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芳
(湖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景寧畬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景寧縣)是我國唯一一個畬族自治縣,擁有綠水青山的名勝風景、獨特的地方文化,地方政府逐漸發現旅游和文化融合發展對景寧經濟優勢較為明顯。如何更好地利用兩者之間的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擴大旅游需求,增加文化內涵,值得深入思考。文章對景寧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背景與現狀進行摸索,探究其融合性和必要性,從而提出相關規劃建議,為景寧縣帶來新的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保護和傳承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開展優秀文化傳承是必要且堅定的選擇。在當下信息爆炸、快速發展的社會中,開創新的商業模式服務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勢在必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每個不同民族背后的歷史文化都值得探究、學習和傳承。為使所有民族的優秀文化不再被埋沒和漸漸消失,必須重視傳承和發揚。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增長,推動了各大新興產業的崛起和發展。在當下,人們不再是簡單地滿足于追求物質生活上的富足,而是更傾向于追求精神文化層面的滿足。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帶來新的消費模式。運用文化與旅游的結合來開展活動,人們更愿意去了解畬族傳統文化背后的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城鄉旅游和經濟的發展。
通過對畬族歷史文化的挖掘,特別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諸如語言、歌舞、畬藥等相關文化,利于滿足更多不同的旅游需求。要提煉活化并且打造專屬自己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應借助文化融合來完成,使文化與旅游相互推動發展。同時,依托城市的相關旅游優勢和文化優勢,發掘了自身地域特色,也能夠帶動整個縣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1-2]。
文化與旅游具有自然的耦合性,文化可以帶動旅游發展,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文化。對于優秀的畬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保護、發展,要以文旅融合為抓手,做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然而,在兩者之間建立起融合和可持續發展的通道,并非只是一味地挖掘文化,要學會從現代的潮流入手,尋找兩者之間的有效轉換,喚醒沉睡的古老文化,創造不一樣的價值,也能很好地融入當今時代中,被更多人熟知,從而保護與傳承[3]。
2010 年以來,政府開始意識到文化對于旅游業的推動作用,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拉動著文化產業發展。景寧縣旅游產業水平也逐漸地提高,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漸漸步入正軌,創新和發展了文化旅游產品和景區,吸引著外地旅客前來觀賞與消費。
由圖1 和圖2 可知,2004—2019 年景寧縣旅游總收入和旅游總人數穩步上升,2007—2019 年旅游總收入的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然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近兩年旅游總收入有所下降,對景寧縣的經濟有一定影響。隨著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態勢有所穩定,相信今后旅游業能夠繼續推動經濟更好地發展[4]。

圖1 2004—2020 年景寧縣旅游總收入與增長率趨勢圖

圖2 2004—2020 年景寧縣旅游總人數及增長率圖
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力地促進各類文化活動的舉辦,“一鄉一品”“四季景寧”系列文化節,以“畬家十大碗”“畬鄉十小碟”“畬鄉十藥膳”為代表的特色產品廣受歡迎。畬寨東弄,是浙江省首個山地地區田園綜合體,農家樂與民宿依山傍山,進一步推進了鄉村農業和旅游、文化等產業的結合,增加了就業崗位,帶動了當地集體經濟增收。打造引領性地標,惠明禪茶文化產業園啟動建設,展示禪茶文化精神,推動惠明茶走向國內外市場。千年山哈宮進展指日可待,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畬族文化體驗盛宴。
2008 年開始舉辦的“畬族三月三”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歡迎。2019 年11 月,“畬族三月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如何有力地結合人們的需求,用藝術和科技來調動大眾參與和喜愛值得深入思考。
目前,畬族文化的對外展現方式包括靜態展示和動態展示兩種。靜態展示包括畬族博物館、民俗博物館等。動態展示的方式包括諸多文化活動,例如“三月三”、民族大會等。靜態展示并沒有吸引更多人去了解畬族文化,而動態展示在特定時間的特色文化展出,讓許多人還沒有來得及去一探究竟就已經結束了,尤其是五十年舉辦一次的民族大會,兩屆之間的時間間隔太久。非重大節日游客在景區內主要體驗田園風光、自然風景。景區內文化場所日常不開放,民族風俗歌舞活動日常不舉辦,導致游客可參與的活動較少,吸引力減弱。
同時,文旅融合浮于表面,處于缺少本質滲透的局面,文旅產品的創新缺乏特色、品種單一。流行趨勢瞬息萬變,為了適應并跟進大環境的快速發展,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網絡信息現代化、大數據、智能化進行有機融合也值得深入思考。
畬族文化的傳播范圍有限,并沒有廣泛推廣。另外,畬族人后輩的傳承意識較弱,畬族文化并沒有受到較好的傳承。雖然自治縣、自治村的政府會有意識地保護傳統文化,不至于讓傳統文化消失在大眾視野里,但它的傳播還是比較有限的,很難推廣。因此,如何在有新的IP 創新文化產業上成功地推廣傳統文化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5]。
景寧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許多優秀文化資源,這些都值得被后人保留和傳承,畬族風情如畬族山歌,以歌傳情,以歌論事,彰顯紅色文化,反映畬民的新思想面貌;畬族婚嫁有賭徒的儀式,反映的是畬族專有習俗以及男女在特殊日子里喜結良緣之情;畬族工藝有畬族彩帶和畬族服飾等,特有的傳統工序嚴密,工藝精細,令人喜愛,其背后也蘊藏著別具一格的文化。這些文化資源需要一代一代傳承和保護,通過不斷展演,將文化資源升級為文化產品,在產業和經濟上能夠快速發展,以旅游的形式去展示,是文化生活傳承發展的重要內容,可以讓其更加繁榮[6]。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二者之間有著重要的有機聯系,在一定的意義上,沒有旅游的文化缺少活力。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不僅能帶動旅游業繁榮發展,而且能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文化內涵通過旅游所呈現,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尋找和發現文化的美,使之更加深入人心,展現著自己的魅力,讓文化“活”起來。因此,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兩者的融合發展勢在必行。
豐富文旅的供給體系,推動新興服務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供需匹配的文旅消費場景,可以擴大有效需求。實施“文創+旅游”文旅融合業態,推動更多資源轉化為獨特的文旅產品。以文化節的形式創新了文旅消費場景,活化資源,促進文旅消費。根據消費群體對優質文旅服務和個性化體驗的需求,提供適配的文旅服務,挖掘旅游活動的文化內涵。畬族文化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色,消費者對高品質的特色文化有強烈的消費需求,適合發展當地特有的旅游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結合“文化資源+活動體驗+文旅消費”模式,塑造特有的地域品牌,如彩帶編制、畬版劇本殺、畬婚體驗、畬服服裝秀、畬語表演劇、惠明茶品鑒會等活動都讓畬族文化與當代潮流活動相結合,讓消費者在參加趣味活動的同時了解畬族文化,加深對畬族文化的印象,注重文化活動對大眾的吸引力和參與性,吸引更多旅游者前來觀光,拓寬市場。還可結合當代年輕人喜愛的劇本殺,緊跟時代潮流,拓寬多群體層次的消費模式[7-8]。
增加傳統手藝人的展示途徑,展示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光彩。畬族文化節將邀請眾多畬族傳統手藝人來展示他們的技術,讓消費者了解、體驗畬族傳統手藝,同時讓畬族非遺產品在文化節上充分展示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景寧縣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畬族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資源與民族特色相結合,優化空間布局和環境協調融合,踐行了“兩山”原則,同時,堅持以“八八戰略”為指引,增強文化自信,加強城市文化建設,打造和美景寧[9-10]。
將富有畬族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的歌舞表演等代表作品,與相關旅游景點和旅游社合作演出,表演與景結合,相互融合。在餐飲上,畬族的特色美食遍布縣城大街小巷,餐飲文化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必不可缺。同時,當地的惠明茶可以作為一種地域特色,將它與奶茶相結合,在外包裝上添加畬族文化創意元素,以年輕人所喜愛的一種形式帶動文化傳播,既新穎又潮流,把它植入旅游商品中,增加了旅游過程的時尚性和吸引力[11-12]。
將畬族文化與當代潮流活動相結合。文化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為外來游客及文化愛好者提供了沉浸式感受以及體驗豐富畬族傳統文化的機會,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地風土人情,滿足人們追求更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除文化節外,通過社交平臺、廣告平臺、景區投放、新媒體營銷等方式進行活動宣傳。在微博上、景寧官網發布信息,通過微信公眾號、社群、朋友圈等發布活動信息,也可在抖音、論壇、貼吧上發布活動相關消息。加大文化宣傳力度,抓住線上宣傳的機會,開設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上發布相關活動信息及畬族文化推送,展示畬族獨特人文、風景、情懷,宣傳傳播畬族文化,宣傳魅力畬族,吸引游客前來旅游,增強文化節的影響力,扎實提升畬族文化的黏度,以達到人們對畬族文化的記憶、傳承、創新、傳播,提升保護傳承水平,增強文化自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