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秀中,郭浩琳,李志剛
(邯鄲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河北 邯鄲 05600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當下社會教育模式呈現出多模式、多種類、多形式的特點,良莠不齊的教育機構、教育網站層出不窮。庚子新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學校教學必須在短期內實現線下到線上的轉型。2020 年2 月20 日,江蘇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防控組發布《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秉承“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目標要求,實施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教育。然而,短期內的轉型必須經歷多種考驗,如何做到高效高質量的線上教學是教育者必須要思考的。
英語是一種語言,何為語言呢?在繁復的文獻閱讀整理后,潘文國教授概括“語言是人類認知世界及進行表述的方式和過程”。英語教師則需要通過課堂讓學生理解這一不斷進行的方式與過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當下的初中英語網絡課堂中也時刻體現了各式的主體性學習策略。
由于各種不同的原因,學生們并不是處在同一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總結自己或者同學的學習經歷,來提煉上升為自身適應的學習方式。
首先,引導式的主體性學習在構詞法的教學中具有顯著作用。譯林牛津版七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的主題是Neighbours,并在welcome to the unit 板塊中講授了waiter,teacher 等職業名詞。在學習這一板塊時,教師可以再補充更多例子,如actor,buyer,cleaner 等單詞,通過網絡課堂的直觀性、時效性特點,采用圖片或者其他視覺輔助,并采用不同的顏色標注,進而引導學生掌握“動詞+or/er”表示職業這一構詞法,并對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Great People 中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的writer,inventor,explorer,composer進行遷移聯想,幫助學生更好地有規律地記背單詞。
除了對構詞法的引導式學習,引導式的主體性學習策略也具有重要的德育作用。網絡直播授課的時效性、直觀性特點讓教師可以通過集體講授、小組合作等形式加上時政熱點進行知識點的串聯。比如,新冠肺炎是當下我國關注的熱點。在這一特殊時期,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疫情,當代中學生如何正確面對疫情是最重要的教育熱點。結合當下的形勢進行英語教學是必要且必須的。
同樣,以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該單元的主題是neighbours,原本應該側重于讓學生了解掌握鄰里關系之間的詞匯和表達。面對疫情,我們可以將當下社區和鄰里之間為抗擊疫情的行動作為線索串聯起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以視頻為輔助,聯系學生身邊的neighourhood 和community centre 進行多樣性的知識滲透。第七單元的reading 課文A brave young man 中也可以滲透為抗擊疫情做出偉大貢獻的年輕醫護人員。教師在網絡課堂在,讓學生在理解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正確地面對疫情、抗擊疫情,并積極配合政府的要求,以期盡快一起渡過難關。
不同于現場授課,“引導式”主體性學習的課堂實踐的優點在于,在網絡課堂中,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被思維快的同學打擾,通過網絡的直觀性、針對性特點,從而實現每一個個體的主動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給予每個個體足夠的思考時間,可以通過個體和教師的網絡交流了解到個體的思考與反應速度,如點對點式的聊天軟件QQ、微信等方式,以便于了解各個學生的思考速度和知識掌握情況,更好地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對每個學生主體的引導。
讓學生掌握總結和反思的方法,尊重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是傳統學習和主體性學習的最大區別,而通過網絡授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反思總結。
“滲透式”學習強調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有關學習策略方面的知識和技巧而不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昂诵乃仞B”理念的提出,明確指出了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學習能力是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如何在網絡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策略之一。
首先,不同于學校教學按部就班、較為緊湊的上下課時間,網絡課堂之間間隔較長,且需要一定時間進行點名。但在等待的過程中會有一部分學生先進入了網絡課程,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英語歌曲、名篇演講或者英文詩歌朗誦等形式,利用好這段時間,提升學生的基本語言素養。
其次,滲透式的主體性學習在閱讀課中作用最為顯著。牛津譯林高中課本閱讀課會在strategies 部分具體講解閱讀策略和技巧,與高中不同,初中的閱讀課本中還未提及到閱讀方式,因此造成了學生在實際閱讀操作無法掌握文章主旨,并在考試中失分?;诤诵乃仞B的認知理念在課堂中以文章主體內容為依據,幫助學生掌握英語閱讀方式和策略成為了必要的教學重點。
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要求:初中生意識到語言交際中的文化差異,能讀懂7~9 年級學習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能克服生詞、理解大意。第一,詞匯量是閱讀策略的基本保障,60%的學生讀不懂文章是因為單詞量不足,教師在網絡課堂教學中可以將一篇閱讀課就當做考試時的閱讀,并模仿考試中常見的推測單詞含義的選擇題反復操練,幫助學生掌握根據句子、根據語境推測生詞意思的能力。第二,區分精讀和泛讀。對于不同要求的文本進行不同的閱讀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高效地完成訓練,更加合理分配考試時間。網絡課堂可以更精確地限時,使得學生目標性更強地完成練習。第三,幫助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文章內容。網絡課堂可以更加直觀清晰地向學生展現思維導圖的作用,既有利于把握文章主旨,也能夠幫助學生解構文章結構,同時對文章結構的梳理對提高寫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滲透式的主體性學習策略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所訓練的能力,同時會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英語學習能力的關聯,以點推動面,從而達到全面提升英語學習素養的預期,而網絡課堂的直觀性和多樣性則幫助這一預期更好地實現。
不同于線下教學交互性強的特點,網絡課堂無法做到實時面授課堂的討論方式,但利用各種社交軟件,我們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小組合作方式。過去的研究發現無論是在傳統課堂還是混合式網絡課程中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都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激發思考,進而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合作式的主體性學習策略不僅在課堂學習效果明顯,在課前預習、課后討論方面也助力良多。
小組合作式的網絡課前預習可以節約課堂討論時間。通過課前發布討論主題,學生可以通過分工合作收集資料、互相討論,進行預習,并通過網絡進行準備性討論。這種合作式的學習既可以有效規避個人主觀偏差,又可以在討論中尊重每位參與者的主體性。
網絡課堂上的小組合作主要是對課前討論觀點的分享與整合。用少部分的時間進行各小組的觀點分享,幫助全體學生快速了解各方面的主要觀點;大部分的時間則應該用于對這些觀點的整合與反思上。由于網絡課堂的便捷性,教師可以快速整合各小組的觀點,并最后補充整合為較為全面的知識點。
課后的小組式合作方式多樣,既可以延續課前、課堂討論,也可以對課堂進行展開。由于各個學生主體的差異性,部分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完全吸收,因此網絡課堂的回放、討論帖等功能可以幫助他們繼續學習。例如,當某個學生未能掌握某個知識點時,他可以在論壇中發布討論帖,或瀏覽相關內容,幫助其理解。課后的小組合作也可以對課堂進行展開。例如,牛津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任務是以課本上的五個問題為線索,展開續寫Alice in Wonderland。學生可以將這五個問題分配,每組五人,每人展開續寫一個問題,通過網絡論壇共同創作出一個文本。這既保證了每個主體的參與度,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我們的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教育也要順應時代的潮流,拓展多樣的形式滿足學生的需求,網絡課堂就是其中之一。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育必須要切合學生的主體性需求,幫助學生掌握主體性學習的模式,方能達到真正的教育。面對網絡課堂,教師也要精心組織實施線上教學、認真遴選線上教學資源、合理把控線上教學進程、著力提高線上教學質效。網絡課堂的學習實踐幫助初中生更好得掌握英語能力的核心素養,寓教于樂,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