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膠州市李哥莊鎮李哥莊小學 山東青島 266300)
良好的預習環節能夠有效地改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對預習環節予以高度的重視,引導學生在良好預習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課堂知識學習當中。但是現階段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在布置安排預習任務的過程中,往往引導學生跟讀或聽讀教材內容,運用這種粗放式的預習方式很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沒有充分地凸顯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學生在預習環節缺乏明確的目標,缺乏明確的任務指導,預習引導操作性不強,很容易導致預習環節過于形式化,很難達到理想的預期效果。
對策分析:明確預習目標,細化預習任務。預習導學環節對改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進行預習的過程中,應當幫助小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將良好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充分地指導,設置出科學合理的課前導學活動,有效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學習PEP四年級上冊Unit 4 My Home A Let’s learn.這一課的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如下的課前導學案。
1.利用舊的詞匯自學新詞匯:chicken——kitchen,student+duck+candy——study,bed+classroom——bedroom,…
2.運用信息化平臺對P39的內容進行跟讀,對于自學完成的詞匯,可以在后面畫上大紅花。對于不熟練的內容以及互聯網發音進行打分,將其作為課堂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學習對象。
3.對living room、bathroom、classroom、bedroom的區別與相同點,特別是對bedroom與bathroom的區別進行分別。
4.利用互聯網平臺檢索該堂課詞匯除了家居場室含義之外,還有其余的什么含義,在筆記本上記錄這些其他含義。
5.利用互聯網檢索國內外家居場室的不同風格,對其相同點與差異點進行記錄,并且在課堂上進行分享。
6.了解“Is she in the study?”的語境,對下列問題進行作答:
Is she in the study? Yes,______.
Is she in the study? No,______.
7.如果你想要詢問某人是否在某地時,應該運用下列哪種方式進行提問:
A.Is he/she in the…?
B.Where is he/she?
小學英語教師首先應當鼓勵學生利用所掌握的舊知識來了解新內容,幫助學生解決疑難知識點,夯實小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意識。通過第一點與第二點的預習,能夠幫助小學生掌握新詞匯的發音,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熟練地參與課堂操練活動。通過對新詞匯讀音含義,以及新的語法形式與使用語境的預習,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引領小學生深入探索新課內容,有效改善課堂操練效果。通過對教材知識的拓展,能夠引導學生了解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拓展小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對培養小學生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
明確預習方案的目標能夠有效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使學生帶著任務自主學習,提前預習新課的重難點部分,從而有效地改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新詞匯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引導學生利用自然拼讀法來學習單詞,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小學生能夠實現對單詞的見詞能讀、聽音、能寫。在應用自然拼讀法的過程中,教師會利用發音相同的舊單詞實現知識遷移。例如,教師會利用bird和fish這兩個新單詞來學習新詞匯fight。對于那些學習水平較差的后進生,他們缺乏堅實的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利用自然拼讀法很難喚醒學生所掌握的舊知識。所以,小學英語教師不能只關注課前熱身,也應當重視對舊知識的復習,實現以舊帶新,為學生掌握新知識帶來有效的鋪墊。對于后進生來說,直接進行以舊帶新環節的展示,很難提升學生對于新詞自學的效果。
對策分析:緊扣目標,環環相扣。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為學生設置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為學生設置有關聯性、有目的性的教學活動。例如,在為小學生教授新詞匯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復習環節,對學生所掌握的舊知識進行復習,從而為教授新知識做出有效的鋪墊。教師不僅要復習與這堂課相關的舊詞匯,還應當復習與讀音相關的詞匯。例如,上述的課堂教學案例,教師可以利用頭腦風暴或語音日歷卡的形式,引導小學生復習chicken,bed,candy,classroom,duck,student...等詞匯。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搶答或者英語小游戲的方式,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鼓勵小學生關注劃線部分的讀音,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利用所掌握的舊單詞探究新知識,有效地喚醒學生的舊知識,實現知識遷移,這對學生掌握新的英語詞匯能夠發揮有效的作用。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于教學方案的設計十分巧妙,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依賴于以往的習慣開展教學,沒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我展現平臺。例如,在學習PEP四年級上冊Unit 2 My Week A Let’s Learn,教師通過詞匯monkey來進行Monday的教學,利用PPT課件將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然后帶領學生通過范讀舊詞匯來試讀新詞匯,沒有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違背了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原則。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教法,而沒有重視學生的學法,很難有效檢測學生的預習成果,很難收獲到學生的學習反饋,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帶來了嚴重的阻礙,很難使教師深刻地認識到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失去對自主學習的熱情,很難提升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對策分析:匯報分享,體驗成就。英語課標指出,教師應當重視任務型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合作感知、體驗實踐等過程中完成教師所安排的任務,達成學習目標,收獲學習的成就感。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當運用以下的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教師首先通過預習導學案,鼓勵學生在課前提前預習新知識,接下來利用小組的形式互相探討自身的學習成果。然后鼓勵學生勇當小老師,匯報自己的預期成果。其次,教師開展導學環節,通過課前自主學習以及小組的交流討論,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自主學習的成果,有效地提升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在匯報預期成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踴躍參與,充分地感受到自我展現的喜悅與成就感。
在學些“What time is it?”句型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圖片內容,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列句子,檢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圖1所示)

圖1 各地區時間表
1.What time is it in Beijing? It’s________o’clock.
2.What time is it in Paris(巴黎)? It’s________o’clock.
3.Is it _________ o’clock in Sydney(悉 尼)? Yes,it is.
4.Is it _________o’clock in London(倫 敦)? No,it isn’t.It’s________o’clock.
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小組探究活動,但是有些教師沒有明確哪些環節需要學生獨立完成,哪些環節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上述的小組合作活動過于形式化,只要求學生進行合作,而缺乏探討的實質。此外,在進行小組合作完成連線,小組合作讀背單詞等實驗操練的過程中,往往很難達到有效的小組合作活動。這種操練方式不僅很難展現小組合作的實質,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很多后進生在參與這種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往往會變相偷懶,只等待優秀學生給出答案。
對策分析:合作探究,棄虛就實。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深刻地了解教學目標,為學生創設具有探討性、趣味性、思考性、研究性的話題,這些話題應當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各個水平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認真討論對問題的看法,從而共同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相互指出對方的問題,共同進步,因此教師可以結合上述課例對活動環節進行改進。(如圖2所示)

圖2 時間圖繪畫
S1:What time is it in Beijing?
S2:It’s________o’clock.
S2:What time is it in Paris(巴黎)?
S3:It’s________o’clock.
S3:Is it _________ o’clock in Sydney(悉尼)?
S4:Yes,it is./No,it isn’t.
S4:Is it _________o’clock in London(倫敦)?
S1:Yes,it is./No,it isn’t.
改進之后的小組合作操練活動,首先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北京與世界各大城市的時差,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成員分別扮演各個角色進行討論。如果有的成員回答錯誤,那么其他組成員應當及時地提出意見,進行時間圖的繪畫,從而有效達成共識。這種改進之后的小組活動形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話題的討論當中,讓每一名學生在學習與討論的過程中都能夠發揮自身價值。
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意識到聽、說、讀、寫、練各個環節的重要性。有些英語教師在低級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大局觀,沒有從整體的層面上來研究教材內容,僅僅圍繞每一堂課的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追求一堂課的面面俱到,貪多求全,沒有為學生設置遞進式的學習目標。學生才剛剛掌握英語詞匯,就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詞匯來完成短文,或者學生剛剛掌握英語對話,就要求學生利用所掌握的對話來寫英語短文。
例如,在學習PEP五年級上冊Unit 6 In a Nature Park A Let’s Talk這堂課的過程中,教材當中的對話教學位于單元第一板塊當中,遵循了語境、語義先行的原則。通常情況下,教師會將對話教學作為第一課時,將“說”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在這堂課當中,需要掌握的核心詞匯有:river,lake,forest,以及核心句型Is there a...?Yes,there is./No,there isn’t.學習難度不高。教師首先開展聽說教學,然后在輸出環節進行了寫作訓練的設計:
根據對話完成短文
On a sunny day,Miss White and her students go to the________.There isn’t a _________in the _________.But there is a _________in the __________.And there are _________on the _________.
2.用恰當、生動的語句描繪家鄉當中有名的景點
學生在進行操練的過程中,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能夠結合教材內容,抄寫合適的詞匯與短語來完成短文。對于第二道練習題,由于學生缺乏有關話題的素材積累,因此只能抄寫對話當中出現的景物。對于學習水平較低的后進生,往往很難完成這兩組練習。因此,將上述操練活動前置,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學習困難,往往會使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
對策分析:循序漸進,逐步提升。課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1]。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當遵循語言學習規律,使其與學生的心理需求相符,這樣才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提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當結合課本話題的編排理念,定位教學目標,無須將聽、說、讀、寫融入一節課當中,而應當在整個主題的學習過程中落實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準則。教師應當結合單元主題安排課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梯度式遞進,從易到難逐漸提升。例如,在學習第一課時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聽說,讓學生在聽與說的過程中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在第二課時當中開展詞匯教學,注重讀說,讓學生在讀與說當中鞏固英語基礎知識。在第三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讀寫,讓學生在讀與寫當中,提升英語綜合水平。利用這種遞進式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穩扎穩打地學習英語知識,輕松地掌握課堂知識,使學生收獲英語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鉆研。新型教學理念,反思自身的教學方法,改良低效的課堂操練活動,有效地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