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交通路中學,甘肅 定西)
新課程改革涉及高中教學領域,以人為本的全新教學理念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時代的發展變革,應試教育已經不能夠適應當代教學需求,社會對人才的渴求已經不僅僅是專業化的培養,還需要學生的綜合發展,而作為藝術形式中的一種,音樂的教學鑒賞能夠促使學生提升情感體驗,形成良好情操,因此,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積極加強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發展。
大多數的高中音樂教學是在教室當中完成的,教師僅僅按照教材當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講述。學生對專業化的課程知識難以理解,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教師自顧自在講臺上“高談闊論”教材當中的經典曲目,絲毫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學習狀態,無法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新課改要求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方式,但是基于以往的音樂課堂教學,教師難以應用更加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實施教學,僅僅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播放一小段音樂,隨后對有關曲目的知識進行講解,無法與學生之間形成互動,難以了解學生的基礎學習需求,因而學生也無法在音樂學習中進行思考,降低了教學效率。
固化的教學模式嚴重限制了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實施,這樣的音樂教學往往呈現出學生參與程度較低的問題。這是由于長久以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選取的教學曲目等與學生之間有著明顯的年代差異,學生生活在現代化環境當中,接觸到的藝術形式更加多樣,因此形成了相對個性的審美標準,且形成的個性、愛好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教師構建的教學課堂過于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藝術類的教學科目并不在高考考試的范圍當中這個情況,導致大多數學生無法形成積極學習狀態的同時,在課堂上也處于松懈散漫的狀態,無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
由于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學生、家長、教師乃至學校都未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未重視音樂課程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即使進入新課程改革的環境當中,教師與家長難以在短時間內轉變這樣的固化教學理念,在潛意識當中仍舊認為文化課的重要程度遠遠高于音樂課,因此,不難發現,在大多數的高中當中,尤其是高三階段,音樂課往往會被其他科目占用,家長排斥所謂“不重要”的音樂課程,嚴重影響到了音樂教學的地位,久而久之,音樂教師開展教學的處境變得十分艱難。
當前高中音樂教學課堂中,學生參與程度相對較低,難以形成高效的課堂教學成果,這是由于長久以來教師所提供的教學內容難以引發學生的積極學習興趣,進而導致學生的參與程度逐漸降低。教師需要迎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基于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實際訴求開展內容上的創新教學,才能夠形成相對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對高中音樂課程進行設計時,除了需要結合教材當中的既定內容,也需要注重高中階段學生對多元事物的汲取欲望,這涉及教材的年代以及學生的專業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生的欣賞水平,構建高效課堂。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所講述的內容過于專業,并且對年代久遠的教材案例難以結合新視角進行創新,導致學生無法及時接受相關教學內容。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快速地融入課堂當中,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設計相對完善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例如,在實踐教學當中,結合人民音樂出版社的高中音樂教材內容,融合不同的藝術形式,能夠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例如,第四單元關于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教學,由于大多數的高中生日常對京劇的學習與鑒賞相對較少,因此,如若直接進行教學將難以保障學生快速感受京劇的獨特韻味。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首先了解京劇的發源以及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生平,結合歷史背景,為學生展示梅蘭芳先生的生平以及著名的梅蘭芳紀念館。結合五四時期的歷史,利用多媒體播放梅蘭芳大師的京劇片段《木蘭從軍》,并深入講解這一京劇曲目背后的深刻含義,梅蘭芳大師所具有的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是當代學生需要學習的偉大精神。通過教學,教師要使學生對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京劇形成初步印象,感受到京劇作為我國國粹的重要影響力以及研究意義。另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京劇劇照以及影視作品供學生賞析,有效促進學生的深入學習研究,同時不斷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為后續的深入教學做好輔墊。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實施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發展,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需要圍繞學生展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潛在的藝術細胞,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新課改下,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運用更加豐富的教學方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音樂教學同樣離不開實踐,在教學過程當中,除了以往讓學生被動地聽取音樂內容,在創新教學方式下,也需要基于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實踐促使學生切實參與到活動當中。
以教材當中的“非洲歌曲音樂”為例,實施創新教學時,首先應用到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有關非洲的歌舞音樂,包括《鼓舞》以及《男孩之舞》等。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相應地融合適當的形體訓練,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跟隨音樂的律動學習舞蹈動作,一邊對音樂進行欣賞,一邊借助舞蹈動作加深對音樂學習的記憶與理解,充分分析非洲人民在歌舞中所表達的情感,從而在這樣的教學氛圍當中形成更加良好的綜合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并且,基于特色音樂教學內容,教師同樣也可以通過合唱或是舞臺劇表演等方式引發學生更加積極參與的熱情。例如,在“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的教學單元中,教師在講解“信天游”以及“花兒”等民歌載體的過程當中,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讓學生分別對曲目進行合唱練習。這樣的創新教學方式能夠營造更加生動且別出心裁的教學氛圍,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引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探究,從而使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和能動性,更好地理解音樂教學背后的深刻含義,形成深厚的藝術底蘊的同時,培養高尚的情操。
高中階段學生所承受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高考的緊張氣氛導致學生在日常當中忽視了對音樂的學習,將學習音樂的時間放在了對其他科目的學習當中,無法積極投身到音樂學習中。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師需要盡可能促使學生了解音樂教學的趣味性以及教學的深層意義,需要與學校積極溝通,舉辦富有趣味性的社團活動或是音樂競賽等,促使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中獲得片刻的放松,進而更加重視音樂學習。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逐漸重視到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積極促進學生學習基礎科目的同時,也相應地提升了人文關懷,并逐步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例如,創建合唱社團或是舉辦校園歌唱大賽等,以多種不同的趣味形式促使學生感受音樂學習的樂趣,進而使其積極投身到其中并獲得藝術素養的提升。在課堂上,音樂教師也可以相應地設置匯報演出環節,對學生上一次課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引導學生自行挑選曲目在班級當中匯報演出,并給出相應的評價,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出期末成績評定。表現良好的學生在結束一學期的課程后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如音樂唱片或是音樂劇門票等。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而且延伸了多樣化的課后教學渠道,使學生以更加豐富、健康的課余生活不斷拓展音樂學習的同時,也能夠有效緩解學習壓力。健康且積極的活動內容,不僅不會引發家長與學校的反對,還能豐富學生的音樂實踐經驗,促使學生未來獲得更高的綜合素養。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需要積極創新教學路徑,迎合學生的審美需求,創新教學內容,設計更加良好的教學體驗,促使學生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在趣味化的教學環境當中為學生創建多元化的學習渠道,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