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會議通過《廣東省地理標志條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共28條,對加強地理標志全鏈條保護、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完善監督管理體制、強化保障服務措施、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等方面進行了規范,為廣東地理標志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據悉,這是全國首部地理標志保護地方性法規。
地理標志是產品產地來源的重要標志,屬于知識產權的一種重要類型。《“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等文件均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地理標志專門立法工作。目前,廣東正在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示范省,廣東有必要制定條例加強地理標志保護工作。
“由于缺乏專門法律法規的支撐,廣東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得不到解決。”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立法著力推動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重申報輕保護”、冒用濫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地理標志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不足等問題。
該條例規定,地理標志是指標示產品來源于某一特定地區,該產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歷史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
同時,規定了政府應當定期開展地理標志資源普查工作,強調了政府制定地理標志產業發展規劃與扶持政策的職責,細化了宣傳推介與品牌創建的措施,從產業技術創新、產業化經營、產業融合發展、產品貿易、金融支持和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對促進地理標志產業發展作出了明確規定。
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重申報輕保護”、冒用濫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等問題,該條例明確了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質量管控、日常監管、標準制定、信用管理等方面的職責,規范了地理標志管理人、生產經營者的責任,有利于全方位提高地理標志的保護水平,加快形成全鏈條保護。
該條例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強化本地地理標志產品質量管控,加強應用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等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加強對地理標志產品的產地范圍、質量特色、標準符合性等方面日常監督管理,定期公開監督檢查情況。
該條例還分兩款規定了地理標志相關的禁止行為,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如: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等;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合法使用人不得在保護公告的產地范圍外生產的產品上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不得在保護公告的產品品種以外的產品品種上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
廣東省特色農產品種類豐富,目前已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62個,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企業數量779家,入選中歐地理標志互認互保名錄地理標志產品10個。
為了促進更多廣東地理標志產品“走出去”,該條例規定,省和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應當培育地理標志產品交易市場,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產銷對接。同時,政府應當推動地理標志產品儲藏、加工、運輸、銷售等相關產業聯動發展,鼓勵電子商務平臺、展會服務平臺開設地理標志產品線上專區,拓展地理標志產品貿易渠道。
在國際合作方面,該條例規定,省人民政府應當推動建立地理標志國際交流合作機制,促進地理標志產品國際貿易,提升地理標志產業國際運營能力。同時,省人民政府知識產權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支持地理標志產品生產經營者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梅州雁南飛(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