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曄
當前高職院校在推進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還面臨著目標導向不明確、措施不到位、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等現實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健康教育效果。新時期,無論是從“健康中國”推進角度看,還是從高職院校學生發展角度看,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與時俱進,結合“大健康”相關要求,對體育課程進行系統改革,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效果。
“大健康”視域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需要做好理念、內容、資源、教法、評價的融合工作,“大健康”關注各類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誤區,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對生命全過程全面呵護的理念,也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的呵護。“大健康”視域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對個體的全面發展和職業院校復合型技能人才的培養均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改革有助于促進學生掌握健康知識,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一方面,當前國家非常重視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并從宏觀層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要求高職院校要將健康教育融入到體育課程改革之中,讓學生對健康知識有更為全面的了解,需要讓學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進而按照“健康中國”的相關要求,改善運動習慣,合理規劃體育活動,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學生體質[1]。另一方面,將健康知識融入到體育課程之中,符合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相關要求。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核心素養涉及多個層面,而健康知識則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因此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改革能夠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核心素養培養。
其次,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過程改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多采用集體授課方式,在授課過程中很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訴求。因此,很多學生在體育課程中難以激發起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應地也就造成了體能弱、運動能力差的現狀。長此以往,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惰性思維,難以養成積極向上的運動習慣?!敖】抵袊泵鞔_提出要將培養健康習慣作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目標。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也應該將解決學生健康習慣問題作為重要課程目標,結合學生個體情況對健康目標進行細化,通過多層次、小班授課、分層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學生在參與體育課程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再次,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改革有助于實現學生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的目標。當前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評價方面更側重于學生身體素質或運動能力,單方面的評價方式與“大健康”理念所提倡的健康維度略有偏頗?!按蠼】怠奔茸⒅厣眢w層面的鍛煉,也將心理健康作為重要評價?!按蠼】怠币曈蛳拢呗氃盒T隗w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應對評價標準和評價內容進行完善,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將學生身心健康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
“大健康”視域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具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將健康作為核心原則,確保課程內容、課程目標和課程評價符合“健康中國”要求。同時要深入高職院校學生中間,了解學生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進而不斷地對體育課程改革內容進行診斷和改進。在評價方面,建議加強過程性評價,弱化終結性評價,增強評價的個性化、多元化。
第一,以健康為核心原則。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改革進程中要善于總結經驗,堅持以健康為核心原則,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層面,將健康知識融入體育教學課程,既要讓高職院校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了解增強體質的具體方法和相應的健康理念,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和基本的運動技巧,鍛煉學生的身體素養。也要通過健康理念和知識內容的滲入,優化體育課程結構,培養學生積極的健康觀念,切實發揮其對學生身心健康的指導作用。在教學方法層面,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個人愛好實施多樣化教學,改變刻板、單一、重復的課程形式,以健康為導向,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能夠為學生健康服務。
第二,持續診斷與改進原則?!按蠼】怠币曈蛳拢呗氃盒sw育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動態性特征。在改革過程中需要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嘗試建立不同形式的課程內容模式。在具體改革過程中要堅持多層次、多維度的診斷與改進,要將運動技能作為最基層的教學工作,將增強體質作為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重要目標,將健康作為體育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通過體育課程改革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通過全方位、全過程的學生體育健康意識培養,持續改進學生對于體育知識學習的看法,并圍繞高職體育課程改革實際對制度機制進行完善和創新,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持續診斷與改進奠定扎實的制度保障。
第三,個性化定制原則。當前高職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教學提出了多元化和個性化訴求,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契合學生的興趣點,廣泛深入到高職院校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并圍繞學生運動興趣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選擇模塊,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課程內容和課程教學模式的針對性、專業性和實操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養成終身運動習慣。
“大健康”視域下,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要圍繞學生的具體需求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校園體育文化活動課程體系建設,讓學生既能夠了解傳統體育魅力,又能夠在體育文化熏陶下增強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通過建立健全體育教學評審體系,對當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具體情況進行全面掌握,結合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3]。此外,要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保障,通過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以言傳身教的方式,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效果。
首先,構建校園體育文化活動課程體系。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于人文素養培養重視程度不足,針對這一問題高職院校需要將校園文化建設作為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例如,開展各種健康講座,淺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的健康意識,提升保健技能,促進健康習慣的養成。還可以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民俗體育項目融入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之中,進一步豐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更好地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對于民族民俗傳統體育的興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了解傳統體育背后的文化,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體育文化認知,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自信心和文化認同也會不斷增強。而隨著高職院校體育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學生會不自覺地受到文化熏陶和影響,更愿意參與到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之中。
其次,建立健全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任何教學改革都需要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來衡量,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也不例外,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將建立健全體育教學評價審核體系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從學生角度看,通過學生評價體系構建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運動能力、運動習慣、運動態度、運動技能,有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持續性[4]。從教師評價體系看,體育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評價思維,不能唯成績論,也不能唯運動技能論,要綜合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運動態度、運動成果,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
最后,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保障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順利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方面,要對現有的體育教師進行專業素質培養,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同時還要求體育教師注重課題研究,多深入學生群體中間,了解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具體需求,并以此作為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交流形式提升師資隊伍,要完善校際青年教師交流機制,通過教師交流更好的激發教師教學靈感,吸取和借鑒其他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好經驗、好辦法,提升本校體育教學成效。
總之,黨和國家都非常注重國民健康并為此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開展提供了制度依據。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前沿陣地,應將“健康中國戰略”與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相融合,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