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南通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
城市軌道交通對于緩解公共交通壓力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加強城市內部不同區域的聯系,使各城區串聯,促進城市經濟發展?,F階段,人口密集城市交通壓力非常大,現有交通系統已經難以滿足需求,此時就催生了城市軌道交通。雖然軌道交通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其建設、運營成本皆偏高,建設完畢后,仍需要大量的運營投入,由于其公共設施的屬性,盈利始終較少,全世界范圍內在建成后能盈利的城市軌道交通屈指可數。因此,實施合理的運營成本控制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成本結構主要指其在建設完畢后所需要的全部成本費用,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能耗、生產維修費、財務費用、資產折舊等。其中人力成本是指直接為運營工作的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費、五險一金、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等支出。能耗是軌道交通運行中所消耗的水、電力、燃料等能源費用。生產維修費就是指城市軌道設備在運行中很可能出現各種問題,而用于維修設備、車輛的成本就是維修成本。財務費用是指軌道交通在建設中由于融資而產生的利息支出,該部分利息支出在建設期全部資本化,運營后產生的利息支出費用化,也就是財務費用。
城市軌道交通的規模較大,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現階段的軌道交通主要會受到固定資產折舊、籌資成本、運營工作量以及運營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響。這幾個是對其運營成本影響最大的因素。
固定資產折舊:軌道交通中每一輛車與設備都有其規范使用年限,在使用中必然會對其產生一定的損耗,將這些損耗按照相關方法記錄、分攤就是固定資產折舊。國家相關部門在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時會有一部分資金從固定資產折舊上彌補運營消耗,將其轉化成貨幣,逐漸形成運營成本。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角度來分析,固定資產折舊應在車輛、設備的規范使用期限內計算,若超出時間區域,計算數據無效[1]。
資本成本:資本成本是運用資金所付出的成本,資本成本主要體現在企業的資金報酬率方面,而企業的資金報酬率與企業所采用的籌資方法有直接聯系。資本成本也是企業在投入之前所想看到的項目收益成果,簡單來講也就是投資人在投資前期需要投入的成本。
運營工作量:運營工作量就是指軌道交通建設完畢后車輛運行的距離數。運營成本與運營工作量有相當深刻的聯系,運營成本主要分為兩方面:第一,固定部分。其指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因為運營工作量而產生變化的固定成本;第二,變動部分。其指在一定時間之內會隨著運營工作而產生變化的成本。
運營管理模式: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管理模式會直接影響其運營成本。傳統的運營管理模式中,政府資源是其主要資金來源,從開始階段的建設一直到后期的運營都需要政府出資,有非常強的公益性、社會性的特點。但隨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不斷深化發展,以往的運營管理模式未必適用于現在的運營管理,所以應當跟隨時代,以及各個城市的具體發展情況,不斷開拓全新的運營管理模式,降低運營成本。
定額是企業在生產或運營中,應該遵循或達到的水平標準,企業若能合理制定并嚴格制定定額管理,其內部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將能夠得到高效的控制與利用。經統計,企業在采用定額管理前后的運營成本差異巨大,所以說定額管理是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企業的定額管理都有一定差異,在制定定額時,要根據自身的運營情況、企業規模等因素,綜合考量,制定出最為合理的定額[2]。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成本在定額變動后,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嚴格執行定額標準,盡量減少各類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產效能,降低運營成本。將企業內部的實際消耗資源與定額標準對比,能夠體現出企業的管理效率。將定額標準與實際物價標準、勞動成本、政策因素對比,可以使企業更加準確地評估出項目的建設成本。由于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都會受到政府的資金補助,所以實行定額管理也能讓政府部門作為參考條件。
定額管理并不是朝夕可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以及大量的信息資料積累。在運用定額管理的過程中,必須整個企業的所有工作人員共同努力,有創新的思想、創新的管理、創新能力。企業中的相關部門要根據定額管理的效果與軌道運行的具體情況不斷完善、優化定額管理,使其能夠更有效地減少運營成本[3]。
城市軌道運營中,工作人員的支出比例較大,合理調整工作人員薪資、裁減不必要崗位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繼而減少運營成本。在實際運營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加大機械化生產比例,減少人員需求量。這樣一來不僅能減少人員的薪資成本,還能提高生產活動的精準度與效率。第二,合理調整崗位,減少職能重復的崗位,減少編制數量。減少冗余崗位與編制數量能夠有效減少單位中尸位素餐的現象,使每個崗位都有專門的職能,每個工作人員都有自己專門的工作,加強人員利用效率。第三,優化勞動組織,合理配置工作的工作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兩種能夠良好配合的工種合作作業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合理配置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能夠顯著加強其工作熱情。第四,優化、精簡管理部門,避免多層管理,要將管理人員的總數量控制在總人員的15%以下。第五,單位內部要引進市場運行機制,將某些專業程度較高的作業交付給市場上的第三方。第六,將人員密集但對專業化程度要求不高的崗位如安檢、保安、保潔等業務通過勞務外包的形式,利用勞務外包人員與正式員工薪酬之間的差距合理降低成本。
城市軌道交通中,車輛以及相關設備的成本非常高,其主要包括價格、維修成本、能源消耗等,若能提高其利用效率將能顯著減少運營成本。首先,提高車輛的滿載率非常重要,在客流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出車次數,使每輛車輛盡量滿載。這樣一來就能有效減少車輛的運營、維修、折舊成本。在相關設備方面,可以減少設備配置數量,讓每一個設備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減少其建設成本,如此就減少了設備的折舊成本,降低軌道交通運營成本。車輛與設備的更新以及基礎設施的改造必須科學、合理,在落實之前必須確定方案的可行性,要盡量延長車輛、設備的使用壽命,使其能夠穩健達到標準期限,達到最高的使用率。
軌道交通中所有的車輛、設備的運行都依靠能源,并且軌道交通的規模較大,所以其消耗的能源量也非常大,是影響運營成本的重要因素。影響軌道交通車輛用電的主要因素有列車編組數量、列車加速啟動、進出站坡、設備型號、列車滿載率、線路選擇等。城市軌道交通中還有很多其他類型設備比如空氣循環系統、空調系統、通風裝置等,這些設備的能源消耗量也巨大。著重利用節能減排手段也能有效減少耗能成本。在具體運用中,第一,控制好各種耗能數據,明晰哪個位置耗能問題嚴重,在耗能嚴重地區引入節能減排手段,實現針對性處理,逐漸降低能源消耗。第二,建立專門的節能減排部門,專門負責節能工作,讓專項人員負責專項事務能使節能工作成效顯著提升。與此同時,還要優化、完善相關的工作機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以及工作標準,讓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嚴格落實工作,并嚴謹考核。第三,加大節能信息的宣傳力度,讓各級工作人員了解到節約能源的意義以及方法,讓工作人員逐漸養成節約能源的良好習慣[4]。第四,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購買諸如水、電等能源,在消耗體量大的前提下,微薄的單位成本優勢可節約不少成本。
當前階段,我國建設、運營軌道交通的企業一般都是國有獨資企業,但也有一部分由外資投資或是多方股東投資建設、運營的軌道交通。
近年來有一些由外資投資、建設、運營的軌道交通項目,國家投資的比例偏低,比如深圳的地鐵4號線就是我國第一條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方式建設、運營的軌道,這就是對于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多元化的探索與嘗試。
多股東投資建設、運營的軌道交通項目,其中政府的投資只占有項目很小的一部分,比如湖南的磁浮交通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省鐵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等幾家國有企業聯合建設的。
我國的軌道交通在此時期還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上的形勢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在建設和運營中,必須拓展全新的投資模式、管理模式,只有不斷變革、創新,才能讓我國的軌道交通不斷進步、發展。
項目的設計布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無論是建設成本還是后期運營成本都會受到其影響。當前階段,很多軌道交通在建設完成后進入運營期間時,都會出現一些由于設計失誤而產生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運營安全、運營服務質量以及運營成本。其中有些設計問題可以通過整改來解決,但有些問題存在時間已久,很難通過簡單的整改來解決,會長時間影響運營質量,只能通過加大成本投入來緩解問題,極大地增加了運營成本。軌道交通的公益性決定了,其建設必須考慮市民的出行成本,但也要兼顧運營成本。在建設中要在不影響民眾使用的情況下拉長間距,間距的距離越短,后期的運營成本也就越高??傊仨氈匾曑壍赖慕ㄔO布局,要盡量達到實用性與經濟性的完美融合。
建設期間的各種成本,比如工程造價等,會直接影響運營期間的成本,比如折舊成本、貸款利息等。若能有效降低建設成本,會為后期的運營奠定較為良好的基礎,使后續運營成本顯著降低,促進城市公共交通持續穩定發展。
第一,若想降低建設成本,必須合理考量路線類型、運能水平以及速度目標價值,還要思考是建設地下線、地面線還是高架線。以上的各種因素都對工程建設成本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必須結合實際情況謹慎選擇,避免浪費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資源,加大后續運營成本。通常情況下,標準越高,其造價也就越高,在客流量較低或是不太高的情況下,后續運營必然會入不敷出。所以,在建設期間,必須考量作業地點的人流量情況以及消費水平,充分思考經濟因素,選擇合適的軌道交通類型和技術標準。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設期間,絕不能只顧及經濟因素,還要結合該區域的地理條件因素,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建設成本。
第二,提高國產化比例。軌道交通的建設中需要用到非常多的設備,比如軌道電車、機電設備等,這些設備大約占總建設成本的50%,這些設備若大部分使用進口產品,那么這個比例還會大幅度增加,并且后續的維修成本也會更高。若能提高相關設備的國產化比例,就能顯著降低采用進口設備所產生的成本,并且在后期的維護和修理成本也會降低,并且更加便捷。為減少工程的總體投入,降低軌道運營成本,建設中的設備國產化勢在必行[5]。
若想保障軌道交通長時間穩定運行,維修、維護工作必不可少,但很多情況下維修、維護的成本過高,不利于軌道運營,這就需要著重考慮,在兩者之間找出一個平衡。在實際應用中,應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的原則,引用世界范圍內較為先進的維護管理模式,優化自身的維修管理模式,在同等的成本投入下應做出更好的效果。第一,運營企業應跟隨時代和本身的運營狀況不斷優化、更新維修的制度與流程,將維修資源合理調度,實現高效利用,用較少的資源達到更好的維修效果。軌道中車輛里程數不斷增加,其出問題的概率會逐漸提高,車輛中的種種零件由于長時間的使用很可能會問題頻出。所以,維修檢查的頻率應該根據車輛的年限制定,年限較高的車輛可以高頻率、短周期檢查和維修,而年限較低的新車,則可以適當降低檢查頻率,延長檢查周期。第二,運營企業應不斷增強自身維修團隊的能力,使維修團隊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各種問題、故障,減少因維修失誤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問題。
總而言之,城市軌道交通由于其公共屬性,其服務價格受到政府的限制,在盈利方面很難與運營的支出平衡,所以會造成長時間的虧損,影響其長久穩定運行。所以,必須降低運營成本,促進產業可持續化發展。對此,可以通過降低建設成本、加強維修成本控制、控制人工成本等方式,運用合理的策略,改善各種運營狀況,促進軌道交通可持續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