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 飛
作為五谷——稷、稻、麥、黍、菽之首的小米,學名粟,原產于我國。古人曾將小米稱為禾、稷?!对娊洝ば⊙拧S鳥》中便有“黃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的詩句。這說明我國將小米作為糧食種植的歷史至少有3 000年。
小米的加工精度不高,與經過拋光等工序的白米相比,小米的營養價值更高。小米含有一定量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礦物質鈣、磷、鐵、鉀等營養素。小米中的含鐵量比同等量的大米高1倍,膳食纖維比大米高2~7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小米具有滋陰補血、潤燥、通便等功效。小米中還含有多酚、黃酮、肌醇和甾醇等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降血糖,降膽固醇,預防潰瘍和濕疹,促進新陳代謝。
中醫認為,小米味甘、咸,性涼,入腎、脾、胃經,具有健脾和中、益腎氣、除胃熱、利小便、治煩渴、安眠等功效。
《本草綱目》記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意思是說,有胃灼熱、反胃、嘔吐等不適時,適合喝小米粥養脾胃。
《本草綱目》還說:“粟(小米)之味咸淡,氣寒下滲,腎之谷也。”因為小米具有益腎氣、補元氣的功效,所以也被叫作“腎之谷”。
在我國北方,很多地區有晚餐喝小米粥的習俗。小米可單獨煮粥,也可與果干、蔬菜、其他谷薯類食材合理搭配,做成不同風味的粥。
小米加南瓜、紅薯、山藥、紫薯等食材一起熬煮成粥,口感更甜、更濃稠,很適合老年人和兒童食用。不過,相較于小米,谷薯類食材不容易熟。可將其上鍋先行蒸制,切成小塊后再與小米同煮。
在小米粥快熬好時,放幾顆紅棗干、幾粒葡萄干,能讓粥更加香甜。
小米粥里可以放些花生碎、核桃碎、黑白芝麻等,提高其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營養價值。
百合、蓮子、芡實(雞頭米)等食材是小米的“黃金搭檔”,能大大提高小米粥的食療價值。
原料:小米150克,南瓜100克。
做法:南瓜去皮切丁蒸熟,小米淘洗干凈,二者加水后熬煮10分鐘左右即可。
功效:南瓜小米粥能補中益氣、健脾和中,是養胃的佳肴。脾胃虛弱、體虛、產后虛損、食欲不振、陰虛火旺者均可食用此粥。
原料:小米150克,桂圓肉25克,糖漬玫瑰少許。
做法:將小米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至小米粥快熟時,放入桂圓肉,用旺火燒沸后將粥盛出裝碗,撒上糖漬玫瑰即成。
功效:此粥可補心脾、益氣血,用于氣虛便秘等癥效果甚佳。
原料:小米50克,糯米20克,蓮子20克,百合20克。
做法:將蓮子浸泡1小時,糯米浸泡30分鐘。鍋中倒入足量清水,水燒開后放入蓮子、糯米煮30分鐘,放小米、百合煮10分鐘關火。
功效:蓮子百合小米粥可養心安神、補益脾胃。
原料:小米100克,懷山藥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山藥洗凈蒸熟、去皮、切成小丁,與小米同煮為粥,粥熟后加白糖適量調勻。
功效:懷山藥小米粥可健脾止瀉、消食導滯,適用于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癥。
原料:小米100克,酸棗仁末15克,蜂蜜5克。
做法:小米煮粥,粥將熟時加入酸棗仁末,攪勻煮開,關火后加蜂蜜攪拌均勻。
功效:小米棗仁粥可補脾潤燥、寧心安神,適用于納食不香、夜寐不寧、大便干燥者。
原料:海參4個,小米100克,姜片、鹽、料酒、雞湯少許。
做法:海參用純凈水泡發2天,中間換兩次水。剪開海參肚子,取出內筋、沙嘴,挑斷筋,清洗干凈。將海參煮25分鐘,撈出晾涼后重新泡入水中,放冰箱冷藏泡發3天,中間換3次水。鍋中加水燒開,放入姜片,下海參煮,滾開時淋入少許料酒。小米淘洗干凈加雞湯熬煮,粥快成時放入海參再煮5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海參小米粥的營養很豐富,能緩解疲勞、健胃寬暢、補腎益精、補虛養身。
★溫馨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優質小米熬成粥后,表面浮有一層細膩的黏稠物,像是結成一層“皮”。這層“皮”便是米油,有一定的養胃效果。
1.選擇新鮮的小米,不能是陳米。
2.水快開時再下米。
3.米剛下鍋時要攪一下鍋,防止糊底。文火熬粥時盡量少揭鍋蓋,可以給鍋蓋留條縫防止溢鍋。
4.鍋中放足量水,不可中途加水。
5.待米成花狀時再盛出更可口。
小米營養豐富,但是和其它谷物一樣,其中所含的賴氨酸過低,不宜長期單獨食用。小米性味稍寒涼,虛寒與氣滯體質者要少吃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