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的事業全局出發,著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全面完成,鄉村振興戰略正圍繞五大振興目標全面推進。統籌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既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也不能違背規律、茫然冒進,而是要守正創新、乘勢而起,走出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真正成為有前途的事業,讓農民成為極具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令人向往的家園,努力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時強調,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調結構、注重轉方式、加快促融合。要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條延長,推動形成農產品物類一體化經營模式,真正做到整合產業鏈、共享價值鏈,實現農產品由總量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轉變。要注重提質增效,要不斷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最終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從農村到城市、從供給到需求的全面提升,逐步滿足廣大群眾對高質量農產品需求不斷增長的需要。寧夏鹽池灘羊之所以有很高的聲譽,受到大家的青睞,就是因為鹽池灘羊在發展過程中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始終堅持走高端,前期完成了“鹽池灘羊肉”區域公用品牌戰略規劃設計,啟動灘羊大數據平臺工程建設,制定出臺全程操作技術規范標準27 項,開發出了“鹽池灘羊基因鑒定技術”標準,從體系標準、價格制定、品牌打造、市場開拓、飼草料使用等關鍵環節實行統一標準,保證了灘羊肉純正品質和質量安全。好產品沒有一個好的品牌、高的標準,在市場上就沒有競爭力,鹽池縣的灘羊肉和黃花菜品質都很好,如何讓好品質賣出好價錢,必須要有高端化定位,強化對鹽池灘羊和黃花菜的品牌定位和營銷宣傳,實現既優質又優價。要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優勢、地域村莊特色,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開發觀光設施農業,著力打造集觀光、采摘、餐飲、娛樂和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旅游業。使鄉村成為集一二三產融為一體多元發展的產業集散地,集聚各類型人口居住地,集生產、居住、度假、養老等多功能共存的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幸福地。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只有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振興,我們才會有成色更足、質量更高的鄉村振興,才能讓美麗生態變成“搖錢樹”,田園風光成為“聚寶盆”。在20 世紀90 年代,鹽池全縣75%的人口和耕地處在沙區,“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沙子跑、抬腳不見蹤”是當時生態惡化的真實寫照。多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抓生態就是抓發展、抓生存的理念,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年接著一年抓,一張藍圖繪到底,生態環境實現了“由黃變綠”“人進沙退”的歷史性逆轉,已由過去的最大劣勢轉變為現在的最大優勢。全縣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由2010 年的17.5%、48.9%增長到2021 年的21.8%、71.8%,鮮草產量由98 公斤/畝提高到147公斤/畝,鹽池灘羊飼養量也由封山禁牧前的80 萬只增加到2021 年的310 萬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生態振興一定是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相協調,著眼當下人們在消費需求(包括休閑旅游)上的新變化,推進農業與休閑、旅游、康養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夙愿。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保障,是推進鄉村文明的重要手段。要深入挖掘當地風土人情、習俗風情等文化資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振興之魂,大力弘揚“忠孝廉恥勇,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為此鹽池縣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組織全縣102 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居民議事會等移風易俗相應組織,并指導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村規民約,黨員帶頭、群眾跟進,自覺抵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和不健康的人情消費等陳規陋習,大力倡導孝老愛幼、崇德向善、厚養薄葬等傳統美德,培育形成良好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和優良家風。同時通過5 年的環境整治,鹽池縣人居環境、飲食習慣、公共衛生設施等得到全面改善。城鄉教育和醫療均衡發展得以全面提升,真正實現了讓鄉村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優質教學資源,實現了群眾不出村即可享受縣級醫療資源服務。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核心是人才,在推動人才振興中,必須始終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因此,要把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作為鄉村人才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新型職業農民帶頭人。要持續打好“鄉情牌”“鄉愁牌”,依托優質的生態資源和渾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人才,從平臺、資金、政策、服務等各個方面充分調動他們投身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近年來,鹽池縣先后針對村“兩委”班子舉辦三屆農村經濟管理學歷提升班,其目的就是要通過學歷提升來提高各類村干部文化修養和自身業務能力,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和把握鄉村發展規律,保證基層決策不會偏離中央鄉村振興的大方向。
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便會蹄疾步穩;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鄉村振興將步履維艱。只有黨組織發揮基層堡壘作用、黨員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鄉村振興才有更加堅實的基礎保障。目前鹽池縣建立了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種養基地、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為支撐的“一核多元”的“黨建+”模式,把支部建在扶貧鏈上、產業鏈上,組建各類功能黨小組132 個、種養基地412 個、專業合作組織314 家,基層黨組織帶動能力明顯提升。近年來,鹽池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打好鄉村自治、法治、德治協同發力組合拳,加快形成了以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的“三治”結合的治理格局。在疫情防控期間,鹽池縣群眾全部是自發式成立道路檢查站,嚴把村口、巷道,特別是自己建立了輪班倒班制度,家家戶戶都出人,共同抗擊疫情,取得非常好的成果。推行的“紅黑榜”制度,每個行政村亮出在鄉村治理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典型人物事跡“紅名單”,公開曝光文明意識淡薄、文明素質不高“黑名單”,在全社會營造健康向上、崇尚文明的良好風尚。作為基層黨委,如何更好地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首先要把黨的領導作為實現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保障,利用全國村(社區)“兩委”換屆契機,鹽池縣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模式,充分提升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和凝聚力。同時還構建了全覆蓋的監督機制,始終把制度執行和監督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過程,確保制度處處有效、監督時時生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史無前例、未來可期。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解放思想、堅定信心,求真務實、慎終如始,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為推動全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