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煜,趙晉芳,張 濤,楊 帆,張 宇
1.山西醫科大學計算機教學部,山西 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3.山西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教育部統計顯示,2022 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 計達到1 076 萬人,同比增加167 萬人,其規模和數量均創歷史新高[1]。有學者指出,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由于就業認知水平有限,不能有效把握就業機會,需要適當調整職業期望,不斷尋求新的就業機會[2]。職業期望又稱職業意向,是個體對某種職業的渴求和向往,屬于個性傾向性范疇,是職業價值觀的外化[3]。職業期望直接影響畢業生對職業的選擇,對其日后從事職業活動有重要意義,進而影響其今后的生活。不合理的職業期望導致大學生無法做出更好的職業選擇,以至影響其以后的職業發展[4]。為緩解就業難的問題,需指導大學生改善職業期望。鑒于職業期望對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探索職業期望的影響因素顯得尤為重要。主動性人格是影響職業期望的一個重要內在因素,最早是由Bateman 等[5]提出,在研究組織行為時,是指個體采取積極行動克服各種障礙和困難以影響周圍環境的行為傾向。具有主動性人格的個體喜歡挑戰現狀,會為自己創造條件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角色,他們善于尋找和抓住機會,能夠積極大膽地采取行動,實現職業期望[6]。核心自我評價作為重要的人格特質,可以預測職業期望。核心自我評價是指個體對自身能力和價值做出的最基本的評價,它可以潛意識地影響個人對自己的感知與看法[7]。具有高主動性的個體對其自身的能力與價值有積極、肯定的認識,核心自我評價得分就會越高,其職業期望也會越大。一些研究還表明,主動性人格與生涯適應力存在著密切的正向因果關系[8]。生涯適應力是指個體在職業變化或職業情境中對可預測的職業任務、職業角色和不可預測的職業問題所做的準備。它從生涯關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4 個方面具體化了生涯適應力的內容[9]。Savickas 等[9]將其定義為“個體準備好應對可預測的工作任務和角色以及工作變化引起的不可預測的自我調整”。生涯適應力作為一種重要的心理資源,影響個體職業生涯變化與發展[10],是個體獲得職業成功的重要因素[11],會影響其就業[12]、晉升等[13],對個體的職業期望產生積極的影響。以往研究發現,具有強烈主動性人格的個體更具探索性和包容性,對不確定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容易積累更強的生涯適應力,對挑戰性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也更善于發現和捕捉機會,這有利于創業傾向的形成[10]。已有研究也證明,具有更高主動性人格的大學生具有更強的生涯適應力[14]。因此,生涯適應力可能影響職業期望。有研究發現,核心自我評價可以正向預測生涯適應力[15]。核心自我評價較高的個體有更好的生涯適應力[16]。因此,本研究在主動性人格與職業期望研究的基礎上,引入核心自我評價與生涯適應力這兩個變量,以某高校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來初步剖析其主動性人格、核心自我評價、生涯適應力和職業期望四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嘗試揭示主動性人格對職業期望的內在作用機制,希望為高校大學生制定正確的職業期待,選擇正確的職業道路提供一定的借鑒。同時提出以下4 個假設:①主動性人格正向預測職業期望。②主動性人格通過核心自我評價正向影響職業期望。③主動性人格通過生涯適應力正向影響職業期望。④主動性人格通過影響核心自我評價,進而影響生涯適應力,最終對職業期望產生正向預測作用。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某醫學院校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等專業的學生483 人,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課堂集體測試。其中女341 人,男142 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主動性人格量表[17]、核心自我評價量表[18]、生涯適應力量表[19]以及職業期望量表[20]進行測評。各個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926,0.894,0.908 和0.897。測評前向學生解釋研究目的,強調自愿、匿名和真實等原則。采用手機掃描問卷星二維碼,課堂集體測試。測試過程持續大約15 min,共測試508 人,排除回答時間極短等不合格問卷,獲得有效問卷483 份,有效率為95.08%。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和PROCESS 4.0進行數據錄入、整理和分析,對本研究的關鍵變量分別進行統計描述、共同方法偏差檢驗、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和中介效應分析。
2.1 共同方法偏差 本研究中使用自陳報告法收集數據,可能會導致共同方法偏差,雖然在施測過程中進行了必要的控制,如匿名和數據的控制使用等,但為了進一步提高研究的準確性,使用Harman 單因素檢驗方法對所有項目進行未旋轉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有10 個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第1 個公因子解釋了總變異的25.73%(低于40%),表明本研究不存在嚴重共同方法偏差問題[20]。
2.2 大學生主動性人格、核心自我評價、生涯適應力和職業期望水平 依據主動性人格、核心自我評價、生涯適應力和職業期望量表的評分標準結果見表1。

表1 大學生主動性人格、核心自我評價、生涯適應力及職業期望量表得分情況(n=483) 單位:分
2.3 相關性分析 對主動性人格、核心自我評價、生涯適應力和職業期望量表得分進行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任意兩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2 大學生主動性人格、核心自我評價、生涯適應力和職業期望量表得分的相關性分析
2.4 回歸分析 以核心自我評價作為因變量,主動性人格作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回歸系數為0.358,有統計學意義(P<0.001),主動性人格可以正向預測核心自我評價,可以解釋核心自我評價27%的變異量(R2=0.270)。將生涯適應力作為因變量,主動性人格和核心自我評價作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偏回歸系數分別為0.329 和0.722,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主動性人格和核心自我評價對生涯適應力均有正向預測力,二者共可解釋生涯適應力53.9%的變異量(R2=0.539)。將職業期望作為因變量,主動性人格、核心自我評價和生涯適應力作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回歸系數分別為0.156(P<0.05)、0.216(P<0.05)和0.350(P<0.001),主動性人格、核心自我評價和生涯適應力對職業期望均有正向預測力,三者共可解釋生涯適應力19.5%的變異量(R2=0.195)。

表3 主動性人格、核心自我評價、生涯適應力和職業期望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2.5 研究假設模型的檢驗 為探究核心自我評價和生涯適應力在主動性人格和職業期望中所起的作用,采用Process 模型6,Bootstrap 重復抽樣5 000 次,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效應分解表
表4 結果顯示,主動性人格對職業期望影響的總效應量為0.440,Bootstrap95%CI 為[0.331,0.548],不包含0,有統計學意義;直接效應量為0.156,Bootstrap95%CI 為[0.025,0.288],不包含0,有統計學意義;3 條間接路徑的總效應量為0.283,Bootstrap 95%CI 為[0.193,0.377],不包含0,有統計學意義。其中直接效應的效應占比為35.5%,間接效應的效應占比為64.5%。路徑1、路徑2 和路徑3 所對應的效應量分別為0.077,0.115 和0.091,Bootstrap 95%CI 均不包含0,3 條間接路徑的效應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將3 條間接路徑的效應進行多重比較,結果顯示,路徑1 與路徑2、路徑1 與路徑3 以及路徑2 與路徑3 的效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主動性人格、核心自我評價和生涯適應力對職業期望的線性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即大學生的核心自我評價和生涯適應力水平相同時,其主動性人格得分越高,職業期望也越高,驗證了本研究假設①。原因可能是:具有主動性人格的個體,其行為意圖較強烈,相對較少受到外部環境的約束和影響,即使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也會主動出擊,直至達到自己的職業期望。本研究結果中,路徑1 具有統計學意義,即主動性人格可以通過核心自我評價影響職業期望,驗證了本研究假設②。具有高核心自我評價的大學生更能準確地確定其職業定位,并設定更高的職業探索目標和任務[21]。研究顯示,具有主動性人格的個體可以激發核心自我評價的內部自我驗證機制,獲得更高的核心自我評價[23]。研究結果中,路徑2 具有統計學意義,即主動性人格可以通過生涯適應力影響職業期望,驗證了本研究假設③。Tolentino 等[13]研究顯示,靈活調整目標的人有更強的適應動機。當面臨職業生涯變化時,主動性強的個體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和目標,以盡快適應當前的形勢;同時,這種自我調整能力和積極性又可以使個體在適應的過程中產生某些特定的行為或行為傾向,如適用于多種環境下的生涯規劃和職業探索[24]。因此,主動性人格可以通過提高生涯適應力,進而提高個體的職業期望。研究結果中,路徑3 具有統計學意義,即主動性人格可以通過影響核心自我評價再影響生涯適應力進而影響職業期望,驗證了本研究假設④。有研究表明,主動性人格可以通過核心自我評價對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產生影響[25]。主動性人格傾向強的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更具有進取心,克服不利因素,創造條件。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將獲得更大的自信和自豪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同時促進個體的核心自我評價,使個體能在各種環境下保持情緒的穩定性,進而保證學習效率和績效,表現更強的適應力[23]。總之,主動性人格可通過影響核心自我評價來影響大學生生涯適應力。同時,生涯適應力提高后,職業期望也會得到相應改善。因此,大學生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主動性人格,重視核心自我評價與生涯適應力在改善職業期望方面的重要意義,從而建立良好的職業規劃,實現自我職業價值。
大學生主動性人格可以正向預測職業期望;主動性人格也可以通過核心自我評價或者生涯適應力對其職業期望產生作用;同時,主動性人格還可以通過影響核心自我評價,進而影響生涯適應力,最終對職業期望產生正向預測作用;本研究進一步擴展了大學生主動性人格影響職業期望的理論模型,并為增強大學生職業期望提供了實證支持和理論依據,進而為促進大學生成功就業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