的方式,讓每名黨員都能當好紅色講解員,一方面,提升了黨性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促使師生黨員提升自身的黨性教育意識和素質。三是不斷完善師資數據庫,通過“引進來”的方式,邀請優秀校友、專家學者、退休老黨員等為學生上黨課,為學生提供與社會、與企業接觸的機會,增強了學生黨員的參與積極性,對于學生反響好的導師,邀請其作為學院外聘黨建導師并納入師資數據庫。2.基于“全過程育人”的黨性教育。“全過程育人”的黨性教育要求適應學生入黨前、入黨中、入黨后各階段的需求,開展相適應、可銜接的黨課課程和教育活動。入黨前以啟蒙思想為主,以開學典禮、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等形式來宣講入黨的條件及程序等,引導新生積極主動向黨組織靠攏;入黨中以提升思想為主,以黨校培訓為主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開展入黨過程教育,針對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等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門別類地進行培訓課程設置,明確理論學習、小組討論、志愿服務等課時要求,建立健全黨校培訓課程體系,加強入黨動機的引導和政治素養的提升;入黨后以筑牢思想為主,以黨員組織生活為載體開展入黨持續教育,通過對學生黨員參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情況進行紀實管理,不斷強化學生黨員的組織紀律和組織意識,充分發揮優秀大學生黨員群體的示范引領作用。3.基于“全方位育人”的黨性教育。“全方位育人”的黨性教育要求建立以課堂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制度育人等為一體的課程體系。一是將黨性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學院通過雙語教學、雙語黨課和雙語學習的開展,充分發揮課堂育人的優勢。二是將黨性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通過掛牌黨性教育基地,聯合社區、福利院、紅色教育基地等開展黨員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服務社會的功能。三是將黨性教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通過詩詞朗誦、主題演講、主題征文、話劇表演等形式,將黨性教育融入社團活動中;通過升旗儀式、校史館參觀學習等形式開展愛國愛校教育;通過校園文化長廊、圖文展、微視頻制作等形式,充分挖掘和展現校園中的先進典型事跡,切實發揮“黨建+”文化育人的效果。四是將黨性教育制度化,每周二下午固定為“政治理論學習日”,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上黨課,將理想信念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校發展歷史等作為黨性教育的固定培訓內容。
(三)基于“三全育人”的黨員發展考核監督體系。1.基于“全員育人”的考核監督。“全員育人”的考核監督要求發揮黨、政、班、團的協同作用。一是實行全員聯審機制,通過班級審查、支委會審查、學院黨委審查以及學校組織的交叉審查,對照學生黨員發展的標準,全面審查發展黨員材料的規范性和完整性。二是開展全員評價,通過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方式,綜合黨員、群眾等各方面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三是實行全員監督,暢通民主溝通的渠道,將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履行情況列入學院黨委重點督查的內容和基層黨支部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中,作為學生評獎評優、考研保研、民主評議的重要依據,并將其納入教師的績效考核、職稱評聘等。2.基于“全過程育人”的考核監督。“全過程育人”的考核監督要求把好黨員發展的入口關、過程關、出口關。一是把好入口關,把團員推優入黨作為重要手段,將青年大學習、團校培訓及其他表現情況作為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的重要依據,從源頭上抓好質量工程,切實發揮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二是把好過程關,對發展黨員的工作流程、時間節點、注意事項、有關要求等進行梳理,提供黨員發展材料填寫范本;在遞交入黨申請書、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確定發展對象、接收預備黨員、預備黨員轉正等關鍵時間節點前后,采取適當的形式進行公示,接受全過程的監督,增強發展黨員工作的透明度。三是把好出口關,開展畢業生黨員再教育活動,為畢業生黨員上好離校前的最后一次黨課,以遞交“畢業生黨員承諾書”的形式強化黨員意識,同時學院黨委集中組織對畢業生入黨材料進行整理,落實畢業生黨員組織關系和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的接續培養工作。3.基于“全方位育人”的考核監督。“全方位育人”的考核監督要求明確理論考試、考核指標、公開答辯、談心談話等方面的考核標準。一是推行政治理論水平測試,將其作為黨員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通過入黨前的政治理論考試,能夠反映學生當前階段的政治理論水平,同時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評的目的。二是制定符合學生特點的綜合考評體系,將黨課學習、志愿服務、道德品行、學業成績等項目納入考核點,對學生進行客觀全面的量化評價。三是引入黨員發展答辯機制,通過公開答辯的形式,學生向支部黨員大會就個人申請入黨的情況做匯報,接收支部黨員和群眾的評議。四是結合談心談話進行綜合評價,重點了解對黨的認識、入黨動機、掌握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情況、在重大政治斗爭中的表現情況、主要優缺點以及需要說明的問題,結合理論考試、考評打分、答辯情況等做出科學的評判。
基于“三全育人”的培養考察,落實了培養考察的職責,實現了各階段的有效銜接,達到了全方位培育的效果;基于“三全育人”的黨性教育,強化了黨校師資隊伍建設,適應了學生各階段的學習需求,提升了黨課的質量;基于“三全育人”的考核監督,發揮了全員協同監督的作用,把好黨員發展的質量關,進行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