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研 [西安美術學院,西安 710065]
在視覺文化飛速發展的20 世紀初,科學界出現了很多偉大的發現,這些科學發現引發了人們認識思維的巨大轉變,很多心理學家開始重視視覺本身的重要性,認識到視覺活動是一個思考和創造的過程。魯道夫· 阿恩海姆的視知覺理論就是在這些思想浪潮的推動下產生的,他的視知覺理論在藝術界掀起了理性的科學思潮。盡管他的理論內容具有理性和科學的思維,在藝術界有著重要地位,并受到廣泛關注,但卻很少能被藝術家實際運用到分析藝術作品中,而視知覺的平衡理論在構圖中有著重要意義,本論文主要以平衡的視知覺理論來分析藝術家古元先生的版畫作品。
魯道夫·阿恩海姆是20 世紀德裔美籍藝術心理學家、美學家,他的視知覺理論受當時西方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的德國格式塔心理學影響深遠,“一切直覺中都包含著思維,一切推理中都包含著直覺,一切觀測中都包含著創造”是視知覺理論的出發點,認為視覺活動本身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完全脫離思維活動的觀看是不存在的,在科學思潮的影響下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視知覺理論產生了,視知覺理論對平衡、空間、形式、運動等很多方面進行了美學研究。
平衡在狹義上一般是指客觀世界中的物理平衡,即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各種力的相互抵消最后達到的狀態。然而平衡不只存在于客觀物質上,它是宇宙萬物存在的一種基本形態,是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趨勢,根據物理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原理表明,一切事物的運行,都可看成是一個趨向平衡狀態的過程。人類的知覺結構與環境的物理結構具有一致性,所以人類的視覺也具有平衡性,視覺平衡是人類視知覺神經系統不斷進化的結果。因此,平衡對于繪畫構圖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視覺不是對元素的機械復制,而是對有意義的整體結構式樣的把握”,阿恩海姆基于格式塔心理學的基礎對人的視知覺活動做出了理論解釋,其知覺理論的藝術觀為藝術創作和藝術評論提供了理論幫助和理性的認識。格式塔一詞是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根據物理學領域中的“場論”提出的,格式塔意為“完整”“完形”“整體”的意思,亦被稱為完形心理學,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認為整體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張以整體的動力結構觀來研究心理現象,其中提出“視覺場”和“知覺場”,在視覺場中,所有的力量都會相互關聯和作用,最終達到一個平衡的整體。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類的視覺平衡感是“大腦皮層中的生理力追求平衡狀態時所造成的一種心理上的對應性經驗”“只有當外物的刺激使大腦皮層中生理力分布達到可以相互抵消的狀態時,眼睛才能經驗到平衡”。韋特海默的視知覺理論的發現促進了阿恩海姆視知覺平衡理論的提出和發展。在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知覺》中提到的平衡受生理“力”和心理“力”的雙重作用,他認為規則圖形的完整性可以使觀看者獲得一種相對平衡的心理感受,例如一個完美的圓形比一個有缺口的圓形更容易使觀看者獲得一種心理平衡,也就是心理愉悅性。在分析這種心理時,他把世界的本質當成是一種力,而這種“力”在他那里既可以指客觀存在的物理力,也可以指存在于主觀世界之中的心理“力”,即知覺力存在于心理領域和物理領域。阿恩海姆的黑色圓片在白底正方形紙片上的移動實驗說明了人眼的“觀看”可以直觀感受到圓片是否在正方形紙片中心或偏離,當圓形處于正方形紙片中心處時,人們在觀看它時會有一種舒適感,心理感受到一種平衡性。這種平衡的心理感受是在心理力和物理力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根據格式塔心理學的觀點,點、線以及它們組成的圖形形狀都是有力場的,有力量的,而其中的很多方面和原則會直接地影響藝術作品的構圖和觀看者的心理感受。因此,各種“力”在“場”中的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可以讓畫面處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而平衡只有為表達某種意義時,其功能才最大地發揮出來。
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指出重力和方向是平衡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首先,重力是由構圖的位置決定的,越是遠離平衡中心,其重力就越大。此外,對重力產生影響的還有大小、顏色、孤立獨處以及圖形的形狀和方向等因素。例如,鮮艷的明亮的顏色會比同樣大小形狀的深色灰暗的顏色重力大一些,同樣形狀的、面積大小不同的事物重力不同,孤立獨處的事物的位置相比較一眾事物更注目。其次,阿恩海姆表明方向同重力一樣,也是影響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種構圖成份,不管它是一件可見物體,還是隱蔽結構中的一個組成成份,其擁有的重力都要吸引它周圍的物體,并對周圍物體的方向產生影響。”這句話意指相鄰的兩個要素的重力發出的吸引力形成了一種方向,一個要素受另一個要素的吸引使得這個要素有了向另一個要素運動的趨勢,這個方向可以讓不平衡的重力產生一個向前運動的趨勢,從而達到一種平衡的“力”。方向的力產生于形狀的結構骨架的主要軸線或者題材本身,總之,方向是被運動暗示出來的。
人民畫家古元先生曾是中央美院第三任校長,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是一名優秀的版畫創作家,他在延安時期創作了一批又一批備受人矚目的木刻版畫作品,這些木刻作品具有強烈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運用民族形式的語言體現了陜甘寧邊區的革命歷史圖景,成為解放區民主新生活生動的視覺注腳。
下面這幅圖是古元先生于1956 年創作的版畫作品《甘蔗園》,運用阿恩海姆視知覺理論從重力和方向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幅作品構圖的平衡,可以更加理性科學地認識到民族的版畫作品所體現的平衡之美。

在這幅套色木刻版畫中,黑白的構成分明清晰,畫面中大致可以區分為兩個色塊,深色區域和淺色區域,它們的形狀和邊界都很明顯,在分析構圖的平衡之美時,視知覺理論中的重力不可忽視,這些區域都具有重力。觀察下面兩幅圖,這是一張筆者區分兩個色塊而簡化過的圖,大致的形狀以及顏色比較清晰明了。圖中的每一個形狀的改變都會對畫面整體產生影響,如果把天空部分突出的樹木和屋頂、小溪、船只、勞作的人、海鷗其中一部分去掉來觀察整體的關系,就會發現觀察者的視覺中心放在了黑色區域而不是整幅畫面的中心。這是因為這部分黑色區域的消失使得上方的形狀重力變弱了,從而導致下方白色區域的“力”和上方的“力”不平衡。相反,如果將河流這塊白色區域填充成黑色,這樣視覺中心又會上移,那么整個畫面會顯得有點沉悶。

方向同樣會使得畫面里的“力”產生平衡,觀察下面這幅圖,我們按照圖中事物的運動軸線大致標出物體給觀看者感受到的方向,船只傾斜造成的運動感在畫面右下方形成了一個方向的“力”,并呈現出一個向左上方運動的趨勢,勞作的人呈現出一種大致向右方運動的力,最后形成一個穩定的畫面結構。

不管是船只的運動方向,河流的流動,甚至小到一只飛鳥都在畫面中不可或缺,組成了平穩安定的畫面,各種“力”的相互關聯和作用達到構圖的平衡。
古元先生的版畫作品不忘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的作品不但具有美的享受,還可以喚起人們對國家土地、自然環境的熱愛,表達了先生深切的愛國主義情懷。古元先生從生活出發,選取題材,然后用藝術手法表達思想感情,充分發揮了藝術的功能。觀察古元先生的藝術作品,讀者似乎都有了靜謐、安穩、平靜、幽遠、悠然自得等感受,這些感受不僅僅來源于題材,也來源于平衡的穩定的畫面結構。中華民族對平衡美的認識是天性使然,平衡是力量雙方相互制約與相互補益,是暫時的、相對且統一的狀態。版畫構圖中的平衡之美,源自于先民對自然世界中事物辯證統一的屬性和陰陽五行運行規律的認識總結。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往往要追求在畫面里的視知覺平衡,保持藝術作品的視知覺平衡是藝術家為了保障觀賞效果而采用的一種手段。這種平衡的把握大都可以使觀看者獲得一種穩定清晰的心理感受,能夠感受到舒適,平衡便發揮了它的功能。反之,不平衡的構圖會讓觀看者心理感受混亂和不舒服,而平衡性則是使得觀察者獲得此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不同的心理感受導致我們對這種力的平衡的把握至關重要。
視知覺理論中的平衡的基本規律大多數都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可以用來更好地幫助藝術家們進行藝術創作、藝術審美研究和藝術批評。格式塔心理學當中充分強調感知,而觀察者的心理活動是藝術家構建的畫面的構圖和選取的題材等各種因素綜合下產生的。阿恩海姆一直強調藝術的功能與美的關系,這里的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而是經過藝術家塑造的事物的美,藝術家首要的目的就是將自己所觀察到的以合理的科學的形象傳達出來,當需要時,平衡的構圖手法可以達到某種藝術所要表達的意義,這便是它的功能。古元先生創作的版畫作品中,有民族之美的平衡性,也讓觀看者感受到了古元先生想要傳達的意義。
“藝術品也不是僅僅追求平衡、和諧、統一,而是為了得到一種由方向性的力所構成的樣式。平衡的藝術樣式是由種種具有方向的‘力’所達到的平衡、秩序和統一。”藝術作品并不是單一地完全地追求平衡,平衡也不是藝術作品所追求的東西,如果藝術作品的最終追求是獲取平衡或者和諧的形式關系,卻不去顧及這種平衡想要給觀看者傳達什么意義,那就會完全陷入形式主義,反而平衡與和諧可以幫助我們體現或者傳達出意義時,它的功能才會真正地發揮出來。
平衡性給人帶來和諧穩定的感受,不平衡性在畫面中反而會有扭曲、壓抑的體現,這種視覺上給人的不平衡不舒適也有作者所想要傳達的意義時,便有了它的價值。所以,藝術家們也要辯證地看待藝術現象,無論一件藝術作品是什么形式的,是平衡的還是不平衡,是抽象的還是再現寫實的,只有當它傳達出某種內容或意義時,才能最終確定這應該構造出怎樣的圖形樣式,這也印證了阿恩海姆的那句話“雖然藝術形象遠遠不是‘酷似現實的形象’,它們仍然能使人感到是真實的”。
在這個藝術百花爭鳴的時代和理性思潮引領的大環境下,藝術鑒賞、藝術創作都受到科學的影響,藝術理論也逐漸走向理性主義。根據阿恩海姆的視知覺理論,以古元先生的版畫作品作為分析對象,視知覺平衡理論對藝術分析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也對繪畫藝術創作的構圖平衡把握有很多幫助。在把握視知覺平衡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構圖對繪畫藝術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平衡所帶來的視覺感受能讓觀看者體會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意義。然而新時代的視覺文化高度發達,由于阿恩海姆的視知覺理論來源于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就導致平衡對于構圖來說也是有局限性的,當代藝術家更應該將平衡與不平衡進行辯證而有意義地把握,辯證統一地掌握兩者的關系,從而創作出更多有意義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