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李鋒濤,黃美子,陳毓,盧軍鋒,錢建中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動物藥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別名土靈芝,為百合科黃精屬多種植物的干燥塊莖,主要分布于北溫帶和北亞熱帶。黃精富含多糖、黃酮、生物堿、氨基酸等功能性成分,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抑菌抗炎、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在食品、醫療等領域均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1-4]。黃精是一種藥食同源類中藥材,常加入粥中熬制,也可蒸制后食用,除此之外,黃精還可加工為米酒、酸奶、發酵飲料等[5-8]。
速溶茶是在保證有效成分的基礎上,通過粉碎、浸提、過濾、濃縮和干燥等工藝過程,加工成的一種能夠迅速溶解的新型固體飲料,具有飲用方便、便于攜帶、容易保存等優點[9]。目前,已有關于青錢柳、桑椹、魚腥草等速溶茶產品的研究報道[10-12],而黃精速溶茶的報道相對較少。念波等[13]以黃精為原料,乙醇為浸提劑,以乙醇體積分數、料液比為自變量,通過響應面法優化其工藝參數,得到的黃精速溶茶得率和多糖含量均較高,然而試驗中浸提劑乙醇的加入雖能促使有效成分溶出量增多,但也有可能改變有效成分的結構,從而影響效果。水煮中藥,其有效成分溶出量不多,但生物酶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14]。前期,課題組研究發現,復合酶(纖維素酶與果膠酶的質量比=1∶1)所得的黃精多糖得率遠高于單一酶法的黃精多糖得率,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黃精速溶茶的得率,本試驗擬采用超聲輔助復合酶法浸提黃精速溶茶,考察液料比、加酶量、酶解溫度、酶解時間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通過響應曲面法確定最佳工藝條件,旨在為黃精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提供依據。
黃精:江蘇中藥科技園,經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動物藥學院李鋒濤博士鑒定為黃精。
葡萄糖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蘆丁: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纖維素酶(1.1×105U/g)、果膠酶(5×104U/g):和氏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醇、硫酸、三氯化鋁(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UV-1800PC-DS2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美譜達儀器有限公司;LE204E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HH-1數顯恒溫水浴鍋:國華電器有限公司;HK-02A多功能粉碎機:上海燁昌食品機械有限公司;RE-52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TDL-5-A低速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GPW120-II噴霧干燥機:山東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
1.3.1 黃精預處理
黃精在60℃下真空干燥,經多功能粉碎機粉碎,過80目篩,所得黃精粉末密封貯藏,備用。
1.3.2 黃精速溶茶提取工藝
稱取黃精粉末10 g于具塞錐形瓶中,按照一定的液料比加入一定濃度的復合酶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以200W的超聲功率酶解一定時間,再過濾,濾液于100℃水浴1 h滅酶,重復3次,合并3次濾液,冷卻、減壓濃縮后,加入2%麥芽糊精,170℃噴霧干燥,得黃精速溶茶,根據下列公式計算黃精速溶茶得率。

1.3.3 酶解法提取工藝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
1.3.3.1 單因素試驗
在加酶量1.5%(纖維素酶與果膠酶質量比=1∶1)、酶解溫度40℃、酶解時間30 min條件下,考察不同液料比[5 ∶1、10 ∶1、15 ∶1、20 ∶1、25 ∶1(mL/g)]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在液料比20∶1(mL/g)、酶解溫度40℃、酶解時間30 min條件下,考察不同加酶量(0.5%、1.0%、1.5%、2.0%、2.5%)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在液料比20∶1(mL/g),加酶量1.5%(纖維素酶與果膠酶質量比=1∶1),酶解時間30 min條件下,考察不同酶解溫度(30、35、40、45、50℃)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在液料比20∶1(mL/g)、加酶量1.5%(纖維素酶與果膠酶質量比=1∶1)、酶解溫度40℃條件下,考察不同酶解時間(10、20、30、40、50 min)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每個試驗平行測定3次。
1.3.3.2 響應面優化黃精速溶茶生產工藝
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以液料比(A)、加酶量(B)、酶解溫度(C)、酶解時間(D)為自變量,以黃精速溶茶得率為響應值(Y),采用Box-Behnken試驗設計法進一步優化黃精速溶茶生產工藝。分析因素及水平見表1。

表1 響應面試驗分析因素與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test
1.4.1 黃精多糖含量測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測定黃精多糖含量[15],以葡萄糖濃度x為橫坐標,吸光度y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y=0.0109x+0.0918,R2=0.9993,在10.88μg/mL~50.82μg/mL范圍內,葡萄糖濃度與其吸光度具有良好線性關系。
根據下列公式計算多糖含量。

1.4.2 黃精中總黃酮含量測定
以蘆丁為標準品,采用三氯化鋁顯色法測定黃精中總黃酮含量[16]。蘆丁標準曲線為y=0.064 2x+0.165 8,R2=0.999 4,在 10.24 μg/mL~51.12 μg/mL 內,蘆丁濃度與其吸光度具有良好線性關系。根據下列公式計算黃精黃酮含量。

1.4.3 黃精速溶茶感官評價
取0.75 g黃精速溶茶,在自然光線下觀察色澤和外觀形態,分別取30、60、100℃的250 mL蒸餾水沖泡,觀察溶解性、滋味和氣味等變化,并進行評定。
1.5.1 DPPH自由基清除力測定
參照Shimada等[17]方法進行適當改進,配制4.00、8.00、12.00、16.00、20.00 mg/mL 黃精速溶茶水溶液,精密移取1.00 mL不同濃度黃精速溶茶水溶液于比色管中,加入1 mL 0.2 mmol/L DPPH甲醇溶液,置于暗處30 min,測定吸光度。以樣品溶劑為空白,測定其上清液在515 nm波長處吸光度A,同時測定在515 nm處樣品溶液吸光度A0及DPPH甲醇溶液吸光度A1[18],平行測定3次,求平均值。按下式計算黃精速溶茶DPPH自由基清除率。

1.5.2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率測定
參照伏有為等[19]的方法進行適當改進,配制4.00、8.00、12.00、16.00、20.00 mg/mL 黃精速溶茶水溶液,準確移取1.00 mL不同濃度的黃精速溶茶水溶液于比色管中,加入 4.5 mL 0.05 mol/L Tris-HCl緩沖液(pH8.2)和2 mL 20 mmol/L鄰苯三酚溶液,水浴反應15 min,加入2 mL 1%HCl溶液,以蒸餾水為空白在325 nm處測定吸光度Ax,空白對照組吸光度A0,平行測定3次,求平均值。按下式計算黃精速溶茶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率。

利用Design-Expert 10.0.3軟件進行響應面分析,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2.1.1 液料比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
液料比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見圖1。

圖1 液料比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liquid-to-material ratio on the yield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instant tea
由圖1可知,隨著液料比的增加,黃精速溶茶得率先升高后下降,當液料比為20∶1(mL/g)時,黃精速溶茶得率達到26.29%,這可能是由于隨著液料比的增加,黃精細胞內外濃度差增大,有利于多糖、黃酮等有效成分浸出,但當液料比過高時,可能減小了黃精有效成分與酶的接觸,影響黃精速溶茶的得率[18]。因此,后續響應面試驗液料比設置為20∶1(mL/g)。
2.1.2 加酶量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
加酶量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見圖2。

圖2 加酶量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enzyme dosage on the yield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instant tea
由圖2可知,當加酶量為0.5%~1.5%時,黃精速溶茶得率逐步增加,之后趨于穩定。這可能是由于隨著加酶量的增加,酶與黃精有效成分的結合點增多,加速細胞壁的溶解,有利于多糖、黃酮等有效成分的浸出。因此,后續加酶量選擇1.5%左右進行響應面試驗。
2.1.3 酶解溫度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
酶解溫度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見圖3。

圖3 酶解溫度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instant tea
由圖3可知,隨著酶解溫度的上升,黃精速溶茶得率先上升,之后有所下降。這可能是因為溫度升高能夠促進酶解作用,且細胞內溶質分子的擴散速度也會加快,有利于多糖、黃酮等有效成分的溶出[20],但當溫度超過45℃時,黃精速溶茶得率略微下降,這可能是因為每種酶都有最適宜的溫度,其中果膠酶和纖維素酶的最適溫度在40℃~50℃,故溫度過高,會影響酶解作用[21]。因此,后續酶解溫度選擇45℃左右進行響應面試驗。
2.1.4 酶解時間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
酶解時間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見圖4。

圖4 酶解時間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time on the yield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instant tea
由圖4可知,當酶解時間由10 min增加到40 min時,黃精速溶茶得率增加,之后略有下降。這是因為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酶解反應逐漸進行完全,當酶解時間達到40 min時,黃精多糖、黃酮等有效成分浸出量最多,速溶茶得率達到最大。因此,后續酶解時間選擇40 min左右進行響應面試驗。
2.2.1 黃精速溶茶得率的數學模型建立
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以液料比(A)、加酶量(B)、酶解溫度(C)、酶解時間(D)為自變量,以黃精速溶茶得率為響應值(Y),采用Box-Behnken試驗設計法進行四因素三水平的響應面試驗結果見表2,回歸模型方差分析見表3。

表2 響應面試驗設計與結果Table 2 Design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test

續表2 響應面試驗設計與結果Continue table 2 Design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test

表3 回歸模型方差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regression model
通過Design-Expert10.0.3軟件分析模型,擬合得到黃精速溶茶得率回歸方程:得率Y=27.49+2.04A+1.18B+0.34C+0.245D+0.44AB-0.46AC-0.43AD+0.46BC-0.035BD-0.24CD-4.51A2-2.18B2-2.36C2-1.35D2。
由表3可知,建立的模型具有較高的F值(38.13),較低的P值(P<0.01),說明該模型極顯著,失擬項P=0.261 2>0.05,不顯著,說明模型適合本試驗,可用于黃精速溶茶提取工藝優化。該模型相關系數R2=0.974 4,校正后系數R2Adj=0.948 9,說明該模型能解釋94.89%的響應變化。A、B、A2、B2、C2、D2對速溶茶得率影響差異極顯著(P<0.01),由F值得到影響因素主次順序為A>B>C>D,即液料比>加酶量>酶解溫度>酶解時間。
2.2.2 黃精速溶茶工藝的響應面分析
黃精速溶茶工藝的響應面分析見圖5。

圖5 各因素交互影響黃精速溶茶得率的曲面圖Fig.5 Surface graph of factor interactions on the yield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instant tea
響應面的陡峭程度反映了不同因素對黃精速溶茶得率的影響程度,響應面越陡,說明該因素對結果的影響越大,反之對試驗結果影響小[22]。由圖5可知,黃精速溶茶得率隨著液料比的增加,先急劇上升后下降,響應曲面最陡,說明液料比對黃精速溶茶得率影響最大,之后影響因素依次為加酶量、酶解溫度、酶解時間,與方差分析結果一致。
2.2.3 模型驗證
根據響應面法建立的模型預測黃精速溶茶最佳酶解工藝為液料比20.737∶1(mL/g)、加酶量1.369%、酶解溫度46.876℃、酶解時間37.373 min,此條件下,得率為26.82%,考慮實際操作的可控性,將上述最優酶解工藝修正為液料比21∶1(mL/g)、加酶量1.4%、酶解溫度47℃、酶解時間37 min。在此條件下進行驗證試驗,平行測定3次,黃精速溶茶平均得率為26.08%,與預測值26.82%較為接近,表明該模型能夠預測黃精速溶茶的提取工藝,模型可靠。
2.3.1 感官評審
最佳酶解工藝條件下干燥后得到的黃精速溶茶,其感官評價見表4。

表4 黃精速溶茶感官評價Table 4 Sensory evaluation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instant tea
2.3.2 不同沖泡溫度對黃精速溶茶溶解性影響
取0.75 g最佳酶解工藝條件下的黃精速溶茶,分別加入250 mL的30、60、100℃蒸餾水沖泡,沖泡溫度對黃精速溶茶溶解性的影響見表5。

表5 沖泡溫度對黃精速溶茶溶解性影響Table 5 Effect of brewing temperature on the solubility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instant tea
2.3.3 理化指標測定結果
最佳酶解工藝條件下黃精速溶茶中的黃精多糖含量為3.73%,黃酮含量為0.95%。
黃精速溶茶對自由基的清除率見圖6。

圖6 黃精速溶茶對自由基的清除率Fig.6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rate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instant tea
由圖6可知,黃精速溶茶對DPPH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隨著黃精速溶茶濃度的增加而增大,之后趨于穩定,當黃精速溶茶濃度達到20.00 mg/mL時,其對DPPH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別達到62.18%和55.15%,黃精速溶茶對DPPH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分別為14.34 mg/mL和16.45 mg/mL。
浸提是速溶茶加工中最關鍵的工序之一,超聲輔助復合酶法具有浸提速度快、易于控制等優點,可實現有效活性成分高效提取。耿麗晶等[21]通過復合酶輔助法制備速溶普洱茶,得出最佳工藝參數為復合纖維素酶∶果膠酶∶蛋白酶=1∶1∶1,酶添加量為0.75%,酶解溫度為45℃,酶解60 min,茶水比為1∶12(g/mL),浸提2次,產品平均得率為26.23%。王家健等[23]比較了速溶茶酶法提取工藝和傳統沸水浸提工藝,結果表明酶法制備的速溶茶更多地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效成分。
本試驗采用黃精做原料,利用超聲輔助復合酶法浸提制成黃精速溶茶,通過響應曲面法確定最佳工藝條件為液料比21∶1(mL/g)、加酶量1.4%、酶解溫度47℃、酶解時間37 min,此條件下,黃精速溶茶平均得率26.08%。所得產品為黃色粉末,在沸水中全部溶解,具有原藥材香味,微甜。該茶飲用方便,適合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然而,本試驗所得黃精速溶茶的得率不高,這可能是由于速溶粉受潮導致粘壁。今后,將進一步研究速溶茶的最佳噴霧干燥技術,為黃精資源的開發開辟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