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越 羅 祺
(青島濱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目前,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培養目標同質化,知識能力與崗位需求脫節,畢業生社會適應性不強、就業意愿不高和就業信心不足等問題。以書本知識傳授與實際操作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解決目前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問題的有效途徑,而高素質的師資團隊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校企雙方合作共同制定培養方案、課程標準,開發課程和實踐項目,開展聯合攻關,從而實現管理創新、知識創新、課程創新的協同發展。
“洛桑模式”源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成立于189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專業聲譽最高的國際酒店管理名校,其教學特色是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洛桑模式”成為國際公認的酒店管理人員培養的成功模式。結合酒店行業和學校現實情況,從教學理念優化、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標準優化、課程開發、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實踐環節指導與監控、教材建設、合作培訓、實習安排等多個方面,探究落實本土化“洛桑模式”的有效路徑。
目前,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大部分教師是通過“高校→高校”的途徑引進,理論知識豐富,但缺乏酒店從業經驗。酒店管理專業作為應用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學科特點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有必要探索酒店管理專業“校企貫通、產教一體”協同師資培養機制并加以推廣。
從酒店管理專業師資培養的維度出發,依據“校店合一”理念,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與五星級酒店進行共建“校店協同”師資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該模式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基礎融合模式;第二階段,深度融合模式。
基礎融合模式始于2017年,致力于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與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師資雙向互補。
該培養模式由培訓、實踐、掛職和評價四個模塊構成,內容包括酒店理論知識和行業專業知識、酒店實踐技能和教學技能、教師職業素養和行業職業素養,以融合學術講座、實踐課程、崗位掛職和雙向評價的形式[1],形成全方位、一體化、立體式、可持續發展的酒店管理專業師資融合培養體系(見圖1)。

圖1 酒店管理專業師資培養基礎融合模式
2.1.1 培訓模塊
在“校企協同”背景下,師資培訓的形式以“校—店”雙向培訓為最佳,培訓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教師的酒店管理教學及實踐能力,解決教學中由于酒店專業知識(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匱乏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因此,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和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組成培訓工作小組,每學期制訂培訓計劃,組織學院教師前往酒店開展多樣化培訓活動。培訓活動主要以講座的形式開展,培訓內容主要圍繞酒店管理學、酒店心理學、前廳與客房服務、酒店人力資源管理及餐飲服務與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提升酒店中高層管理者理論知識水平。
然而,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中高層管理者前往學院進行實踐技能知識培訓的活動較少,沒有形成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補,學院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效果欠佳。
鑒于此,制定短中長期培訓目標,尤其針對學院教師強化實踐技能培訓,培訓內容可以圍繞前廳部實踐技能、客房部實踐技能、餐飲部實踐技能、人力資源部實踐技能等,完善“校—店”雙向培訓機制;同時,培訓活動可以講座、研討、案例分析、實踐演練等形式開展,采取“集中式”和“碎片化”培訓的方式進行[2]。表1為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專業2022—2023學年第1學期的主題培訓一覽表。

表1 酒店管理專業主題培訓
2.1.2 實踐模塊
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構建本土化“洛桑模式”,即“產教一體、從業體驗”教學模式,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在此背景下,酒店管理專業教師除了具有理論知識外,更應該具備酒店行業實踐經歷和技能,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在實際的專業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真正的工作實踐內容。因此,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與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深度合作,形成“產學研”互動平臺。
一方面,由酒店中高層管理者針對實踐環節的各個課程(包括“酒店行業與運營認知實踐”“酒店技能基礎實踐(Ⅰ、Ⅱ)”“酒店管理項目實踐(Ⅰ、Ⅱ、Ⅲ)”“酒店管理專業綜合實習”及“畢業實習”),與教師合作,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實施過程、考核形式等,實現教學做合一,有利于實現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另一方面,酒店中高層管理者未能有效參與教師的教科研活動,缺乏“產出導向”機制,可以解決酒店面臨的實際問題為目標,探討橫向課題的研究,堅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共建原則,充分實現產教融合,有效提高酒店管理人才培養質量。
2.1.3 掛職模塊
為推動專業教師與酒店實踐崗位深度融合,實現學院與酒店的資源共享,提升一線教師專業化水平,更好地滿足酒店人才培養的需要,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與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深度合作,學院院長兼任酒店執行總經理,教研室主任兼任部門副經理,統一協調學院教學與酒店運營,每學期安排學院專業教師前往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前廳部、餐飲部、客房部掛職鍛煉,全面參與酒店掛職崗位的實際工作,加深與酒店各部門經理的業務交流。教師到酒店頂崗操作,真正實現“穿上工裝是員工,脫下工裝是教師”,做到“知行做合一”。表2所示的是近年來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教師酒店頂崗掛職情況。

表2 酒店管理專業教師酒店頂崗掛職情況
2.1.4 評價模塊
產教融合背景下師資培養的成效在于雙向評價。教師方面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酒店掛職部門運營實踐及學院實踐課程的指導工作。其中,學院實踐課程的指導工作成效主要來自各類實踐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培養方案的完成情況,評價指標較為具體,評價效果明確。然而,教師酒店掛職部門運營實踐評價存在目標設定不清晰,酒店目標、學院目標和掛職教師個人目標關聯度不強的問題。因此,可以將教師酒店掛職各考核項目目標聯系起來,比如教師促成科研成果轉化,同時為酒店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酒店為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并予以一定的獎金,教師憑證書和轉化的成果能夠在學校的職稱評定和職務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深度融合模式始于2022年,致力于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青島金沙灘希爾頓酒店師資的雙向互補,最終目標是基于“校店協同”背景下,實現三方師資的深度融合。
本階段在基礎融合模式的基礎上,加入了第三方——青島金沙灘希爾頓酒店,三方于2021—2022學年共同建設旅游與酒店產業學院,在此平臺上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師資隊伍、推進產教融合,建立基于質量管控的管理制度,探索多元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產教深度融合實訓教學基地(見圖2)[3]。

圖2 酒店管理專業師資深度融合模式
2.2.1 共同建設課程體系
在課程改革方面,按照洛桑“產教一體、從業體驗”教學模式、“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成立由酒店中高層管理者、學院骨干教師組成的課程團隊,每學年通過調研新形勢下酒店行業發展趨勢及酒店崗位需求,召開“校—店”專家、教師訪談會,商討新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共同開發比賽項目,提高技能實踐水平,在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建設上形成特色和優勢。
2.2.2 共同開發教學資源
建立由酒店、學校雙方共同參與的教學資源開發機制,依托新發展趨勢、新行業標準、新職業規范,酒店與學校共同開發適應新崗位需求的立體化教學資源,尤其是實踐課程項目教學資料,包括技能實踐視頻、部門管理流程視頻、圖片、PPT以及針對實踐項目和任務的教學設計、任務書、實施方案、考核標準、特色教材等資料,為學生獲取最新、最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儲備[4]。
2.2.3 共同組織教學工作
學院教師與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青島金沙灘希爾頓酒店中高層管理者合作,共同開展教學活動,包括雙兼互聘、一體化教學、頂崗教學、頂崗實踐、共同指導競賽、共同指導畢業論文。
2.2.4 共同組織考核評價
學院教師與酒店中高層管理者共同組織考核評價。考核評價由教學素質考核、實踐技能考核、酒店頂崗考核、學院頂崗考核四部分構成。教學素質考核主要從教育理論、合作交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考核;缺少實踐技能考核方面酒店頂崗考核主要從學院教師對酒店規章制度的遵守情況、工作中的嚴謹態度、實踐動手能力、崗位業務執行程度、部門管理能力、與他人合作溝通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學院頂崗考核主要是對酒店中高層管理者在教學頂崗期間的專業教學能力、專業基礎知識、學生管理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5]。
由于深度融合模式于2022年開始探索實施,未經實踐效果驗證,因此,深度融合模式是在基礎融合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的雙素質、多技能師資培養模式探索,具體內容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驗證效果,并不斷進行調整、完善。
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與青島金沙灘希爾頓酒店、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聯合成立產業學院,推廣本土化“洛桑模式”落地。本土化“洛桑模式”在青島濱海學院運行良好,學生得到了有效的專業訓練,彰顯出良好的專業素養,人才培養效果顯著,管理人員在酒店的培養周期縮短了2~3年。
3.2.1 學院教師科研成果不斷涌現
“校店協同”師資培養模式助推酒店管理學院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學院教科研成果不斷涌現,表3所示是 2018—2022年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教師科研成果一覽表。

表3 2018—2022年學院教師科研成果匯總
3.2.2 橫向課題不斷深入
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青島金沙灘希爾頓酒店、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共同建設旅游與酒店產業學院,推進現代學徒制“希才計劃”、產學研項目對接等領域開展合作,以產學研相結合的橫向課題不斷深入,為酒店運營建設和學院教育成果轉化打下基礎。表4所示是2022年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橫向課題一覽表。

表4 2022年學院橫向課題匯總
3.2.3 省級在線開放課程不斷獲批
自項目實施以來,學院先后有“實用酒店禮儀”“實用酒店英語”“實用酒店營銷”“酒店心理學”等多門課程被列為山東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上線課程。
青島香格里拉酒店、青島威斯汀酒店等諸多五星級酒店高度評價青島濱海學院的實習生及畢業生,他們在參與國際性會議及活動(如“上合組織峰會”“博鰲亞洲論壇”“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的服務接待工作中,表現出高水平、高質量的服務標準,獲得國內外客人的一致好評。由于學生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114名學生獲得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志愿服務的機會。
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學科特點要求專業教師既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的酒店從業經歷、技能實踐經驗和解決酒店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培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不斷創新,探索出了多種產教融合培養模式,尤其是“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較為突出。但“雙師型”的界定標準較為模糊,部分高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上流于形式,對教師的酒店管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落實不到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6]。
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與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探索的酒店管理專業“校店協同”師資培養模式,為酒店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平臺。學院與酒店通過以融合學術講座獲取培訓成果、以實踐指導加深合作學習、以崗位掛職提高實踐技能、以雙向評價打通交流通道等方式,致力于學院與酒店資源雙向互補,從而形成一體化的酒店管理專業師資基礎融合培養體系。
在基礎融合模式的基礎上,青島濱海學院酒店管理學院與青島西海岸珠山大飯店、青島金沙灘希爾頓酒店三方共建旅游與酒店產業學院,在此平臺上共同開發課程、教學資源,組織教學和考核,打開學院和酒店合作的通道,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產教深度融合實訓教學基地,從而真正實現“校店”資源高度融合,探索出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培養特色模式,助力本土化“洛桑模式”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