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瑩
預算松馳表示預算編制的最終確定與最佳預算之間的差異。預算松弛主要有兩大表現形態,其中之一就是夸大了業務難度和估計所消耗資源量,另一大特點就是將與業務活動相應的預期生產經營水平進行了壓縮。兩職合一是指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由同一個人擔任,是相對集權的企業管理體制。很多研究認為公司兩個管理職位的分離會成為更好的公司領導權結構。研究認為董事會與總經理在合并兩個職位的企業管理模式下,對公司來說有很大的控制權,在這種情況下很難維持董事會的獨立性,公司的管理決定也不能得到充分的監督。因此,兩職合一與預算松弛關系值得深入探討。
對于兩職合一和預算松弛的關系,可以運用代理理論來進行分析和闡述。委托代理理論認為,無論是委托方還是被委托方,都會具有自私的一面和逐利的一面。當一個企業運用了委托代理來管理運營企業,其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時,企業的經理層能夠獲得追求個人私利的機會,從而使股東的權益受到侵犯。如果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由同一個人直接擔任,管理的權力就可能會因此過度地擴大,導致公司董事會的獨立性減少,削弱了監督的有效性,增加了代理成本。從另一個角度看,管家的功能來源于管家理論。根據這一理論,代理人以集體組織為上、持有強烈的集體主義,并且是一個可以接受和信任的個體。代理人對于企業未來健康發展的推動和引領作用,只取決于董事會是否能夠推動代理人方案的形成,保障方案的有效執行。由于向公司董事會匯報相關經營和管理資料信息的成本過大,所以兩職合一減少了信息傳送的時間,提高了溝通的質量和效率,使企業在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時迅速做出調整,為企業帶來效益。
本文中運用的代理理論研究是基于公司董事會的召集者即公司的董事長的角度,董事長擁有公司治理的決策權與執行監督權,而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掌握了公司的經營權,因此,總經理能夠對公司運作和經營的信息優勢產生影響。所以,代理理論認為,掌握經營權的公司總經理兼任董事長的話,可以控制董事會,大幅增加代理成本,降低公司的經營效率。然而,在深入地研究當前中國上市公司領導層結構和預算松弛之間的關系問題時,需要考慮到目前中國上市公司的兩個現實情況:一個是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比較集中,存在著廣泛的控股股東,企業的所有權都掌握在了控股股東手中,控股股東可以任命或親自代表企業的董事長。第二,中國公司的執行董事長并非真正的董事會主席或者召集者。董事長通常擔任公司的最高法定代表人,是公司重大執行者和管理事項的最終決策者和主要責任人,經常性地參與其經營和管理活動,并且擁有巨大的總經理任命權,在單一股東中絕對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許多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實際上就是董事長。在這種情況下,與上述的代理理論不同,兩職合一并不是過度擴張管理權力,增加企業管理上的成本,而是董事長管理權力的進一步擴展和延伸,即使兩職分離,對于總經理而言,選擇性和自主權也并不大,很多時候還必須聽命于公司的董事長。與發達國家的公司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委托代理關系不同,中國公司的委托代理關系是外部的股東和以公司董事長為經濟核心的公司內部個別人的委托代理。
此外,預算松弛具備兩個基本的前提條件:一個是預算信息不對稱,二個則是預算的參與。只要這兩種條件都存在,就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預算的松弛。由此看來,兩職合一致使董事長權力延伸但不會提高代理成本而增強預算松弛。相反,這種領導權結構能夠降低董事長和總經理的信息溝通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的程度。
針對我國的特殊背景來說,公有制是我國國有企業發展最大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最終獲得剩余收益的受益者卻不是政府。因此,政府既缺少能力,也缺少動力去監督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這就使得國有企業中內部人控制的現象變得更加嚴重。此外,國有企業比起非國有企業,在公司經營的許多方面都會受到政府和地方的行政干涉。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和轉型過程中承擔著重大的政策責任。不管是兩個職位合為一,還是兩個職位分離的領導權結構,公司管理者在經營中都有著實質性控制,但都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所以預算松弛的程度都較大。此外,國有企業實際上是一種行政和市場的混合結構,既要努力追求公司的業績,又必須充分考慮稅收、就業和社會安定等多方面。除此之外,國有企業高管(其中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執行董事長及公司總經理)關于職務的任免和業績審查,除了會因經濟等各種因素慎重討論之外,還要考慮涉及到國家政治、企業責任等很多社會影響因素。
與國企不同,非國有企業一般在產權關系的界線上十分明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主要是自己擔任公司的董事長,或者自己任命董事、高管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以便在未來進一步切實加強對公司的制度監督和嚴格控制,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目前在非國企中,各種利益沖突通常存在于企業的大股東和中小股東之間,這是非國企的核心代理問題。因此,對于分離董事長和總經理利益,以及相互制衡這類的要求,其實并不高。由此看來,兩職合一可能產生的代理問題對預算松弛造成的影響較小。
基于上述理論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三個假設:
假設1:兩職合一的領導權結構與企業預算松弛的可能性呈負相關。
假設2:針對國有企業,兩職合一對預算松弛無顯著影響。
假設3:針對非國有企業,兩職合一將降低預算松弛程度。
本文的數據均來源于公開渠道,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國泰安CSMAR系列數據庫、上市公司年報等。本論文以2003年至2018年的上市公司為樣本。
1.被解釋變量:預算松弛。一般有兩種方法來對預算松弛進行度量,李克特量表法是方法之一,但是這種問卷調查需要花費的時間較多,樣本也不全面,問卷回收率難以把握;還有一種方法是依據互聯網上公開發布的數據來度量預算松弛程度。參考了潘飛和程明的方法后,選擇了以下的度量方法:

2.解釋變量:兩職合一與股權性質。為了研究公司領導權結構對預算松弛的影響,對公司領導權結構設置虛擬變量Ndual,如果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Ndual就等于1,否則等于0。此外,為了進一步探討股權性質對兩職合一與預算松弛的調節作用,設置虛擬變量State,如果公司股權性質是國有企業,那么State等于1,否則取0。
3.控制變量。除了公司領導權結構外,還有一些因素可能影響公司的預算松弛。為控制其他因素對預算松弛的影響,參考相關文獻,選擇了資產凈利率(Roa)、企業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企業成長性(Rgrow)、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Lshr)、兩權分離度(Seper)以及高管持股比例(Mashare)。

由表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預算松弛指標平均值為1.178(中位數為1.070),表明與上年度所在行業相比,上市公司當期營業收入預算的增長率平均增長率降低了大概17.8%,另外,從中位數結果來分析可發現前者大約降低了7%。同時,從預算松弛程度的角度來看,在我們所研究的樣本里大部分的企業,其所處產業的年平均值都要遠遠高于公司營業收入預算的年平均增長率。

表1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2 國企組與非國企組的單變量檢驗

表3
表4是回歸分析結果。首先,兩職合一的回歸系數小于0,表明兩職合一對預算松弛可能性在10%水平下存在顯著負向影響,因此,驗證假設H1正確。第二,國有企業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預算松弛會受到股權性質的影響,也說明非國有企業在制定預算過程中,偏向于制定更寬松的預算。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非國有企業處在一個不穩定的外部環境中,而根據權變理論,企業可能會建立一定的松弛狀態來緩沖風險。在控制變量中,公司的規模、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預算松弛有著顯著的正向關系,高管持股狀況對預算松弛有著顯著的負向關系,這與委托代理理論的假說一致。此外,兩權分離程度、資產負債水平和收益能力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意味著這個模型對于這三者對預算松弛是否顯著的影響沒有充足的證據。

表4 兩職合一與預算松弛的回歸
1.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對預算松弛的可能性呈負相關。在目前我國大部分上市企業公司中,由于其股權相對比較集中,控股股東廣泛存在,所以公司領導結構的安排主要以控股股東的意愿為主。在控股股東存在的情況下,董事長實際上是控股股東的代表。董事長有較高的決策和控制權,能夠親自參與或負責指導總經理的經營管理。國內的上市公司并沒有真正形成類似于西方國家的獨立管理人層級,因此,兩職合一并不會增加代理成本,相反,這種領導結構會降低溝通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從而減弱預算松弛。
2.針對國有企業,兩職合一對預算松弛無顯著影響。考慮股權性質因素后,發現兩職合一對預算松弛的影響主要是非國有企業。原因可能是,國有企業的第一控股人通常是國家或當地政府,而且政府不是國有企業剩余收益的最終受益者,因而對于監督企業的職能要求,政府缺乏動力與能力,導致不管是兩職合一還是分離,董事會的監督能力都比較弱,從而對預算松弛程度的影響較小。
3.針對非國有企業,兩職合一將降低預算松弛程度。對于非國有企業,其實際控制者往往通過自己親自提名,或者自己聘請高管等各種手段合并,來實現對公司決策監督和控制。
企業管理部門應當合理安排權力結構,以減少預算松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監管部門應該重新審視要求企業普遍采取兩職分離的領導結構的政策,避免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