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金
(橫州市那陽鎮農業水利站,廣西 南寧 530301)
農業是我國基礎產業,將優勢農業做大做強是我國鄉村振興的關鍵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改善“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針對鄉村振興提出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其中提到了解決“三農”問題需要提升農村產業所具備的競爭優勢,并針對鄉村振興的“二十字方針”提出了發展優勢產業的建議。在“二十字方針”中,產業興旺屬于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點,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那陽鎮在實現鄉村振興之路上,也要將“產業興旺”作為根據,通過發展優勢產業振興該地區經濟。那陽鎮農業資源豐富,且產業優勢比較明顯,全鎮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優質稻、茉莉花、茶葉、水果、畜牧養殖為主導的五大特色農業產業。葡萄產業作為那陽鎮特色農業產業之一,迄今為止已經發展了20 余年,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因此,通過發展葡萄產業來帶動那陽鎮經濟振興發展,成為解決該地區“三農”問題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廣西南寧橫州市那陽鎮開始對特色農業進行整體布局,培育了以優質稻、茶葉、茉莉花、水果以及畜牧養殖為主導的五大特色農業產業,農業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那陽鎮對特色農業的規劃發展為該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條件,特別是葡萄產業的發展勢頭一片大好,一些村落專門種植葡萄,已經成為該地區遠近聞名的“葡萄村”。
那陽鎮全鎮種植葡萄超過100 hm2,主要分布在莫大、大聯、那陽、那市等村。主要種植巨峰(90%)、夏黑、維多利亞、陽光玫瑰等優質品種。2021 年鮮食葡萄價平均10 元/kg,年產量19 500 kg/hm2。一年有兩熟,以巨峰萄葡良種達90%、自2001 年發展至今成立莫大葡萄合作社為牽引,帶動全鎮葡萄產業發展,同時促進全鎮經濟快速發展。
那陽鎮發展葡萄產業對經濟振興具備一定的優勢,這些優勢集中體現在技術、品種、產業規模、效益等方面,具體優勢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發展葡萄產業必須依托先進的培育技術來培育優質品種,技術和品種是葡萄價格以及品質的關鍵性影響因素,那陽鎮發展葡萄產業具備突出的技術優勢和品種優勢。在技術方面,那陽鎮成立了莫大葡萄合作社,附帶專業的葡萄種植和研發技術,能夠為該鎮發展葡萄產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在品種方面,那陽鎮種植的葡萄品種豐富多樣,且可劃分為不同檔次,如巨峰、夏黑、維多利亞、陽光玫瑰等,維多利亞和陽光玫瑰肉質甘甜。那陽鎮所處地區的氣候條件優勢、緯度優勢、技術優勢,使該地區葡萄產業發展蒸蒸日上,對于推動那陽鎮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那陽鎮發展葡萄產業已初具規模,其中葡萄種植規模較大的村包括莫大村、那陽村、大聯村等。全鎮葡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100 hm2,其中莫大村被譽為“葡萄村”。那陽鎮葡萄種植整體呈現出規模化特征,并且形成了專業種植園,例如,莫大村是巨峰葡萄種植基地,已形成采摘觀光、規模種植以及節慶體驗等產業鏈,能夠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振興那陽鎮經濟,促使經濟實現產業化發展。
發展葡萄產業對于那陽鎮經濟振興發展具有突出貢獻,主要體現在其效益優勢方面,具體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3 方面優勢。
首先,從經濟效益方面來講,與傳統農作物相比,葡萄產業屬于技術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無須大型機械化運作,只需要技術和優質品種支持,大部分成本主要在于品種、技術和人工等方面,相對于大型機械化生產,成本較低。在產出方面,傳統農作物平均收入一般在3 000 元/hm2左右,根據2021 年鮮食葡萄價10 元/kg 計算,那陽鎮葡萄產量大概為19 500 kg/hm2,按照成本6 元/kg 計算,葡萄收入在78 000 元/hm2左右,是傳統農作物收益的26 倍,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其次,從社會效益方面來講,葡萄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能夠實現農民增收,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帶動地區消費,對于那陽鎮地區社會發展進步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再次,從生態效益方面來講,葡萄屬于喜溫植物,對光照的要求比較高,而那陽鎮處于低緯度地區,光照條件良好。葡萄種植與傳統灌溉農業相比更加節水,并且無須鋪塑料薄膜,可有效降低白色污染。此外,葡萄的根系比較發達,具有80 年的生長期,可增加那陽鎮綠色覆蓋面積,屬于碳匯生態林,故葡萄產業能夠為那陽鎮帶來生態效益。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3 方面來看,葡萄產業發展必然會推進那陽鎮經濟振興。
雖然那陽鎮葡萄產業發展的整體態勢較為良好,并且在經濟、社會和生態3 方面具有較高的效益,但因農業屬于弱勢產業,影響農業走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的因素眾多,因此,文章分析了制約那陽鎮葡萄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具體制約因素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當前那陽鎮各村莊雖已成立了葡萄合作社,例如莫大葡萄合作社等。但葡萄合作社的整體規模較小,經營層次較低,內部組織也較為松散,整體實力仍比較弱,缺乏輻射帶動能力,對葡萄種植農戶的技術指導不足,無法發揮實質性作用。雖然葡萄合作社在葡萄產業鏈促成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所形成的葡萄產業鏈仍不夠完善,葡萄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聯系比較松散,制約了葡萄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也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深化改革不利,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比較有限。
雖然當前那陽鎮葡萄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但發展葡萄產業的聲勢并不浩大。即使那陽鎮莫大村積極打造了“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家家戶戶種植葡萄,但那陽鎮葡萄產業的發展聲勢在整個廣西地區乃至全國均未叫響,只在某一村鎮宣傳某一種葡萄產品,給人以局限性之感,并未將那陽鎮葡萄品牌當成產業進行發展。并且那陽鎮所生產的葡萄產品在包裝方面比較簡單,缺乏高檔感,未在產品包裝上標志品牌,導致高質量的葡萄產品也只能夠充當普通農產品在市場上流通銷售,雖然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但并未形成品牌影響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其溢價能力[1]。
那陽鎮在發展葡萄產業中,雖然葡萄合作社掌握著一定的技術,但并未充分發揮技術的指導作用。農民在種植葡萄過程中出現各種難題和困惑時,基本是通過種植戶之間的溝通交流來解決問題,僅有少數大規模種植農戶會聘請專業的葡萄種植技術人員前來指導。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雖然提倡對農戶進行葡萄種植技術支持,但在技術指導人員和內容方面稍顯不足,在技術指導方面存在錯位,通常是由農藥、化肥以及種子銷售方提供技術,缺乏可信度。雖然莫大村農民掌握的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當地村民也比較熟悉葡萄品種以及相關種植技術,但并未形成樣板,無法帶動其他村莊農民學習。那陽鎮在葡萄種植專業技術方面仍缺乏指導,制約了當地葡萄產業的發展,必然會影響那陽鎮經濟振興發展[2]。
葡萄產業在種植中需要聯片經營,在種植地還要鋪設滴灌,完善道路交通以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3],為葡萄產業的正規化、規模化生產和發展提供支持。只有完善葡萄產業所需的基礎設施,才能夠確保葡萄種植的產量和品質,降低種植成本,使規模效益得以實現。
那陽鎮葡萄產業的發展需要通過政府進行引導,由各村莊葡萄合作社、社會、企業以及那陽鎮全體農戶積極參與。相關調查顯示,那陽鎮鮮食葡萄種植設施在種植區域比較集中,導致交通路面狹窄,并且那陽鎮保鮮系統以及冷鏈儲藏系統比較缺乏,每年因貯運措施不當造成的殘次果品以及果品腐爛問題層出不窮,而過多采用化學防腐會影響果品品質,造成損失,導致農戶收入受到影響。
葡萄屬于單純經濟作物,從生態角度來講,這種單純經濟作物并未被當作生態林,所以對其開展生態保護并未涉及,政府部門對于葡萄產業的相關政策比較缺乏。葡萄種植過程中包含的購苗、挖種植溝、立柱打井等操作環節,均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成本,多數品種只有在3 年后掛果期才能收回種植成本。那陽鎮的市場信息服務水平較低,農業保險、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也較低。因此,葡萄產業建設中投資大、成本收回周期長的特點使葡萄種植需要在前期投入較多,導致農戶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如果政策導向缺乏明確性、資金扶持力度不足,會嚴重影響農民種植葡萄的積極性,更加無法發揮葡萄產業對那陽鎮經濟振興發展的作用[4]。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以產業振興為基礎,目的在于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以及農村經濟繁榮,最終使“三農”問題得到合理解決。葡萄產業的發展為那陽鎮經濟振興帶來機遇,所以那陽鎮在開展經濟振興過程中,應根據葡萄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制訂相應的策略,從而發揮葡萄產業對那陽鎮經濟振興發展的作用,具體應采取以下策略。
葡萄合作社發揮重要的聯通作用,需要重視葡萄合作社的發展及其作用的發揮。當前那陽鎮各村莊葡萄合作社具備一定的技術和資源,但技術和資源層面仍有所不足,因此,仍需進一步發展葡萄合作社。可以成立葡萄種植技術交流中心,將自身掌握、引進的種植技術以及村民種植經驗匯聚在一起,并將匯聚的種植技術交流成果向村戶推廣。同時葡萄合作社還要加強葡萄產業信息化建設,將一些先進的葡萄種植技術分享給村民,使村民通過接觸先進種植技術提升葡萄種植的效果及效率,進而實現增產增收,促進葡萄產業振興發展。
那陽鎮發展葡萄產業時,應該堅持品牌強農策略,積極打造葡萄產品品牌,提升自身葡萄產品的品牌識別度,實現品牌創建、認證和營銷,完善那陽鎮農業品牌的培育發展、保護體系。同時積極引進葡萄種植技術,培養優質人才,加強葡萄品種研發,重視葡萄產品的宣傳,構建那陽鎮農業公共品牌,積極打造生態化農業品牌及服務。在品牌宣傳方面,應將那陽鎮葡萄產品品牌廣告設置在交通樞紐站、高鐵站點以及高速服務區,同時還要配套統一的葡萄產品購物網店,在那陽鎮葡萄產品包裝上印制統一品牌標識,將那陽鎮地區文化元素、傳統故事等融入葡萄產品中,從而提升那陽鎮葡萄產品品牌的溢價能力[5]。
那陽鎮應積極開展葡萄種植技術引進和推廣工作,重視農業技術服務的開展,對農民在種植葡萄時出現的困惑和困難進行技術支持和疑難解答。要求技術人員能夠深入田間,開展技術服務和新技術的推廣工作。重視在葡萄產業中融入高新技術,發展農業生產力,提升農村生產水平。此外,還需要強化種苗的供應,構建農村葡萄園種植基地,并對其進行標準化建設,鼓勵采取各種高新技術以及運用相關服務平臺支持葡萄產業發展,有效彌補那陽鎮葡萄產業發展過程中公共服務的不足,促進葡萄產業發展,從而帶動那陽鎮經濟振興發展。
那陽鎮政府部門應該征求上級意見,獲取那陽鎮葡萄產品發展財政專項資金,拓寬那陽鎮各村莊道路,并設立農產品流通市場,完善冷庫、冷鏈等存儲設施,提升投資的精準度,彌補當前那陽鎮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還要構建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及時將葡萄產業的技術信息和資料在平臺中分享,利用專項資金培育良種。此外,還需要通過貼息、基金以及擔保等多種途徑將金融資本吸引到那陽鎮葡萄產業發展中,促進葡萄相關產業鏈的完善,將工商資本引入到那陽鎮農村地區。通過資金扶持促進那陽鎮葡萄產業的發展,進而促進那陽鎮經濟振興發展。
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那陽鎮農村產業持續升級,鼓勵當地相關部門引進先進的貯藏設備和技術,延長葡萄的貯藏期限,減少葡萄生產中出現的各類損失,并提升葡萄的鮮度,從而保證葡萄的市場價格穩定。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旅游+”等多種模式增加葡萄產業的功能,促進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實現深度融合,進一步延伸葡萄產業的利益鏈、價值鏈以及產業鏈,使那陽鎮農村產業的業態得到豐富,突出那陽鎮農村產業的特色,真正實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從而促進那陽鎮經濟振興發展。
那陽鎮發展葡萄產業具備技術、品種、產業規模以及各方面效益等優勢,在那陽鎮經濟振興發展中全面發展葡萄產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那陽鎮相關部門應該結合自身優勢,了解當前葡萄產業在本地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從葡萄合作社、產品品牌、技術、資金以及產業融合等方面完善那陽鎮葡萄產業發展機制,通過產業振興促進那陽鎮經濟振興發展,快速、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最終促進那陽鎮實現全面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