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英
(平陰縣榆山街道辦事處,山東 濟南 250400)
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既是一項經濟工作,又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助推劑。目前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如財務人員專業技能差、法律意識弱、會計核算不規范、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到位等,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經濟協調發展,阻礙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推進,因此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勢在必行。文章以濟南市平陰縣為例,對目前村集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作具體分析,僅供參考。
一是文化水平低。財務人員多數是初中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寥寥無幾,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二是工作效率低。人員年齡結構偏大,以50 歲左右居多,記憶力差,工作效率低。財務管理實行電算化,難以完成新要求、新任務。
三是專業技能差。2021 年換屆后新加入的財務人員很多是零起步,缺少專業培訓,不懂財務知識,不會做賬。
四是工作不認真,責任心不強。財務人員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認真、嚴謹。有的人員工作不認真,如大、小寫金額書寫不一致,存款寫錯賬戶,支票到期不提取,跨年記賬等[1]。
五是法律意識弱。有的人不懂財經法規,有的人知法犯法。私設小金庫、坐收坐支、虛列開支、冒領補貼、賬務造假、提供虛假合同、房屋租賃收入不納稅等問題時有發生。
一是收入相關問題。收據填制不規范,填寫內容不齊全,字跡潦草,蓋章不清晰,金額等重要內容書寫錯誤后直接亂涂亂改,收據提前蓋章,收據多領、用完不交回等。現金送存不及時,不能按現金管理制度的要求,收到現金后不在3 d 內送存指定銀行賬戶,而是一拖再拖,有的長達數月[2]。
二是支出相關問題。提款手續不完備,重大提款事項缺少報告單,村主要負責人、村兩議會成員、民主理財人員、村民代表簽字不齊全,會議記錄內容不詳細。多提少支,現金余額過大,有時多達幾十萬元。報賬資料不規范。如能用發票的不索要發票,用普通付款憑證代替;工程項目支出缺少合同、預決算;出差不使用差旅費報銷單;零工支出表不規范,支出原始憑證人員簽字不齊全等。
三是記賬相關問題。記賬不及時,銀行存款日記賬和現金日記賬不是逐日逐筆進行登記,而是隔三差五登記,前后順序顛倒。會計科目使用不統一,如光伏發電收入,有的記入經營收入,有的記入其他收入,還有的記入投資收益。賬務處理不規范。該入賬的不入賬,如部分收入不入賬,私設小金庫,接受捐贈物資不入賬,能確認為固定資產的不入賬;該計提的不計提,如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應收賬款不計提壞賬準備;該清理的不清理,如固定資產有損毀、丟失的不及時清理,應收賬款形成壞賬的一直掛在賬上;還有的村棚改賬、合作社賬與村集體賬務混在一起,沒有單獨核算[3]。
四是對賬相關問題。為了保證賬簿記錄的真實性、正確性、可靠性,對賬簿和賬戶所記錄的有關數據要加以檢查和核對,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部分村對賬不及時,甚至長期不對賬、不盤點,差錯得不到及時發現,資金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資金的閑置和浪費,也給不法分子貪污、挪用資金提供了機會。有錯不糾,發現賬證不符、賬賬不符、賬實不符時不及時查明原因,不及時糾正,個別村錯賬長達數年[4]。
一是制度制定不健全。包括人員考核管理、資金收支、票據管理、會計核算、重大項目建設管理、財務公開等多個層面,存在制度缺失、老化,需進一步健全、完善。
二是制度執行不到位。制度形同虛設,村財務人員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錯不糾[5]。
三是監督管理不到位。有的村民主理財流于形式,理財小組成員多數是村兩委近親屬,其只管簽字,對支出是否符合規定不管不問。有的村在召開民主理財會,執行重大事項報告單、會議紀要相關人員簽字時,不是一次一簽,而是要求一次多簽,失去了民主監督的作用。根據村(居)提款規定,凡是提款額度一次超過5 000 元的要填寫重大事項報告單,有的村認為手續煩瑣,為了避免使用重大事項報告單,當提款額度超過標準時,就采用一分為二、一分為三等形式,把大額資金拆小后再提款。財務公開內容不全面,避重就輕,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領域,如民政救助、扶貧開發、種糧補貼、征地補償、基建工程等方面,公開數據太粗略,有的只公開總數,沒有明細;公開形式單一,局限于公開欄張貼一種形式,群眾知曉率低。經管站財務人員責任心不強,對提款審批把關不嚴,支出報銷審核不嚴,很少深入村(居)實地了解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鄉鎮(街道)審計所人員偏重于資料反映,去基層實地調研少,群眾參與少,不能按時限要求完成審計全覆蓋。
做好退一批、招一批工作。對年齡偏大人員,根據退休政策辦好退休工作。經濟條件允許的村實行會計人員聘用制,從社會上招聘年輕且有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優化財務人員隊伍。淘汰一批,對工作能力確實很差、無提升空間的人員,結合鄉鎮(街道)經管站對財務人員的考核,末位淘汰一批。
定期組織村財務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等各項財經法規,讓其知法、懂法。通過參觀廉政教育基地、開展廉政教育大講堂、組織收聽收看財務人員觸犯法律的典型案例,使其常懷敬畏之心,遵守各項法律法規,深入貫徹不違法、不犯法的理念。
培訓時要做到時間上有靈活性,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內容具有針對性,要針對不同群體、具體問題開展培訓;方式注重多樣性,采取現場指導、專家講座、網絡學習等。要做好崗前培訓。針對新入職人員做好崗前業務培訓,從票據規范填制、收支各項規定、財務交接、建賬、記賬、對賬、結賬、報表、電算化等各個環節,做好會計基礎業務培訓,提升業務工作能力。做好在崗培訓。針對在崗村財務人員,經管站要隨時做好一對一業務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針對村級及經管站財務人員,鄉鎮(街道)定期邀請工作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開展線上或線下業務培訓,對工作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會計基礎工作新知識、財經法規新規定等進行詳細講解,使其面對各種問題都能正確處理,業務上與時俱進,全面提升自身業務素質。要做好培訓評估。根據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訓效果評估模型,通過參與者的反應、學習情況、行為表現、績效結果4 個方面做好培訓評估,及時了解情況、查找不足,提高今后培訓工作的系統性、有效性。
以國家制定的會計法律、法規、制度為參考,結合工作實際需要,建立健全各項制度。
一是建立村財務人員雙重績效考核機制。由鄉鎮(街道)經管站、村兩級共同制定,共同考評,績效評價采用目標管理法。目標制定要符合具體、可衡量、可達到、結果導向、有具體時限的原則要求。在管理過程中要加強業務指導和績效反饋,年終根據考核成績分出等級,獎優罰劣。
二是健全資金收支管理制度。一切收入必須入賬,在收到現金3 d 內必須存入銀行指定賬戶,不得坐收坐支,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年初編制收支預算計劃,先算后用,以收定支。嚴格開支審批手續、規范現金使用范圍和限額,要求村(居)庫存現金每天不得超過5 000 元,現金支票使用限額不得超過50 000 元,工程資金一律通過銀行轉賬支付等。
三是健全票據管理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收付款憑證采用山東省統一格式,統一印制、統一領用。票據指定專人保管,不得外借。建立票據使用登記制度、核銷制度。票據應當按照規定填寫,做到內容完整真實、字跡清楚、印章齊全。
四是健全會計核算制度。記賬要及時,出納要根據審核無誤的收款收據、付款憑證逐日逐筆登好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做到日清月結。會計要根據粘貼好的原始憑證,及時編制記賬憑證,及時登記總賬、各類明細賬、固定資產賬、往來賬等;要素要齊全,手續要完備,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包含各要素要齊全,時間、摘要、金額、人員簽章、附件頁數等要全面審核,審核無誤、簽字齊全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及時進行登記入賬;科目要統一,嚴格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要求設置會計科目,因工作需要須設置多級明細科目的要由經管站統一規定。固定資產要計提折舊,記入“累計折舊”科目,折舊方法可采用年限平均法。應收款項如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款項要計提壞賬準備,記入“壞賬準備”科目等;對賬要及時,要賬賬核對,即村出納賬與會計賬、村賬與經管站賬、總賬與明細賬、總賬與日記賬之間進行核對。要賬實核對,即各種會計賬簿之間的記錄與實物款項數之間進行核對,包括庫存現金日記賬、庫存現金總賬余額與庫存現金實有數一致,不能白條抵庫。銀行存款日記賬、銀行存款總賬與銀行對賬單余額一致。固定資產賬要與實物數核對,有損毀或丟失的要及時清理,將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轉入“固定資產清理”科目進行核算。應收款項通過發詢證函進行核對。要賬證核對,即將各種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現金日記賬以及銀行存款日記賬的記錄與有關的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進行全面核對,其主要內容包括憑證編號與賬簿編號的核對、記賬憑證信息與原始憑證內容的核對以及賬簿金額和方向與憑證內容的核對等。月末、年末及時做好結賬、會計報表工作,年初建立新賬,統一設置會計賬簿等。
五是健全重大項目建設管理制度。村重大項目建設要通過鄉鎮(街道)146 平臺進行公開招投標,村干部不得承攬本村項目建設。按規定簽定項目建設合同,合同內容要符合國家法律、政策和規定,條款要齊全,雙方權利要具體。為加強合同管理,合同除雙方加蓋公章外,一般還會加蓋合同專用章,事后村留存紙質和電子合同,做好財務公開。經管站將原件掃描、登記備案。同時結合“三資”清理工作,對不規范的項目建設合同要統一完善,對無效的合同要集中清理,未簽訂合同的提取工程款時,一律不支付。
六是健全債權債務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其他制度。做好應收款項的催收工作,對經確認無法收回的款項,依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銷。對負債要全面清查,建立臺賬。嚴格按照國家會計制度的規定,妥善保管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并按《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將會計資料整理后交鄉鎮(街道)經管站保管和存檔。
為保證制度更好地執行,要學制度、知制度。加強財務人員對各項制度的學習,包括財政部制定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上級有關部門及村制定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等。職業道德教育要常抓不懈。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就是在工作中處理人與人經濟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稱,這些道德標準是財經法規、財務政策制度所不能代替的。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工作人員在任何時候都能堅持準則,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去執行。要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將制度的執行情況列入績效考核,平時對執行情況做好登記,每月一評比一匯總,年終與評先樹優、工資獎金相掛鉤。對制度執行不力的,紀委給予村主要負責人、財務人員誡勉談話。
一是事前提款嚴格審批。民主理財小組要由責任心強、辦事公道的人員組成,一般人數為3~5 人,經村民代表大會公開推選組成,實行近親屬回避制度,杜絕徇私舞弊現象發生,真正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各項資金支出要經過村民主理財小組、村兩議會代表、村民代表一致同意,提款資料完備,簽字齊全才能審批。同時,重大事項報告單、會議紀要人員簽字要嚴格執行一次一簽制度,發現違反規定的嚴懲不貸。
二是事中報賬嚴格審核。會計審核是對內部會計信息的監督審核,是財務工作的質量保證。經管站工作人員要堅持原則,按財務規定嚴格審核各項支出單據,所有開支的原始憑證內容必須真實、完整、合法,資料不全的要補齊,例如,工程項目結算不僅要有增值稅發票,還要有合同、預決算,辦公費用發票要附明細。不規范的要規范,比如,零工使用表、差旅費報銷單要統一格式。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報銷,比如,憑證要素不齊全、字跡不清晰、憑證亂涂改等一律不報銷。同時,要經常深入各村進行不定期監督檢查,隨時發現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隨時反饋,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三是事后做好村級財務公開和審計。村級財務要做到每3 個月一公開;地點選擇在群眾較為集中、位置顯眼、容易看到的地方;內容要全面公開,對村(居)各類資金收入來源、使用情況,無論金額大小、重要與否都要全面逐筆逐項公開,讓群眾真實全面摸清家底;可以通過宣傳欄、村微信公眾號、村民會議等渠道公開,設立舉報電話,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回復、及時整改。審計人員開展好村集體財務審計工作,每年至少全面定期審計一次,不定期對扶貧領域、涉及民生事業等專項資金進行專項審計,做好村干部離任審計,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督促整改落實。整改不到位的,紀委進行問責;對私設小金庫、貪污、挪用公款等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