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穎,劉 濛,李嫣資
(1.河北金融學院大數據科學學院,河北 保定 071051;2.河北金融學院經濟貿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51;3.河北金融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河北 保定 071051)
在國家戰略背景下,河北省扶貧脫貧成績顯著,在此過程中有效發揮了政府、群眾、市場、社會、基層等多主體的協作能力,重點通過社會保障、結對幫扶、技能培訓、產業扶貧、集體收入、教育扶貧、利益聯結7 種手段,解決了該地區“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鞏固現有脫貧成果、防止大面積返貧,需要國家、地方政府、社會力量和農戶一起積極面向未來,探查返貧阻斷的機制與對策。
學術界(Amartya Kumar Sen、Martha C.Nussbaum、汪三貴、李小云)普遍認為缺吃少穿的時代已經過去,當代的貧困具有多維特征,可行能力的提升是實現可持續脫貧的根本途徑。基于此,課題組從可行能力視角出發,通過對河北省278 位農戶進行調研,研究其可行能力,為下一階段治貧提供新的可行思路。
目前學術界對于可行能力(結構組成)的認識尚未達成一致。
阿瑪蒂亞·森(2013)[1]認為,可行能力是一個人有可能實現的、各種功能性活動的組合,提出了5 種工具性自由來測度一個人的可行能力,即政治自由、經濟條件、社會機會、透明性保證和防護性保障。
學者瑪莎·C·納斯鮑姆(2016)[2]認為阿瑪蒂亞·森的可行能力結構過于模糊,提出了10 項可行能力清單,即生命、身體健康、身體完整、感覺想象和思考、情感、實踐理性、歸屬、其他物種、玩耍和對自然環境的控制。
英國國際發展署(DFIP)建立的可持續生計分析(SLA)框架旨在關注人的能力建設,得到了其他國家和學術界的推廣,其主要考量指標包括人力資產、社會資產、自然資產、物質資產以及金融資產5 方面,并分別給予了詳盡的解釋[3]。
以上3 種觀點具備一定的內在聯系:阿瑪蒂亞·森的自由理論中的社會機會可以理解為一種社會資產,經濟條件是自然資產、物質資產和金融資產的綜合,阿瑪蒂亞·森的自由理論中提到了政治自由和保障資產的重要性;瑪莎·C·納斯鮑姆的“生命、身體健康、身體完整、實踐理性等”是對人力資產的細化,還提到了關注感覺想象和思考、情感、歸屬、玩耍等精神資產的重要性。
根據以上內容,結合我國農戶特征,課題組將可行能力劃分為7 個部分,即人力資產(身體狀況、技能狀況、培訓狀況)、物質資產(基礎資料、生產資料)、社會資產(人脈資源、就業機會)、自然資產(土地情況、資源情況)、金融資產(儲蓄情況、投資情況)、精神資產(思想意識、情感交流)和保障資產(透明性保障、防護性保障)[4]。
本次調研時間為2022 年6 月6—30 日,主要采取線上問卷調查方式,為了激勵農戶如實填寫,每份問卷可獲取2~5 元紅包(視填寫情況在線發放)。線上調查形式采取以河北金融學院河北省農村生源在校大學生的生源地調查,在遷安、阜平、淶源、易縣等地(參與此次調研的學生約30 人,來自于河北省各市約30 個村)推廣展開。
調研對象的基本信息情況見圖1~圖4。

圖1 調查對象性別分布

圖2 調查對象年齡分布

圖3 調查對象的收入分布

圖4 調查對象的學歷分布
此次調研對象中,男性占比37.41%,女性占比62.59%;35 周歲以下的農戶占52.52%,35 周歲以上的農戶占47.48%;人均收入在3 600 元以下的占36.69%,人均收入在3 601~16 000 元的占28.06%,人均收入在16 001 元以上的占35.25%;調研對象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比89.5%。
3.2.1 身體情況
被調查農戶的身體狀況評分均值為3.895 7,處于一般偏強狀態,其中非常健康占比24.46%,良好的占比為49.28%,一般及以下的占比26.26%。
3.2.2 技能狀況
技能狀況均值評分2.733,處于較差水平,說明農戶整體只掌握1~2 項技能,值得關注的是,被調查者中依然有35.61%的農戶填了“無技能”。
3.2.3 接受培訓情況
接受培訓次數平均值為1.232 6,按五級評分標準其均值為1.364 6,屬于不強范圍,其中全年未接受培訓的占比35.60%,1~2 次的占比32.79%,3~5 次的21.17%,6 次以上的10.44%。綜合來看,被調查農戶人力資產能力均值為2.664 4,處于不強水平。
3.3.1 人脈資源方面
一是子女數量。子女數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其對能力的影響呈倒U 型關系,一般認為每個家庭2 個子女其能力值最高,為5;1 個子女能力值為4;3 個子女能力值為3;4 個子女能力值為2;5 個子女及以上的能力值為1;無子女情況能力值為0。被調查農戶子女數量均值為1.104 1 個,程度評分為4,屬于強范疇。
二是贍養老人。需要贍養老人越多,其負擔越重,能力值越低。被調查農戶贍養老人均值為3.124 7,其能力評分為3,處于一般范疇。
三是社會關系中精英群體數量均值為1.281,其能力評分為2,處于不強水平。
總體上看,被調查者人脈資源能力總體平均值為3,處于一般狀態。
3.3.2 就業機會方面
一是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只有19.79%的被調查認為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較多,其能力均值為2.777 1。
二是政府提供的就業機會。其能力均值為2.719 8,與企業相似。就業機會總體能力均值為2.748 5。綜合來看,社會資產能力均值為2.874 3,處于一般偏不強水平。
3.4.1 土地使用權情況
我國人均土地面積約900 m2,因此定義333.33 m2能力值為1,333.33~666.67 m2為2,666.67~900 m2為3,900~1 333.33 m2為4,1 333.33 m2以上為5。河北省被調查農戶人均土地面積953.33 m2,能力值為4,處于較強水平。
3.4.2 資源情況
水資源豐富程度均值為2.67,礦產資源豐富程度均值為3.12,林木等綠化資源豐富程度均值為3.97,整體上資源情況均值為3.253,處于一般偏強水平。
3.5.1 基礎資料
被調查者購買新衣的頻率平均為4.3 次,能力均值處于4,屬于較強范圍;人均口糧充足程度均值為4.77,基本處于非常充足水平;家庭住房面積均值為98.66 m2,能力值基本處于4 以上,屬于較充裕水平;住房等級能力均值為4.13,其中43.88%的被調查者居住在維護較好的老式房屋,39.93%居住在新房,7.55%處于租房狀態,也有3.96%處于無房狀態;出行交通工具能力值均值為3.99,處于較強狀態,其中82.3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自行車,74.68%選擇了電動車,46.12%選擇了摩托車,6.67%選擇了汽車。被調查農戶基礎資料能力均值為4.19,已經達到了充裕的程度。
3.5.2 生產資料
68.25 %被調查農戶年均花費在種子購置方面的費用只有0~1 000 元,其能力均值為1.589 7,處于不強水平;71.43%被調查農戶更新農用工具的花費選擇了0~1 000 元,其能力均值為1.335 4。對生產資料的投入越大,其效率越高,越能夠抵御外部農業風險。被調查者用于生產資料的投入較低,能力綜合均值為1.462 6。綜合來看,被調查農戶在物質資產方面的能力均值為2.826 3,基本處于一般狀態。
3.6.1 儲蓄情況
77.99 %的被調查者回答“有存款”,其能力均值為3。
3.6.2 投資方面
小本生意投資占比12.14%,零星的證券和基金投資占比1.89%,而為了下一代買房支出的占比過大,為85.97%。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被調查農戶整體投資能力值僅為1.4,處于較弱狀態。綜合來看,被調查農戶整體金融資產能力均值為2.2。現在農戶手里基本都有存款,但對資本的管理缺乏現代財富管理理念,分配不均情況嚴重。城鎮化極大地改善了農村面貌,但是也帶來了不少“攀比現象”的非理性消費行為。
3.7.1 思想意識層面
被調查農戶中74.82%具有較強和非常強的脫貧意愿,64.39%具有主動尋求就業機會的傾向,65.11%具有渴求學習技能的愿望,37.41%愿意參與小本經營等創業行為。總體上看,被調查農戶思想意識層面的能力均值為3.79,基本處于較強水平。
3.7.2 情感交流層面
從調查數據可知:被調查農戶不管是對事物感興趣的程度(43.17%選擇了一般,4.32%選擇了不感興趣或非常不感興趣)、生活狀態的滿意度(51.08%選擇了一般,9.36%選擇了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與親朋交流程度(47.84%選擇了一般,6.84%選擇了不愿意交流或非常不愿意交流)以及自身自控力(41.01%選擇一般,7.91%選擇了較差或非常差)等方面都處于“一般狀態”,其能力均值為3.49,基本處于一般狀態。綜合來看,被調查農戶精神資產能力均值為3.64,處于一般偏強水平。
3.8.1 透明性保障
76.62 %被調查農戶選擇答應別人的事一定做到,92.81%選擇向親朋借錢會及時歸還,94.24%銀行賬戶信用良好。信用方面被調查農戶能力均值為4.77,處于較強和非常強范圍;而信息獲取渠道程度評價中,74.45%被調查農戶認為就業信息獲取渠道較少,75.17%被調查農戶認為農產品價格等方面的信息獲取渠道一般、不多或非常不多,78.78%認為技能培訓方面的信息獲取渠道一般、不多或非常不多。信息獲取能力均值為2.26,處于不強狀態。綜合來看,透明性保障能力均值為3.515。
3.8.2 防護性保障
100%的被調查農戶參加了新農合醫療保險,27.27%被調查農戶選擇有養老保險,年滿60 周歲的老人獲得每年一定的養老補貼,說明農戶自身參與養老保險的意識不足。整體上防護性保障能力均值為4.44,達到強水平。綜合來看,被調查農戶的保障性資產能力均值為3.978,達到了強的水平。
利用結構方程模型,通過AMOS 20.0 軟件模擬農戶可行能力的7 個構面進行權重測算,其權重見表1。
由表1 可知,河北省被調查農戶整體可行能力均值為2.894 6,處于一般偏弱狀態。可行能力結構中人力資產(2.664 4)、社會資產(2.874 3)、物質資產(2.826 3)、金融資產(2.200 0)普遍較弱。

表1 河北省被調查農戶可行能力測算一覽表
在后治貧時期,農戶的吃穿住行等問題已基本解決,對其進行物質資產的幫扶影響不再明顯,農戶擁有的自然資產已無法創造更高的價值,農村合作醫療等保障性資產已實現了農村全覆蓋。相反,社會資產、人力資產、金融資產、精神資產的增加及有效使用才是未來返貧阻斷的重要形式。基于此,提出阻斷農戶未來返貧的對策建議。
人力資產是農戶持續增收的關鍵因素,阻斷農戶返貧需要從根本上提升農戶的人力資產,人力資產包括農戶既具備從事勞動的能力,又能掌握多項勞動技能。因此,地方政府應進一步了解農戶的需求,引導農戶依靠農業科技種植、養殖,邀請農業院校專家、農技服務人員進行現場指導。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力量的扶持,特別是農業企業、返鄉創業人員等,將有效信息和技能傳授給周邊農戶。挖掘農村中的能工巧匠,將其納入到技能培訓團隊中,通過示范和帶動,傳承一技之長。
要培育穩定的脫貧長效機制,應該重視信息獲取和利用層面的貧困[5]。目前,在農村信息化戰略持續推進下,各農村地區都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和“寬帶到村”,信息基礎設施已不是農村的主要問題,當前主要任務是讓農戶盡快了解國家政策和快速獲取農業信息的渠道,例如成立信息服務機構,提供就業、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建立對口幫扶群,設置專門的群管理員,保證有效信息的發布,激發農戶主動獲取信息的意識。
大部分家庭缺乏資金管理經驗,對種類繁多的金融產品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的誤解和偏見,這直接導致資產形式比較單一,不能有效抵御通貨膨脹、房價攀升的風險。因此,對農戶開展專業的理財知識培訓,將資金合理儲蓄、合理投資勢在必行。通過開展系列講座、推送短視頻等多種形式,講解金融產品和理財知識,引導農戶合理配置自身資產。同時,村委會等相關部門安排定期交流訪談工作,掌握農戶的金融需求信息,對接當地金融機構,為農戶創業投資搭建信息橋梁。
2018 年6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扶貧同扶志相結合[6],增強農戶的內生發展動力。依靠村干部和幫扶干部做好貧困戶的思想發動、宣傳教育以及情感溝通等工作,引導農戶樹立主體意識,消除“等靠要”等不良思想,增強其脫貧決心和信心。應該加強典型示范的宣傳帶動作用,營造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氛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