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春麗
(廣西財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7)
文旅產業數字化是利用5G、大數據、元宇宙、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對文旅產業進行深度改造的過程,連接供給和需求,培育和擴大新消費市場,為文旅產業賦能,旨在打破文旅產業邊界,構建新產業格局,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孕育新業態新模式。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及產業數字化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廣西正在努力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著力培育數字文旅共享經濟新模式,促進“文旅+“”+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融合發展。
用數字技術賦能文旅融合新業態,打造線上數字平臺,助推景區數字化治理與管理,實現數字文旅高質量發展。總之,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對實現文旅產業多業態融合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產業供給端而言,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數字化發展拓寬市場,推動產品迭代創新,實現開發方式的創新整合,提升文旅產業有效供給能力,更好地實現提質增效。數字技術賦能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催生了虛擬景區、在線旅游、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等全新的文旅產業新業態,開發了沉浸式、體驗型旅游消費,釋放出新興消費潛力。對產業需求端而言,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為滿足數字經濟時代多元消費需求提供了有利條件,數字化發展拓寬了產業與消費者的溝通渠道,拓展游客的體驗內容、體驗方式和體驗質量,促進文旅需求的持續增長。消費者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獲得食、住、行、游、購、娛等各環節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文旅產業借助數字化手段能發掘消費者的深層次需求,不斷拓寬服務領域。
文化和旅游兩者密切聯系。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提升旅游內涵;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實現文化價值。數字化打破文旅產業邊界,開拓文旅產業發展新趨勢、新需求,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文旅產業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數字化為文旅產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也提供了全維度的風險管控和治理體系,實現了對文旅資源、交通狀況等數據化監控“。云旅游”爆火,促進了新興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可以在家中通過在線直播、游戲互動等方式滿足自身觀景體驗感,參與云展演、云賞花、云游博物館等一系列“云”游活動。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開啟數字文旅新時代,推動文旅產業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更高水平實現深度融合發展。
文旅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利于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和內驅力,也是推動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文化旅游產業的規模總量穩步增長,抓住數字化發展機遇,推動文旅產業與數字化融合促進提檔升級。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文旅產業正在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邁向科技創新驅動和集約型增長的新階段。公開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數字藏品總銷售額為249億美元,同比漲幅約260倍,預計到2026年,中國數字藏品市場規模或將超300億元(數據來源:今日頭條,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14208891558167055/)。數字藏品、數字文創市場方興未艾,催生了新興業態,激發了更多新動能,提升了大眾的參與度和體驗感,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選擇。
目前數字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兩年,廣西抓住發展機遇,沉著應對各類挑戰,積極利用數字化技術,不斷加快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的腳步,并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成果。
2021年廣西文化和旅游廳牽頭打造的“一鍵游廣西”項目,是“十四五”期間廣西黨委及政府重點打造的數字文旅共享經濟新模式平臺。目前“,一鍵游廣西”基本完成“一云一池三平臺”,即壯美廣西·文旅云,文旅服務資源池,旅游智慧服務平臺、營銷平臺、監管平臺的總體架構建設。該平臺匯聚全區1561個景區景點、10561家酒店民宿、291家旅行社、448家餐飲企業、538家文創企業,慢直播覆蓋景區260個,平臺上線產品104049個,平臺總用戶數達到920萬(數據來源:一鍵游廣西微信公眾號)。該平臺能實現文旅資源與數據的深度整合開發,覆蓋行前、行中、行后全旅游生命周期,實現“一機在手,暢游廣西”,同時借助AI、AR、VR等技術打破空間、時間上的限制,提升游客數字化體驗,引領廣西文旅消費新升級。
“一鍵游廣西數字藏品平臺”依托“廣西文旅區塊鏈”的數據交互技術,通過布局數字藏品、孿生技術、虛擬IP等新生領域,打造區域型文旅產業數字化交易體系。數字藏品平臺為文旅實體經濟有效賦能,助推廣西文旅產業創新發展,助力廣西旅游品牌打造。2022年6月,廣西首款以少數民族建筑為原型的數字藏品“程陽八寨永濟橋”正式發行,進一步提升了藏品價值,同時通過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文化藝術的保護、傳承與傳播。
一是數字文旅平臺不斷深化與攜程、同程、美團、騰訊等OTA的合作。2022年9月“,秀甲天下壯美廣西”——全國首個美團+省級目的地平臺“一鍵游廣西”文旅品牌館正式在美團平臺上線,實現平臺對接、資源共享,逐步構建數字營銷平臺及營銷體系,奠定廣西文旅產業數字化提質增效的堅實基礎。二是5G加持廣西“云游”,開啟智慧旅游新時代。廣西通過自主研發的5G邊緣云渲染技術,打造“零”時延直播——“一鍵游廣西”慢直播,打造“線上游玩”新模式。借助“旅游+直播”營銷創新的驅動引擎,打造廣西全域旅游數字名片,盡展廣西風情,傳遞壯鄉魅力,帶動“共享旅游”新經濟。三是推進小程序建設,提升知名度。2021年“云游壯美廣西”小程序集合了“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覽“”云資訊”等功能,讓游客實現足不出戶“云游”壯美廣西。
《廣西數字文旅發展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廣西數字文旅發展存在如下阻礙:對數字文旅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普及率較低;數字技術不成熟,數字化的應用不夠深入,景區數字化建設有待提升;數字文旅人才缺乏;現有數字文旅產品的服務和種類不夠豐富;傳統文化旅游模式根深蒂固,民眾接受較為困難;資源整合和外部協調難度大等。如何通過數字技術的優勢解決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難題,仍然是數字文旅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
數字化基礎設施是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先決條件,加快文旅產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刻不容緩。一是廣西區域及城鄉之間數字化發展不平衡。廣西14個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呈現“階梯性”,存在較大的“數字鴻溝”。南寧屬于第一梯隊,呈現一枝獨秀的狀態,擁有發展數字經濟的良好基礎,數字化建設發展較先進。柳州、北海、桂林屬于第二梯隊,呈現競相發展態勢,數字化發展水平與南寧市的差距在縮小。防城港市、百色市、欽州市等地市屬于第三梯隊,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相對薄弱,特別是廣西農村及偏遠地區數字化建設處于剛起步階段,直接制約著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進程。二是廣西各地景區數字化建設不完善。區內各地市經濟發展不均衡,對景區的建設投入力度、景區開發的成熟度都不同,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差異較大。
數字經濟時代,人才是研發創新的源泉,也是核心競爭力。文旅企業數字化需要一批既精通文旅行業業務,又懂數字化技術的跨界復合型人才作為中堅力量領軍行業發展“。數字+文旅”新領域的運營人才需求最大。一是區域人才需求不平衡。與國內其他發達地區和城市相比,廣西對文旅產業數字化人才的需求較弱。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崗位招聘數量為1.8萬個,遠遠低于全國9.8萬個平均數,廣西壯族自治區數字經濟領域平均薪酬為8140元/月(數據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信息中心,http://gxxxzx.gxzf.gov.cn/jczxfw/dsjfzyj/t11858077.shtml)。薪資水平不高直接導致廣西對數字經濟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強。二是數字文旅人才培養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廣西針對數字文化產業進行人才培養的教育或培訓機構較少,大部分文旅產業從業者都是邊干邊學。有些文旅企業重人才吸引,輕人才培養,還有些企業重數量輕質量,加劇了人才隊伍的不穩定性,使人才積累功能弱化。另一方面,廣西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校數量較少,而且大都以高職院校為主,較少開設數字運營管理類相關課程。有的高校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不清晰;有的高校重理論教學,輕實踐訓練,校企聯合培養不足;有的高校缺乏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難以培養出“數字+文旅”的復合型人才。
數字文旅平臺線上用戶的人數和規模都在不斷擴大,文旅企業雖然在不斷提供新興產品,但能打動人心的高品質數字文旅產品供給不足。廣西部分地市的文旅企業未能把握數字文旅發展的重心,出現片面追求高科技的短視現象,未精心規劃布局,僅著力于讓文旅業態實現與直播、短視頻等多媒體平臺的合作推廣,或者使用酷炫的技術、華麗的場景吸引觀眾眼球。只有融合先進數字技術深挖歷史文化、紅色資源,才能打造出更多極具特色性、多樣性、文化性的文旅產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線上旅游的需求。此外,文旅企業線上文旅產品同質化、產品發展的不成熟、線上旅游服務功能的不完善、數據零碎化等一系列問題不斷涌現。
數字化與傳統化正在博弈和較量,多方精準發力、創新發展理念,才能有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際上,一方面,政府政策支持有待加強。數字文旅產業需要政策引導和大量資金支持。目前,政府在頂層設計上缺乏對數字文旅產業發展的戰略規劃、金融財稅支持力度不夠,政府引領多部門和多領域協同發展機制尚未健全,這些都阻礙了文旅產業的數字化發展。另一方面,政策落實落地有待提升。有的文旅企業落實政策時存在偏差,為追求績效,盲目上馬項目,缺少全局精細化運營,花費重金投入華而不實的硬件設施,甚至將各類App數字化平臺建設就認為等同于實現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歸根到底,數字文旅發展要因地制宜,體現地方特色,有針對性地促進政策的落實落地,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新發展理念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指揮棒、紅綠燈。廣西文旅產業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構建循環發展新格局,才能更好地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創新發展著眼于解決廣西文旅產業發展動力問題,讓創新成為發展的原動力。一要打破思想的藩籬,勇于創新。廣西是經濟欠發達的邊疆民族地區,在發展理念上勇于敢于善于創新的魄力不足。廣西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發展成效顯著,但發展時間較短,個人、企業、政府在接受新生事物和創新體制機制方面都存在不足。只有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發展,促進行業跨界融合,創建一批站得住、叫得響的品牌,才能提高文旅產業發展無限續航能力。二要創新發展數字文旅業態,激活行業發展新動能。文旅產業緊緊抓住數字技術發展新機遇,培育新業態,不斷釋放新興消費潛力;政府大力引導企業研發和利用數字技術,激發“雙創”活力,打造全產業鏈的文旅產業新模式,深化文旅產業供給側改革,擴大優質文旅產品供給,為文旅產業發展增添新動能。
堅持協調發展著眼于解決廣西文旅產業發展不平衡問題,實現文旅產業數字化持續健康發展。一要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廣西各地市加快文旅產業的數字化發展,夯實數字文旅發展根基,讓數字技術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中發揮最大效能。二要培養數字化文旅人才。選擇部分高校作為試點,開設數字化與數字技術應用的相關課程,重點培養“數網智”人才,提升人才數字化思維能力。高職院校應狠抓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不斷提高數字化技能實訓能力。文旅企業、行業協會及政府健全完善數字化人才引進和培養的相關政策,進一步吸引和招攬數字化人才。三要促進區域內文旅均衡協調發展。政府應嚴格精準規劃,統籌全區旅游發展和景區建設,打造各類“云端化”合作平臺,發揮數據價值最大化,促進區域及城鄉之間文旅融合協調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著眼于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讓綠色成為永久底色。一要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廣西有著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可以用“老、少、邊、山、海、壽”六字來概括,必須牢牢把握自然和文化的“綠水青山”,發揮生態優勢金不換,創造出更多的“金山銀山”。政府和企業要將數字技術、數據要素及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打造獨特的綠色文旅IP品牌,提升文化旅游產品質量和檔次,實現保護和價值再創造的聯動,實現自然和文化共榮。二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政府應當突出綠色低碳,對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的綠色發展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創新“生態+文旅”發展模式,努力把生態優勢轉換成發展優勢,繼續打造“壯美廣西“”非遺廣西”等品牌,進一步推動旅游景區建設數字化體驗和運用數字化技術建設民族文化遺產虛擬活化空間。
堅持開放發展著眼于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繼續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實現文旅產業數字化的繁榮發展。一要積極擴大引強,發揮“頭雁”效應。數字文旅企業積極研發利用數字技術,打造數據和流程良性循環,提高企業“數網智”水平,實現企業降本增效,打造以數字文旅龍頭企業為引領的產業鏈。文旅產業積極利用農業、工業、服務業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場景,實現產業深度融合,創造出新業態、新模式。政府應當促進區域及城鄉的全域協同發展,全力打造特色小鎮、研學旅行、全域旅游等。二要發揮區位優勢,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政府應當促進“兩灣聯動”,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降本補短板,形成核心競爭力。廣西積極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在開放合作中形成特色鮮明的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政府緊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契機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大機遇,深化與東盟的合作,發揮合作前沿中心地帶優勢,促進跨境經濟和文旅產業發展。持續擴大開放發展,加強廣西與東盟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多元素共振,深耕云上東博會平臺,持續助力中國—東盟文旅合作與發展。
堅持共享發展著眼于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讓文旅產業數字化賦能民生,實現共享發展。一要強化文旅公共服務頂層設計,加強數字化平臺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廣西應著力提升景區的數字化建設與治理,推進“一鍵游廣西”數字文旅平臺的建設及宣傳推廣,為人民提供豐富高品質的文旅產品和服務,讓人民共享數字文旅發展成果,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旅獲得感和幸福感。二要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打造特色文旅產品。廣西應當因地制宜,依托獨有的文旅資源,創新經營思路,創新營銷策略,創新體驗模式,深度挖掘景區歷史文化內涵,推動景區文藝展演常態化,注入其創意文化,創新表達方式,全力打造豐富多彩的旅游業態和多元的文旅產品。同時,積極開拓營銷新模式新渠道,加快文化和旅游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引領帶動全區旅游業不斷發展升級。三要統籌抓好民生工作,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重點抓好農民的生活品質,要加快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融合發展,加快智能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區人民。
綜上,面對復雜的發展環境,廣西文旅產業發展應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數字化為抓手,努力融入并推進數字化發展,通過創新文旅新業態、夯實文旅發展根基、構建雙循環格局等措施,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