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琰,孫健勇
(1.西安思源學院醫學院,陜西西安 710038;2.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陜西西安 710038)
現代化醫學對醫學生的要求更為嚴格,在病理學臨床中亦是如此,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較強的動手和實踐能力。病理學教學質量對學生的人才培養影響重大,教師要積極創新和探索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把PBL教學法應用到教學中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本領,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效地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去,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生應當不斷提高對自我的要求,明確學習目的,制定合適的學習策略,提高自身在團隊合作中溝通交流的能力,勇于挑戰自己,敢于探索未知領域。本文將通過對病理學、PBL教學法概念以及相關知識的講述,PBL教學案例的撰寫與探討分析來達到推動病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
病理學是高等醫學院校開設的一門基礎學科,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疾病產生的原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的原因、轉歸和結局等,把形態學作為發展的基礎是病理學的學科特色。除此之外,病理學在理論知識方面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形態學、組織學、解剖學等基礎知識,能夠理解和描述抽象概念。病理學科的教學需要組織學生開展科學合理的病理實踐課程,這能夠為學生提供將病理改變知識形象化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和臨床中加深學習理解,聯系理論基礎,因此它也具備較強的實踐性。病理學實驗課的質量對學生后面其他的臨床課程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然而這么多年以來,醫學教學的教學方法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這種傳統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系統性地學習理論知識,把復雜抽象的知識點條理化和簡捷化[1]。但它最大的缺陷在于師生之間是單向的授課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而教師反而處于主導學生學習的地位,部分學生還會對這種教學方式產生依賴,喪失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部分教師也存在過分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忽視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培養的問題,這對于現代化應用型人才的培育是十分不利的。針對這種情況,病理學教學方式的改革需要加快步伐,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應用到病理學實驗課程中去,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在綜合實踐分析案例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將基礎醫學和臨床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無論是高校還是教師都應當以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為目標,培養學生成為適應現代化醫學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PBL教學最早是在1969年由美國的一位神經病學科教授提出來的,這位教授名叫霍華德·巴羅斯,當時任教于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他意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從而提出了PBL教學法的概念,PBL教學法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熱烈反響,并在教學中被迅速地應用和推廣。PBL教學法成了現階段高等醫學院主流的教學方式,它與傳統教學法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本就復雜抽象的病理學理論知識感到更加單調和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抵觸厭煩的心理情緒,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而PBL教學法依托各種不同的病例為先導基礎,讓學生以問題為中心展開自學和討論,將學生的自主性最大化地發揮出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應用PBL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教學法帶來的問題,培養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當面對問題時學生能夠綜合案例實際分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團隊協作中學生能夠提高分工合作的能力,加強與他人之間的語言交流,在面對未知領域時,學生能夠樹立自主創新意識,主動研究和探索,敢于挑戰未知,勇于突破自己。
在開展教學前,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進度,圍繞教學內容重點設計教學方案,選擇在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中較為經典的案例,結合理論基礎展開教學。在問題設計方面,應當設計具有可討論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整合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理論知識,發現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在案例撰寫方面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知識、文化和預期。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八人一組較為適宜,每個小組推選一名組長,方便教師進行管理和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進度[2]。教師可以為學生制訂課堂學習目標,提出具體任務和要求,在實踐課開始的前一周應當將教學資料分發給各小組組長,再由組長分發給組員,對于學生需要參考借鑒的文獻目錄,教師可以提供適當的幫助,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網上或者圖書館查閱。
首先,教師應當花十五分鐘的時間把上節課講授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回顧,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概念性的知識比較抽象,部分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教師一定要細致清晰地講述,對于病理變化特征等重點知識要突出講解,其他的可以大概過一遍。其次,要開展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單元課程內容為中心的分組討論,教師主要負責把握討論的方向,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對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應當抓住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要有具有說服力的依據,在和其他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做到態度謙虛,誠懇,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學習他們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如果出現分歧較大的情況,教師應當客觀地幫助學生分析,點撥問題所在,促進學生正常和諧的交流溝通,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每個小組可以派一個代表對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在課堂上分享出來,同時對其他小組的討論結果也做出評價。這個環節過后,教師應當對所有小組的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然后對小組優秀的地方進行表揚,對小組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幫助小組在模糊不清和考慮不全的地方做得更好。通過分組討論與交流分享,學生能夠有意識地對本組或者其他小組的結果進行概括,提煉出知識點,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他們的語言溝通能力和思維能力[3]。
PBL教學模式十分重視對學生實際案例的講解,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案例的選擇和撰寫工作,以下將通過展示實際案例來演示案例撰寫過程。劉某,性別男,年齡四十二歲,擔任某金融公司董事長,在該金融區有一定的名氣,從小品學兼優,高考時曾是某省高考狀元,他的妻子是自己公司的財務總監,兩人關系和睦,并且有一個正在讀初中的兒子。在2014年六月份的某天早晨,劉某起床上廁所時發現自己出現尿黃現象,顏色為茶色,并且沒有任何出現前的征兆。劉某活動時會出現乏力的現象,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癥狀不斷加劇,進行適當的休息可以緩解乏力,當他吃飯的時候,即使少量的飯量也會出現腹脹問題,停止進食就會減輕這種不適。一開始劉某并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認為只是普通的小毛病,后來在妻子的勸說下,劉某去往當地三甲醫院就診。劉某作為公司董事長,為了公司發展,總是避免不了喝酒應酬的事,長期輾轉于不同的酒桌上,為了公司項目陪客戶應酬,經常回到家已經是酩酊大醉的狀態,妻子擔心他的身體經常抱怨他工作太晚,勸說他少喝酒多運動。但劉某表示這是不可避免的事,他無法做到。到達三甲醫院之后,一位張姓醫生接手了劉某,安排他做了幾項檢查之后,診斷他是得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償期,張醫生為他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包括注入抗病毒、保肝降酶、降低門脈壓、利尿、在胃鏡下做食管靜脈曲張套扎治療等內容,不包括肝穿。在經過治療后劉某情況好轉,張醫生觀察后發現沒有問題,就給予劉某醫囑并開具了出院證明。出院后,劉某聽從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抗病毒藥物,定期到醫院去復查,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但是劉某依然受困于工作,長時間勞累,沒有多余的時間運動,在2017年三月份,劉某右上腹出現腹痛腹脹的情況,身體經常性乏力,備受折磨的劉某迅速消瘦。再次去往醫院就診,在通過皮肝穿活檢檢測后顯示病理結果為肝惡性腫瘤,張醫生診斷為原發性肝癌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償期,張醫生在和夫妻兩人詳細交流討論之后,制訂了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并告知二人,劉某表示愿意住院,配合醫生認真接受治療。在2017年三月份,劉某接受了抗癌和鎮痛治療,十一月份,發現疾病有了進展,接受了晚期姑息治療。不幸的是,到了2018年二月份,劉某病情加重,意識模糊、胡言亂語等情況開始出現,一開始是面部抽搐,撲翼樣震顫,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某不能排便和排尿,呼吸困難,生活自理能力直線下降。張醫生告訴劉某的妻子,劉某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讓她做好心理準備,并詢問她是否愿意讓丈夫做氣管插管的支持治療,劉某妻子表示拒絕,理由是不愿意丈夫如此痛苦地離去,劉某的妻子還說他們的孩子也被隱瞞了實情,原因是不想這件事影響孩子中考的發揮。過了兩天之后,劉某突然昏迷過去,醫生檢查后發現他神經反射消失,并且陸續出現瞳孔放大,血壓急劇下降的現象,醫生將劉某送往搶救室緊急搶救,后宣布搶救無效死亡。
上述案例被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通過調查發現,90%以上的學生認為該案例能夠提升學習效果,拓展知識面。通過對以上案例的分析得出了撰寫案例主要有以下幾個要求。首先是題目要吸引人,便于記憶,語言使用上要在盡量保持專業性的情況下貼近生活,自然活潑,內容設計可以增強故事性,吸引學生繼續閱讀,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要明確案例撰寫目標,上述案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理變化過程,在尊重臨床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撰寫,不能偏離教學目標。此外,還可以加入適當的人文或者倫理話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明白即使作為醫生也應當在遵守職業道德的基礎上考慮家屬感受,在與病患交流中有人情味道[4]。最后,真實事件應當是案例撰寫的前提,應在撰寫時選擇真實發生且經典的醫學例子作為素材,合理編排,精簡內容,讓文章符合疾病發展規律。
綜上所述,PBL教學法應當被有效運用在病理學教學中去,它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質量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教師也要努力優化教學案例的撰寫工作,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