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雅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710077)
在現代社會不斷進步的背景下,各類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中不同領域的應用尤為廣泛,同時也帶動了數字經濟的良性發展。當前,為了讓我國的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市場吸納就業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對于我國就業市場的影響尤為深刻。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推動了現代產業的變革,但同時也給傳統的一些行業發展及現行的一些用工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需要合理地發揮數字經濟的實際優勢,改善就業,促進發展。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就業問題一直是非常核心的問題。可以說,就業是民生之本,在不同居民能夠找準就業機會并且能夠順利就業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保證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就業對于我國的高質量發展也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數字經濟給我國的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契機,例如在新形勢背景下,我國對于數字經濟的發展一直持支持態度。在數字經濟的規模不斷擴大的前提下,對相關技術性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高。因此,數字經濟為現代居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數字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在數字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催生了許多新業態。在此情形下,就進一步擴充了以往的就業容量,更多的員工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參與到不同的行業之中。如現代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件等不同行業都與數字經濟息息相關。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也使得目前的就業方式更為多元化。例如,在以往的就業市場發展中,可能很多居民主要是選擇去應聘,進入到不同的崗位。而在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找準了創業契機。就現階段的市場環境而言,靈活就業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人利用數字化平臺打破時空限制,遠距離獲得不同的工作機會,甚至是嘗試著利用不同的平臺去完成國內甚至是全球范圍內的接單,還有許多人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在線辦公或遠程辦公,利用兼職或全職的方式獲得更多收入,因此,就數字經濟的發展而言,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進一步帶動就業。
數字經濟發展為當前我國就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優化帶來了更多新的幫助,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實際上,在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給傳統的就業帶來了更多新的挑戰。數字經濟是在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衍生出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而言,也是技術性的人才偏多,因而導致一些傳統的職業發展受到比較明顯的挑戰。例如,在現代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智能技術進入到不同行業之中,就會導致一些傳統的就業崗位流失,出現了非常明顯的結構性失業人員。尤其是針對一些重復性或基礎性的工作而言,由于其工作要求不夠高,導致員工會被快速替代。
不僅如此,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在就業市場中更需要一些專業的技能型人才,對一些低端的勞動力需求量明顯減小。在勞動力需求有所降低的前提下,可能會導致現階段很多居民面臨著失業的情況。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對于相關就業人員的一些綜合素質要求會越來越高,就會對一些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就現階段而言,我國在數字化人才培養上還存在能力較弱、供給不足的問題。如一些智能領域或大數據方面還存在非常明顯的人才缺口。在此情形下,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就業市場中供給與需求的實際矛盾。
數字經濟發展會給我國的勞動力就業帶來一定的契機,與此同時,也有可能滋生出一些新的就業問題。因此,在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相關從業人員需要合理發揮數字經濟的實際優勢,能夠抓住數字經濟發展下的一些現實契機,調整傳統的就業模式,不斷提升自我,更好地去應對新的發展挑戰。基于此,下文闡述了在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應對挑戰、抓住契機。
數字經濟不斷發展,會給一些傳統的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甚至會導致一些員工開始被一些新的技術業態所淘汰或替代。在此情形下,為了讓勞動者擁有更為穩定的收入,當前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相關政府部門,可以給予不同勞動者相應的保護,完善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例如,針對現階段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受到影響較大的一些群體,政府可給予其更多幫助,加大救濟力度。在加大救濟力度的過程中,從最低工資收入及失業保險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讓那些在面對結構調整過程中失業的人員,能夠在得到社會保障之后緩解其實際壓力,能夠有更多調整和緩沖的機會。
并且在現階段的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各類現代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因此,相關政府管理部門還可合理地發揮現代數字技術的實際優勢。例如對于不同人員而言,可能在就業的過程中很難找到與自身適配度較高的工作,那么在現階段的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相關人員可利用數字技術收集針對不同就業形態人員的個人信息及工作經歷,建立起相關職業數據平臺。在平臺中,相關就業扶持部門可結合現階段的市場情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引導企業利用平臺提供一些崗位招攬信息,不同人員都可以借助平臺去投遞簡歷,尋找就業機會。這種方式能夠進一步緩解數字經濟對傳統行業的實際沖擊,從而讓更多就業者能夠找到機會,緩解再就業難題。
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于相關知識型、技能型人才的現實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在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才質量及人才數量會直接影響其發展水平。因此,為了進一步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就業需求,必須著重提升勞動者的實際素質。就現階段而言,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搖籃,高校教師需對傳統的人才培育模式進行合理的革新。如在以往的高校發展過程中,可能會以理論性人才的培育為主,沒有組織一些多樣的實踐活動,導致學生在畢業之后難以應對數字經濟時代所帶來的不同挑戰,也很難快速地融入崗位之中。
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相關高校管理人員需立足于數字經濟的實際特點進行考慮,除了引導學生去了解更多的理論性知識之外,還要重視目前教學的實踐性內容,通過設置不同的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對現代各類信息技術的實際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
此外,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有所增加,為保證目前人才培養模式的契合度,當前不同企業還可推進與高校之間的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階段,企業可以立足自身實際對高校提出不同的要求,高校也可以立足企業實際進行考慮,構建更為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保證人才培養模式的針對性。借助這種方式,能夠為未來數字經濟行業的發展儲備更多優質人才,進而對行業的發展產生更為明顯的促進和帶動作用。
面臨數字經濟的沖擊,一些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可能會催生很多新業態。在此情形下,一些傳統產業行業可能會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很多阻礙,甚至是發展情況不理想。部分傳統行業會出現大規模裁員的情況,甚至會招攬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不再選擇一些低技能的勞動者。但實際上,在我國的數字經濟發展階段,當前政府對不同企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因此,相關傳統企業的人員可以合理地轉換思維。例如當前我國對于技術相關人才的需求較大,我國還存在較為明顯的技術人才缺口。因此,作為傳統企業,可以嘗試加大培訓力度,針對現階段企業中的一些低技能勞動者,企業可以組織不同的培訓活動。在組織培訓活動的過程中,讓更多的低技能勞動者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從而不斷地提升自我能力,在發展自身素質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借助這樣的方式,也能夠實現現代企業發展和員工個人發展的雙贏。并且對傳統產業的一些管理人員而言,也可以有較強的轉型意識。
在互聯網數字經濟背景下,很多新的平臺型企業應運而生。因此,傳統企業也可以結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合理地進行調整,傳統企業除利用線下營銷模式之外,還可以合理地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相關的線上交易平臺,通過遠程營銷的方式擴大企業的實際知名度和影響力,讓自己擁有更為明顯的發展優勢。在這一環節,相關企業管理人員還可進行深入的調研,了解到一些全新業態的實際優勢,合理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進而推動企業良性發展。
對于企業員工而言,在就業之前會在校內接受教育,運用自身所學知識去完成工作任務。但在傳統的高校教育實施環節,教師對現代技術的關注度不高,導致學生未來在就業環節很難具備明顯優勢。在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為了增強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能力,當前高校需要合理轉換人才培養思路。在專業教育實施階段,教師可以合理地引入數字經濟概念,并且分析不同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現狀,如當前許多傳統行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實現了數字技術在生產制造環節的融合應用,讓學生在校期間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及接觸不同的現代化技術,并且引導學生運用數字化技術去解決具體的專業問題,以增強學生對于數字經濟的了解。從學到用,全方位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人才,為個人提供職業發展機遇。此外,在提高學生專業“硬實力”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溝通能力、執行力、創造力等“軟實力”,解決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可能出現的就業危機。
綜上所述,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對我國的就業環境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數字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在新時期背景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的管理人員,甚至是員工,都需要辯證地去看待數字經濟,要立足于數字經濟的實際特點進行合理的思考。同時,還要有較強的自我提升意識,能夠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主動轉換思維,有效增強自身競爭力,促進自身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