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娜,陳明華
(1.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2.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動物衛生服務所,河南 漯河 462000)
目前生豬養殖逐漸向集約化、規模化、生態化方向發展。在喂養生態豬過程中,養殖人員不可使用帶有重金屬、農藥等添加劑,需保證生態豬在自由、健康的環境中生長。而生態豬排泄的糞便可使用沼氣池不斷發酵,這樣不僅能為農民培育莊稼提供營養充足的肥料,還能實現無污染栽培目標。
很多豬飼料中都含有銅、鋅等金屬元素,還有很多添加劑,如抗生素藥物等。然而這些添加劑不僅會影響豬肉的品質。當下很多養殖場受規模思想的干擾,只是重視生態豬生長的速度,在此背景下,養殖場忽略生態豬肉制品的口感與優良品質。而生態豬養殖技術注重的是豬的健康,也強調豬肉的品質,在日常養殖工作中養殖場不再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這也避免豬肉殘留有害物質,豬肉的質量、口感都大幅提高。
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養殖污染問題不斷加劇。在養殖生產工作中,如若養殖場不滲透環保思想,不僅會增加疫病防控的難度,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而生態豬養殖技術作為一種利用率較高,有效性較強的養殖科技,在養殖工作中使用沼氣池不僅能發酵糞便等排泄物,還能將生成的沼氣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作為燃料使用,而發酵后的沼液也可當作肥料用于農物的施肥、澆灌中。將沼液用作肥料使用不但能降低化肥的使用率,縮減種植成本。還可種植出有機植物,將生態豬養殖技術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除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外,還能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能源,進而可促進生態畜牧業的持續性循環發展。
生態豬養殖能最大限度滿足市場經濟發展需求,該養殖技術應大力推廣并使用。針對養殖技術手段,我國還要不斷改進、完善,如促進生態豬養殖行業的規范化發展,這樣也有利于構建更具規模的生態豬養殖業[1]。
在開展生態豬養殖工作期間,養殖人員要進行養殖場地的生態化布局,可為生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生長環境。在建設管理工作中,生態豬養殖場地要合理布局,選擇的場地要符合當地的整體規劃,同時不可在水源保護區、居民區等人口眾多的區域及嚴禁飼養區域開設養殖場,還要和交通干線、畜產品加工廠等留有較遠的距離,這樣便可防止疫病大范圍傳播,也能避免環境污染情況。在選擇養殖場地中,養殖人員可選擇地勢相對平臺的地域,這對后續養殖管理工作的開展極為有利。保證養殖環境足夠干燥,通風性良好,能長時間接受太陽光照,這樣養殖場內空氣流通的品質能大幅提升。在進行養殖場內部布局過程中,養殖人員要合理劃分區域,如設置多功能區,將養殖人員的生活區域和生態豬養殖區域有效分隔,這可突出生態豬養殖場地的獨立性。在養殖工作過程中還要科學布局畜禽區、生產區及隔離區等,不僅能提高養殖工作的規范性,還能保證養殖場地的清潔度。生態豬養殖的質量能不斷提高,其環保性、安全性也能大幅增強[2]。
要促進生態豬養殖工作的開展,養殖人員需采用先進、有效的養殖技術與模式,生態豬養殖的質量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養殖人員要合理管控養殖規模,結合實際需要科學選擇畜禽品種,養殖期間還要確保生態豬不會與其他品種混合養殖,可有效避免疫病的傳播。在管控養殖規模中,養殖人員還要管控好飼養密度,防止過度擁擠,基于養殖生長規律確定種公豬、繁育母豬等規模,這樣養殖的科學性、可行性能大幅提高。在管理工作期間,養殖場內的工作人員、畜禽及物品都要遵循單一流向,全面實施全進全出機制。在繁育工作中還要采用自繁自養方法,人工授精模式還能將養殖的健康性全面提升。至于養殖場的仔豬,養殖人員要采用早斷奶措施,不僅能將母豬的產仔間隔縮短,還能提高其年產仔數量。為確保養殖工作能順利的開展,養殖人員還要配備適宜的生產設備、環境控制設備等,在豬場還要安裝母豬限位欄等豬欄設施,這樣生態豬生產的質量便可提升。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養殖人員還要和獸醫技術人員積極交流、合作,通過制定高效、可行的飼養管理方案,不僅能做好日常疫病的防控工作,還能將飼養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全面提升。
在養殖工作中,養殖人員必須把控好管理工作,如需制定適宜養殖場發展的崗位責任、操作規范,全面開展防疫消毒工作,注重養殖場的檔案管理,特別是養殖檔案,工作人員要科學開展信息管控工作,不論是生態豬的數量、品種還是繁殖情況、飼料來源等,都要全面、細致的記錄,只有做好這些工作,養殖場日常管理的質量、效果才能得到保障[3]。
結合生態豬養殖目標、政策,養殖人員要生態化管理飼料等方面。養殖工作期間養殖場必須嚴禁使用國家規范禁止使用的飼料及藥物,在日常使用飼料的過程中也要提高飼料的品質,以防發霉、變質問題發生,同時還要科學儲存管理飼料,這樣也能防止飼料受到鼠、蟲等侵害。如若養殖期間不得不摻雜獸藥,養殖人員要與當地防疫部門、獸醫人員積極交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養殖人員可規范使用獸藥,期間不可擅自更改獸藥用量、使用方法,不然會對生態豬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的影響。而且喂養生態豬時養殖人員要管控好泔水喂養情況,針對尚未進行高溫處理的泔水不可將其用于飼養工作。在采購飼料過程中,采購人員要選擇有合格檢驗報告與證書的廠家,如若采購的飼料沒有證書和報告,養殖人員不可將其用于生態豬飼養[4]。
生態豬養殖期間,防疫工作發揮重要的作用,養殖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機制科學養殖生態豬。在具體工作的過程中養殖人員要基于免疫工作機制、衛生消毒及物品管理制度等科學實施養殖作業,而養殖場也要擁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在建設養殖場生產區時,養殖人員要在區域周邊建設防疫溝、圍墻及消毒池等,若有外來人員不得不進入生產區,養殖人員要做好消毒、清潔工作,還要讓外來人員更換場內服裝。在該區域還應設立防疫物資儲藏設施,不僅能將病死畜禽有效隔離,還能進行無公害處理。養殖人員要詳細記錄生態豬的生長階段。
生態豬生長期間經常受到豬瘟等疫病的侵擾,如若豬出現豬瘟疫病,其他生態豬易被傳染,甚至會導致大量病豬死亡,這不僅會影響生態豬的產值、質量,還會大大降低養殖人員的收入、效益。養殖人員、防疫部門必須高度關注生態豬疫病情況。在日常養殖工作中,養殖人員要定期開展防疫檢查工作,在生態豬各生長階段全面檢查其情況,發現生態豬是否存在疫病風險,還能及時解決、處理。在實際工作期間,一旦發現生態豬有病情前兆,養殖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將病豬隔離治療,以防疫病大范圍擴散。還要合理開展日常消毒工作,養殖人員不僅要做好豬舍清理工作,還要對其進行全面消毒,確保生態豬飼料、飲用水等工具的安全,有效抑制疫病的發展。而防疫部門、養殖人員還要提前開展免疫、治療等工作,如為生態豬注射抗病毒類藥物,在具體工作中還要配備豬易感染疾病的治療、預防等藥品。就如抗病毒二號注射液,其中含有大量的黃茋多糖,該成分不僅能提高生態豬的身體素質,還能稀釋豬瘟疫苗,對生態豬疫病防控有著輔助性作用。要將生態豬的免疫效果全面加強,養殖人員還可利用腎上腺素來提升豬的抗體能力,這也可防止生態豬出現休克問題。
我國養殖的生態豬雖然肉質佳、口感好,但瘦肉比例低,生態豬的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很難滿足市場供應需求。而其他國家的豬肉質與口感雖相對較差,但其瘦肉比例與生長速度良好,在肉制品市場的銷量較高,在生態豬養殖工作的過程中養殖人員要科學引進外國的優良品種,通過雜交繁殖實現對生態豬品種的改良。
要確保生態豬肉制品的質量、安全,還需合理開展生態豬生產、加工工作,這不僅能制作出綠色、健康的肉制食品,還能提高生產、加工的安全性、合理性。在實際工作中相關人員要做好豬制品包裝、運輸等的跟蹤、查驗,在日常生產加工中還要科學開展疫病檢測、防控等工作,避免病豬或攜帶病毒的生態豬流入市場。企業還要保證環境衛生,做好消毒清潔工作能有效避免質量問題的出現,再加大對生產、加工工作的監督力度,優化監督機制,也能保證生態豬的實際價值。
沼氣是我國生態豬養殖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沼氣這一生態養殖循環模式在養殖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開展養殖工作前,養殖人員合理選定沼氣池安置位置,通常其位置要低于養殖豬舍的位置。豬舍中的糞便在進入沼氣池后會不斷發酵,生成的沼氣會用作生活燃料,沼液也可投入到農業建設中,這不僅有利于農戶的生產,還能促進作物的生長。
積極采用生態食物鏈方法,如借助牧草、飼養、沼氣、牧草循環模式開展工作,能將養殖、生態有機聯系到一起。在實際工作中,養殖人員應在養殖場地周邊種植一些牧草,這還可作為生態豬的飼料原料。同時全面收集糞便等排泄物,通過發酵生成沼氣,再將廢渣用于牧草養料,這不但能形成生態食物鏈的良性循環,還能生產出高質量、健康的生態豬肉產品。
通常企業資金較為雄厚,能建設規模性養殖場,但因養殖規模相對較大,在飼養管理工作中易出現問題。種豬的選擇要合理規劃,可選用雜交模式引入種豬再自行繁育,不過這一過程要做好外來疫病的防控工作。在養殖模式上,因企業規模較大,常易按照直線肥育法進行養殖,該方法飼養出的生態豬體積極大且肥肉較多,這并不符合生態豬標準。在飼養過程中,在發育期階段企業要以草粉為主要飼料,再由精料進行輔助,在出肥前1個月,需用精料進行肥育。
企業、農戶的有機聯合在生態豬養殖工作中較為常見,該模式不但能將生態豬養殖規模擴大,還能合理管控生產成本。在實際工作中通過遠程操作便可科學管理養殖生產,由專業能力強的養殖人員負責日常養殖與管理,再由他們開展生態豬疫病防控、清潔等工作。期間企業還要提供養殖場地、成本、飼料等諸多技術、服務措施,這可有效解決生態豬養殖的很多問題,尤其是農戶養殖技術含量較低問題。但因大部分的養殖風險都由企業承擔,農戶得到的經濟收入相對低些。
由農戶自己經營、發展生態豬養殖工作,通常其養殖規模相對較小,因是農戶單獨運作,很多農戶會將養殖場地建立在荒山、郊外,但因農戶經濟條件有限,對生態豬品種的選擇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很多農戶會選用當地品種進行養殖,所用的養殖方法也局限在自繁自養,日常工作的過程中農戶會趕放生態豬進山采食,定期投喂生態豬,而農戶構建的養殖場只是能為生態豬提供休息、避雨場所,沒有過多的輔助設施,這對生態豬的整體發展不利。再加上受到養殖條件、生長環境的影響,生態豬易感染疫病,加大疫病的傳播范圍。
養殖行業在飛速發展,生態豬養殖技術也受到養殖業的關注,在開展養殖工作的過程中,養殖人員科學把控養殖技術要點、合理選擇養殖模式,不僅能增強養殖效益,還能帶動我國養殖業的發展。不過在選用養殖模式中,養殖人員除考慮自身情況外,還要站在整體角度綜合剖析各養殖模式的利弊,再結合實際情況選出最佳的養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