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月30日報道,原題:旅游業反映地緣政治,隨著中國重新開放,我們將看到澳大利亞的感受中國重新開放可能是這個超級大國與澳大利亞關系的試金石5澳國立大學研究員本杰明說:“對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來說,中國是國際學生和游客的重要來源。”中國重新開放后,澳各地旅游運營商正看到巨大的貨幣價值。不過,現在基本上要從零開始。剛剛過去的澳網就是個縮影。中國人曾在大滿貫門票的國際市場上排名前五(如圖)。而今年的公開賽,中國人幾乎沒出現。
中國優化防疫措施后,像克里斯汀?張這樣的旅行社從業者正急切盼望 中國旅游市場反彈。她說中國仍是關鍵 市場,不會被其他市場取代。澳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疫情前中國游客在澳的平均花費是美英等國游客的數倍。.張位于墨爾本的旅行社正為中國游客重返-澳大利亞做準備。但她所在的旅游業又遇挫折。中國已宣布將恢復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團隊游,公布首批國家名單,澳大利亞不在其中。但名單不一定表明兩國關系仍處于危險水域。澳國立大學學者宋文笛說:“澳大利亞應有耐心……中澳關系可以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本杰明則將目前的澳中關系描述為正從貿易關系破裂中恢復。
牡蠣養殖場和旅游景點運營商賈斯汀回憶起澳中簽署自貿協定后的幾年里,他的牡蠣養殖場生意達到頂峰。絡繹不絕的旅游大巴停在農場餐館前,農場周圍還豎起中文廣告牌。另一位旅游業經營者羅布也在期待中國這個重要市場,“澳前任政府確實令對華貿易變得艱難,但新政府正在努力……不僅是旅游業,還有龍蝦等其他行業。”
除了地緣政治,未來中國旅游市場對澳大利亞的影響,還取決于經濟。澳方最近預測稱,到2026年中國旅游市場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張說:“如果能回暖,這個市場將是巨大的,這對澳旅游業來說將是利好消息。”▲(作者艾米莉亞?特宗,劉長煌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