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彥嬌
(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俄羅斯 圣彼得堡 191186)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背景下,電商物流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電商物流在農村產業發展中的應用有助于調整產業結構,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農民增收。當前我國對農村電商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在各地區開展了助農電商物流項目,打造農村電商試點,希望借助電商物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產品出村,形成基于“互聯網+”的農村產業發展模式。如何發揮電商物流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新時代環境下農村電商物流產業模式的重點。
電商物流是基于電子商務的新型物流快速模式,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數字化商務方式,代表未來的貿易、消費和服務方式。在當前信息化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商物流廣泛運用到各產業領域中,成為代表新時代特征的新型物流模式。電商物流技術不斷成熟,應用范圍逐漸擴大,為適應新時代下農村經濟的發展特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電商物流加強與農村產業的融合,為農產品尋找更加廣闊的宣傳銷售平臺,實現農村經濟現代化發展[1]。電商物流普及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電商物流的出現,為農民獲取市場信息提供了契機與平臺。電商物流平臺有著專業的信息收集系統,同時作為物流銷售的前沿平臺,可以準確把握各種農產品的價格信息、供需信息等。農民可以通過電商物流平臺及時獲取最新的農產品市場信息,了解農產品供需與價格波動情況,從而科學地調整農產品種植模式,種植一些市場需求量較大、價格偏高、銷路較好的農產品,以此推動農產品的銷售,保證所種植農產品能夠獲取最佳效益。
農產品銷售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由于地理信息與民俗習慣的差異,各地區農產品的品質與數量差別較大。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推廣一般依靠菜市場或集市的方式進行,銷售渠道少,推廣力度差,購買對象往往為附近居民,農產品銷售形態大多呈現小規模分散的特征,這樣的銷售狀態導致農民無法大規模開展農產品種植,經濟效益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最終形成惡性循環[2]。而電商物流的出現為農產品的銷售與推廣提供了良好平臺,可以將農產品信息傳輸到平臺上,以供采購商挑選,從而加大農產品的宣傳力度。根據實際銷售需求,電商物流平臺可組織地區力量直接到農田進行農產品的采購運輸,實現從農田到餐桌“一條龍”,最大程度保證農產品質量,推動農產品的銷售。
各地區都存在具有地方特色、質量好、品質佳的農產品,例如吉林猴頭菇、山西大同沙棘、甘肅黃花菜、青海雪蓮、江蘇宜興竹筍等。傳統農產品銷售受到渠道的影響,導致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無法大量售賣到其他地區,同時價格較為昂貴,農產品品牌影響力較低。在當前電商物流普及的背景下,交通網絡發達,特色農產品可以借助電商物流快速銷售至各地區,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形成地方特色,使更多用戶了解到特色農產品的質量,從而提升農產品銷售額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電商物流的快速發展為農村經濟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但就實際農村電子商務開展情況來看,農村電商物流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基礎設施不完善。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是確保農村電商物流良好開展的前提,電商物流是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與完善的交通網絡進行的,現階段農村的網絡通信基礎設施不完善,相關交通網絡不健全,經常出現無法準確導航的情況,限制了農村電商物流的應用[3]。其次,農民的電商物流意識不足。目前電商物流模式在農村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部分農民對電商物流的認識不足,自身信息化程度不高,難以快速接受與消化新鮮事物,甚至存在抵觸心理,自身思想意識的滯后性限制了電商物流在農村的傳播與發展。再次,相關電商物流人才不足,不同地區對電商經濟的利用程序存在差異化,其資源分配效應存在一定的地區異質性。其中以人才資源為重點,目前農村地區有關電商物流的人才資源不足,這樣的資源差異可能會形成發展差異,造成農村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最后,物流個性化與專業化程度不足,當前農村電商物流運輸模式通常采用第三方物流,其在實際運行當中存在共性特征,例如規模較小、服務管理不到位、運輸效率低等,經常出現快遞包裹破損、丟失等情況,加上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與管理的不足,導致部分生鮮農產品出現變質腐爛等問題,限制農村電子商務的開展。電商物流個性化程度不足也是主要問題之一,沒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較強的物流運輸模式,運營管理僵化,不利于農村電商物流的可持續發展。
電商物流是數字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通過集產、供、銷、購等資源要素于一體,賦能農產品、農民、農業和鄉村,高效實現“上行”和“下沉”雙向供需對接,成為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但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嚴重限制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無論是整體的網絡設施建設,還是上行環節的冷鏈運輸建設,包括下行市場的商品儲存與中間流通基礎設施建設,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所以為確保電商物流切實發揮出實際價值,關鍵在于做好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移動信號基站建設,推進5G 信號的普及與發展,為電商物流的穩步推進保駕護航。其次,加強供應鏈配送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圍繞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突出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強化冷鏈運輸交通網點建設,推進智能制冷管理。地方政府要加強對冷鏈中心建設的重視程度,聯合地方龍頭電商企業,依托倉儲集成中心建設形成共享型冷鏈倉儲中心,政府主導投資建設與經營,農村電商可采用租賃的方式獲取共享冷鏈倉儲中心的使用權,有關農產品的采摘、儲存、分揀與配送都可依托冷鏈中心進行,以此解決上行鏈路中供應鏈基礎設施保障薄弱的問題,實現農產品的集中采購、配送與管理[4]。再次,標準化下沉鏈路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農村電商物流下沉鏈路主要集中在物流網點建設方面,針對農村物流網點數量少、標準不統一等實際問題,需加強標準化管理,在提升物流服務網點數量的基礎上,優化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激活下沉需求市場,政府引導電商物流企業將配送服務以分包的形式派發至居民,并公開發布派件信息,解決取件最后一公里問題與農村閑置勞動力問題。
農民對電商物流的接受了解程度直接決定了電商物流在農村的應用發展狀況。由于電商物流與傳統農產品銷售推廣模式差異較大,且具有一定風險性,農民很難在短時間內認識到電商物流在提升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所以村委會應切實起到帶頭作用,通過宣傳教育提升農民的電商物流意識,改變傳統思維,確保農村電商物流的順利開展。首先,加強意識培訓,由村委會帶頭,鄉村年輕人強化執行,從農村電商物流價值與村民自身利益之間的關系入手,向村民講解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特點與優勢,消除村民對電商物流風險的恐懼感,使其逐漸接受農村電商物流。其次,村委會可以以發展農村經濟為目標,加強對電商物流的宣傳,在廣場等公共區域張貼有關電商物流的宣傳海報,使更多村民切實了解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優勢。再次,加強培養村民計算機信息技術,在確保村民具有現代化電商物流意識的基礎上,培養村民有關電商物流的操作能力與信息意識。目前大部分電商物流訂單都由智能手機終端完成,而部分村民并不精通智能手機的用法,所以應指導村民使用智能手機操作電商物流訂單,從最基礎的查看農產品信息、取件,升級發展為自主下單主動合作,不斷提升農民的電商物流意識,促進電商物流在農村的應用發展[5]。
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需要大量專業人才資源作為支撐,以彌補電商物流人才不斷增大的缺口,同時也能促進農村電商物流規范化、專業化發展。首先,吸引一批創新創業、對農村有感情的人才,農村電商物流人才不僅需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更應對本地農產品有深入了解,能清楚認識到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價值。所以在農村電商物流人才的選擇上,以想返鄉創業的“新農”(農村青年、大學畢業生)和擁有電商知識、實踐經驗的“知農”(電商精英)為主,通過宣傳招聘的方式,吸引當地年輕人才參與到電商物流建設中,增加電商物流發展的有生力量,縮小區域人才資源差距。其次,應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村電商物流技能培訓,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依托專業農村電商物流服務平臺進行有關電商物流專業知識的培訓,也可邀請農村電商專家與農村帶貨達人進行知識技能的培訓,采取一對一傳幫帶、現場模擬、實訓演練等多種培訓模式,幫助農村電商人才掌握專業的電商物流知識與技能。同時需做到后續跟蹤服務,做到“扶上馬、送一程”,為消除農村電商物流創業人才的后顧之憂,政府應建立農村電商物流人才信息庫,展開跟蹤幫扶,引導電商企業、農產品直播項目與農村電商物流人才的對接合作,孵化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民主播,打造“網紅”農貨,助力特色農產品“走俏走紅”,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再次,應發揮“頭雁”效應,帶動農村電商物流人才隊伍提質升級,將大學生村官和青年農創客作為農村電商物流的“開路先鋒”,通過組織到電商企業跟班學習、開展助農直播等方式培養一批電商物流領軍人才,通過技能比賽、農村電商物流交流等形式展示農村電商物流在促進農民經濟發展方面的價值,營造良好的農村電商物流發展氛圍。
各農村地區的地理情況與特色農產品不同,應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形成個性化、特色鮮明的電商物流模式,利于地方農產品的銷售運輸,提升綜合效益。目前農村電商物流模式類型眾多,包括自營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與聯盟物流配送模式等,農村應深入掌握地方農產品的實際特點,聯合多種電商物流模式,形成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新型物流模式[6]。例如,櫻桃等生鮮類農產品的電商物流模式建立,櫻桃屬于生鮮農產品,其本身特性要求快遞物流迅速反應,及時送達,強化冷鏈運輸監管,確保果實品質。臨朐櫻桃電商物流與京東物流合作,形成產銷配一體物流運輸模式。京東物流在主要櫻桃產地建設了云倉項目,通過向第三方商家輸出京東物流的管理系統、技術能力、運營標準及品牌賦能,幫助客戶降本增效,實現新增長。采摘后的櫻桃直接入庫,利用全自動分揀線進行篩選、分揀、包裝,實現果品快速分級、打包,京東快遞通過優化運輸線路,實現從產地到交易市場的干線拉直,做到快速直達,有效提升運輸效率,提升當地櫻桃的品牌影響力。
農產品帶貨是當前農村電商物流快速發展下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在實現農村創收、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價值。在當前電商物流普及化環境下,農村農產品的銷售路徑持續增多,銷售效率不斷攀升。提升農村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使更多地區消費者認識當地特色農產品,成為電商物流背景下提升農村經濟的關鍵。只有及時把產品賣出去,才會真正使貧困戶增收,深度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這一講話充分說明了電商助農的重要性。很多農村帶貨達人借助火熱的農村電商發展形勢,以多元化途徑加強對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宣傳,目前網絡上比較著名的“你這背景太假了”的“三農”博主疆域阿力木,帶領大家領略到更多新疆美景和特產。這些成功的帶貨案例為農村農產品帶貨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借助新媒體平臺,結合當地區域農產品特色,加強消費者的認識與了解程度,以此提升帶貨成功率。
提升農村農產品帶貨成效的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持續深入實施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大力發展直播經濟,引導更多農業經營主體乃至農民成為“村播”,使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進一步助推農村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滯銷農產品銷售[7]。其次,加強對新媒體技術平臺的利用,使帶貨途徑多元化,借助抖音、小紅書、B 站等網絡流量高、帶貨環境好的平臺,加強與帶貨達人的合作,打造平臺賬號,以獲取更多流量與關注,吸引更多消費者了解與購買。再次,堅持做好農產品的品質服務,提升供應鏈服務標準和能力,不僅能擴大農產品影響力,同時還能獲得電商平臺的流量推送,為擴大帶貨廣度、提升帶貨效率提供良好的契機。總的來說,電商物流普及環境下,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業態,有助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需持續加大對電商物流的重視程度,保證帶貨效率的提升。
電商物流的普及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新契機,農村電商物流能夠拓展農產品的銷售推廣范圍,加快對前沿農產品信息的收集速度,有效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實現供需平衡的良性循環。要想切實發揮電商物流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價值,基礎設施、電商理念、政策與人才資源缺一不可,應切實挖掘地方特色,積極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強電商物流與地方經濟的聯系,依靠科技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