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勇,魏雅琪,文倩倩,賈曉潔,杜彩鳳,侯江淇
1.山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山西 030619;2.山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及人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改變,以基礎護理為主的傳統護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病人個性化、人性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1]。目前,人文護理廣泛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文護理的本質是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2]。美國人文護理專家在19 世紀60 年代—70 年代就已提出“人文關懷是護理學的本質”[3]。“以人為本,關懷整體生命健康”的人文護理理念得到了人們的認同[4]。人文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應用所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為病人提供專業醫療服務的同時貫徹人文關懷。中醫護理是我國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屬性是中醫護理的最大特色[5],將中醫護理應用于臨床,符合當代護理發展的需求。中醫人文護理理念已得到醫護人員的認可,但中醫人文護理的構成要素尚未形成共識。本研究通過文獻研究、專家函詢編制問卷,以山西省醫院護士及醫學院校師生為研究對象,研究中醫人文護理的構成要素,以期為醫療機構和醫學院校中醫護理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1.1 問卷編制
1.1.1 文獻研究 以“中醫”AND“人文”為檢索詞,對中國知網2011 年1 月—2020 年12 月相關文獻進行檢索,共檢索文獻2 494 篇,通過瀏覽題目與摘要、閱讀全文,最終納入101 篇文獻。利用MAXQDA 2020 軟件提取與中醫人文護理相關的核心詞匯707 個,依據頻次高低進行排序,經課題組內部討論,將體現同一內涵與意義的關鍵詞進行合并匯總,形成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問卷。
1.1.2 專家函詢 采用德爾菲專家法,邀請人文學領域和中醫護理領域的權威專家對形成的問卷進行函詢,全面分析中醫人文護理的構成要素,確保調查問卷科學合理。
1.2 預調查 問卷條目的認同度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1 分為“非常不贊同”,2 分為“不贊同”,3 分為“一般”,4 分為“贊同”,5 分為“非常贊同”,得分越高說明被調查者對問卷條目越認同。問卷包括一般社會學資料(8 個條目)和問卷調查(39 個條目)兩部分,共47 個問卷條目,同時設置1 個開放式條目。共發放問卷80 份,收回問卷77 份,根據問卷反饋結果,刪除開放性條目、壓縮問卷條目、簡化問題,最終形成29 個條目的調查問卷。
1.3 正 式 調 查 2022 年2 月—2022 年4 月,隨 機 抽 取山西省內的醫院護士及醫學院師生為調查對象進行線上問卷調查,共發放835 份問卷,收回問卷835 份,剔除2 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833 份,問卷回收率100.00%,有效率99.7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 進行統計分析。問卷的信度與效度檢驗采用同質性信度與探索性因子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 問卷信度、效度檢驗
1.5.1 信度檢驗 采用同質性檢驗,通過計算Cronbach's α 系數反映問卷內部的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0.7 表示內部一致性高[6],中醫人文護理問卷構成要素的認同度信度系數為0.932,表明問卷的信度高。
1.5.2 區分度 按得分高低排序,前27%和后27%分別作為高分組與低分組,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均P<0.05,t>3,表示問卷題目區分度好。
1.5.3 效度檢驗 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KMO值為0.983,KMO 值取值范圍為0~1,越接近1 表明問卷的效度越好。球形檢驗顯示,P<0.05。經信度(同質性)與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檢驗得出,問卷的一致性、穩定性好,結構合理。
2.1 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 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歸納為人文理念(條目1~7,16,28)、人文實踐(條目8,10,12,14,17,18,25)、人文環境(條目9,13,15,19~21)、中醫護理人文理念(條目11,22~24,26,27,29)4 個維度共29 個條目,歸屬25 個要素。人文理念包括慎獨精神、平等護患關系、尊重、親切友好、仁愛、責任心、耐心、以人為本8 個要素;人文實踐包括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健康宣教、養生調護、情志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病情觀察7 個要素;人文環境包括中醫文化自信、自然環境、社會環境3 個要素;中醫護理人文理念包括中醫護理專業知識、辨證施護、治未病理念、“中和”精神、整體觀念、七情致病、三因制宜7 個要素。
2.2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共833 人,其中男106 人,女727 人;在職護士229 人,在校學生584 人,在校教師20 人;專科17 人,本科731 人,研究生85 人;工作單位:醫院229 人,醫學院校604 人;在職護士單位類別:西醫醫院106 人,中醫醫院123 人;在職護士醫院級別:三級醫院208 人,三級以下醫院21 人;在職護士及在校教師工作年限:<5 年126 人,5~10 年30 人,10~15 年48 人,15~20 年30 人,>20 年15 人;在 職 護 士 及在校教師職稱:初級154 人,中級78 人,高級17 人。
2.3 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認同度 問卷得分為(4.31±0.03)分,各條目得分均>4 分,表明被調查者對中醫護理構成要素各條目高度認同。見表1。

表1 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認同度 單位:分
2.4 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的分層分析 調查對象對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的認同態度受其來源單位及身份的影響。統計結果表明:不同單位調查對象在人文理念、人文環境方面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身份人群對人文理念、人文實踐以及人文環境的認同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的分層分析(±s) 單位:分

表2 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的分層分析(±s) 單位:分
項目護士及教師職稱(n=249)人數154 78 17護士工作醫院級別(n=229)208 21護士工作單位類型(n=229)106 123身份(n=833)229 20 584工作單位(n=833)分類初級中級高級F 值P三級三級以下t 值P西醫醫院中醫醫院t 值P護士教師學生F 值P醫院醫學院校t 值P 229 604中醫護理人文理念29.660±7.531 30.400±7.515 30.000±9.186 0.245 0.783 30.400±7.168 28.140±8.002 1.363 0.174 29.920±7.909 30.430±6.673-0.526 0.600 30.200±7.259 26.650±10.659 29.890±6.890 2.295 0.101 30.200±7.260 29.780±7.058 0.752 0.452人文理念35.670±6.822 34.810±8.583 34.180±10.376 0.520 0.595 35.610±7.241 36.290±4.671-0.421 0.674 35.460±7.828 35.850±6.309-0.41 0.682 35.670±7.040 31.050±12.322 34.580±7.760 4.061 0.018 35.670±7.040 34.460±7.963 2.013 0.044人文實踐35.060±7.218 34.720±8.545 33.590±10.253 0.283 0.754 35.210±7.526 35.240±4.625-0.019 0.985 35.200±7.762 35.220±6.91-0.022 0.982 35.210±7.301 30.750±12.122 34.280±7.736 3.520 0.030 35.210±7.301 34.160±7.931 1.736 0.083人文環境26.290±5.118 26.330±6.060 24.820±7.971 0.544 0.581 26.560±5.267 25.810±3.642 0.635 0.526 26.270±5.884 26.670±4.412-0.588 0.557 26.490±5.138 22.900±9.262 25.660±5.871 4.305 0.014 26.490±5.138 25.570±6.023 2.045 0.041
3.1 中醫人文護理在現代臨床護理中的重要性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以病為本”的護理模式逐步向“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轉變。人文護理是臨床考核的重點之一[6]?,F代臨床護理強調“整體人的生命價值”的人文關懷理念[7],中醫人文護理理念與目前臨床護理理念一致。中醫護理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注重“整體觀念”,認為人是一個整體,與自然、社會相統一,要對病人進行個性化護理[8]。要求護士在掌握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具備一定的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和知識,要求護士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嫻熟、善于思考、敢于創新、富有同理心,摒棄只為疾病服務的思想,培養護士成為一名綜合發展的中醫護理人才。將中醫人文護理應用于現代臨床護理,為病人提供多樣化的護理服務,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促進護患關系的良性循環,促進中醫優質護理服務的人性化,這是護理事業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9]。
3.2 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分析 本研究通過對山西省內醫院護士及醫學院校師生進行調查,最終總結出4 個維度25 個構成要素的中醫人文護理構成要素。調查顯示,不同身份調查對象的人文實踐維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身份、不同單位調查對象的人文理念、人文環境維度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中醫護理人文理念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分析不同調查對象身份人群在人文理念、人文環境維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原因可能為:①所處環境不同。我國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偏重專業技術教學,人文素質教育被相對“邊緣化”,一定程度上導致師生人文素養缺乏[10];醫院重視優質護理服務,管理者制定相關政策,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文意識,要求護士將人文意識滲透到臨床護理工作中去,臨床護士將人文護理意識融入實踐中。②學歷層次不一。醫學院校教師的學歷多高于醫院護士、醫學院校學生,學歷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可能存在差異。此外,本研究調查的醫學院校教師部分為非醫學專業,存在對中醫人文護理的認知偏差;③所接觸人群的差異。醫學院校師生接觸人群主要為健康人群,其對中醫人文護理的理解停留在理論層次;醫院護士作為臨床一線工作者,以病人為中心,關注病人的疾病護理、心理護理以及家屬的心理護理等。護士對中醫人文護理的理解除專業知識以外,還有從臨床實踐中獲得的啟發。本研究所調查人群在中醫護理人文理論方面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中醫護理人文理念的7 個構成要素,即中醫護理專業知識、三因制宜、辨證施護、治未病理念、“中和”精神、整體觀念、七情致病均得到了人們的認可。這7 個要素皆立足于中醫基礎理論,以整體觀念與辨證施護為特色[11],強調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統一整體,秉《內經》“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說,在疾病早期就應及時干預,以達“未病先防”之旨[12],在具體護理過程中,根據時令、地域、體質的不同而變化施護方式,即“三因制宜”。中醫認為百病之始生,或生于陰,或生于陽,皆陰陽失衡而疾病之作焉,故以“中和”思想為指導,誠“陰陽一調百病消”之意。邪之所生,尚有表里之別,外感六淫者,從外而得,內傷七情者,由內而生。綜上,這7 個要素以整體觀念為生理觀,辨證施護為治療措施,辨證之依據皆因中和為要,施護之機,詳察三因,防疾病于未然,截疾病于扭轉,所謂治未病而已,據形神一體而有七情內傷之說。
3.3 中醫人文護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護理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中醫人文護理的前提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13]。結合本研究結果,建議今后醫學院校護理專業教學中應融入中醫人文護理理念。學校在建設人文環境的同時,要完善護理專業人文素養課程體系。目前,醫學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人文素養課程界定模糊,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較為片面,部分停留在護理禮儀、護理美學等層面,應該讓學生真正了解護理的人文理念、人文精神等更深層次的內容[14]。由于人文護理課程多為選修課,在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比相對較低,導致師生對人文類課程的重視程度低,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人文品質的培養,引導教師提高人文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將人文素養滲透到學生的課堂中。
本研究僅以山西省醫院的護士及醫學院校師生為調查對象,調查范圍較小,后續的研究將擴大調查對象的范圍,把病人納入其中,豐富中醫人文護理的構成要素。護理人員是推動健康中國實施的重要力量,加強優質護理服務需要持續提高護理人員的人文能力。堅持以人為本,優化中醫護理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備中醫護理知識和技能的中醫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