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海燕
音樂類課堂教學是音樂藝術類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高質量的課堂是音樂人才培養的關鍵。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著力推動課堂革命,喚起每個主體的質量意識、質量責任。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是推動音樂類課堂革命的指揮棒,是建立全鏈條多維度音樂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以音樂藝術類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OBE理念是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導向,因此基于OBE理念建立音樂藝術類高校課堂教育質量評價,對于普遍關注音樂藝術類教育教學質量的當下乃至未來,具有重大意義。

1.OBE即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是指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率先提出,早期出現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基礎教育改革。音樂專業學習成果導向理念是一個將音樂學習產出作為內驅力的體系,通過音樂專業相關課程的學習效果,連動音樂專業教師的教學評價和學生學業評價的活動,強調以音樂人才學習成果導向設計音樂教學,以持續改進推動音樂專業相關課程教學質量。科學地處理好音樂理論(表演、創作)教學、舞臺實踐、課外演出活動等各培養環節之間的關系,突出培養音樂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探索可行的教學方法和途徑。
2.這種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強調音樂課程的發展是基于學習產出而非教學輸入。以音樂基本理課程為例,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作為不同個性音樂專業的個體而存在,由于學生專業的不同,對樂理知識掌握的差異性也較大,像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學、鍵盤器樂演奏的學生在入學前學習樂理知識的時間較長,聲樂演唱、民族器樂演奏的學生學習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師如果用同一種授課方法和內容,很有可能音樂理論基礎好的學生不感興趣、漫不經心,基礎薄弱的學生跟不上進度、消化不了,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那么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就要關注培養目標,根據授課對象畢業要求的達成度,對應課程的內容效果,反向設計音樂基本課學什么、怎么學,如運用超星學習通開展線上課程對音樂基礎理論薄弱的學生加以輔助教學,對基礎好的拓展深度與廣度等等,注重學生對音樂基礎理論的學習掌握情況,再根據學習的內容科學設定評價標準。總之要遵循音樂類學生成才規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一切音樂類課程的教學活動應圍繞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獲得相應的音樂能力為目標。
3.將音樂類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依據,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以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習為中心的現代化教學課堂轉變。音樂專業教師不僅要傳授音樂表演技巧、創作技巧、作品分析能力,還要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詮釋和自己對音樂的處理;把握音樂創作原則,從音樂理論、時代背景、美學等角度創作、評論作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內動力,而不是外部的機械灌輸。以OBE理念構建音樂專業的評價體系,勢必會使音樂類課堂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設計的優化,推動課堂革命,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4.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建設雙一流院校、音樂專業的重要途徑。尤其是音樂類課堂教學,由于學生天賦、音樂技藝基礎及專業特點的差異,如演唱專業學生的嗓音條件、演奏學生的手指條件和音樂啟蒙的年齡等等因素,使得音樂課堂的教學既要符合教學標準又要體現因材施教,更要突出教學的應用性和舞臺表演、音樂創作、音樂評論的實踐性。多維度、多元化的評價對于我們實現音樂類課程目標,引領教學改革、優化教學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和激勵的作用,是實現音樂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1.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水平工作合格評估和審核評估的相關要求,各音樂藝術類高校都已建立了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同時也相繼設立了專門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機構,組建了專門化的音樂專業督導專家隊伍,對音樂類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強有力的常態化監控管理。
2.目前大部分音樂藝術類高校,主要通過督導、督教、督學、學生評教、學生教學信息員、同行評教等方式,依據教師的教學投入、授課情況,“教”得如何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而對學生音樂相關領域業知識“學”的關注度不夠,缺少教師評學環節。由于音樂藝術類專業課一對一授課形式居多,且專業性差異、專業風格、流派差異,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學生評教結果區分度不明顯、同行評教敷衍了事等情況,使音樂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的形式大于內容,致使“音樂課堂質量文化”尚未真正建成。
3.音樂類課程師生參評的質量文化意識不強。音樂藝術類高校師生多重視音樂專業發展,輕文化發展,專業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仍是以傳授演唱、演奏、創作技能訓練為主,輕音樂綜合能力培養,如音樂的鑒賞能力、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忽視學生就業相關行業的需求。如管弦器樂演奏的學生通過四年的專業學習與實踐,能否擔任交響樂隊、室內樂或獨奏音樂會中的重要角色,是否有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的深造與就業。隨著音樂藝術高等教育教學步入新時代,課堂教學應圍繞“學生為中心”,然而在現實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都缺少對新時代高等音樂教育發展的審視與重視,沒有真正理解其對于提高教學質量的意義,診斷性和導向性不突出。
1.增強音樂教育質量文化意識,樹立OBE教育理念。《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意見》指出,全面推進質量文化建設,全面落實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大學質量文化。強化在音樂教育的背景下,將音樂類課程質量標準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運用OBE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質量保障,是對音樂類課堂教學評價的新思考。尊重音樂類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以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發展、提升音樂學習效果為目標,重視學生音樂作品、音樂會、舞臺表演等學業產出,從而形成從教學目標到學習產出的雙向評價閉環體系。當然,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評價突出的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訴求,僅針對考試曲目進行訓練,用幾首作品作為學習結果。師生雙方都應認識到教學評價的目的不是單單是為了找漏洞、施懲戒,而是為了雙方成長與發展,不斷超越內生動力,成為音樂素養高、專業技能強的音樂人才。
2.建立“雙向互評”音樂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教與學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OBE理念的課堂質量評價遵循音樂教學相長雙向性規律,既關注音樂教師的“教”又關注學生的“學”,如: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是否是音樂領域中的前沿理論和先進教學手段及教學效果等;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投入、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是否符合音樂人才培養產出等,二者形成有效的雙向互評機制。雙向互評并非僅有任課教師和學生參與評價,評價可以是多角色和多維度的,如:音樂同行和督導專家評價等。雙向評價機制樹立了“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OBE核心理念,從課程教學多方面、全方位開展評價,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評價不能缺少“評教”和“評學”任意一個環節,學生對音樂專業技能與知識掌握的程度和舞臺表演、作品展示等學習效果,則是評價的重要核心。雙向互評機制能夠引導教師和學生對教與學做科學合理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有針對性診斷和反饋,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形成較為完善的音樂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3.完善音樂類課程評價指標,構建多維度指標體系。針對音樂表演、音樂創作和音樂理論不同專業制定評價指標,圍繞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從學習的成效和質量實施評價,建立以教師、學生、教學環境支持的維度,教與學雙向的,“三維雙向”指標體系,在指標的內容設定上側重從不同音樂專業學生角度考慮教學行為。教師評價指標體系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導向,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能力、技能為評價標準。尤其是音樂藝術類高校的專業課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音樂表演技能和實踐能力,學生在舞臺上的表演和作品的呈現便是學習成效和綜合素養的一個重要體現。如管弦樂器演奏的學生是否能夠熟練演奏基礎的音階、練習曲、技巧性樂曲、巴赫無伴奏、奏鳴曲到大型的協奏曲作品的演奏能力,以及與鋼琴及其他樂器的合作能力。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合理賦值,按照指標的各項內容,對一級和二級指標合理設定權重,科學賦分,避免評價者帶有主觀色彩的評價而導致區分度不強的結果。
4.OBE理念的音樂類課堂雙向評價的意義。以成果導向對高校課堂教學模式將產生諸多影響,音樂藝術類高校多以培養品德優良的音樂理論、音樂創作和音樂表演人才為目標,那么一方面要求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需要針對課程教學質量進行過程性評價,既要提高平時總成績的占比,如期中觀摩會,以此拓展過程性評價的內容與形式。另一方面,要促進專業發展,強化課堂討論、綜合實踐和技能訓練的占比,引導學生深思考,掌握所學樂器的發展歷史、演變的過程;勤實踐,掌握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的創作特點、演奏風格和演奏技巧及狀態等,從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在0BE理念下,不斷增強教師的課堂表現力、影響力,由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真正體現“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思想。如音樂表演專業的專業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單是針對學生檢查的音樂作品進行講授,糾正學生的演唱或演奏技巧問題,而是采取講授與示范和學生實踐相結合的授課形式。這種一對一授課形式的課程與班級授課的理論性課程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要建立符合專業和課程特點,尊重學生個性的雙向評價標準。
5.重視音樂類課程評價反饋及課程持續改進。課堂質量評價的目的并不在于評價本身,而在于通過評價的導向推動課程教學質量,以畢業要求的達成度為目標。針對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師既能傳授演奏技巧和演奏風格,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民族器樂演奏,能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又能使學生繼承和創新民族器樂發展理念。在每學期末,以各音樂表演專業教研室為單位,開展教學研討會,探討在表演專業課程和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形成教學—反思—改進—再教學的持續改進機制。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目的是為了解課程目標達成度、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能力培養情況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為優化課程教學設計、強化學生能力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和課程目標提供依據,并有效形成良好的持續改進閉環。
1.全面提升音樂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思想,學生通過自主能力發展,在校期間的期中觀摩、期末考試上臺演奏、音樂會、藝術實踐、大型演出等活動不斷提高演奏水平和積累舞臺經驗。在構建“自省、自查、自糾”音樂類課堂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讓質量管理滲透、落實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內化音樂專業師生價值追求和行動自覺。如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中,啟發學生發揮專業優勢,深入學習課程,聲樂演唱專業的學生則可以在民歌、戲曲和曲藝等通過實踐加深對不同傳統音樂體裁的理解,其學習成果既能體現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又能實踐傳統音樂。在OBE理念下全面激發出教師教學能力、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持續改進、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和提升教學效果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與音樂人才培養的共識。
2.結合音樂藝術類高校學生的個性化訴求反向設計、正向實施課堂教學活動,將課程目標視為起點和終點,形成閉環,確保音樂類課程目標與教學成果相一致。通過反向設計和學生合理化訴求有針對性地確定音樂人才培養和培養方案。讓音樂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與學校的辦學定位、學生的培養目標保持深度契合。讓音樂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更加嚴謹、科學、合理,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較高音樂素質和終身學習精神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在新形式、新背景下,OBE理念在音樂藝術類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能夠強化“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強化“人才培養質量乃學校生存之本”的理念,為構建更加完善的音樂類課堂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提供理論支撐。在可預見的將來,需要繼續基于OBE理念開展音樂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緊緊圍繞產出導向、持續改進路線,讓音樂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其功能與價值,通過教學評價和持續改進,讓音樂藝術類人才培養更符合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