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張美玲

2022年9月,省人大社會委一行赴中山市調研殘疾兒童保障工作情況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部署要求,推動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進一步提升殘疾兒童保障工作質量和水平,使殘疾兒童這一特殊困難群體能夠健康成長、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省人大常委會決定,由常委會副主任張碩輔牽頭成立專題調研組,圍繞殘疾兒童保障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調研,具體工作由省人大社會委組織實施。
今年9月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聚焦兒童殘疾預防、殘疾兒童康復、教育及生活保障等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突出問題,認真查找不足、深入剖析原因、研究提出建議,努力讓“祖國的花朵”都有綻放的機會。
本次專題調研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穿始終,牢牢把握住正確的政治方向。
調研啟動前,調研組收集整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供全體成員學習研究,確保準確理解把握其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及時跟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部署和要求,深入研究殘疾兒童社會保障制度、關愛服務體系及促進殘疾兒童全面發展等關鍵問題,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專題調研各方面。
赴惠州、中山、茂名、清遠、揭陽等市調研,以及召開專題匯報會、專家座談會時,調研組均及時傳達、帶頭宣講,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行再學習、再宣傳、再貫徹,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本次專題調研秉持系統觀念,把人大監督工作和代表工作相結合,專題調研和代表建議督辦同頻共振,推動解決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普遍性問題,發揮人大工作的乘數效應。
經梳理近年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涉及殘疾人的建議,以及赴各地調研時當地省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調研組發現普遍存在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設施、居住區無障礙設施建設推進慢,不利于殘疾兒童及其家庭方便安全出行的問題,決定對代表在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完善廣州地鐵一號線東山口站D出口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建議》進行督辦調研。通過函調方式向承辦該建議的廣州市人民政府、省殘聯及相關單位了解辦理進展情況、主要障礙及下一步工作措施。10月底,相關地鐵站出口已啟動雙向扶手電梯安裝工程,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調研組建議相關承辦單位總結推廣工作經驗,推動其他涉及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代表建議辦理取得實效。參加專題調研的曾學智等代表表示,將就一些具體問題繼續深入開展調研,并將有關情況通過代表建議的形式在省人代會上提出。省人大社會委將做好后續督辦工作,進一步延伸專題調研監督質效。
本次專題調研注重發揮大數據作用。一方面,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深入、客觀、科學呈現殘疾兒童保障工作相關情況;另一方面,強調大數據、信息化的實際應用,推動提升殘疾兒童服務的便捷化水平。
調研組收集2019年至2022年全省持證殘疾兒童人數及其殘疾類別和程度數據,分析近年各類殘疾兒童人數的變化趨勢,提出下階段優化救助和保障政策的針對性意見。整理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持證殘疾兒童人數、定點康復機構和特殊教育學校數量等信息,利用 Tableau等軟件分析三者地域分布情況,用可視化圖表呈現人數與康復、教育資源的匹配程度,反映出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提出推動康復機構和特殊教育學校合理布局、錯位發展、補齊空白的建議。調研發現,被診斷為殘疾和患有致殘性疾病兒童的信息未能及時在衛生健康、民政、教育等相關部門和殘聯之間實現共享,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康復救助銜接機制仍未健全。對此,提出健全殘疾預防綜合信息共享平臺,逐步建設覆蓋至家庭、康復機構、特殊教育學校的信息支持系統的建議,推動信息化技術在殘疾兒童康復和教育中的實際應用。
本次專題調研重視從政策角度分析問題,并加強成果的轉化運用。
在準備階段,調研組收集了殘疾人保障法及我省實施辦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涉及殘疾預防、殘疾兒童教育及康復的一系列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匯編成冊,印發全體成員提前掌握。
調研過程中,調研組廣泛征求各地各部門、各類型殘疾兒童教育和康復組織,以及人大代表、相關從業人員對殘疾兒童保障法規規章的意見建議。向省級教育、民政、衛生健康等部門和省殘聯函詢有關政策落實情況以及對相關法規的修改意見。召開專家座談會,邀請鄒小兵、陳卓明、徐開壽等專家學者評估現行政策,探索下一步優化方向。經研究,調研組提出了健全殘疾兒童首診報告制度以及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康復”銜接機制,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和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等意見,并建議省人大社會委、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會同省政府有關部門研究論證修改省母嬰保健管理條例、省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的相關內容。
近期,省人民政府已對省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施辦法進行修改,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對象范圍擴大到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中的殘疾人,提高了殘疾兒童生活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