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楓
(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黑龍江 150000)
中國文化經歷了千百年的發展,至今,一直煥發著蓬勃的生機,促進著世界文明發展的進程,繼讓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指導方向提出后,近些年我國已經在文化輸出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文學、戲劇、電影等眾多藝術形式已經相繼走出國門,其中就包括我國眾多的優秀影視作品,影視作品也映射著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以及人民的意識水平,是我國對外展現大國形象的途徑之一。
第二屆中外影視文化交流與傳播國際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近些年,中國影視行業的市場空前繁榮,產業鏈也十分的完備,逐漸地走向正規化的工業流程,同時也得到了很多政策的支持,但在影視文化的對外傳播方面也遇到了諸多挑戰,如影視作品的傳播影響力還不夠,國語電影中臺詞的語言存在差異,影視文化輸出的渠道較為單一等。所以要想我們的國語電影真的“走出去”,提升國語電影對外傳播的影響力,我們需要準備好更充分的應對策略,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些年來,中國的影視作品在對外傳播方面確實取得了諸多成績,成功地讓我國優質的影視作品走出國門,讓世界了解到了中國的影視文化,獲得了不錯的反響。自我國對外貿易經濟帶的建設開展以來,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影視文化的對外輸出,為我國的影視作品走出國門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對外貿易平臺的建設覆蓋區域廣,涉及到了沿線的諸多國家,增加了國家之間的藝術文化交流,以及留學訪問的機會,也降低了影視作品的跨境制作門檻,為很多中國的電影攝制團隊在對外貿易經濟帶上的國家拍攝提供了機會,同時在影視作品攝制方面也增加了很多中外聯合攝制的合作機會。
電影《大鬧天竺》海報
電影《功夫瑜伽》海報
例如《大鬧天竺》《功夫瑜伽》等中印聯合攝制的電影,提升了我國影視文化的對外傳播力。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國電影事業響應國家的號召,舉辦了很多的國際電影節,例如“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促進了世界影視文化的相互交流,但同時我國在影視文化輸出領域依然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我國對外輸出的影視作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專注于弘揚我國的風土人情以及歷史典籍,缺乏了與當代社會下民情的有機結合,這導致了國外的受眾對于我國的影視文化難以理解的現狀。另外我國當前在國內熱播的諸多影視作品,題材也都相當單一。
例如2017年上映的電影《戰狼2》,在國內受到了影迷的一致好評,該片以56.8億元雄踞國產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并在中國內地創下累計觀影人次1.4億的成績,榮登“單一市場觀影人次”全球榜首,但該片在海外的票房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造成了“內熱外冷”的現象,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各個國家對于“英雄”的概念有所不同,我國所追崇的“英雄”是在現實生活當中保護國家和人民的普通人物和杰出人物,與歐美崇尚的“超級英雄”的概念有所不同,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各不相同,外國觀眾看不懂中國的影視作品,除了語言差異這種表層原因之外,更深層次的是因為外國人不了解我國影視作品中所透露的價值觀,所以說我們沒有充分地把握住國外受眾對于中國電影的需求,這也是導致我國在影視文化對外輸出時受阻的因素,所以正確地理解國外受眾的需求,對于讓中國的影視作品“走出去”是至關重要的。提升制片質量,追求影片的呈現效果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票房,但真正能夠吸引到觀眾的還是要靠精彩的內容,對于一部影視作品的制作來說,始終要貼合的就是“內容為王”的原則。所以探索合理的傳播途徑是使我國優秀的影視作品能夠廣泛對外傳播的重要前提條件。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對于國家影視作品的制作及傳播要順應全球化媒介的趨勢,要切實在影視創作方面考慮到國際化的因素,從而推動整合營銷。所以在這一方面我們應該意識到影視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性,要想真正地讓中國的電影“走出去”,單憑影視行業生產高質量的作品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運作得更好。
對于如何提升我國影視作品的對外傳播力來說,首先作為文明大國,應該建立起良好的跨文化傳播形象,從而建立有效的傳播路徑,影視作品與文學作品有所不同,一部影視作品可以巧妙f地將畫面、音響、音樂及文字信息相互融合,并將非語言信息與語言信息的傳播結合在一起,是一場帶給觀眾的視聽盛宴。若要中國的影視作品能夠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那么在我國的影視文化對外輸出時,要與大眾生活緊密貼合,從而讓觀眾引發情感共鳴。同時我們還應樹立影視文化對外輸出建設的全局思維,順應國家的發展戰略,有策略有方法地提升影視文化的對外傳播力,新時代下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建設為中國的影視文化輸出提供了新的方向,我們應該將提升中國影視作品的對外傳播力作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全局當中的一部分,以政府來牽頭引導,從而加快對外傳播的發展速度,還應該對我國目前的影視機構資源進行整合,集中力量來大力發展我國的影視行業,提高影視作品的傳播力。我國的優秀影視作品在對外傳播時還應注重接近性表達,所謂的接近并不是為了對外傳播而刻意地討好國外的受眾,而是要將我們中國的文化與國際的表達形式進行融合,從而可以更好地將中國影視文化傳播出去。同時我們還要深入挖掘我們本土的內容,讓外界都看到真正的中國,其實影視作品本身就是經過藝術化處理后的真實生活,我們應該積極地去展現這個時代下的內容,讓世界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閱讀中國故事。
例如2018年上映的電影作品《我不是藥神》,在第5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中獲得了金絲路傳媒榮譽最佳故事片的獎項,該片就是通過電影的形式來展現社會中存在的真實現象,它揭露了社會底層人民在面對需要昂貴治療費的疾病時的生活狀態,這也是很多國家的共性問題,讓觀眾在觀看影片的同時,更加關注中國的醫療問題。所以,聚焦社會熱點信息,體現國家的人文精神,也是針對于傳播力需要考慮的問題。若要實現讓中國影視文化真正地“走出去”,讓世界都聽到中國聲音,讀到中國故事,那就要不斷開拓傳播路徑,加強宣傳與交流,使傳播效果得到提升。
影視文化作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象征,提升中國影視文化的對外傳播力也是加強我國整體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一環,與其他影視行業較為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們國家還依然處于劣勢地位,這些影視實力雄厚的大國在影視行業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具有豐富的經驗,其中也包括了影視文化的對外輸出方面,都有著詳盡的戰略性部署,這些影視強國在對于影視傳播力的建設方面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的地方,這可以幫助我們打破傳統的線性傳播的局限思維,能夠通過多種方式來建設影視文化的傳播途徑,我國的影視文化可以選擇雙向的傳播路徑,可以通過網絡、自媒體平臺等信息平臺與國外的受眾進行交流探討,我們在將影視作品向國外受眾傳播的同時,作為傳播主體的我們還應考慮到觀眾對于影視文化的主觀能動性,做好與觀眾之間的交互,并使其能夠積極地與所在的環境產生關聯,在傳播影視文化的同時也應注意到社會的客觀制約性,積極地對傳播方式進行調整,從而提升整體的傳播效果。所以提升我國影視文化的對外傳播力從理論的視角來看,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從現實角度來看,也是我們在未來打造影視強國的必經之路,其具有著長遠的戰略意義。
影視文化的對外傳播力作為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保障,是我們擴大中國影視作品對于世界影響力的基礎,同時也是讓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前提,中國影視文化對外傳播的核心是選擇有效的傳播路徑,我們應該立足于中國的特色文化,針對于受眾使用具有普世性,能夠引起觀眾共情的敘事手法,利用先進的影視制作技術,找準對外傳播的渠道,用具有戰略性的眼光來整合我們現有的資源,那么我國影視文化的對外傳播力將會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