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胡笳》打譜札記及創作淺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林恒旭 徐君躍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1]蔡文姬的一生雖命途多舛卻精彩傳奇,她的故事與琴連結在一起,誕生了一系列以之為題材的琴曲,在古琴藝術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清代琴譜《五知齋琴譜》中記載:“琴之大曲有五:《洞天》《箕山》《羽化》《秋鴻》《胡笳》是也”,得以看出胡笳在琴曲中占有巨大的分量。
胡笳,胡人所用吹奏樂器。宋人陳旸《樂書》中提到:“胡笳,似篳篥而無孔,后世鹵簿用之?!焙沼置?,在不少詩文中提及這件樂器時,皆寫到此樂器悲涼之感。胡笳不止使人傷心涕零“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2],還能使“牧馬悲鳴,吟嘯成群”[3]。
現存史書文獻中,能找到曲名中有“胡笳”二字共記載有12首,分別為《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別胡兒》《憶胡兒》《胡笳明君》《小胡笳鳴》《大胡笳鳴》《胡笳五弄》《胡笳調》《胡笳聲》。但除《小胡笳》《大胡笳》以及琴曲、琴歌《胡笳十八拍》外,其余的樂曲皆是單有曲名,未見傳譜。
“胡笳”聲入琴,據文獻記載最早應始于漢代,北宋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征引了許多已散佚的著作,其中南朝張永所著《元嘉正聲伎錄》云:“但曲有七曲:《廣陵散》《黃老彈飛引》《大胡笳鳴》《小胡笳鳴》《昆雞雞游弦》《流楚》《窈窕》,并琴、箏、笙、筑之曲”,這里的琴雖只是作為合奏樂器之一,但應對后代獨奏曲的出現有一定的啟發功效。佐證胡笳琴曲最終在琴界廣為流傳,應是得益于唐代琴家董庭蘭?!肚偈贰ざヌm傳》云:“董庭蘭,以隴西人在開元天寶間工于琴者也。天后時,鳳州參軍陳懷古善沈祝二家聲調,以胡笳擅名。懷古傳于庭蘭,為之譜,有贊善大夫李翱序焉?!笨梢缘贸龃?、小胡笳是陳懷古所傳,由董庭蘭記錄定稿的。
自董庭蘭將琴譜定型之后,大小胡笳被世人并稱為胡笳二本,許多文獻記載中,琴人多以胡笳來證明琴技高低。明代蔣克謙編纂《琴書大全》中有記載:“薛易簡,以琴待詔翰林。蓋在天寶中也,嘗制《琴訣》七篇……十七歲彈胡笳兩本?!绷磉€有“陳康,字安通,篤好雅琴……廣陵散、二胡笳可謂古風不泯之聲也”。由薛易簡和陳康的典故可見,胡笳二本在董庭蘭之后是非常流行,廣受琴人喜愛。
因古琴所用減字譜為指位譜,其特殊性是只表明指法但不對節奏做詳細記錄。那么琴曲則需要現代琴家對琴譜進行“打譜”。這里對現代琴家的《小胡笳》打譜工作做簡單介紹:有記譜存世的琴家有吳文光、陳長林,未見琴譜但有音頻記錄的打譜琴家有許健等。
徐君躍對《小胡笳》打譜創編的緣由進行了說明,他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蔡文姬一生的經歷不僅豐富了中國歷史文化,又對琴曲有著深遠的影響。她生于亂世,在悲哀中沉淀,在痛苦里汲取,以自身才學修養為后世留下許多經典。她的故事令人動容,應被當今世人所感知;第二,琴曲《小胡笳》中的樂句,整體旋律簡單但結構繁復冗長,有很大的打譜再創作的空間,我們需要對樂曲中的樂句進行整理,在合乎琴曲演奏情理的基礎上,加入自身情感;第三,與《小胡笳》自身有關,如變音多、指法重復的特點,雖說明此琴曲具有早期琴曲的特征,但也導致這首琴曲音樂發展性上不如《大胡笳》《胡笳十八拍》,所以我們應在重新整理的過程中使其更加貼合現代人音樂審美,讓《小胡笳》重新煥發光彩。
在打譜之前,首先需對《小胡笳》現存所有譜本進行篩選比對,辨析其源流,再選擇一個較優版本作為打譜的藍本。其次是校對《小胡笳》的譜本,減少其錯誤,并分析其正確彈法。
1.源流辨析
《小胡笳》譜本整理后,如表1所示,共有五個版本:

表1
《神奇秘譜》為黃鐘調,前有題解稱琴曲為董庭蘭所作,其譜面包括六個段落。《風宣玄品》譜面部分與前譜基本一致,只多了對于樂句的劃分?!墩阋翎屪智僮V》減字譜旁附有歌詞,譜面與前譜對比,指法有些許出入?!吨匦拚鎮髑僮V》亦有相同歌詞,但其指法對比出入較大?!断I亻w琴瑟合譜》為黃鐘調,前有題解稱此譜為鐵笛道人所傳,減字譜旁附有歌詞,指法與歌詞和其他皆不相同。其譜面包括十個段落,分別為一拍至九拍和尾聲。
對比五個版本的琴譜,由其題解、調式、指法來看,基本可以確定除《希韶閣琴瑟合譜》,其余的琴譜基本都為《神奇秘譜》的子本。雖《神奇秘譜》為明初浙派代表琴譜,《浙音釋字琴譜》與《風宣玄品》為江派代表,但從《小胡笳》這首曲目來看,這幾個譜本雖并非同一琴譜體系,但應自有淵源。
2.“他校法”???/p>
通過上述對于譜本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擇定《神奇秘譜》為打譜據本,以《風宣玄品》作為副本,行使??敝煛?/p>
兩個不同譜本的對比,稱為“他校法”。陳垣在《??睂W釋例》中提道:“他校法者,以他書校本書。凡其書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其人之書校之,有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書校之,其史料有為同時之書所并載者,可以同時之書校之?!?/p>
對比《神奇秘譜》與《風宣玄品》,比較發現不同有十六處,如表2中所示。對照兩譜差異,聯系前后指法,校正不同,以便進行后續的打譜工作。

表2
徐君躍完成琴曲打譜工作后,對新打譜創編的曲目,我們進行整體到局部的分析。一是通過對琴曲音階、結構特點結合人文內涵做綜合把握。二是對琴曲中部分較為特殊的指法、節奏處理方法以及新增創作片段進行簡要分析。
《小胡笳》的結構并非傳統典型的“拋物線”式的結構,由“慢—快—慢”,可以讓聽眾非常直觀地感受到情緒的遞進。而是每個章節皆由頭句、中間片段、尾句構成,雖各自完整但相互聯系,如同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積攢而成,仿佛是蔡文姬一夜又一夜的情念,無處發散,寄情于音。所以琴曲每一段落都由同一主題而起,再歸于同一情緒。聽琴者,亦能有被訴說之感,在琴音的流動中感受的是一種無言的哀痛,是歸鄉之情,是思鄉之苦。
以下是對于點睛樂句的分析:
譜例1

譜例2

此句(見譜例1)在原琴譜多處出現,多位于段落開始處,可以說通篇皆圍繞其展開。其作用有二、一是體現出本曲的基本音階,鞏固“胡笳”曲調,二是奠定凄苦之感,多次強調主題。
在原譜中,此句除有散音、泛音之別,句式以及音調都是相同的,徐君躍在打譜中將此核心音調進行變奏,各段的樂句都隨著內容、情感的不同以及結構所處位置進行變化發展。第一段(見譜例2)基于原句基礎上擴充,重復了散音三至五弦,使聽眾能有仿佛置身于異鄉深夜的悲沉、寬廣之感;第三段使用泛音重復的同時,增加九徽泛音的旋律,隨著節奏的緊湊和偏音的加入,在延續樂思發展的同時,加強了樂曲的戲劇性,同時呼應本段“無所控訴”的標題;第四段將原句改為“拂”,運用節奏縮緊的手法,再次將音樂情緒進一步向上推進。
此句為各式琴曲中都很常見,滾掐后接掐撮三聲。但本曲因不似尋常琴曲的音階,導致在掐撮三聲中出現了?FA音,此音是《胡笳》中的特色音,它在使用傳統古韻同時融入了西域音調成分的二度偏音。但以現今認為二度音程是不和諧的,與散音產生的和聲效果不夠入耳。雖有琴人在打譜時將變化音更改或刪除,但徐君躍在處理此指法時,認為應保留原譜特征。于是產生了非常有特色的半音遞進形掐撮三聲。罨指法從Fa-?Fa-Sol做一個過渡,不僅留有琴曲原貌且曲調連綿、銜接自然,運用半音向上的旋律產生一種前進感。
另此句滾掐指法,也由通常的單七弦按音的散音“滾”改為三弦按音,在此情況下六弦由原來的散音Re變為十徽按音Fa,加入的使“滾”指法乍聽就有“胡音”之感,正應《胡笳十八拍》有句曰:“胡笳本自處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4]
原譜多處用到長鎖指法,雖有七聲、九聲之分,但過多的重復使人聽覺單調。姚丙炎在《琴曲鉤沉·烏夜啼》中提到,“要知<<<之用法,須看琴曲彈時之需要而定,以承上啟下為旨,無須強性規定”。徐君躍在處理此指法時,并未減少鎖的數量,保留了原有的“反復”和“不屈”,節奏由緊到松,但在最后余音處增加了走音,使得本句在色彩上更加豐富,有了更多細節描繪,加重情緒起伏。
譜例3

此句位于吹笳訴怨段落,是新創作樂句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是擴充了音域,從五徽六分向上推進到三徽三分,使琴曲在迂回低沉的曲調中增添了一份激憤之情;二是向上推進時,運用泛音與按音交替前行的八度旋律音程,讓音樂情緒更加跳躍;三是增加琵琶移植的“捻指”指法,從演奏角度來說增加了難度系數,豐富了琴曲技巧。這些都促使此句擁有了跌宕的起伏感,讓人有隨樂曲發展的緊張感與代入感。“一種憤怨悲切之情,逐拍傷心之慨,形諸指下”[5],哀痛不甘噴涌而出,大漠孤煙中風沙凜冽,卻吹不散胡笳的悲泣。
《小胡笳引》于2022年2月15日在上海楊子飯店“新春古琴音樂會”上首演,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陳剛對這首曲子高度評價:“聽完這首世界首演的曲目,我感到非常震撼,在徐先生身上看到了(幾代琴家傳承的)脈絡,有幸在現場聽到了古琴上古老的聲音?!?/p>
打譜作為一種古琴薪火相傳的方式,它不僅是古琴音樂傳承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研究中國傳統音樂與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徐君躍在打譜時非常之用心,在此過程中“靈光一現”令人嘆為觀止,一些較為簡單枯燥的句子,在他的解讀下變得靈動,讓人更加深層次地理解原曲所要表達的情態與意境。但《小胡笳引》最終的誕生,還是得益于先生平時對音樂、對古琴知識的積累;并秉承徐門家訓,傳承吸取新浙派宗師徐元白先生的琴學理論,不論在打譜或是創作琴曲時都要秉承“現實性與創新性”共存、“民間化與文人化”共進的琴學理論;與此同時,不斷去思考、琢磨,結合現代作曲以及創新手法,才能呈現一部令人滿意的作品。
《天風琴譜新編》出版在即,包括《小胡笳引》在內,含琴曲六十余首,新打譜曲目十余首。徐君躍陸續打譜諸多優質琴曲,在保留傳統風格的同時注入新意,極大推動我國古琴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打譜工作雖不易,步驟極為繁瑣,但徐君躍仍奮楫篤行、臻于至善,賡續傳承古琴文化。
注釋:
[1]出自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2]出自岑參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3]出自李陵的《答蘇武書》。
[4]出自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5]出自《五知齋琴譜》中《胡笳十八拍》曲終后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