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早菊 張 騰 濮生財
(中共自貢市貢井區委黨校,自貢 643000)
近年來,我國城市管理制度發生了重大改變,從傳統的單位制、街居制變為社區制,這種轉變為新時代的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回應了當前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的穩定發展。伴隨著城市管理制度的改變,社區治理結構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并帶來了一些治理難題和困境,探索新的社區治理模式成為研究的熱點。社區網格化治理正是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治理模式,基本符合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社區發展的形勢。
近年來,青杠林社區始終堅持“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治理理念,以黨建為引領,積極將黨建嵌入社區網格化治理,破解了城市社區治理難題,充分發揮出城市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組織聚力的作用,實現由“管理”到“治理”的跨越[1]。
青杠林社區是自貢市貢井區筱溪街道的所轄社區,先后被評為“全國和諧示范社區”“貢井區黨建示范社區”。轄區面積1.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023人,常住人口13 079人,共4405 戶。其中,未成年人(0 ~18 歲)1980 人,占常住人口的15%;就業年齡段人口(18 ~60 歲)7741 人,占常住人口的59%;老年人(60 歲以上)3358 人,占常住人口的26%。社區黨委轄10 個黨支部,黨員433 人,社區“兩委”委員10 名。轄區內共有102 棟住宅,其中物業小區2 個(共有38 棟樓),無物業小區6 個(共有64 棟樓),另有26戶平房。轄區內有青杠林路、貢興路兩條商業街,共計323家個體戶,機關事業單位8 個。社區下設25 個居民小組,10 個網格。青杠林社區推行網格化黨建,將黨支部建立在網格上,極大地延伸了基層黨建的“觸角”,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居民和社區志愿者等相關資源的有效整合,匯聚了社區多元治理主體的力量,提升了社區自治水平。
1.科學劃分網格,實現社區黨組織全覆蓋
青杠林社區結合區域化黨建模式來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設立了10 個網格黨支部、25 個網格黨小組,所有樓棟都設置了黨員樓棟長。根據“社區建黨支部、片區建黨小組、樓棟單元黨員示范崗”的思路,積極搭建“社區黨工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示范樓棟長”四級黨建網格。
第一級黨建網格以社區黨工委為主體,發揮統籌引領作用,積極對接國家行政體系,有效統籌區域內的輿情、組織、物、事、人、地等社會管理要素,使得資源利用率最大化,更好地服務群眾。第二級黨建網格則是根據青杠林社區的特殊性進行劃分,將黨支部建立在網格之上,延伸了社區黨組織的“觸角”,有效拓展了社區黨組織的覆蓋范圍。第三級黨建網格以居民小組為劃分依據,將社區網格內的基層黨員全部納入網格內進行管理。在社區網格內,根據黨員數量設置黨小組,并引導社區基層黨員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在加強了社區各類黨員管理的同時,也凝聚了社區治理多元主體的力量。第四級黨建網格主要是根據小區樓棟設置黨員示范樓棟長,有效整合了單元網格內的片區民警、樓棟長、專業技術人員、各類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的優秀員工及社區志愿者等人力資源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打通了社區管理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2.創新社區黨建工作載體,促進黨員作用發揮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2021 年7 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創新黨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使得該項工作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黨建工作載體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面對復雜的治理情況,青杠林社區從創新社區黨組織設置、關愛教育黨員、志愿服務群眾等方面入手,通過多樣化的黨建活動形式,社區黨建工作各部分實現了有機統一,更好地融合在一起[2-3]。
3.延伸組織體系,實現服務群眾精準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取得了許多經驗成果,由過去傳統的管理理念轉變為服務理念。基層黨組織通過服務加強了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并且強調創新服務模式,以提高服務質效。為了落實好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做好群眾工作,青杠林社區主動延伸組織體系,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創新服務方式[4]。
青杠林社區探索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模式,將黨建有效嵌入社區網格化治理,搭建起了四級黨建網格社區治理體系,在拓展組織覆蓋、密切黨群關系、強化黨在基層的領導、整合網格資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健全了黨組織體系,組織覆蓋范圍持續拓展
青杠林社區以居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樹立“黨建引領、精細管理、多元參與、共建和諧”的工作思路,積極搭建網格化管理平臺,構筑四級黨建網格社區治理模式。這種治理模式構建了“社區—組—戶—人”的四級黨建網格,四級黨建網格以社區黨委為領導核心,將支部建立在網格之上作為“戰斗堡壘”,以設置網格黨小組為“神經末梢”,以基層黨員為“根系”。這樣的基層治理體系使得黨組織體系更加周密、豐富和完善,有效將網格內的黨員動員起來、群眾組織起來、人才匯聚起來,進一步發揮了黨組織在基層的政治領導、思想引領、組織優勢等方面的功能,持續擴展了黨的組織覆蓋范圍和工作覆蓋范圍。
2.夯實了黨組織的基層基礎,實現了黨對基層的全面領導
青杠林社區創新推動“網格+黨建”社區基層治理模式,社區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扮演著組織者、協調者、引領者、服務提供者和監督者的核心角色,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在網格化管理中的動員、協調和調動功能。通過黨建網格化管理,促進了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從實際出發,豐富服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對于群眾反映的重點、難點問題能夠進行綜合施策,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形成了組織引領、多元互動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也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更為充分,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穩固。
3.有效整合了網格資源,形成了多元共治合力
青杠林社區長期以來探索的四級黨建網格社區治理模式,著力構建了社區黨工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樓棟長四級治理平臺,形成了以黨建為引領、以大數據為支撐、以新媒體平臺為依托,集行政服務、公共服務、社區治理、行政監督、政府決策于一體的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并充分整合網格內各類資源,將網格內各類治理主體納入治理活動中。除了引入網格內的基層黨員這一治理主體,還積極推進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有效形成了全社區治理“一張網”,把城市社會治理與社區基層治理有機融合起來,形成了多元共治的社會合力。
青杠林社區黨建網格化治理模式的實施,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同時,還全面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有效鞏固了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是基層黨組織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和成功模式。通過對青杠林社區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模式的研究發現,新時代下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5]。
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的主體,黨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四級黨建網格社區治理模式的決定性因素。當前,在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過程中,一是黨員數量不足,工作任務繁重,由于基層事務繁雜,需要大量人力,尤其是作為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第四級黨建網格需要面臨不少棘手問題,有的單個網格較大,網格黨員聯系戶數過多,這對于基層工作人員,特別是網格黨員來說,著實是一個不小的任務量。二是部分網格黨員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面對基層繁重事務,社區資源相對不足,社區網格員的工資待遇一般較低,工作過程中也缺乏一定的物質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格黨員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增加了社區治理難度。如何增強網格黨員內生動力,提升社區網格黨建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成為新時代黨建引領社區網格化治理亟須解決的問題。
我國的社區治理起步較晚,社區自治相較于國外還不是很成熟,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也充滿著挑戰與難題。推動社區自治,必須堅持依法綜合治理,完善的政策和法律規制是社區治理管理的關鍵。青杠林社區實施網格黨建治理模式過程中,針對老舊“三無小區”成立了自治管理委員會,簡稱“自管委”。自管委在網格黨建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存在合法性問題,尤其是在機構運行和資金管理方面缺乏相關的規范制度和管理制度。一方面,自管會的成立缺乏法律依據。就目前而言,我國現行法律中并未對自管會有明確的界定,也未有相關部門進行管理,僅依靠居民自主報名、社區進行公示,即可參與到自治管理中來。另一方面,自管會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社區公共資金存在風險性。目前,青杠林社區內老舊“三無小區”的公共資金主要依靠自管會管理,缺少完善的管理機制,自管會缺少專業的指導和規范的制度,可能陷入運行管理的困境,存在社區公共資金監管風險。
社會組織是基層治理多元主體之一,在公共服務供給、民眾利益訴求表達、公共決策參與和多元治理主體關系協調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青杠林社區由于流動人口多、居住人口復雜、居民需求多元化,加之區域內市場容量小、社會資源相對匱乏,長期由單一治理主體供給服務難以滿足需求,專業的社會參與缺乏資金保障,引進社會組織較難,在滿足居民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務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區域內企業和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與公共服務供給之間的矛盾也日漸突出,這些因素的疊加間接地增加了社區治理的難度。
黨建嵌入社區網格化治理模式的有效推行,需要為其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尤其是激發網格黨員的內生動力。這離不開各方面的保障,其中就包括了人、財、物的支持。一是在人員方面,要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辦法。要加強對網格黨員的綜合考核,從紀律規范、志愿服務、組織生活、聯系群眾、社務管理等五個方面對網格黨員進行積分量化考核,嚴格控制考核總量和頻次,并建立一定的獎懲措施,從而提高廣大網格黨員的積極性。二是在財力方面,要加大基層治理投入,健全網格黨員經費保障機制。四級黨建網格集安保、消防、維穩、環保、水電等多項社務工作于一人,網格黨員、志愿者還要及時回應和幫助解決居民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等問題。對于一些兼職黨員來說,除了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要做,還要參與到社務解決中來,這對部分網格黨員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因此,要加大網格黨員的資金保障力度,給予網格黨建治理充足的經費保障。三是在物力方面,要加強陣地建設,完善網格黨建配套設施。要充分整合數據資源,引入大數據和互聯網等高新技術手段,實行社區數據綜合采集,對各種社務工作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推進社區數據資源建設,積極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網格。從人、財、物等多方面的保障來良性激發網格黨員的內生動力,有效提升網格黨員參與社區事務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做到網格黨員自覺主動地服務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
在推行四級黨建網格社區治理模式的過程中,基層黨組織要充分展現社區公眾多樣化訴求、社區公眾積極參與和社區公眾行為能動性,更多體現多元化、群眾化趨向,這就讓建設“多元化”“服務型”的基層黨組織成為必然。一要加強網格黨建工作隊伍建設,“服務型”網格黨建對社區網格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區黨委需要加強網格黨建工作隊伍建設,根據居民群眾的具體需求,以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為目標,制訂專門的培訓計劃,用好各類線下和線上培訓資源,對社區網格員開展專業化培訓,引入各類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提升居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從而形成以黨組織為引領、社會各主體共同參與的服務格局,為“服務型”網格黨建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撐。二要積極創新網格黨建服務體系,提供精細化服務。根據社區群眾多元化需求,整合社區各類資源,帶動群眾自治組織、社會化組織開展服務,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實效,使服務工作滲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有效滿足社區群眾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實現社區服務從“粗放型”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