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運秀 顏下里
1.西安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8
2.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四川 內江 641112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類似于武術的很多傳統技藝都有待傳承,這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武術能在歷史發展的洪流中獨樹一幟,并且延綿到現在必定有其獨特魅力,不論外界對中華武術的評論如何,這項技藝對人們強身健體依舊大有裨益。通過學習武術,達到健身目的的同時,進一步促進武術的傳承,使得武術在往后更為悠久的歷史中綿延,這是每個武術人心中的目標,也是行動的心火來源。首先,民族文化通常蘊含豐富的內涵,這是它長盛不衰的原因,中國武術融合哲理、醫學、拳理,并且有防身、健體、修身、養性的功效。其次,中國武術不僅體現了健身理念,更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健康思想。中國人,特別是中國體育人具有的積極體育觀和價值觀也來源于此。武術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理論和技術體系充分顯示了中國人在體育文化領域具備的創造力與卓越的造詣,這是西方國家不曾擁有的,也是我國體育工作者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截止到2021年的12月份,中國的網民規模約為10.32億,互聯網的普及率為73%,相較于2020年整整提高了2.6個百分點。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到每家每戶,互聯網用戶呈現出爆炸性增長,短視頻以及自媒體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互聯網+”背景下武術文化傳播策略研究》指出:科技進步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中國武術的發展,互聯網為當代背景下的武術傳播提供了傳播與發展途徑。互聯網的普及對傳統文化(涵蓋中華武術)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也對當今武術信息的傳播與接收方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本文主要是對武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傳播優勢、傳播方式和傳播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策略。
2.2.1 專家訪談法
對有代表性的武術名家進行采訪,調查者根據專家提供的信息撰寫論文,使得內容更具權威性。
2.2.2 數據分析法
通過對研究對象的各項數據分析研究,認識互聯網與武術傳播之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借以達到預測效果。
2.2.3 文獻資料法
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搜集武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傳播現狀。文獻資料法對于大多數從事研究工作都比較適用,它通過對各種文獻資料進行提煉整合,研究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系和內在規律。
3.1.1 互聯網增進了武術產業鏈的發展
互聯網作為良好的資源共享與傳播平臺,實現了傳播內容不同分支的碰撞與融合,武術產業與現代技術的有效結合為大眾提供了豐富的武術文化和學習方式。[1]這不僅能解決時間和空間的問題,打破地域局限,還能形成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帶動旅游、文化、技術、衍生品行業等的繁榮。據調查,很多互聯網平臺賬號不僅僅是武術文化的傳播,大部分平臺賬號都開通了“購物車”,進行商業模式傳播如:服飾、武術鞋、武術器械、武術道具等商品。互聯網與武術的結合體現出更高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3.1.2 互聯網增進了武術的傳播廣度
首先,武術在互聯網時代下進行傳播,降低了傳播的難度,大大提升了傳播的效率。傳播成本低、便捷性強、時效快等特性也大大提升了武術文化的網絡傳播效率。[2]其次,互聯網具有很高的開放性以及信息共享度。[3]在豐富的信息世界里,用戶可以自主享用各種信息,甚至查閱者自身也可以以互聯網為平臺,為其他提問者提供信息。他可以是受眾者也可以作為傳播者,他的可能性是無限的。最后,互聯網增進武術傳播廣度的同時也促進了互聯網的發展。
3.1.3 互聯網對武術的傳播激發了大眾興趣
在網絡傳播過程中,任何人都可以形成一個自媒體,在網絡平臺上發布并解讀相關信息,大大提高了傳播效率。互聯網論壇給大眾建立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大眾可以暢享自己的觀點,結識志同道合的良友,這極大提高了大眾對武術文化的興趣。除此之外,對于那些對武術感興趣又缺乏教學資源的人來說,互聯網無疑是學習武術的最佳擇選,他們可以通過搜集一些教學視頻進行自主學習,這增加了受眾對武術的體驗感,更能激發大眾對武術的向往和熱愛。武術具有強身健體和防身的功效,更能吸引群眾,其受眾的對象非常廣,無論是少兒、青年還是老年都為之心動。總之,這種跨地域的傳播方式給予了大眾很好的學習和交流平臺。
3.2.1 短視頻
互聯網不單單是一個信息承載平臺,近年來信息科技呈爆炸式發展,就武術傳播的大環境來分析,武術傳播的方式也出現了較多變化,其中最具有突出性的就是從文字到視頻的轉變。本論文以抖音App為例進行研究,較少的視頻數量卻有上百萬的粉絲總數和獲贊量。這表明通過視頻的傳播讓大眾以一種視覺的沖擊使得受眾者更容易主動了解武術,也更容易讓人接受。如果僅從文字的角度理解武術概念,通常頗為晦澀難懂,也就需要所謂的“悟性”,但通過視頻的分析以及遠距離、多層次、更細微的動作指導,使武術的學習難度大大降低了,這對武術的傳播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
3.2.2 微信公眾號
相對于微博賬號個體性較突出的特點,微信公眾號作為另一類網絡平臺則更顯官方與正式。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以“武術”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獲得大量武術類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具有可移動性強、用戶隨時隨地都可查閱且用戶群體不限的特點。除此之外,微信公眾號還具有關注率高、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等優勢。但是,據調查武術類公眾號,大多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原創性內容較少;官方公眾號比較少,權威性不高。據此,公眾號存在視頻和文章的重復率高、內容質量不高等問題。總之,武術自媒體公眾號往往傳播內容豐富,原創性文章相對較多;武術官方公眾號更具權威性,但其內容多屬于視頻轉載和文章轉發,原創性文章缺少個人特色。
3.2.3 綜合性的網絡資源
基于互聯網背景的武術傳播特色之一就是可以現場直播關于武術的各類新聞及賽事,讓大眾能在第一時間熟悉其所需的武術新聞信息如:武術賽事的預告、武術活動、武術產品以及與武術發展相關的一些文件等,這些與武術相關的信息都會精準而迅速在網上發布。并且,任何人都可以檢索并獲取相關的網頁,這樣就能隨時看到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各類武術新聞信息。搜索引擎也會自動根據用戶平時對武術信息的搜索記錄自動推出武術新聞和廣告,以提高了武術的傳播力。總之,搜索網站的發展讓人們能夠更精準,更迅速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3.3.1 互聯網平臺的武術信息錯雜誤導受眾對武術的正確理解
互聯網平臺的交流不受約束,一般都是進行匿名互動,這會造成平臺用戶的隨意性,其真實性也大打折扣。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于一些自控能力不強和辨別能力不高的人來說很容易被誤導,加之網絡的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使得一些虛假、夸大其詞以及無意義的言辭在網上散布。[4]除此之外,網絡上的內容豐富多彩,而一些用戶為了增加收視率而刻意制造一些蠱惑人心的信息從而誤導受眾對武術的真正理解。
3.3.2 過度依賴互聯網傳播影響受眾的實際體驗感
武術作為一種傳統的身體活動形式,其所傳達的身體文化信息主要來源于練武活動所表現出的身體符號。武術既究形體規范,又要求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受眾者通過顯示屏來學習,如果僅憑自己意會的模仿練習難以領會武術真正的技術風格和動作要領,對于初學者來說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局限思維,而且過于依賴互聯網的學習方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人們學習、交流武術親身體驗的機會。[5]因此,我們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在獲取線上資源的同時也要注重實際的體驗感。
3.3.3 武術在網絡傳播中武術文化內涵的缺失
武德是武術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武德,即武術道德它包括忠、孝、仁、義、禮、智、信。這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品德。通常人們對武術的認識只停留在功能價值層面:即武術的健身價值、武術的娛樂價值和武術的攻防價值。[6]所以,在網絡傳播中可見武術文化內涵存在著極大的缺失,人們對武術文化的認識也比較淺薄。
3.3.4 傳播方式單一,缺乏創新意識
武術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播和弘揚上應具備豐富性和多樣性。以前大多數傳播方式都是以線下的傳播模式為主,傳播過程都是在現實中口手相傳,一對一教學,這對于傳播的范圍和數量很受限。[7]除此之外,互聯網有許多的傳播平臺和媒體網站,但大多數的網站和平臺都呈現出一種沒有特色、主體不明顯的特征。如許多網站的內容相似,且摻雜很多功利廣告和一些無意義的內容。
互聯網具有時效性、便利性、互動性等特點,通過互聯網傳播武術文化,能大大提高武術的傳播效率。建議:(1)整合互聯網傳播內容,規范武術傳播平臺。(2)提高受眾的實際體驗感。(3)加強武術內容的豐富度并積極宣傳。(4)發展多元武術傳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