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融
(新疆昌吉州農業農村局,新疆 昌吉 831100)
對外貿易是我國經濟發展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農產品出口更是關系到很多地區的經濟發展。新疆作為我國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具有先天的農業優勢條件。近年來,新疆積極優化農產品結構,在農業生產效率、產出水平方面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農產品出口方面也處于快速的增長狀態,為了進一步發展新疆經濟,需要能夠對農產品的中亞市場發展潛力進行充分的挖掘,積極開拓中亞市場,實現新疆農業經濟的高水平發展。
在進入國際市場中,選擇科學合理的模式十分關鍵,也將直接關系到企業成本。具體來說,現階段主要的市場開拓模式有:第一,貿易方式進入。該模式是在目標國家以外制作公司的中間或者最終產品,之后將產品運輸到目標國家。該方式可以說是現階段我國很多企業向著國際市場發展的首要選擇,具有風險低、成本低的優勢,但有可能面臨貿易壁壘。該進入包括有直接與間接出口兩種方式。間接出口則可以進一步分為國外中間商與本國中間商出口方式。其中,本國中間商在實際出口時具有較少的投入,不會對出口風險進行承擔,但是在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國外中間商方式在打開市場方面存在優勢,但也有可能受到外部中間商的控制;第二,契約式進入。該模式是將技術輸出到目標國家當中,可以分為許可證、合同與特許經營方式。其中,許可證貿易能夠繞過進口壁壘。特許經營方式需要大量的投資,體現在品牌的輸出。合同方式則包括有管理合同、合同制造等方面。合同制作為從目標國家獲得產品后,在其他地區進行銷售,在管理、資金方面的投入較少。管理合同則是使目標國家企業具有部分活動的權力;第三,投資式進入。該方式是企業以股權控制的方式參與到目標國家企業經營活動當中,具有風險高、投資大的特點,但在實際操作中能夠較好地實現海外營銷的控制,有助于在當地豎立品牌。
在新疆企業開拓中亞市場時,企業一般使用的為貿易進入模式,也有一部分企業以投資的方式進入。其中,貿易進入方式具有風險小與成本低的優勢,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貿易壁壘因素的影響。從現階段國際形勢分析可以了解到,中亞國家在政策穩定性方面還存在不足,國內重大事件、政策導向、對外關系等一系列因素都會對農業投資環境產生影響。同時,新疆很多企業之前并沒有進行過跨國投資活動,無論是在生產、技術還是管理方面都還不夠成熟,市場不確定性的存在,將會對相關企業的模式選擇產生影響。從該方面考慮,新疆企業在進入模式選擇時,則可以選擇貿易進入方式,以此起到降低風險的效果。同時,因中亞國家存在的貿易壁壘、信息之后等問題,新疆企業在出口農產品時,則需要在中亞國家尋找代理,以間接方式的應用降低風險。而在應用貿易進入模式外,新疆也有部分掌握較多市場信息、具有一定國外經營經驗的企業,這部分企業在出口時可以應用投資進入模式,通過一系列當地化生產、設計與營銷方式的應用,能夠較好地建立產品形象、控制營銷組合、增加產品附加值,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擴大方面也具有較好的鞏固效果。
在新疆地區,在農產品市場建設成熟度方面還存在不足,在市場化組織程度方面存在相對落后的情況,農民在生產過程當中,在市場風險獲取、市場信息獲取方面存在不足,與市場間也存在嚴重的脫節問題,在市場當中競爭力較低。近年來,雖然在相關地區成立了農業合作組,但較多也是屬于技術性與生產型的組織,缺少產品的運輸銷售合作組織。同時,政府也缺少健全的組織內部機制、存在行政干預的情況,無法保證產品運銷效果,因此使相關農產品在市場競爭當中處于劣勢地位。在市場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存在競爭成分復雜的問題,市場管理面臨較大的難度,市場相關商品缺少質保與統計,無法科學統計市場相關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農產品的銷售推廣。
在城鄉建設發展的過程當中,新疆地區的農村建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在獲得成果的同時,缺少與區域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實際進行有效的聯系,存在兩極化問題。在城市當中,農產品的經營場所完善、品種豐富,而在鄉鎮農村地區,則存在著產品單一、市場分散等問題,無法保證商品質量。該情況的存在,使得新疆很多地區存在著農產品從農村向城市單向流通的情況,無法保證農民從中獲取便利。同時,很多專業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也都處于大中型城市當中,存在缺少批發市場的問題,相關優勢農產品并沒有從中形成規模,市場處于迷茫狀態,小市場的經濟性不足,單純通過綜合性市場對產品流通問題進行解決,這對于規模較大、數量較大的農產品交易存在不利的作用,也不利于對接銷售市場與產地,沒有形成統一的信息網絡。
從整體層面看來,新疆現階段在農產品交易方面還存在著方式落后的問題,大部分依然為面對面的交易方式。市場分散性強、規模小、結構復雜、參與人員較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個體農戶,人與物流的混亂情況也較為明顯。在物流建設方面,雖然在發展中也獲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內地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不足,無論是在物流建設還是區域文化方面都具有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現在:沒有充分認識到物流服務培訓的重要性,物流企業數量較少,農產品物流水平處在不足,很多物流企業只能夠提供分段服務,并沒有將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在農產品運輸當中,無論是流通程度還是物流技術都存在不足。同時,農產品相關的連鎖經營、物流配送與交易方式等方面也沒有獲得有效的發展,在農產品交易方式上,存在著效率較低、成本較高的問題。
在農產品出口銷售當中,做好農產品市場的建設可以說是一項重點的基礎性工作,而這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提升建設水平。就目前來說,新疆很多地區在經濟發展方面還存在不足,缺少相應的財政補貼,在社會支持力度方面也存在不足,因此使很多地區在農產品市場建設方面存在較為陳舊的問題,缺少資金應用在農產品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貸款方面,也存在著手續復雜、辦理困難等問題。雖然近年來也通過一系列政策強化了市場體系建設,加大了農產品流通的支持與投入,以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流通設施,從多個方面加大補貼力度、多渠道投資,但相關措施都是由不同的部門進行管制的,在市場組織建設方面還缺少統一性,在組織協調調配方面存在不足,且各部門大多以自我為中心開展工作,沒有形成合力,也因此使新疆在農產品市場建設方面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
新疆具有遼闊的土地面積,同時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市場開拓當中,建立起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成為必須解決的一項重點工作。目前,新疆鐵路已經建設成了西至鹿特丹港、東起連云港的鐵路線路,途經多個國家與地區。同時,也籌備修建北通道干線,系列線路的建設,有效地強化了新疆北部的整體交通能力水平。在積極修建交通線路的同時,新疆地區也積極完善相關的物流與交通設施,修建了系列的公路服務區與鐵路口岸,強化了倉儲建設,相關措施的建立與應用,不僅為農產品運輸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為產品出口從硬件方面強化了支持。在未來工作當中,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交通運輸與物流倉儲建設,為中亞地區的農產品開拓創設基礎條件。
在新疆農產品向中亞地區出口中,口岸管理是需要考慮的重點內容。對于農產品而言,具有容易變質的特點,如果在出口當中缺少有效的保險措施、口岸情況簡陋、通關效率較低,則將會對農產品出口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導致農產品發生損壞等一系列問題。從地理位置角度考慮,有多個國家與新疆相連,具有較多的口岸,通過對口岸的監督,對于新疆地區的優勢農產品市場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此情況下,即需要能夠做好口岸管理工作,做好口岸環境改善,做好連接口岸相關道路的修建,提升邊檢條件水平,在做好硬件條件建設的基礎上,與相關政府做好政策交流。通過這部分措施的應用,切實提升口岸通過進度,以此為中亞市場的農產品出口開拓提供良好的貿易環境。
同時,新疆地區對于出口退稅政策的應用,也對于新疆地區農產品向境外的輸出提供了較大的變化,也體現出了政策在產品出口方面的積極作用。出口退稅改革后,能夠對新疆農產品的出口支出進行了減少,以此幫助公司在價格方面獲得了優勢,降低了經營風險。同時,也因此對國內其他地區的投資商進行了吸引,能夠實現新疆連接作用的發揮,這也是新疆中亞產品開拓的有效援助。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能夠進一步完善口岸管理工作,強化政策的落實應用,通過口岸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口岸效率。
農產品質量可以說是實現農產品出口的基礎與前提,只有高質量的農產品,才能夠在市場競爭當中占據優勢,也是抵御相關國家貿易保護、提升新疆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策略,可以說是價格以外的重要競爭因素。從目前情況分析來看,出口到中亞國家的貨物品質相對較差、種類較少,因此在中亞市場中所占有的份額還不高。所出口的農產品方面,也是具有較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很多產品并沒有經過精加工,甚至沒有包裝,所應用的技術也較為落后,并因此使相關農產品在出口中具有較低的價格,也缺少相應的競爭力,亟需提升產品質量。從長遠看來,通過產品質量的提升,能夠較好地提升新疆農產品在市場當中的占有率,具體措施方面,需要能夠把握高端技術,以集約化方式生產農產品,宣傳新品種與新科技,做好農產品的系列加工與運輸工作,嚴格按照出口標準做好監控與監督工作,做好質量控制,形成良好的智享品質意識,始終認識到保證質量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從產品的初始生產階段強化質量控制,從源頭開始發展生產,強化農產品品質改造,提升農產品的檔次、品質與深度。此外,也需要能夠在運輸過程中強化對農產品的質量監督,從最初的采摘到出口做好全程的監督工作。
信息也是農產品市場開拓當中的關鍵一環。根據以往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新疆向中亞地區開拓農產品市場時,因受到信息渠道的限制,無法及時地掌握周邊國家的農產品需求,并因此使相關農產品公司在市場競爭過程當中獲取了錯誤的信息,無法以合理的方式進行判斷。尤其是在目前所處的信息時代背景下,需要能夠充分重視信息在農產品出口當中的作用,要把握契機,建立形成與中亞國家的情報服務系統,在系統當中及時發布相關農產品的供需、導向與政策信息檢疫等,以此為農產品的進一步出口提供助力。
在新疆農產品開拓當中,需要能夠改變自身條件,在比較優勢理論的基礎上做好農產品結構的調整與完善處理,科學改革產品生產結構,做好農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處理,從上述方面做好自身內部的相關工作。同時,也需要能夠做好外部的交流合作,強化與政府間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政府的信息支持與服務職能,強化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強化內部合作,結合實際建立起科學的農業合作價值,深入調查研究農產品優勢信息與中亞國家政策,保證在經濟層面能夠貼合中亞國家,在強化相互間協作交流的情況下,向著信息經濟一體化方向發展。
在現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做好產品的對外出口成為地區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新疆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產品特征,使其可以充分探索農產品向中亞地區的出口貿易。在具體工作當中,需要充分把握現階段出口貿易的存在不足,針對性做好優化處理,從多方面入手促進農產品的有效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