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醫學院 江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靈魂工程,關乎“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高校圖書館是服務于高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學術性機構,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具有信息服務和教育的雙重職能。“大思政”工作格局下,高校圖書館所肩負的服務育人使命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相關。在當前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要深入挖掘館藏黨史文獻資源,加強黨史文獻資源建設和創新黨史文獻閱讀推廣形式,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賡續紅色血脈、弘揚革命精神和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概念界定。中共黨史文獻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資源,是指記錄有中共黨史知識和信息的一切載體,既包含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文件,也包含基層黨組織的相關文獻。黨史文獻記載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有較強的社會性、歷史性和時代性,也具有突出的政治性和階級性。黨史文獻既是黨在長期奮斗歷程中形成的記錄,又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寶貴遺產和精神財富。中共黨史文獻主要來源于各類黨史報刊、書籍和資料,這些文獻資料詳細記錄和描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艱辛探索的奮斗歷史。黨史文獻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黨章、黨綱,黨的理論文獻,領導人著作選集,歷屆黨代會、歷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歷次集體學習資料,黨史人物傳記,黨史書籍、黨報黨刊以及各類黨史資源圖片和實物。
(二)蘊含的價值。1.史料研究價值。善于從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規律性認識,進而形成科學理論來指導實踐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黨史文獻記載了中國共產黨成長并逐漸壯大的艱辛歷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價值。從黨史文獻中汲取黨的百年歷史經驗來指導工作實踐,才能保證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和道路。黨史文獻是黨領導人民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所留下來的寶貴歷史記錄,也是深入研究中共黨史與黨的建設最基礎、最主要的文本資料。2.思政教育價值。黨的歷史是全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艱苦奮斗、敢于創新的精神,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將黨史文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幫助大學生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解決歷史虛無主義對于大學生思想上的侵蝕問題。3.文化傳承價值。黨史文獻資料承載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理想信念以及共產黨人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精神信仰。做好黨史資料征集、黨史著作編寫以及黨史文獻資源的建設等各項工作,都是在為黨修好紅色家譜,將推進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提升紅色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號召力和感染力,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作為高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校園文化交流中心,高校圖書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豐富的信息資源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文獻支持,主題鮮明的紅色空間為思政教育烘托氛圍,生動的閱讀推廣活動能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大思政”工作格局下,高校圖書館應善于利用自身擁有的思政資源,立體化地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資源、空間、服務等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一)充實圖書館自身館藏。高校圖書館作為黨史文獻的重要收藏機構,既有豐富的黨史紙質文獻,又有大量的黨史數字資源,如何挖掘好、利用好黨史文獻資源是新時期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重點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十分重視對中共黨史及相關研究文獻資料的編撰、收集和保護等工作,在挖掘整合現有館藏黨史文獻資源的同時,也會對全校資源進行整合,建立黨史文獻專題特藏,把分散的館藏資源整合在一起,使館藏黨史文獻資源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得到完善。如閩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中共黨史圖書資料達3萬余冊,其中紙質、電子期刊數達十幾種,電子圖書數達十萬冊,為在校師生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文獻信息基礎。
(二)服務于黨史學習教育。高校圖書館收藏了眾多反映中國共產黨人在民族危亡關頭前赴后繼、英勇不屈斗爭精神的珍貴史料,是高校開展黨史教育的依據,是激勵大學生堅定對黨的信仰、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寶貴精神財富。豐富齊全的黨史文獻資源是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物質基礎,有助于高校教師和學生更好地學習黨的歷史,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高校圖書館要充分發揮自身服務和教育職能,健全黨史學習教育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增加服務效益。從資源、環境和服務三個方面展開,積極挖掘館藏黨史文獻資源,充分利用圖書館紅色空間功能設施,大力開展各種類型的革命文化弘揚傳承工作,著力將高校打造成為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三)為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提供素材。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承擔著為學校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提供文獻信息保障的職能。豐富的館藏資源是高校圖書館文化育人的前提條件,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在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下,教研人員對思政教育資源與服務的關注和需求量增加。在用戶需求的指引下,高校圖書館為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提供教育素材支持順理成章,可以更好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實現教育教學目標。高校圖書館應善于挖掘黨史文獻資源的正向教育價值,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樣化的資源平臺和強有力的服務支撐體系,在推進高校課程思政改革工作中發揮作用。黨史文獻資源中真實感人的黨史英烈事跡和典型事實,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文化傳統教育提供了生動的教材。
(四)推進黨史研究和黨史學科建設。黨史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是開展黨史研究和黨史學科建設的基礎工作。21世紀以來,深化黨史研究的學術化進程要以黨史文獻學的研究和發展為前提條件。同時,不斷完善黨史文獻學研究也為提高黨史學科的科學化建設水平提供了直接的、堅實的理論資源支撐。
新時期,高校圖書館要積極挖掘黨史文獻資源的思政教育價值,不斷完善黨史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廣泛開展黨史文獻的宣傳推廣活動,努力構建課程思政線上資源平臺,提高館藏黨史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和吸引力,以課堂教學為常規手段,以學生社會實踐為載體,以黨史文獻資源為輔助,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探索黨史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的融合模式,將圖書館打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力后盾和重要陣地。
(一)完善黨史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中共黨史文獻資料進行信息化管理已成為趨勢,中共黨史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工作也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高校圖書館應發揮學科館員既熟悉相關專業知識又具備嫻熟文獻搜索技能的優勢,對黨史文獻資源進行分類、編目、加工,并采用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等手段,將傳統紙質的中共黨史文獻資料轉化為數字化文獻,形成中共黨史文獻資源數據庫。這樣,既可以減少傳統介質的黨史文獻資料的破損率和遺失率,又可以打破壁壘,提高館藏黨史文獻資料的利用率,并進一步實現黨史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同時,高校圖書館要充分發揮聯盟優勢,利用館際平臺開展線上或線下的黨史文獻傳遞和共享,這樣既能保證珍貴的黨史資料可以供更多的用戶參考和使用,又能讓信息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提升,信息獲取也會變得更加便利化和人性化。
(二)廣泛開展黨史文獻的宣傳推廣活動。高校圖書館在完成黨史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后,不能將其束之高閣,而是應通過開展各類黨史主題文獻閱讀推廣活動,將有教育意義的黨史文獻在師生中進行宣傳和推廣,從而更好地發揮其史料作用和思政教育價值。要探索以豐富多彩的圖書館閱讀推廣形式,將黨史教育嵌入第二課堂活動中,結合課程思政建設精心策劃活動內容,如:以黨史文獻為題目的文獻檢索比賽,以歌頌祖國、歌頌黨為主題的詩歌創作和朗誦比賽,優秀黨員師生事跡展示等活動。特別在黨史學習宣傳教育工作中,高校圖書館要積極利用自身館藏黨史文獻資料進行專題性展覽,供廣大師生參觀和學習,幫助師生更直觀地了解黨史、學習黨史、感受黨史,解決師生對黨史內容把握不準、認識不深、闡述不透的問題。高校圖書館還可以組織在校師生開展各類征文以及知識競賽活動,在活動中加深師生對黨史文獻資料的記憶點。高校圖書館應做好中共黨史文獻信息供給“二傳手”,通過生動的閱讀推廣服務使中共黨史研究成果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讓更多青年學生受到優秀黨史文化的熏陶和激勵。
(三)搭建開放性思政教育資源平臺。“大思政”工作格局下,高校圖書館黨史文獻資源是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資源庫和信息中心。當前,思政課仍然是思政教育最直接的手段,發揮著主渠道作用。高校圖書館要深挖館藏黨史文獻中的思政教育素材,以用戶開展思政教育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一體化設計和構建開放性的黨史文獻資源庫,立體式融入嵌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充分發揮黨史文獻資源的教育價值。高校圖書館可以采取嵌入式服務,深入分析思政課程教師和專業課程教師的備課需求,提供包括課程思政、四史學習和建黨精神等專題思政素材庫、教案庫、PPT教學模板庫等,同時建立統一檢索平臺,利用AI知識自動化引擎、知識圖譜等智能工具,方便師生查詢和利用。
(四)組織教學實踐項目,發揮隱性思政功能。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改革,顯性思政教育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對此,高校應進一步創新教育教學路徑,同時積極發展隱性教育的途徑,使二者相互補充、有機統一。實踐教學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是構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聯動機制的載體。動態的實踐教學模式能激發大學生主動參加政治學習,在思考中提高思想覺悟。高校圖書館可以將黨史文獻融入教學實踐項目,將閱讀、誦讀行為和德育實踐相結合,與思政課教師合作開展黨史閱讀推廣、紅色經典誦讀等課堂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兼具理論深度和思想高度的黨史資料及人物傳記,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黨史故事等進行詳細解讀,激活紅色文化的價值內核,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從黨史文獻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以有針對性的和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既具有深刻的主題性,又擁有直觀的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具體的實踐體驗和情感體驗中去,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領。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高校圖書館蘊藏的黨史文獻資源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寶貴教材,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本可依,具有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高校圖書館要明確自身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利用好先天優勢,科學高效地整合、開發和推廣黨史文獻資源,推動黨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落到實處,實現黨史文獻的史料價值和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