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夢玲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中之重。2021 年11 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國發〔2021〕25 號)要求,支持發展種養有機結合的綠色循環農業,持續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強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建設,推進糞肥還田利用[1]。
農墾是我國國有農業經濟的代表和骨干,是推進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力量。2017 年7 月出臺的《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鄂發〔2017〕12 號)指出,要加大農墾農業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健全農田水利、生態防護與環境保護體系[2]。
應科學評價當前湖北農墾循環農業的經濟效率,深刻剖析影響湖北農墾循環農業經濟效率的障礙因素,積極探索提升湖北農墾循環農業經濟效率的有效路徑,為把湖北農墾建設成為循環農業發展示范區奠定基礎。
目前國內研究中有較多學者使用DEA 模型(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數據包絡法)對研究區的循環農業經濟效率進行測度。DEA 模型在測度循環農業經濟效率方面的運用已較為成熟。
付朝榕(2022)[3]選取5 個投入指標和兩個產出指標,對新疆14 個自治州(地區、地級市)2017—2019 年循環農業經濟效率進行了評價。李宵寒等(2019)[4]基于2011—2016 年安徽省各市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數據,運用Matlab 數學軟件測算了各市循環農業經濟效率交叉平均值。程金鵬等(2018)[5]對2016 年河南省各市的循環農業經濟效率進行了測算,分析了各市的DEA 相對有效性,并運用Malmquist 指數測算了各市的全要素生產率,對效率變化與技術變化趨勢進行了分析。石銀鳳(2017)[6]運用增加非期望產出指標的DEA 模型,對山東省各市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效率進行測評,并運用Tobit 回歸模型,以DEA 效率值為因變量,以農業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勞動力水平、政策支持力度、研發經費投入等為自變量,分析了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馬明怡(2016)[7]選取了3 個輸入指標、兩個輸出指標,對黑龍江農墾11 個墾區循環農業經濟效率的DEA 有效性進行了分析測評。
DEA 模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不考慮規模經濟的模型,即CRS,該模型假設決策單元處于最優生產規模,即規模報酬固定;另一種是考慮規模經濟的模型,即VRS,該模型假設規模收益是可變的。文章采用VRS模型,對湖北墾區2012—2020 年循環農業經濟效率進行分析評價。

對以上模型求解得到θBC2,即為決策單元純技術效率的最優解。若θBC2=1 且S+=S-=0,則該決策單元的純技術效率達到最佳;若θBC2=1 且S+≠0 或S-≠0,則決策單元的純技術效率未達到最佳;若θBC2<1,則決策單元的純技術效率也未達到最佳。
綜合考慮循環農業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根據減量化原則、再利用原則、再循環原則的“3R 原則”,結合湖北農墾循環農業的具體情況,文章選取了7 個輸入和輸出指標,以2012—2020 年湖北農墾為決策單元,對其循環農業經濟效率的DEA 有效性進行分析評定。
投入指標5 個:農作物播種面積(X1,hm2),第一產業從業人員(X2,人),農業機械總動力(X3,kW),化肥施用量(X4,t),節水灌溉面積(X5,hm2)。
產出指標2 個:農林牧漁總產值(Y1,萬元),糧食產量(Y2,t)。
各指標及其數據詳見表1。

表1 2012—2020 年湖北農墾循環農業經濟效率評價指標
將湖北農墾2012—2020 年的投入、產出數據輸入Deap 2.1 軟件進行運算,可得出這9 年湖北農墾的循環農業經濟效率,計算結果見表2。
由表2 可以看出,2012—2020 年湖北農墾的循環農業經濟效率整體良好。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因此從兩方面來進行具體分析。

表2 2012—2020 年湖北農墾循環農業經濟效率
一是從綜合技術效率來看,湖北農墾在2012 年、2015—2020 年的綜合技術效率為1.000,表明這7 個年份的DEA 相對有效,即湖北農墾在這7 個年份中的農業生產管理水平、技術水平與經營規模配置相對合理,循環農業經濟發展較好;2013 年和2014 年的綜合技術效率均為0.965<1,即湖北農墾在2013 年、2014 年這兩個年份中的循環農業經濟處于中等發展水平。
二是從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來看,2012 年、2015—2020 年7 個DEA 有效年份的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為1.000,表明這7 年湖北農墾的循環農業投入和產出達到了最優效率,農業生產要素配置最為合理,農業產出值達到最大。2013 年、2014 年兩個非DEA 有效年份的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技術效率均小于1,且純技術效率值<規模效率值,表明導致這兩年DEA 無效的關鍵原因是農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與其經營規模不適應,純技術效率不足,生產規模配置失衡。其中,2013 年的規模報酬呈遞減趨勢,反映出該年度農業資源要素投入的規模偏大,應適當減少生產規模。
由表3 可以看出,湖北農墾在2013 年和2014 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要素過量、要素配置不合理等情況。其中,2013 年有3 項投入要素存在冗余,2014 年有4 項投入要素存在冗余。

表3 2012—2020 年湖北農墾存在投入松弛年份的投入松弛量
從投入要素的冗余值來看,2013 年農作物播種面積要減少17 709.733 hm2、第一產業從業人員要減少4 160.313 人、農用化肥施用總量要減少3 270.753 t,才能實現投入資源的合理運用,達到各項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最大,有效減少各類要素資源浪費。同理,2014 年農作物播種面積要減少7 392.878 hm2、第一產業從業人員要減少552.894 人、農用化肥施用總量要減少3 451.244 t、節水灌溉面積要減少12 597.826 hm2,才能實現投入資源的合理運用,達到各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最大,有效減少要素資源浪費,從而提高湖北農墾的循環農業經濟效率。
由表4 可知,2013 年湖北農墾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存在產出松弛,產出松弛量為171 771.456 萬元,表明在2013 年的投入要素數量下進行生產,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應該增加171 771.456 萬元。

表4 2012—2020 年湖北農墾存在產出松弛年份的產出松弛量
文章選取了5 個投入指標、兩個產出指標,采用DEA(數據包絡法)中的VRS 模型,以2012—2020 年的湖北農墾為決策單元,對其循環農業經濟效率的DEA 有效性進行分析評價。研究表明,2012—2020 年湖北農墾的循環農業經濟效率整體良好,僅2013 年和2014 年DEA 無效,其他年份DEA 均有效;導致2013 年、2014 年DEA 無效的主要原因是純技術效率相對低下。要素冗余方面,湖北農墾在2013 年存在農作物播種面積、第一產業從業人員、農用化肥施用總量3 項投入要素冗余;在2014 年存在農作物播種面積、第一產業從業人員、農用化肥施用總量、節水灌溉面積4 項投入要素冗余;2013 年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存在產出松弛。
一是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建議有關部門適當增加循環農業科研經費,為循環農業發展提供充分的資金支持與財政保障[8]。各科研機構則應立足湖北農墾循環農業發展的優勢與不足,研究開發出適合湖北農墾循環農業發展要求的新模式和新技術,如秸稈綜合利用、沼氣綜合利用以及控制面源污染等,以促進循環農業經濟鏈條的形成與發展。
二是培養農業專業人才,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推進循環農業的普及發展與有效利用離不開農業科技人員的支撐,專業農業人才是發展循環農業的關鍵資源。湖北農墾是湖北省現代農業發展的排頭兵,但高素質農業人才匱乏仍是湖北農墾發展循環農業的障礙因素之一。培養循環農業專業人才需要農業主管部門、高校、企業等共同努力。
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循環農業發展配套體系。循環農業是對傳統農業的變革與創新,新形勢下可能會遇到新的機遇與挑戰,因此需要加快制定有利于提升循環農業經濟效率的法律法規,促進循環農業綠色、高效與可持續發展。循環農業是一種先進、新型的農業經營狀態。要建立健全運行與管理體制,建立多元化主體投資機制,為循環農業發展提供持續、長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