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斌
(武漢華研教育研究院 湖北武漢 430070)
在“互聯網+”時代,會展業成為各方廣泛關注的朝陽產業。會展行業在促進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帶動消費和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彰顯著重要作用。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技能的推廣應用,會展產業的融合程度得到了有效提高。目前,大會展產業圈已初步形成,涵蓋了包括旅游、物流、金融、商貿、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眾多領域,并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發展改革的若干意見》,充分肯定了展覽業對促進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促使展覽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會展產業生態圈應秉承開放共享的創新思路,實現會展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和轉型升級。
作為第4次工業革命具有代表性的通用性技術,人工智能現已進入加速發展期。人工智能技術具有廣泛滲透性、數據驅動性、系統智能化等優勢,能夠引發傳統生態產業和產業發展模式的全面變革,進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在人類的各個領域。在網絡信息時代,互通互聯是萬物互聯的基礎,為人工智能的拓展提供了基礎設施。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人工智能不但與互聯網、移動端、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了深入融合,讓各種終端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成為現實,而且在眾多與大眾息息相關的行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面滲透到了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社會服務等行業領域。
人工智能在應用過程中,只有整合行業部門的數據,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人工智能在產業部門的應用不僅需要海量的行業和用戶數據,還需要安全的數據環境,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機器的智能化水平,由此可見人工智能彰顯出了獨特的數據驅動性特征。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會引發用戶隱私、數據歸屬、信息安全等用戶高度關注的問題,因此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要加強治理,借助法律、制度層面加以規范。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數據驅動性勢必全面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進一步體現了通過人類智能實現機器智能化的成果。
人工智能借助大量應用場景的訓練,并基于機器學習算法實現了自主學習與決策。在產業生產中,數據人工智能可以及時發現企業生產中的效能,找出影響效率和產品質量方面的因素,進而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方案,重新組織系統中的各單元,使之按照最優方式進行生產。此外,人工智能還可在第一時間獲取到相關信息,及時洞察企業在經營中的狀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診斷,做到查漏補缺和全面修復。基于系統智能化特征,人工智能在社會眾多層面得到了廣泛地滲透和應用,為企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自學習、自決策、自組織、自維護等方面的能力。
會展服務在人工智能環境下需要兼具多種屬性,如精準性、高效性與時效性。在人工智能驅動下,會展業服務模式得到了顛覆性的變革。第一。原本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實現了純線上的虛擬服務,這種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間彰顯了重要價值,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阻礙,為企業宣傳、產品營銷提供了新的平臺;第二,會展業的生產性服務變革成為了技術性服務。上述服務模式的全面變革,極大地增強了會展服務項目的有效性。同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會展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實時監控,通過高精尖的技術手段對績效進行衡量,使會展服務的前、中、后各環節都能保持在高水平的狀態下。
當前,不同區域、不同環境下的會展場館存在一定的技術鴻溝,限制了會展場館的有效運用。一般情況下,資金和技術實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的大型會場往往能夠掌握更豐富的實體資源。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兼具現實和虛擬環境的空間,通過人工智能能夠更好地掌握人力資源和資金等優勢,幫助各類會展搭建所需要的運行規則,構建起加真實有序的會展活動場景。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通過元宇宙等人工智能技術為商家和客戶提供虛擬會展活動場景,同時能夠明確會展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服務職責和工作范圍,并根據利益相關者和會展的真實訴求及時調整,這對打破技術鴻溝具有重要幫助。
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現代會展邁向了智慧化建設發展階段,致力于通過數字化轉型為大眾提供更好的展示平臺,體現智慧服務的人性化、個性化、節約化。因此,會展場館的智慧化發展需要注重目前場館的智能化建設:一方面,基礎信息方面,持續推進展品展示數字化場館管理、場館管理智慧化、商展信息數據化,為展會的高效平穩運行提供強有力的數據資源儲存。另一方面,根據展商與觀眾的真實需求,構建展商與觀眾的行為數據庫,再經過人工智能重新分析后得到全面精準的信息,進而推動場館和相關行業的智慧化建設。
為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形勢,推動會展業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構建新的會展產業生態圈,能夠推動產業發展呈現集群化態勢,顛覆傳統的發展思維,提高產業效率。在構建路徑中,應明確會展產業生態圈構建的指導思想,加強技術創新、深化資源整合,、注重協同發展,才能真正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科學明確的指導思想,是會展產業生態圈構建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會展產業生態圈構建應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應立足當前產業集聚、“互聯網+”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特征,堅持以協同理論和產業及集群理論為指導思想,以協同發展、互利共贏、共享功能為構建思想,才能真正建立互利共生、循環高效的會展產業生態圈。在實施過程中,應充分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將會場展覽業打造為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適應現代市場體系的開放性、創新性經濟系統平臺。在會展產業生態圈構建中,還應注重會展產業生態圈的系統循環性、自行調節性、系統開放性等特征,并厘清會展產業生態圈的構成要素,才能有效維護各利益相關體之間的關系,從而保障會展產業生態系統的平穩健康運行。
如今,新技術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層出不窮,以互聯網、大數據、VR為主的高新技術充分體現了在產業生態圈中增效賦能的作用,成為推動會展產業生態圈持續優化的重要推動力。在“互聯網+”時代,雙線會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通過新興的現場會展和傳統線下會展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制約,為新冠疫情背景下會展業的復興提供了新的可能,推動了會展產業生態圈開放循環系統的構建。在雙線會展體系中,第一,應注重會展宣傳的雙線體系,既要注重傳統媒體的力量,又要借助微信、微博、抖音平臺的支持。第二,注重會展展覽方式的雙線體系建設及會展大數據的應用,才能充分體現智慧化會展生態圈體驗的沉浸式、內容的豐富性、社交的自由性及品牌的獨立性。
會展產業生態圈良性循環的關鍵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如今,會展產業注重專業化、精細化整合產業鏈化的發展,因此深化資源整合是實現會展產業結構優化推動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環節。在會展產業的資源整合中,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加強會展產業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與延伸,資源鏈要涵蓋主辦方、承辦方、會展場館、展臺搭建、設計宣傳和服務商等各個環節,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推動會展的運營。此外,積極推動行業與地方資源的整合,尤其是要與地方的一、二、三產業進行高效融合,此舉是為了形成產業間的良性競爭和互利共生的關系,實現以會展業為中心的產業集群。
其二,進行會展資源整合。尤其是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會展協同發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如通過舉辦線上會展,能夠打破空間的制約,實現會展經濟的二次發酵。但是線上會展要避開信息不對稱、信息覆蓋面不廣等問題,在舉辦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抓取等功能實現匹配供需,從而提高交易量和產業輻射效益。
其一,注重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是提高會展產業發展質量,維護會展產業生態圈平衡的重要支撐。在完善會展產業生態圈的過程中,要堅持協同發展的原則,處理好生態環境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的關系,才能實現會展業與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推動力。作為會展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區域經濟要充分彰顯在市場經濟中的調節作用,融合各方資源,凝聚各方力量。總之,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只有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為會展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氛圍和文化氛圍。
其二,創新會展運營的管理模式。借助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能夠對目標群體進行全面深入的解剖,使線上與線下會展實現深度融合,更好地掌握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為用戶提供精準化服務。此外,通過對會展供需情況的精準分析和精準匹配,能夠讓供需雙方得到更好的匹配,從而提高宣傳的覆蓋面和有效交易量,并以大數據為手段對客戶實施智能化管理。
其三,培育復合型會展人才。會展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復合型專業化的人才,隨著會展行業的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強烈。會展人才的培養應在學習教育的基礎上,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實施跨界交融人才培養。
其四,在會展協同發展策略中,還應大力推進傳統會展的數字化轉型,以解決傳統會展行業存在的體驗感不足、情感交流表達有待提升、平臺功能不夠完善、品牌宣傳輻射效應不足等問題,從而為新時代會展行業的智能化發展帶來更大的可能。
這些年,我國會展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產業發展呈現集群化態勢。在生態文明時代,產業生態化發展理念盛行,開放共享的思維逐步深入人心,為會展產業生態圈的重構和會展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現實條件,在人工智能視域下,會展產業的生態圈必將得到變革升級。為此,我們應該清晰地認識到會展行業的內在邏輯、商業模式和標準體系這一系列問題,通過創新性的思維,積極擁抱和參與到會展產業生態圈的共建當中,將先進的技術成果和運營模式融入現代會展產業模式中。此外,會展產業生態圈的構建還需要在自我迭代的基礎上進行外部刺激,通過構建制度完備的宏觀發展環境,形成鼎力相助的產業集群等手段,進而為會展產業提供更強有力的發展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