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妮
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省婦幼保健院),山西 030006
雙胎妊娠屬于高危妊娠,對于高齡或合并其他危險因素的孕婦尤其如此,妊娠過程中極易出現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期高血壓、子癇、胎兒發育異常、胎兒早產等[1]。近年來,隨著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及“二孩”“三孩”政策的實施,雙胎妊娠逐年增加。相關研究顯示,截至2019 年,我國雙胎妊娠率由2002 年的0.67%~1.59%上升到3.69%[2]。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糖代謝正常,妊娠期才出現空腹血糖異常或糖耐量異常,是孕期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3]。因而,孕婦雙胎妊娠過程中合并糖尿病屢見不鮮,該合并癥的出現不僅會增加不良圍生結局風險,如孕產婦感染、胎兒生長受限、巨大兒、早產、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4],還會給我國的衛生保健工作帶來巨大挑戰[5]。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各種原因所導致的新發殘疾兒童80萬~120 萬人,占出生人口數的4%~6%[6]。妊娠期糖尿病最重要、最經濟的治療手段是飲食管理[7],提高對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飲食管理和血糖監測的重視[8],可有效減少母兒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并極大限度減輕我國的衛生保健負擔。但是不可否認,目前我國對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的飲食管理仍存在不足之處,如對孕婦飲食現狀和護理需求的研究仍不夠深入、數字網絡平臺中的飲食指導內容不夠全面、合理等。因此,本研究通過質性研究方法,深入調查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飲食管理的真實體驗及現狀,并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建議,旨在為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的飲食監管與指導提供理論依據,并有針對性地幫助孕婦應對妊娠期飲食管理和血糖控制困難的問題,從根本上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巨大經濟負擔。
1.1 一般資料 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在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門診建檔并進行規律產前檢查的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的雙胎孕婦;②孕周≥28 周;③意識清楚,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④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妊娠期并發癥或合并癥的孕婦;②不能配合調查。樣本量以訪談主題達到飽和為準[9],遵循知情同意原則,遵守保密原則,當事人稱謂以數字代替。最終訪談了12 例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訪談對象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訪談對象一般資料(n=12)
1.2 研究方法
1.2.1 擬訂訪談提綱 基于文獻復習并結合研究目的擬訂訪談提綱,通過對2 例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進行預訪談修改訪談提綱,最終訪談提綱如下。①您怎么看待妊娠期糖尿病,對其了解有多少?②您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后對飲食結構變化最主要的感受或體驗有哪些?③血糖控制效果如何?④您改變飲食習慣的動力是什么?⑤您希望得到怎樣的幫助?
1.2.2 明確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對受訪對象進行訪談。訪談前與受訪者約定訪談時間、地點并告知其研究目的、訪談流程,向其承諾所收集的資料僅用于本研究,對其個人信息嚴格保密,并獲取知情同意。由2 名訪談經驗豐富的研究者同時進行訪談,參照訪談提綱,層層深入,其中1 人進行提問,另1 人記錄,通過錄音和做筆記的方式記錄訪談內容,同時注意觀察受訪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訪談過程中,研究者保持中立并使用傾聽、提問、重復等交談技巧,避免使用任何誘導訪談對象的語言,不對訪談內容進行對、錯或傾向性評價,不輕易打斷對方,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訪談時間為30 min 左右,訪談后及時轉錄。
1.2.3 確定資料分析方法 訪談結束后24 h 內由2 人獨立將錄音內容整理為文字資料,按訪談順序進行編號,對訪談資料進行記錄并保存。對研究轉錄文稿運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10]分析。①反復閱讀訪談資料;②對資料進行詳細分析,篩選有意義的陳述;③對反復出現的觀點進行編碼,構建意義單元;④對所有意義單元進行推敲、反思與想象,形成聚類主題雛形;⑤對形成的主題進行詳細描述;⑥將類似的主題反復進行比較,形成最終主題;⑦將最終形成的主題返回給訪談對象,驗證內容的真實性。
2.1 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飲食管理體驗
2.1.1 飲食控制效果不佳 一些受訪者描述在妊娠期難以控制飲食,導致血糖控制不佳。P2:“懷孕后常感覺到很餓,一餓就想吃東西,經常吃很多水果、餅干、點心。”P9:“我很愛吃西瓜,稍微多吃一些血糖就會升高,太難控制了。”P11:“我怕孩子營養不良,沒人監督的時候,總想多吃一些水果、蔬菜”。
2.1.2 擔心會導致并發癥 受訪者均是采取輔助生殖技術的高齡孕婦,合并糖尿病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風險增大,部分孕婦害怕因飲食控制不佳影響胎兒發育或導致早產、新生兒低血糖、孩子或自己患糖尿病等。P1:“不知道吃的營養夠不夠,孩子會不會長好。”大部分受訪者均表述了對早產的擔憂。P4:“我不確定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怕一吃多血糖就高了。”P8:“得了糖尿病以后,其實最擔憂的就是早產,很多雙胎都是早產的,所以就會很小心地吃東西,一些糖分高的食物就不敢多吃了。”P5:“怕早產,聽說雙胞胎很容易早產,擔心孩子沒發育好就早產了。”P10:“擔心早產,怕寶寶營養不夠,又擔心血糖控制不好。”部分孕婦擔心自己或孩子未來會發展成2 型糖尿病。P2:“我媽媽就有糖尿病,就怕孩子以后也會患糖尿病。”P5:“以后寶寶也會有得糖尿病的風險,我也想好好控制住血糖”。
2.1.3 社會支持很重要 多數孕婦表示,醫生、家人、朋友及網絡媒介為飲食管理帶來諸多幫助,特別是家屬的關心和鼓勵增強了孕婦的信心。P2:“醫生特意告訴我要嚴格進行飲食管理,告訴我具體的飲食標準和合理的用餐時間,幫助我調整飲食結構。”P5:“家人給了我不少關心,讓我心情比較舒暢,壓力沒那么大了。”P3:“同事會給我分享許多經驗,還會送我一些粗糧。”P6:“通過抖音和小紅書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讓我也了解了更多關于飲食管理的知識,同時也緩解了一些焦慮和壓力。”P4:“我婆婆知道我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后很少買甜食了,做飯也會清淡一些,平時也會提醒我監測血糖。”P12:“我經常會問醫院里面和我情況差不多的孕婦,她們是怎么應對的,也得到了很多啟發”。
2.2 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飲食管理需求
2.2.1 入院前希望得到有針對性的飲食指導 部分雙胎孕婦希望在入院前能夠得到專科護士或營養師針對性的指導,而不是僅僅得到一些簡單的飲食健康教育。P7:“為了讓兩個寶寶長到足月,整個妊娠期都在控制飲食和體重,愁啊!有個醫生專門告訴我每天吃什么就好了。”P11:“我希望有人天天監督我,否則我自己管不住自己”。個別雙胎孕婦在營養師的密切指導下順利控制飲食。P4:“按照營養師的建議,整個妊娠期各項微量元素達標,每次產檢各項指標均通過,血糖也控制得很好,不用打胰島素,我很開心”。
2.2.2 希望了解相關疾病的科普知識 絕大多數孕婦在懷孕后盲目補充營養,缺乏預防妊娠糖尿病的意識,對妊娠糖尿病的危險性認識不到位。P1:“剛開始沒想到血糖會高,只擔心孩子營養不足,就吃肉、吃各種水果。”P5:“我之前聽說過妊娠糖尿病,但是不知道應該怎么預防。”P9:“被診斷為糖尿病后擔心控制不好,害怕打胰島素,不知道怎么才能避免藥物治療。”P12:“我希望更多地了解雙胎妊娠的注意事項及合并糖尿病的科普知識,希望專家能通俗易懂地告訴我具體該怎么做,要有可操作性”。
2.2.3 希望數字網絡平臺發布更多科學知識 數字網絡平臺發展迅速,飲食信息來源混雜多樣,并非都具有科學性、可行性,導致部分孕婦盲目聽從非專業意見,部分孕婦產生焦慮情緒。P3:“看到網上說苦瓜子可以降糖,我就試試看,也不知道有沒有危害。”P6:“APP 上有些跟大夫說的不一樣,我不知道該不該試試他們的方法。”P5:“我之前有一個寶媽群,上面有些媽媽在交流經驗的時候,就看一下她們是怎么吃的,參考一下。”P6:“遇到問題,我也喜歡刷抖音,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
3.1 跟蹤隨訪是促進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飲食管理的有效途徑 研究表明,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因擔心血糖控制不佳引發更嚴重的后果希望在妊娠期得到飲食隨訪。有研究顯示,雙胎妊娠孕婦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單胎妊娠[11-12]。對于高齡孕婦來說,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項機能逐漸降低,極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有證據表明,在雙胎診斷后密切跟蹤雙胎孕婦可以有效改善妊娠期并發癥[13]。因此,雙胎孕婦應在懷孕或接受輔助生殖技術前接受糖尿病宣教,通過健康講座、隨訪,轉變孕婦錯誤的飲食觀念,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雙胎妊娠糖尿病孕婦應由專科營養師進行密切隨訪[14-15],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幫助雙胎孕婦改變不良飲食習慣、積極進行飲食和行為調整、樹立信心,緩解焦慮等負性情緒[16]。
3.2 普及專業知識是促進雙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健康管理的關鍵因素 研究顯示,孕婦診斷妊娠期糖尿病后渴望得到更多信息,特別是針對飲食結構調整和不良結局預防的知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孕婦常從網絡獲取相關信息,但信息真實性及科學性難以保證,可能會誤導孕婦甚至給其帶來壓力。因此,醫務人員對孕婦的正確指導顯得尤為重要。醫務人員具有專業的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孕婦對醫務人員信任度高,在診療過程中易接受醫務人員的指導和建議。研究表明,專業的健康指導可以提升病人的依從性和治療積極性[17]。有研究顯示,孕婦對妊娠期糖尿病知識了解越多,血糖控制得越好[18]。因此,建議醫務人員通過一對一指導、科普視頻、構建專科疾病網絡平臺等形式為孕婦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孕婦及家人對疾病本身的認知能力,加強預防意識,減輕焦慮。
3.3 家庭社會支持是幫助雙胎孕婦調節負性情緒、影響飲食決策的重要保障 家庭及社會支持會直接影響孕婦的飲食行為,能夠得到家庭支持的孕婦情緒更加穩定。Draffin 等[19]研究顯示,當孕婦不能充分監測和控制血糖時,家人和朋友給予積極支持尤為重要。孕婦因激素水平的變化,情緒敏感,特別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后心理負擔更大,容易內疚、焦慮不安,家屬應給予孕婦關愛和鼓勵,在行動上支持和幫助孕婦更好地調整飲食結構,改變飲食習慣;社交網絡平臺可針對性地發布雙胎妊娠成功案例及科學有效的飲食管理方法,為其提供專業的、個性化指導,協助孕婦應對妊娠期糖尿病帶來的擔憂,幫助孕婦控制血糖水平。
3.4 優化數字網絡平臺飲食指導內容是提高飲食管理科學性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結果顯示,雙胎孕婦普遍會使用百度、小紅書等應用程序查找飲食知識,并通過學習增強妊娠期飲食控制意識,與Han 等[20]的研究一致。目前,網絡平臺相關內容的發布者多為一些有雙胎妊娠飲食經驗者,其科學性、規范性及一致性還有待考究。因此,未來應致力于構建更具科學性和專業性的網絡平臺,逐步規范網絡平臺飲食指導內容,發揮網絡在信息傳遞中的巨大優勢,使健康飲食知識更加全面、高效地普及。
我國孕婦飲食管理仍存在一定問題,孕婦妊娠期間承受著較大的飲食管理壓力,對飲食管理知識和疾病專業知識有較大的需求。故應從我國實際出發,協調醫護人員、家屬進行多方協作,重視飲食管理,針對性地制定符合實際需要的個性化飲食方案[22],優化網絡平臺相關內容,有效減輕雙胎孕婦妊娠期身心負擔,多途徑滿足雙胎妊娠糖尿病孕婦飲食管理需求,并為我國建立最佳飲食管理模式及減輕社會衛生保健負擔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