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 龍佳芩
(1.浙江迪譜診斷技術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2.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 浙江杭州 310000)
互聯網的發展為平臺的互聯互通提供了技術基礎,傳統市場平臺通常為連接交易買方和賣方的雙邊市場。在互聯網經濟中,平臺具有雙邊市場特征,包括平臺用戶邊和平臺商戶邊,平臺企業在雙邊市場的競爭呈現明顯的多點競爭特點。平臺企業基于互聯網的互通性和可達性,可以在多個市場間進行跨界競爭活動,比如谷歌已經從最初主營的搜索引擎服務市場擴展到智能家居、電子郵箱等市場上,微信從最初的通信服務市場擴展到微信支付、游戲等。
在數字經濟時代下,平臺市場多邊性與平臺競爭的多點性更為鮮明,數字巨頭利用平臺數據優勢撬動其他市場,強化跨界競爭,擴大商業版圖。隨著自平臺交易數據及平臺用戶行為數據的大量積累,以及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數據競爭價值不斷被挖掘,數據能夠在平臺企業經營中發揮巨大的商業分析、預測作用。平臺數據所產生的分析、預測結果,不僅可以優化已有的雙邊市場,為已有市場中的用戶提供更契合需求的商品和服務,還可以探索出新的商業契機,跨界到新的市場之中。同時,由于平臺數據具有可復制性和流通性,借助互聯網平臺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平臺企業能夠利用數據低成本、高效率地將企業自身優勢跨界傳導到其他市場,并且將各個市場連接起來,從而獲取跨時空的競爭優勢。
然而,在平臺企業利用數據優勢進行跨界競爭的同時,數據傳導其他市場過程中的數據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問題逐漸凸顯,并且學界對于數據跨界可能形成的數據壟斷問題有所擔憂。首先,將數據優勢傳導到其他相關市場,可能造成數據泄露問題,從而損害平臺及其用戶數據利益,也可能超出用戶最初同意平臺對其個人信息使用的范圍,從而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其次,大數據時代通過增加平臺用戶數量,產生并獲得海量的用戶數據,促進規模經濟的實現,從而形成以用戶為中心、以數據為導向的跨界競爭,導致平臺經營邊界不斷擴大、模糊,產生超級市場支配力量,并形成壟斷地位。因此,在研究數據為平臺跨界競爭帶來優勢時,需要分析平臺利用數據優勢進行跨界競爭所存在的問題,并尋求應對之法。
數據是平臺企業的重要競爭要素,具有可復制性、流通性和非競爭性。數據可復制性是指數據作為一種無形物,以平臺為載體,跟知識產權客體等無形物一樣,能夠通過數據處理技術被無損耗地輸出另一份具有一致性的數據內容。數據流通性是指數據及其復制品均可以流動于不同場景。數據非競爭性是指數據及其復制品能夠被同時用于不同主體、不同用途,并且數據價值均不會受到減損,數據被復制在用于其他場景時,原始數據開發利用價值依然存在。
數據的可復制性、流通性和非競爭性,使平臺得以低成本、高效率、零損耗利用數據優勢進一步跨界到其他市場,傳導企業優勢,并在其他市場形成更多新的數據,擴大數據規模,形成更大的跨界競爭優勢。在平臺企業跨界競爭中,擁有大數據優勢的企業可以利用數據傳導企業的優勢,將主營業務的數據優勢完整、一致地輻射到其他領域。對于數據持有平臺來說,數據一旦產生,就能夠被無限次完整地復制使用,從而使平臺具有橫向或縱向擴展的潛在優勢和可能性。并且,不同于傳統市場要素的規模收益遞減規律,數據要素的復制使用、反復流通具有規模收益遞增的情況,因為數據要素在多市場使用過程中,被訪問次數增加,轉化為競爭優勢的機會越來越多,并且數據訪問行為使平臺企業能夠收集到更多的數據,這將給平臺企業帶來更多、更大的跨界競爭優勢。
數據驅動決策,在數據積累到一定規模后,能夠針對市場競爭、商業形勢發揮動態分析、預測作用。平臺企業具有多邊用戶,能夠基于海量用戶行為獲得大量供給端和需求端的數據,然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平臺能夠做出高效精準的營銷策略、個性化制定、用戶信用評估,為進行跨界競爭提供方向指引,從而找到具有充分需求量的其他市場并參與競爭。
數據分析得出的預測性結果驅動平臺選擇跨界競爭方向。大量的數據都是平臺主營經濟活動的副產品,而這些數據又具有多樣化利用的價值,能夠被應用到其他商品和服務市場之中。在跨界競爭過程中,平臺橫向、縱向發展到其他市場,而已有平臺數據所蘊含的市場信息能夠引導平臺選擇有利的市場跨界方向。例如,電商交易平臺積累了大量數據,其中買家的購物評價數據不僅可以為賣家改良產品和服務提供方向、指導其他買家選擇,還可能用于對賣家的信用評估,促進平臺上小微企業的貸款發放,使電商平臺跨界成為金融平臺,使得平臺進入的新市場可以與其傳統業務、主流業務毫不相干。
平臺多邊市場具有交叉網絡外部性。多邊市場的參與主體有平臺、商家和消費者,商家和消費者之間通過平臺進行交易,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獲得更多的商家信息,商家可以借助平臺上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兩邊主體相互影響,一邊主體的數量會影響另一邊主體效用水平。一般情況下,平臺一邊主體的數量越多,另一邊主體效用水平越高。
數據可以作為工具和資源參與到平臺企業跨界競爭中,能夠增強平臺多邊市場的交叉網絡外部性。在數據技術發展過程中,平臺產生的大量數據能幫助平臺企業利用數據分析更好地滿足平臺用戶新的需求并邁入新的產品和服務市場,吸引更多的用戶進入平臺,從而增大平臺另一邊主體的效用,促進平臺所經參與的多個市場協調發展。因此,平臺企業往往涉及多個領域和市場,而數據已成為平臺經濟交叉網絡外部性的重要因素,通過數據預測迎合用戶具有的其他市場上需求而增加用戶數量和總類,進一步產生多市場數據以保障和提升平臺在各個市場地位和競爭力,推進跨界各市場競爭共同發展。
當前,平臺在復制使用數據跨界競爭時,必然會產生數據流動,而數據在流動的動態過程中,進一步增加了數據泄露的風險。一方面,平臺聚合的海量數據蘊含的分析、創造價值,能夠優化平臺資源配置、促進平臺創新創造、增強平臺競爭優勢,通過平臺數據充分流動,能夠傳導平臺企業數據等競爭優勢,促進數據訪問為平臺增加新的數據等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平臺聚合數據能夠反映出個人、企業、國家的大量信息,在數據流動的過程中,增大了第三方竊取、篡改的風險,數據泄露風險提高,可能產生對個人、企業、國家三個層面的數據安全問題。
首先,平臺數據廣泛來源于用戶個人數據,不僅包括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還包括行為偏好、生活習慣等個人信息,如果被非法竊取,可能會被用于詐騙、盜竊等違法犯罪活動,造成用戶財產安全損害,同時涉及疾病、性取向等個人隱私的信息一旦被泄露,還會損害用戶人格等重要權益。其次,平臺數據包括平臺及平臺內大量商戶的運營數據,如果發生數據泄露,可能導致商業秘密、商業決策被非法獲取或非法披露,損害企業的經營效益。最后,平臺數據安全還可能上升到國家層面,在先進數據分析手段的支持下,看似無關的數據被大范圍聯合分析,很可能破解、提煉出國家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威脅國家安全。
平臺企業在發揮數據優勢跨界到其他相關市場或其他非相關市場時,往往會對欲跨界市場中的其他競爭者進行數據原料封鎖,拒絕其他競爭者對其平臺數據的訪問、使用,嚴重制約數據要素價值的釋放,可能形成數據壟斷風險。
一方面,平臺將數據優勢跨界到其他市場會擴大平臺數據規模,易于形成更大的市場支配力量。平臺數據具有多棲性,可以同時存在于不同場景,利用數據進行跨界競爭有利于平臺企業形成借助數據將各個市場連接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市場控制范圍。平臺數據具有正反饋效應,將數據運用到其他場景后,會基于新的數據訪問行為產生更多新的數據,給平臺企業帶來更大的數據支配力量。另一方面,平臺企業作為經營者具有私利性,通常在將數據跨界傳導到其他市場進行競爭時,會排除、限制其他經營者對其數據的獲取、使用,阻止其他經營者進入該市場或者打擊其他經營者的競爭力。比如微軟旗下的職業社交網絡平臺領英(Linkedln)意圖利用數據優勢將其在職業社交網絡服務市場上的市場力量傳導至數據分析市場,限制小型數據分析公司HiQ訪問其平臺數據進行商業利用,損害HiQ公司的商業模式,排擠競爭對手,損害數據分析市場的競爭。
平臺數據大部分來源于用戶,而用戶對其個人信息享有合法權益。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等方式記錄的能夠識別自然人的信息,平臺數據所包括的用戶身份信息、用戶瀏覽信息、用戶地址信息等內容都屬于個人信息。平臺對于數據的利用常常是以平臺內整個數據集合為對象,就會包含大量的個人信息。根據2021年出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線上平臺在處理個人信息時必須遵守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必須維護用戶對其個人信息的知情權和自決權。而在將平臺現有數據跨界傳導到其他市場進行競爭時,可能存在超出用戶最初在《用戶協議》等合同上授權的平臺使用其個人信息的范圍,造成對用戶個人信息權益的損害。
互聯網本身具有開放性,針對利用數據優勢進行跨界競爭中的數據安全問題,平臺企業應在進行數據傳導時采用先進的加密保護技術、動態身份認證技術與訪問控制技術。第一,平臺數據跨界競爭主要包括傳遞和存儲兩個步驟,可以采用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鑰兩種方式將傳輸的平臺數據轉化為封鎖信息。針對重要程度、保密程度的信息類型采用不同保密級別的數據加密技術,根據平臺管理人員、平臺內用戶、平臺外主體不同人員確定不同使用權限,平衡數據利用與數據安全。第二,動態身份認證是平臺數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平臺數據管理者可以通過發送訪問平臺數據請求方的人臉識別、口令回復、驗證碼輸入等方式認證其訪問數據的權限,從而判斷數據訪問主體身份的正當性。第三,平臺企業還可以建立一個完善的訪問控制機制,為平臺數據資源建立一個有效的屏障,在維護數據正當訪問的同時,阻止非法讀取或修改數據行為,比如利用數據處理技術對來訪的IP地址進行嚴格控制,防止惡意IP非法訪問平臺數據信息。
平臺在利用數據優勢進行跨界競爭時,應當遵守市場競爭秩序,不得濫用數據形成的市場支配力量限制、阻礙競爭。自由競爭與公平競爭是發展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要求,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有利于保護各經營者、各消費者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為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對于平臺濫用數據優勢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我國2022年新修訂的反壟斷法已經納入審查、規制之中;歐盟也已經認識到現有的競爭法框架應當關注數字平臺借助海量數據形成的強大市場聚合力與傳導效應。平臺可以在跨界競爭時,為維護自身數據利益或者為保護用戶數據權益而拒絕其他經營者的訪問和使用,但是這種壟斷行為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的規制。
平臺將原有數據優勢利用到其他市場競爭中,往往可能與用戶最初的預期同意用途存在差異,對將原平臺數據包含的個人信息內容的新場景、新方式、新范圍利用,平臺必須履行“告知-同意”義務。知情同意是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規范,無論是民法典,還是個人信息保護法,都對于知情同意規則做出了具體規定。平臺在處理個人信息時須遵守“告知-同意”程序規則,充分保障用戶對其個人信息的知情權和自決權。用戶的同意行為能夠為平臺利用數據優勢進行跨界競爭提供正當性基礎、合法性依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糾紛,影響用戶和平臺雙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