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芳(江蘇:南京市江寧區岔路學校)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學”“教”的方法,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和學生之間基本沒有溝通,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也比較少。教師安排的內容總有少數學生無法有效完成,導致整個課堂教學無法實現有效的傳授。這樣就形成了“一刀切”,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就會被忽視,使得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其中,“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比較科學合理的方法。在實施“分層教學法”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分層,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進行均衡的分層,促使學生能夠在各個層面都得到提高,挖掘學生的潛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現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部分學生對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能夠百分之百地吸收,而有部分學生只能吸收百分之八十,還有部分學生會更少,甚至對所學的內容只能吸收百分之二十。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有效、科學的分層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要發掘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選擇,給予每一個學生課堂的尊重,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要進行引導。實施公平的教學是新課標的最新要求,同時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面對差異,“分層教學法”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本文研究將“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能否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更好地服務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研究“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施,從教師教學層面來講,能夠幫助教師清楚地認識到班級學生之間的差距,以便更好地分層和更好地制定課堂教學內容。在不同層次間更好地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提高、團隊意識的培養、主觀能動性的開發等等。
“分層教學法”在各個學科中已經實施多年,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也實施了較長的時間。筆者就17名小學數學教師對“分層教學法”的認知度進行了調查,具體的調查結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實驗前數學教師對“分層教學法”認知度調查分析表
表2 實驗后數學教師對“分層教學法”認知度調查分析表
對17名數學教師對“分層教學法”支持度第一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有9名教師對“分層教學法”非常支持,占比52.9%;有4名數學教師表示比較支持,占比23.5%;有2名教師表示一般支持,占比11.8%;有2名數學教師對“分層教學法”表示“不支持”,占比11.8%。
實驗后對17名教師發放二次問卷,有13名教師對“分層教學法”非常支持,占比76.4%;有5名數學教師對“分層教學法”表示比較支持,占比29.4%;有2名教師對“分層教學法”表示一般支持,占比11.8%;沒有教師對“分層教學法”表示“不支持”。
小學生在認知上和成年人存在較大差距,但其對新鮮事物的喜愛和探索程度較強。筆者就583名小學生對“分層教學法”的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具體的調查結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實驗前學生對“分層教學法”認知度調查分析表N=583
表4 實驗后學生對“分層教學法”認知度調查分析表N=583
實驗前,通過對583名學生對“分層教學法”認知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17名學生對“分層教學法”“非常了解”,占比37.2%;有55名學生對“分層教學法”表示“了解”,占比9.4%;有78名學生表示“一般”,占比13.4%;有233名學生表示“不了解”,占比40%。可見學校在未開始嘗試運用“分層教學法”之前,學生對“分層教學法”的認知度不高,對分層的概念和內容以及方法沒有一定的了解。
“分層教學法”開始試運行后,我們又發放了問卷,其中有效問卷588份,有498名學生對“分層教學法”“非常了解”,占比84.5%;有62名學生對“分層教學法”表示“了解”,占比10.5%;有25名學生表示“一般”,占比4.2%;有3名學生表示“不了解”,占比0.5%。可見學生通過實踐,對“分層教學法”的認知度有了明顯提高,對分層的概念和內容以及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認可。
1.滿足教學需求
在追求高效課堂的今天,如何利用好課堂的40分鐘提高教學效果,是很多教師追求的目標。實現高效課堂的主要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最大的發展。目前我國實施的是班級授課制,班級中的個體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學生之間的興趣和愛好不盡相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法”是有必要的。在運用“分層教學法”的時候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注意如何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以及如何分析和評定學生的技能掌握等。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愛上學習,才有利于開展課堂教學,“分層教學法”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充分顯示。
2.關注教學效率
數學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法”后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還要兼顧不同的個體。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兼顧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而通過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師可將課堂教學的時間發揮得淋漓盡致,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注重教學效果
“分層教學法”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讓分層做到科學合理。同質的分層和異質的分層都會影響教學的效果,會讓學優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學習的效果,對學困生則不會產生幫助。因此,分層要注意動態分層和彈性分層,讓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發揮,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如果我們采取集體教統一練的教學方法,一些學生的就會覺得課堂越來越無趣,差距繼續擴大,他們就會出現不想參與課堂學習的心理。為了讓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被充分調動,我們可以先簡單而后依次增加難度,這讓學生也有選擇合適的目標學習的機會。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得以調動,使各個層次的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挖掘,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實現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4.及時開展評價
在實施“分層教學法”后,還要及時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評價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既可顯示過程性的評價,還可把教學結果的評價也添加進來。既要有橫向的評價還要有縱向的評價,橫向的評價是班級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縱向的評價是學生和自己的評價,自己當初和現在之間進行對比的評價。還要有學生之間的評價。“分層教學法”的評價要及時、客觀、公正、公開,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統一的評價標準,同時也要建立個性化的評價標準。要針對不同的項目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而且,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尺度有異。
通過對“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應用的研究可知:教師與學生對“分層教學法”的支持度和認知度存在著一定差距。隨著教師以及學生對“分層教學法”的認識程度不斷加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法”是可行的。通過本論文的研究,希望更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實施“分層教學法”,以便更好地服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