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莎(浙江:湖州市織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2022年3月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組織的“學科項目式學習的探索、交流與謀劃”第一次研討會指出:“學科項目式學習作為近年的工作重點,在繼續加強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同時,鼓勵各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探索。”會議明確了學科項目式學習的重要地位,急需梳理各學科項目式學習有序、合理、創新地向前推進的思路。為此,筆者基于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提出“DLBC”學科項目式學習設計,即“Dot(點,指向教學目標)”“Line(線,指向任務規劃)”“Book(冊,指向學習支架)”“Chart(圖,指向迭代進階)”。從真正意義上通過項目式學習賦能學科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對核心概念的認知以及對知識的整體建構。下面,筆者以教科版二年級下冊“我們自己”單元為例進行闡述,希望為學科項目式學習提供思路。
“D(Dot)”指向學科項目式的教學目標,即核心概念與學習目標。教學目標能牢牢抓住學科項目的核心,是引領項目開發的根基,指引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踐。因此,要明確教學目標,“D”的設計需滿足三項條件。
開展學科項目式設計前,教師需研讀課程標準,對焦課標中涉及的學習領域、核心概念、學習內容,避免在設計時脫離目標,使原本教材內容大變樣,從而降低課標要求完成度。為此,教師需在熟知課標的前提下,進行教材的轉化、重組與優化,在實現目標時,實現縮短課時、增添趣味和拓展提升的附加值。
2022年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設置13個學科核心概念,是所有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掌握的科學課程的核心內容。”基于此,宜將“我們自己”單元重組為“個人健康手冊”項目,歸屬于生命科學領域,并確定項目核心概念與學習內容。
有學者提出:“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才能讓學科教育‘回家’。”他建議教師采用大單元備課,立足單元內容統整備課,才能提升教學設計的占位。此外,要將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化處理,以實現教學內容的有趣、有用和有意義。基于此,探索與新目標匹配的學科項目式方式,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2022年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將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學科核心概念的學習過程中。為實現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目標,在學科項目式設計時,要圍繞教學目標。表2呈現指向核心素養的項目學習目標。

表1 “個人健康手冊”項目式學習目標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學科項目式學習在實現學科教學的同時,應溝通平行學科,打破課堂內外界限,拓展學習空間,創造性地開展跨學科學習,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明確“個人健康手冊”目標后,在梳理項目任務時設計現實情境,在打破學科壁壘的前提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創新思維。此項目發源于學校2022年成功申報“健康促進學校(金牌)”的真實情境,組織開展“校醫共攜手 健康進校園”活動,讓學科項目式學習與健康進校園活動完美融合。通過本項目,結合身體檢查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掌握基本健康體檢方法。通過學科項目式學習,了解人、健康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聯,懂得保護環境和熱愛地球的重要性。
“L(Line)”指向學科項目式的任務規劃,即學習任務安排。任務規劃是項目開發過程中任務的來源,是任務構建的源泉,保障學科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踐。因此,要制定任務規劃,“L”的設計可采取兩個模式。
“并列關系”,是指在同一屬概念之中存在同層次的種概念,則這些種概念之間存在并列的關系。“種概念”指向學科項目式的子任務,子任務間是并列關系,不同子任務之間沒有過渡與銜接,是相對獨立的。因此,子任務的順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或部分調整,不影響整個項目的學習進程。
例如,教材中“我們自己”單元,前四課從身體結構入手,逐步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后兩課為學生提供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為使健康意識在學生心中積淀,進行單元重組與優化,項目以真實情境引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學科知識,增添了豐富的附著生長點。本項目旨在通過一個個模塊化的子任務,讓學生掌握健康檢查方法,更易讓學生產生切身感受和情感共鳴。項目的任務規劃如表2所示。

表2 “個人健康手冊”項目任務規劃
“遞進關系”,是指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能夠表示在意義上進一層關系的,且有一定邏輯的詞語。“低級”指向學科項目排在前的子任務,而“高級”指向排在后的子任務。子任務之間存在遞進關系,后一個任務比前一個任務更接近項目的完成。
“我們自己”單元重組時,從低級的“生物學”維度遞進至高級的“健康學”維度,其中“生物學”維度可根據“結構→部位→器官→功能”的規律進行任務設置,讓學生在層層進階中了解人體的主要特征以及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功能。而“健康學”維度可根據“衛生習慣、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健康管理方面進行遞進升華,從而讓學生了解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具體遞進式的任務設置見表3:

表3 “個人健康手冊”項目任務規劃(二)
“B(Book)”指向學科項目式的學習支架,是項目能否真實落地、是否切實可行的核心,服務于學科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踐。夏雪梅教授曾梳理出為一線教師搭建腳手架的39個實施工具,證實支架類型的多元化以及重要性。因此,要設計“冊”學習支架,“B”的設計可參考兩種類型。
“圖文類”學習支架需要學生“邊做邊思”,不斷總結經驗,尋找規律,做在點上。這種類型更適用于一二年級學生,通過讀圖、思索、解答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邊做邊思”的學習態度。
在“個人健康手冊”項目中,“外科檢查”和“五官科檢查”子任務中的學習支架,即學習手冊的設計。
“表格類”學習支架,一般需要學生“先思后做”,在讀懂表格信息的基礎上,將問題的基本信息分析清楚,再找出解題思路與措施。這種類型更適用于五六年級學生,通過讀題、思題和解題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先思后做”的學習態度。
實施“個人健康手冊”項目,可以對學習支架進行再設計,以“外科檢查”和“五官科檢查”子任務中的學習手冊為例,可設計成如表4的表格類工具。

表4 “個人健康手冊”表格類工具
“C(Chart)”指向學科項目式學習成果,即可視化成果。學習成果能引導學生深入反思,復盤多個任務學習過程,從而迭代項目式學習成果。“圖”能驅使學科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踐。因此,要實現學習成果的迭代,“C”的設計可采用兩類圖式。
“標記”包括用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的文字等多種組合,來評價或強調項目要點信息。“歸納”標記圖是學科項目式學習中迭代學習成果的產物,是一種用特殊文字或符號組成、能有效引導學生關注項目的視覺圖式,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與歸納能力。
在“個人健康手冊”項目匯報時,可采用“展板設計法”,通過全班展示與分享,加強學生對身體檢查方法的掌握,學會提出是否需要專業醫學診斷治療的判斷,并解釋提出的原因。最有創意的項目作業,即“歸納”標記圖,讓學生根據項目所學設計一張專屬的“身體狀況圖”,作為平時身體健康提醒的依據,同時可以與來年的身體檢查進行對比,從而引導學生發現身體的變化。
思維導圖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工具,能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投入學習,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借助思維導圖,將知識整合,將復雜問題簡化,使思維過程外顯,讓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統一。通過形式多樣的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和創新能力。
“個人健康手冊”項目的匯報可采用“匯報表演”的形式來實現迭代進階,讓學生重溫整個項目式學習過程,逼近所需目標或結果。“匯報表演”前,先讓學生通過創新思考,梳理出項目式學習的思維導圖,清晰的流程板塊能輔助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與分享。
總之,“DLBC”的學科項目式學習設計探索,既改變了傳統個體疊加的學習方式,又促進了學生對核心概念的認知,更可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整體建構,為持續開展學科項目式學習奠定基礎,為項目式學習賦能學科教學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