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濤,朱美玲
(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21 世紀被稱為“水的世紀”,水是山河大地的血脈。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水利部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著力健全節水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1]。
沙雅縣位于阿克蘇東偏南、塔里木盆地北部、渭干河綠洲平原的南端,北靠天山,南擁大漠,沙漠占總面積的80.4%,屬暖溫帶沙漠氣候區,常年平均日照3 031.2 h,年均氣溫10.7 ℃,年均降水量約47 mm,年蒸發量近2 000 mm。南疆水資源地理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該地適合種植喜光熱、耐干旱的農作物。隨著新疆高效節水工程的大力開展,沙雅縣成為棉花種植和發展高效節水工程技術的典型示范基地[2]。

圖1 南疆水資源地理分布圖(截圖)
沙雅縣渭干河灌區地處天山南麓,總面積3 240 km2,包含6 個鎮、2 個鄉及1 個國營農場,共132 個行政村,灌區人口25 萬人左右。渭干河灌區農業灌溉基礎設施完備,運行管護機制健全,節水灌溉運行管護實現“物業化管理”。
近年來,沙雅縣依托節水項目,共建設完成高效節水滴管工程3.33 萬hm2(530 個滴管系統),現已全部正常運行投產;完成渠道防滲1 352 km;完成計量設施2 672 處,建成現代農業水利管理信息化平臺1 個,實現灌區水資源全程配置信息化管理。
沙雅縣渭干河灌溉管理級別形成4 級管理模式,即沙雅縣水管總站、鄉鎮水管站、農民專業用水合作社、滴灌工程新型經營主體或服務組織,為主流的農田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目前,沙雅縣試點運行的主要模式有第三、第四級管理模式,是以村級為單位專為節水管理成立的農民專業用水合作社,以農業生產經營能力強、水平高的農業帶頭人管理經營模式逐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導的涉農企業、農業合作聯社、家庭農場快速發展。具體用水管護級別及各級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如表1 所示。

表1 各級水資源管理機構主要工作職責明細
1.2.1 涉農企業+合作社+農民
涉農企業灌溉服務模式是指由政府與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引進利華農業公司。利華公司高效節水工程管理共分為3 個級別,即公司級、區級、泵房級。公司級配備水電服務部、灌溉服務部門和工程服務部,主要負責首部設備檢查維護,成沙池的清淤檢查驗收,電力故障排除及電力設備損壞的維修,提供維保技術和供給維保材料等;區級配備責任區長,主要負責對接片區渠道及滴灌系統的總體管理;泵房級管理負責上報泵房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解決,負責泵房設備日常維護;利華公司統一運行管護;項目區外由村集體組織所有,項目區外土地流轉給利華公司,補貼9 750 元/hm2。
利華公司不與農戶直接簽訂合同,主要以合作社或村集體合作組織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滴灌工程為其使用配套設施),利華公司以一定的流轉費用,有償流轉給企業生產經營。經營單位享受項目區內高效節水工程3 項補貼政策(水價補0.12 元/m3、末級渠系維護補0.011 元/m3、首部運行維護補0.094 元/m3),項目區外高效節水工程無3 項補貼[3]。利華公司利用自身強大的資源能力、完善的經營組織機構,更好地發揮土地資源價值,降低成本,提高產值,解決當地農戶的就業問題,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極大的貢獻。
1.2.2 聯合社+合作社+農民
農民合作聯社是以聯合體的形式對合作社經營業務進行統一管理。2019 年成立的德明聯合社由沙雅縣4 個棉花種植合作社組合成立,共分6 個片區,管理19 個滴灌系統,11 個首部泵房,員工201 人,經營土地面積1 015.8 hm2,帶動農戶794 戶、3 390 人。聯合社中社員可以每股9 萬元的資金或者農機入股,分社以成員身份加入聯合社,實行聯合社“五統一”管理經營。各分社以成員的身份享受“保底受益+二次分紅”的受益分配。灌溉工程運行管護交由聯合社統一組織管理,分社之間相互合理調配,共同對滴管首部及田間進行管理。
1.2.3 合作社+農民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節水灌溉方面主要負責滴灌工程的配水、協調合作社與各方主體之間的關系等。合作社節灌工程運行費用來源為自身生產經營所得和末級渠系維護費補貼費用。每個節灌工程系統配備1 個水泵房,每個泵房配備1 個社員作為泵房管理員。
試點項目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由國家自治區和沙雅縣政府共同出資建設,建成后合作社自行聘請人員開展田間灌溉和首部泵房設備維護工作。田間管理員及泵房管理者工資由合作社按月支付,農戶合作經營模式風險抵御能力強,增產增收增效相對樂觀。
1.2.4 家庭農場+農民
家庭農場管理模式的灌溉設施由農場主自行出資建設,產權歸農場主所有。買買提·努爾墩家庭農場自有土地面積與流轉土地經營面積共95.73 hm2,分兩塊種植地塊,共3 個首部泵房,人工管護只有夫妻2 人具體參與節水灌溉工作服務,農忙季節會聘請臨時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管護,綜合節水成效顯著。日常節灌管護內容包括首部水泵房運行管護、地面管地下管維護管理等。家庭農場的節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主要以自負盈虧、自行管理的方式為主。
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指標的確定要符合沙雅縣試點項目區實際現狀,并在此基礎上遵循模式的科學性、可操作性、系統性和針對性原則。按照指標體系建立的程序,選擇適合的指標建立方法,對選取的指標進行實地論證,對關聯性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和驗證[4]。對所有指標進行初步篩選和精煉篩選,綜合指標選取的影響因素,構建高效節水的管理能力。管理的過程和效果從3 個方面、12 個指標進行論證,綜合指標體系如表2 所示。

表2 綜合評價指標表
構建沙雅縣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評價指標體系后,對各評價指標賦值。指標權重的大小直接決定指標的重要性,從而影響最終結果,目前,常用的賦權方法主要有主觀賦權和客觀賦權兩種。
主觀賦權法主要依賴專家的經驗和學識,方法簡單,便于理解,準確性較高。主觀賦權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專家調查法等,如表3 所示。

表3 管理模式各評價方法對比表
客觀賦權法是基于客觀數值的內在聯系計算得出指標權重,相對主觀法結果較為客觀,常用的客觀賦權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
根據選定指標的不同,各指標的可參考性也不同,文章采用熵值法作業指標權重的賦權方法,通過評價指標值構成的判斷矩陣確定指標的權重比例,相對客觀,避免較多主觀性因素。
建立n個備選節水工程管理模式和m個評價指標的判別矩陣。

由于不同指標的單位不同,故需對各指標進行歸一化處理,最后得到判斷矩陣D。

由定義知,n個模式,m個評價指標,從而確定評價指標的熵值。


為確保lnfij存在,一般需設定當fij=0 時,fijlnfij=0。但當fij=1 時,lnfij也等于0,不符合邏輯,與熵所表述的含義相反,因此,需對fij加以矯正。

利用差異性系數Pj=1-Hj,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Hj,計算各模式綜合得分。

經過計算管理能力指標權重,按照公式對管理能力各指標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矩陣D。

由公式計算出指標熵值Hj能力最終得到各指標的權重Wj能力


經計算管理過程指標權重,同理管理過程指標權重為Hj、Wj。

(3)管理效果指標權重,同理管理效果指標權重為Hj、Wj。

利用熵值法得出各評價指標權重的集合,結合模糊綜合評判法和沙雅縣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綜合評判指標特征量xij,建立各評價指標與評語集之間的隸屬度函數,構成沙雅縣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綜合評判的管理能力評價、管理過程評價和管理效果評價的隸屬度矩陣Rj=(rij)n×m。

通過計算各評價指標與評語集之間的隸屬度矩陣,計算評語集對于管理能力、管理過程和管理效果的隸屬度排序。

對沙雅縣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模式綜合評判一級指標作模糊評價,結果為Hj總=[2.229 2.097 1.055 0.551]。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即有H1>H2>H3>H4,涉農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聯社+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農民。
在沙雅縣渭干河灌區高效節水工程試點項目區實際調研的基礎上,通過運用適合的評價指標體系,從高效節水工程管理能力、管理過程、管理效果3 個方面可以看出,試點項目區的作物產量、農戶收入、政策補貼大幅度提高,生產成本的投入大幅下降。相比于農戶傳統的管理模式,沙雅縣的節水工程管理模式證明,通過不同模式間的對比分析,引進具備技術、資金和管理能力的龍頭企業帶領農業發展是符合沙雅縣當地現實條件的模式,符合當地未來農業經濟的發展要求,開啟了新疆南疆干旱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模式[5]。
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要不斷借助科技、智能化手段助力農業發展,真正做到“科技興農、科技助農”,不斷創新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沙雅縣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通過農業用地的流轉和平整,渠道、田埂減少40%左右,有效種植面積增加近10%。此模式的推廣增加了產量,提高了農戶收入,降低了農業經營生產成本,對節水灌溉設備設施的壽命、工程系統的良性運行、農業經濟效益的充分發揮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