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陜西省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工作部 李燕
管理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市場需求和消費模式的變化,是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而產業結構升級是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助推劑,輔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催化,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發展任重而道遠。
在企業管理創新發展方面,柏宇光研究了數字經濟對企業管理模式的革新,發現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競爭管理數字化、活動管理數字化、營銷管理數字化,為應對數字互聯網新趨勢,企業需要完善數字化管理戰略、強化數字化技術應用,培養數字化管理人才,創新數字化管理性質,革新數字化管理動機,擴大數字化管理范圍;李長川發現傳統企業管理模式存在思維固化、創新意識不明顯、以家族企業管理模式為主、“一人制”管理模式普遍等問題,導致企業發展與社會脫節、企業員工職業認同感缺乏、企業發展決策制度缺失等問題,提出現代化企業管理應強調增強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制度建設與人文關懷相結合、企業文化建設優先投資、加強網絡信息管理,最終實現企業管理智能化、人性化、社會化;楊莉認為當前背景下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創新環境差、企業發展戰略停滯不前,提出企業管理創新發展路徑為: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模式創新、管理結構創新、人才管理創新、文化管理創新;韓棋分析了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發現現有企業管理模式以傳統模式居多、大數據人才庫不完善、企業管理者安于現狀、數據處理不及時等問題,提出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路徑: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和市場、招聘專業大數據人才、增強信息安全投入、調整企業管理組織結構;蘇棟樑在分析了燃氣企業存在信息傳遞、運維成本高、管理模式主動性缺乏、合作方式低效等問題后,探討了BIM技術對燃氣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發現BIM技術可以為企業帶來新的觀念和理念轉變;周忠武發現在市場競爭和市場經濟、現代科學技術和知識經濟、新形勢下國有煤炭企業改革的要求下,國有煤炭企業管理創新迫在眉睫,國有煤炭企業必須在管理理念創新、經營管理創新、信息化建設方面凝心聚力。整體來說,我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主要問題在于企業管理方法陳舊、制度僵硬;現代企業制度又待建未建,公司治理機制尚未充分落實。
本文擬全面總結該公司多年來的項目管理經驗,系統梳理業已形成的管理成果,從黨建引領、管理方法、學習教育、資源整合及文化建設五個方面分析企業管理的創新發展策略。
加強國有企業管理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國有企業的政治屬性是其根本屬性,必須把講政治放在第一位,不斷強化黨建引領,并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時,通過大量富有成效的管理工作,夯實黨的執政根基,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公司的發展優勢,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但目前普遍存在黨組織法定地位不清晰、黨組織發揮地位的作用機制不完善、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融合度不夠等問題。企業管理中,需將黨建工作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領導一切”的發展理念,促進企業治理更加科學、規范、有效。可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的規章制度,并注意與企業實際生產經營與組織設置等相結合,使黨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章可循。各級管理者,特別是領導班子成員,應強化“抓基層”的意識,著力推動基層黨建和基層管理水平全面進步,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擔當大小體現著管理者的胸懷、勇氣和格調。通過設計專業活動,提高干部職工“比學趕幫超”的勁頭。各級管理者應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改革發展的信念決心,弘揚敢于擔當的意志品質,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對標對表開展工作,從嚴落實責任,以責任到位推動管理到位、工作到位,同時,聚精會神抓研究謀劃、抓部署推動、抓督促落實,不斷優化管理方式方法。
企業管理中,呈現在所有管理者頭腦中的管理圖像,不應該是一張平面圖,而應該是一幅三維動態的立體畫面。本末倒置,缺乏層次,往往顧此失彼,甚至因小失大;綱舉目張,層次分明,工作才能有條不紊,事半功倍,這在很大程度上考驗著管理者自身的能力水平。應注重“把握聯系,融會貫通”。
企業管理方法的革新需要著重應用好矛盾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實踐思維。矛盾思維。企業管理者應承認矛盾,理性看待存在的各種問題,企業出現問題,管理者應第一時間面對問題,承擔責任,團結員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企業管理者應針對不同的矛盾,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處理好重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系統思維。企業管理者應全盤考慮所有工作,并以系統思維做好協調工作、結構思維做好組織設計工作、以開放思維做好資源引進工作。戰略思維。企業管理者應具備統攬全局的工作方法、制定長遠的戰略目標、實施有力的戰略舉措。創新思維。企業管理者應將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作為企業生死存亡的重要基礎,并內化成企業家的精神特質。實踐思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企業管理者要將實踐落實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讓優秀理論在實踐中開花結果。在網絡大爆炸的當下,企業管理人員在應用好矛盾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實踐思維的基礎上,加大對數據商業價值的關注,培養專業化數據分析人才,加強內部組織機構建設,制定數據安全使用政策,并注重數據預測功能的利用。
無論是百年黨史的奮進智慧,還是企業發展的經驗啟示,甚或是個人成長的現實需要都表明,“人不學不知理”,唯有加強學習,方能見賢思齊。通過培養員工的學習意識,可提升其對企業內部現有資源的吸收度,并以不竭的渴學意識促進公司內部各部門(單位)間資源交換。
學習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前進動力。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近年來,該企業非常重視教育培訓,制定了培訓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不斷完善學育機制,開展點名調訓,著力推動全員學習教育深入人心。作為管理者,應該比普通員工有著更強烈的知識恐慌感、更迫切的學習需求和更強大的學習動力,應抓住一切學習提升的機會,不斷給自己“加油”“充電”,讓自身具備更持久的續航力。
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許多道理人們都懂,但沒有切身感悟,譬如在管理工作中,人常講“細節決定成敗”,也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很多人對此沒有切身體會,僅僅是知道,沒有真正悟到、做到、得到。學習的知識應付諸實踐,真正轉變為自身智慧。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是“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的生動詮釋。在公司改革發展的長期探索過程中,特別需要一支愿意學習、善于學習的管理者隊伍,需要管理者勇于實踐、敢于探索,在摸索中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實踐中錘煉自我、完善自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繪就出個人和公司更加美好的未來。
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應該是基于對未來的管理,應明確公司的發展戰略,以此為基礎來重新規劃和整合所有的資源。各個層級的管理者,均是圍繞組織目標,調動一切人、事、物等資源推動公司目標實現的人。立足于該公司“做專長輸、做大城燃、做強銷售、做優上市公司”的發展戰略,如何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如何推動戰略目標達成,需要公司全員的共同努力。
(一)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創造性。優秀的管理者能充分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個人潛能,讓其積極投身工作、竭力奉獻個人所能。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因人成事,先把人選對,事情自然成。在用人上,應充分尊重員工的個人權限,讓其心情舒暢,積極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二)推進管理程序流程化、系統化。該公司著力建成了“兩個責任”貫通聯動機制、黨風廉政建設機制、決策管理運行機制、風險防范機制、安全管理運行保障機制、學育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競爭擇優機制,等等,切實推動了企業管理運營水平的提升。作為管理者,當一項工作的管理程序不完善,或者體系化未形成,分工不清晰的情況下,不如自己想辦法組織搭建,窮盡所能把最重要、最核心的節點向前推進一步,集百家之長形成公司自有的管理方法論,并促使其轉變為公司獨特的競爭力,進一步轉化成公司保持持久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和行穩致遠的力量源泉。
員工行為準則的最高統領應是該公司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對文化的管理,其目的就是形成員工自覺。作為一名管理者,必須認清當前所處的“時”和“勢”,從全局視角、長遠眼光、整體格局中不斷夯實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深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做到因時而動、因勢利導,切實引導全體干部職工在干事創業的大潮中踔厲奮發、篤定前行。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孫子兵法》謀攻篇亦有:“上下同欲者勝;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任何一個組織只有上下目標一致,才有凝聚力、競爭力、戰斗力。企業長足發展不是靠某個人或者某個團隊的單打獨斗,而是靠全體干部職工的同心同向同行。“崇道尚德”“進德修業”的企業精神,“氣韻天然 道通天下”的企業文化,會如春風化雨般滲入員工心中;堅持自上而下的引領和自下而上的推動相結合,鼓勵員工主動擔當,大膽建言獻策,全面參與到公司治理中來;尊重員工的首創精神,包容員工在探索中的失敗,真正將公司打造成每一個員工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平臺。企業管理制度、行為規范、獎懲措施、氛圍營造都指向員工行為習慣的養成,而這些一旦使員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自我管理境地,管理成本就會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在精神文化層面,應提倡建立企業層面系統的精神文化規劃,使其成為企業規章制度的一部分,并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在公司進行廣泛宣傳,使廣大員工能充分認識企業精神文化的內涵,為避免出現員工逆反心理,宣傳活動應提前做好規劃,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不可臨時起意,終致事倍功半。同時,還應著重構建和諧的管理層和員工的關系,從而有效發揮管理層的精神領袖作用,增加員工的工作熱情。在行為文化層面,應積極組織員工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企業管理者需借助各種培訓場合,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灌輸給員工,讓其形成行為責任意識,潛移默化地規范員工行為。制度文化層面,在制度設計時,加入員工和企業利益的關聯性設計,使員工能時時刻刻以企業發展作為判斷自己行為的準繩,休戚相關。在物質文化層面,需挖掘企業發展歷史,凝練文化符號,并做成宣傳冊、畫冊,或植入企業辦公室、辦公用品中,強化企業品牌形象。
市場需求和消費模式的變化,是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產業結構升級是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助推劑,全球化和信息化是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發展的催化劑。在當前形勢下,企業管理過程中,應持續強化黨建引領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通過大量富有成效的管理工作,筑牢黨的執政根基,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公司的發展優勢;應著力改善企業管理方法,著重應用好矛盾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實踐思維;應不斷推動學習成果轉化,加快自我提高,提倡知識應轉化,推進自我完善;應高效整合企業各類資源,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推進管理程序流程化、系統化;應推動回歸文化建設本源,抓好企業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