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武漢 518000)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與挑戰,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傳染性極強,導致諸多外貿產業鏈中斷,給外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外貿企業在貨物供應商的話語權較小,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只能壓低外貿商品價格,進一步壓縮企業的利潤。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為外貿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幫助外貿企業可持續發展。另外,外貿企業需要充分發揮能動性,識別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外貿企業經營風險,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力保穩外貿、穩就業的目標,保證外貿經營利潤的持續、快速增長。
由于外貿企業在線下交易過程中極易受到語言障礙、國家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外貿企業需要借助海外代理商的輔助,以減少語言、文化等障礙帶來的交易不對稱。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傳統的外貿方式受到極大沖擊,海外代理商變得不穩定且線下門店的倒閉概率較高。另外,國外人員通過線下店面購買商品的難度不斷增加,因此疫情常態化不利于線下交易的發展。
現階段,我國的新冠疫情防治狀態總體良好,國內物流尚可正常運轉,但是海外疫情蔓延較嚴重,跨境物流的發展較緩慢。進入2022年后,新冠疫情又在全國肆虐,多個省市出現國外貨物中攜帶新冠病毒導致的疫情傳播,進一步惡化了跨境物流的發展環境。目前,多個國家的航空公司均大量縮減航班數量,特別是與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航班被大量取消。民航資源網中數據顯示,全球航班全線停飛的航空公司數量在60家左右,部分航空公司將國際航線全部停飛。跨境物流以貨機或貨輪作為運輸工具,而航班數量的減少會大大降低物流運力,導致物流成本的增加。
疫情常態化導致除醫療用品之外的大部分外貿訂單數量急劇下降,而外貿企業維持正常經營又需要租金、工人工資及水電等固定開支,給外貿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較大壓力。諸如有的外貿企業受2020年大量囤積庫存或因訂單取消貨物滯留庫存等因素的影響,需租用倉庫放置滯留貨物,極大增加了外貿企業的經營成本,造成資金流動不暢,嚴重時導致外貿企業倒閉。數據資料顯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2021年全世界范圍內企業破產的概率比2020年增加近30%,而美國、英國等國家的企業破產率更是超過30%。另外,受到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影響,全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發展依賴性極強,惡劣的發展環境勢必會隨著產業鏈、供應鏈傳導至我國,影響我國外貿企業的經營與發展。
現階段,我國外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雙循環格局的構建,為外貿企業在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等方面獲取主動權。積極利用現有優勢資源,調整貿易結構,為外貿企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產業基礎,為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奠定良好的條件。2021年,我國外貿的銷售量相比2020年增長1.4萬億美元,達到6.05萬億美元,折算成人民幣約39萬億元(見圖1)。其中,一般貿易的進出口額高達24.08萬億元,占有比例為61.6%,增長率是25%;出口額與進口額分別是13.24萬億元、10.84萬億元,增長率分別是24.4%、25%;加工貿易的進出口額為8.5萬億元,占有比例為21.7%,增長率是11.1%;機電產品出口額為12.83萬億元,在出口總值中的占有比例為59%,增長率為20.4%。以汽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手機等的增長率為前三,機電產品的進口額為7.37萬億元,在進口總值中的占有比例為42.4%。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受到極大的波動,而在惡劣的發展環境中,外貿企業顯示出強勁的韌性,其中民營企業凸顯出較強的發展動力,推動外貿企業在2021年交出漂亮的答卷。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營企業的發展革新,充分挖掘了民營企業發展的市場潛力。2021年之前,外貿進出口貿易額主要是由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貢獻。在2021年,民營企業實現的進出口貿易額為19萬億元,占有比例達到48.5%,民營企業的進出口銷售額進一步增長,如表1所示。

表1 2017—2021年民營企業外貿交易額
就2021年我國對外貿易商品來看,機電產品為主,其次為農產品、資源類商品且具備增速快、總量大等特征(見圖2)。由于我國資源類商品的需求量較大,而國際市場的價格不高,鋁、銅等商品的進口額增長明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在出口商品中,宅家商品、防疫防護用品等的出口額增幅明顯,其中宅家家用電器的出口額所占比例上升幅度超過15%,織物、口罩及醫療制品等出口額所占比例的增長幅度更是超過100%。在新冠疫情大環境中,居家用品、新冠疫情防控醫療物資的需求量居高不下、勢頭強勁,在短時間內會支撐我國的對外出口貿易。

圖2 2021年中國主要出口商品占比
新形勢下,我國外貿企業需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良發展環境,積極試驗跨境電商,抓好進出口商品的質量。同時,重視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雙手共抓傳統市場與新興市場,開拓內外貿易市場,以實現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外貿企業的發展環境較為復雜,而海外市場的客戶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性,因此我國的外貿企業需積極求變,并主動提高出口商品的價值與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同時,政府需不斷提高扶持外貿企業的力度,通過稅收優惠、出口補貼及企業融資等方式為外貿企業的經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有機融合技術密集與知識密集等類型的產品。充分依靠我國當前產業集群發展的基礎,編織多層次的出口標準,指導企業進行差異化發展,推動我國出口外貿產品的結構進行調整。外貿企業需要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靈活把握發展機遇,依托平臺與世界各國客戶進行對接,通過大數據分析剖析市場需求,準確定位市場。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研發新產品,以實現客戶產品的定制化生產,完成自主品牌的轉型升級,以最大幅度地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增強我國自主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跨境電商在新冠疫情常態化背景下迅速成為市場“風口”,極大轉變了我國的對外貿易方式。國家和外貿企業都應重視與推動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以實現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與高水平發展。現階段,我國的跨境電商已經發展出較好的規模,為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給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帶來的作用,需重視國家級跨境電商平臺的打造,積極培養跨境電商的領頭企業,通過補貼、優惠等措施,積極鼓勵中小型外貿企業參加到跨境電商之中,構建跨境電商示范基地。政府需重視跨境電商平臺的構建,通過信用審查、信息咨詢、數據監測及通關服務等方式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系列化的高質量服務,打造跨境電商品牌,構建海、陸、空一體化的物流模式,為跨境電商構建專有的物流中心。
貿易環境屬于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極為重要的基礎條件,外貿企業需積極面對國際市場環境,調整貿易布局,努力經營與國際貿易伙伴間的關系,努力控制貿易摩擦,避免愈演愈烈,將外部壓力轉化成內部發展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并熟讀經貿規則,積極尋求合理的自身利益。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外貿企業需要深入挖掘和歐盟、東盟等貿易伙伴的潛能,做好信息資源的分工共享,享用“一帶一路”帶來的紅利,充分發揮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等的作用。外貿企業可以依據數據支撐,詳細分析還未充分開拓的市場的需求機遇,加深貿易雙方的合作與交流,以求將外貿市場擴大,實現外貿銷售額增長的目的。
高精尖的專業人才屬于外貿企業完成轉型升級的必要條件,對政府而言,需要從政策方面為外貿企業的招賢納才提供優惠條件。編制與落實引進高層次、高素質人才計劃,實施多項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進入本行業工作,并推動解決其安居需求。諸如給予高校畢業生安家補助與補貼等優惠條件,同時想方設法地提高高素質人才的薪資待遇。對外貿企業而言,在企業內部需構建人才培養機制與考核機制,實施激勵政策與規定,以有效避免人才流失,減少工作人員的流動。同時,各外貿企業之間需重視合作交流活動,共同編制與實施人才孵化計劃,如有必要還可實施員工共享方案,從而營造良好的人才培養氛圍。加強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共同實施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通過招聘、校外實訓及講座等方式推動校企合作,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人才培養。
綜上所述,雖然全球經濟均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應認真研判、分析措施、積極應對。我國的外貿企業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應借鑒經驗教訓,充分利用多種類型的轉型路徑,推進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外貿企業尤其要注重依托電商平臺,實施有效措施,走出新冠疫情帶來的困境,從而實現外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