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芬
(廣東省交易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630)
中國的產權交易市場獨具特色,以標準化、連續性交易為特征的證券交易市場與非標準化、非連續性交易的產權交易市場都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作為全國最發達的資本市場,經近年大膽探索與實踐整合建立全省統一產權平臺,產權交易市場取得長足發展,逐漸形成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為核心的標準化證券市場,以及以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等在內的產權交易市場互相共融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省2022年上半年GDP及財政收入穩居全國第一,新冠疫情防控持續保持社會面清零,產業抵抗能力強,經濟持續穩定向好,始終呈現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資本市場正日益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大力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對加速廣東經濟結構轉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際影響力至關重要,尤其是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各方面的不確定性因素顯著增強,因此廣東完全有能力加快建設資本市場,以此為抓手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曾要求廣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全國前列。為此,廣東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通過大力發展建設省內多層次資本市場,重點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為核心,推進資本、期貨等要素市場建設,構建現代金融體系,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白咴谌珖傲小笔菑V東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一以貫之的要求,加快發展區域統一的資本市場正是在這一要求下的先行舉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2022年4月出臺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從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及重點任務等方面詳細闡述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藍圖,為將來一個時期內各地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指明了方向。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資本市場不僅是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點舉措,還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選擇。當前,統一的頂層設計已經出臺,關鍵看各地如何具體積極主動落實。廣東是經濟第一大省,應加快建設區域統一的資本市場,打造全國示范樣板,在主動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這一重大發展戰略中體現廣東擔當。
廣東的改革開放之先,經濟規模巨大、產業配套齊全,在三年新冠疫情期間完善的產業鏈和優秀的社會治理水平,使其優勢更加凸顯。當前,我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廣東經濟更應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效應”,持續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確保領先發展,因此廣東有必要也有能力通過區域統一的資本市場建設來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廣東毗鄰港澳地區,一直以來三地經濟的互聯互通極為密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進一步探索更有利于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近期,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成為繼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方案后,對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部署,為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市場體系建設提引了方向。廣東的資本市場應致力于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市場體系,加快實現粵港澳市場的互聯互通,使各類資源要素的流動更加便捷高效,為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廣東作為全國經濟總量最大的省份,上市公司數量居全國第一,廣東也努力構建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近年來轄區內資本市場取得了跨越式增長,為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是我國最早設立的標準化證券交易市場,在2020年8月24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正式落地,首批18家企業成功上市。備受關注的廣州期貨交易所于2020年10月正式成立。2019年3月,上交所南方中心正式揭牌落戶廣州。根據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8月31日,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492家,總市值約37萬億元。廣東省證監局2022年3月數據顯示,轄區內上市公司401家,總市值53385億元;新三板掛板企業613家,發行股票籌資8.88億元,擁有6家證券公司、6家基金公司和8家期貨公司,繼續領跑全國。這些數據都意味著廣東省內標準化的證券交易市場正在蓬勃發展。
廣東省原有三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包括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和廣東金融高新股權交易中心,2018年7月,由省金融局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原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原廣州股權交易中心的基礎上,新組建廣東省股權交易中心,這是廣東省(深圳市除外)唯一合法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亦是廣東省“四個走在前列”和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緊緊依托廣東省實體經濟和金融、政策資源,打造服務全省的地方金融基礎設施平臺、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廣東省(除深圳外)唯一的證券交易平臺,截至目前掛牌企業數4763家,融資額1490億元。
產權交易市場具有直接融資、形成資產價值、資金聚集等資本市場基本屬性,其交易以企業產股權交易為主,具有非標準化、非連續性的特點。2017年底,廣東省國資委、金融辦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整合廣東省交易控股集團、廣州交易所集團、深圳交易集團和珠海華發金控集團共建全省統一的產權交易平臺,以股權為紐帶、以“六統一”規則為引領,直接服務除上市公司這一極少數市場主體之外的所有市場主體,在2020年底更獲批成為從事中央企業產權交易業務全牌照的六家產權交易場所之一。2021年12月,在省金融局的指導下,原廣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和廣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整合成廣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省(除深圳外)唯一的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統一整合后的產權交易中心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在助力廣東省金融樞紐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每年的直接融資額近2000億元,貢獻了中國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建設的“廣東智慧”和“廣東方案”。
進入2022年,廣東省內的產股權、金融資產交易市場都已相繼完成了整合重組,證券交易市場與產權交易市場共同組成了廣東的資本市場,并在實踐中互補共融,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化金融基礎設施已基本形成。
廣東轄區資本市場繁榮背后也有隱憂:一是資本市場發展仍不充分、不平衡。二是上市公司規模小、質量不高問題突出,且在近年陸續出現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破產重整事件。三是證券期貨經紀機構規模小、實力弱,競爭力不強。面對當前新冠疫情、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資本市場更需要主動作為,在促進各類要素資源全球優化配置、支持產業轉型升級配置和助力創新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功能作用。當前,廣東資本市場的發展正面臨重大發展機遇期。
中國證券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資本市場30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十四五”期間,中國證監會將繼續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原則,繼續支持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持續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堅持底線思維、加快監管職能轉變,加強全流程、全鏈條的公權力監督制約,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廣東省政府于2021年正式印發《廣東省深入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制定并頒布了21項舉措,致力于推動廣東資本市場發展,廣東的資本市場發展面臨難得的政策機遇期和時間窗口。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貿易、投資、消費明顯下降,供應鏈、產業鏈均面臨重大挑戰,廣東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受到的沖擊也非常大?;仡櫄v次全球性的經濟金融危機,科技進步和技術革新是走出危機的根本所在,資本市場提供的市場篩選、股權激勵、公司治理、持續融資、并購重組等對增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推動科技產業與金融的連續循環,助力經濟再次起飛。廣東的發展和建設同樣需要發揮資本市場的獨特作用,廣東作為最早建設證券市場的地區,通過近年來資本市場的發展,人們對資本市場功能的認識逐步走向一致,廣東資本市場發展取得的成就也充分展示了資本市場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廣東應強化與港澳地區的一體化發展。香港地區是老牌的世界金融中心,廣東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以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通過推動粵港澳三地資本市場的規則銜接,積極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實現形式,以強化廣東與中國香港、澳門的區域協同,共同打造引領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持續釋放戰略疊加效應和強大驅動效應,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第二,廣東應加強與周邊省市的交流合作及協同發展,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縱深推進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廣東可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的協同發展,爭取盡快統一交易規則、交易平臺,通過發揮產股權市場和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助推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和轉型升級。
資本市場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樞紐,廣東資本市場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可加快建設更加完善、多層次的復合型資本市場,以更好地服務廣東新發展格局,增加資源配置能力,充分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血脈”和支撐作用。
廣東應繼續發揮原有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對不同市場主體在交易撮合、投融資服務、并購重組等方面的優勢,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使非標準化和標準化交易市場有序銜接、融合發展,從而豐富并創新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形成繼續領跑全國復合型資本市場的發展新姿態。廣州市應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創新設計相關交易品種,通過規范現有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與期貨交易所合作,大力發展期現結合業務,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依托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的非上市股權托管功能,打造區域統一的產權投融資服務平臺,建立全省企業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和企業上市服務中心,帶動更多企業上市融資。
廣東應充分發揮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市場化配置資本要素的功能,豐富地方金融企業融資渠道、盤活存量地方金融資源、提高金融資源跨境配置能力,深化地方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加快數字金融創新發展,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進一步推動粵港澳三地的雙向金融開放,共建金融合作平臺,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動更多跨境金融產品落地實施,盡快實現證券和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支持建設了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正大力推進智能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等服務,引導在粵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機構基于本地區商貿、制造業務特點,創新科技信貸產品,精準打通上下游“鏈條”,搭建資源整合共享“橋梁”,聚集各類金融機構和其他服務要素。通過資源整合與開放共享等多元化融資對接服務,協助提高企業資金效益回報,提升供應鏈、交易鏈整體穩定性和經濟生態系統的金融效能,支持更多金融機構創新發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產品。
資本市場建設離不開優質高效的中介服務,廣東省應加強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各類融資中介機構的培育、引進和監管工作,積極推動搭建融資企業與境內外知名的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溝通平臺,特別是深化廣東省征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粵信融”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征信體系建設水平,營造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區域經濟,為廣東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征信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