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滄浪新城第四實驗小學校 許方紅
園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園林的類型非常豐富,包括庭園、宅園、小游園、花園、公園、植物園等,傳承與弘揚傳統園林文化,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和審美素養,提升小學生創造美好生活的動力具有重要作用。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其具有歷史悠久、景點豐富的特點,成為學生重要的實踐基地,有效豐富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形式,發展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筆者以《蘇州園林》探尋活動為例,具體談一談小學中高年級園林類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有效策略。
我國現存的各個園林都有著一定的存在歷史,探究園林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能夠讓學生感受園林的源遠流長和蓬勃的生命力,感受園林蘊含的歷史價值,體會園林的珍貴性。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通過其他人文學科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歷史文化探究經驗和歷史文化知識儲備。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追溯歷史的意識,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瀏覽網站、實地探查等方式了解園林的歷史文化,感受園林的厚重氣息,增強文化自信。這些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教師要鼓勵學生持續搜集素材、注重分工協作、盡可能地提高探究的全面性。
例如,在《蘇州園林》探尋活動中,教師可以以“園林中的歷史氣息”為主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第一小組的學生閱讀教材,“拙政園的第一任園主名叫王獻臣,原是明朝的一位高官……”“獅子林始建于元代,是蘇州園林中元代風格園林的代表……”從這些內容分析可以推斷出蘇州園林至少在元代就已經存在。第二小組的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直接搜索“蘇州園林的建造歷史”這一關鍵詞,根據網頁中“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 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從這些內容能夠認識到蘇州園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第三小組的學生在蘇州園林中實地考察,與園林工作人員交流,進一步了解蘇州園林的歷史。之后,學生可以共同匯總探究成果,得到具體的結論,體會蘇州園林的悠久歷史,感受我國傳統園林文化的源遠流長。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教材閱讀、網站瀏覽、實地探查這些方式了解關于蘇州園林的各種歷史故事,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各時期的人們對蘇州園林的熱愛,感受蘇州園林濃厚的人文氣息。由此可見,在園林主題綜合實踐活動中,歷史文化的探究應當處于先行地位,以此讓學生產生對園林文化的尊重意識,增強探索興趣。
我國園林在建筑上具有依山傍水、山環水繞、層次交疊的特點,很多地區的園林能夠充分根據地理環境因地制宜,構造出復雜多樣的自然景象。這種建筑方式讓我國的園林具有極強的空間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探險意識,引導學生通過繪制路線圖來分析園林的空間布局,在路線圖的引導下游覽園林中的各個區域,增強學生對立體空間方位的辨析能力,培養學生自信勇敢、樂觀頑強的精神品質。在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鑒數學學科中的幾何知識提高路線圖的繪制效果,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鼓勵,增強學生的探險熱情。
例如,在《蘇州園林》探尋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蘇州園林我獨行”實踐活動。通過閱讀教材,學生認識到蘇州園林中的園區具有豐富多樣的特點,包括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網師園以及其他園區,并且這些園區位于蘇州的不同地方。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我們能否設定出行路線,依次游覽這些園區?”從宏觀角度入手,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索百度地圖,定位各個園區的位置,在紙張上繪制出整體的路線圖,也可以閱讀本地區的旅游宣傳手冊,從中提取信息,標注出各個園區的位置。從局部角度入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具體選擇一個園區繪制路線圖。以拙政園為例,教師可以借鑒數學學科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做出如下引導:“拙政園的入口位于什么方位?拙政園的東南西北和其他方向分別有哪些景點?我們能否知道各個景點之間的位置關系?”學生可以帶著這些問題游覽拙政園,在游覽的過程中利用紙張做好標記,不斷豐富路線圖。比如,剛開始游覽時,標注出入口位于東南方向,入口前方是蘭雪堂和芙蓉榭;在進一步的游覽中,標注放眼亭、聽雨軒這些景點。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將理性思維與探險精神相融合,借助園林探尋活動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
我國的園林建筑與書法藝術、美術藝術、音樂藝術、古詩詞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巧奪天工的園林布置讓景區具有寧靜優美、富于變化的特點。在園林主題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園林景區與其他藝術形式和藝術知識相融合,開展多種方式的審美活動,利用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視角具體欣賞園林中的美景,感受精神的愉悅,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對美好事物的珍惜意識。這些欣賞活動的開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方式方法的提示,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和能力自主體驗。
例如,在《蘇州園林》探尋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無限美景眼底收”主題欣賞活動。留園中有很多怪石,這些石頭呈現鏤空型,具有神態各異的特點,在欣賞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做出如下提示:“這些造型的石頭能夠通過怎樣的美術方法來制作?”學生可以聯想到雕刻、鏤刻等美術手段,自主運用橡皮泥和泥土展開手工制作,仿制類似的石頭造型,體會這些石頭形象的栩栩如生。之后,學生還可以根據這些石頭發揮想象,構想這些石頭向游人招手、向游人問候的動作,感受這些石頭形象的活潑。滄浪亭中有著精巧而古樸的亭子,清澈的湖水,茂密的花草樹木,學生可以運用“五顏六色”“五彩繽紛”“清澈見底”等詞語來形容,也可以聯想“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意境優美的古詩詞。同時,教師還可以播放《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讓學生感受到園林景象的優雅與寧靜。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從藝術角度入手,充分發現園林景觀的美、感受園林景觀的美、表達園林景觀的美,形成綜合的審美素養,有效將審美教育融合于綜合實踐活動中。
雙減政策要求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擁有大量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用來參與體育運動和有趣的游戲活動,減輕學習壓力,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和體質素養。在園林主題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融入這些理念,引導學生借助園林的優美景觀展開相應的運動和游戲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理念,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效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運動方式和游戲方式具有豐富多樣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園林中的景觀特點自主發揮想象,讓學生進一步融入園林環境,獲得深厚的滋養。
例如,在《蘇州園林》探尋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健康之旅”主題實踐活動。拙政園中有著大量的荷花池,生長著茂密的荷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數荷花”活動,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數出所見到的荷花數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長時間向遠處眺望,有效緩解用眼疲勞,在荷花湖邊做眼保健操,養成良好的護眼習慣。網師園中有著很多的拱橋,拱橋上有著較多的臺階,學生可以共同展開“攀登運動”,呼吸周圍的新鮮空氣,盡情歡快的歌唱,提高肢體的柔韌性和身體耐力。在其他園林中,學生還可以展開釣魚游戲,培養專注力,有效消除煩躁情緒,與教師和同學共同探討園林中的美景,表達自己的感受,增進彼此的情感,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由此可見,園林主題的運動方式具有豐富多元的特點,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制訂方案、表達建議,讓學生借助園林中的物質實現健康生活。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學科教學的重要主題。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勞動經驗,掌握了一些勞動方法,能夠展開多種形式的勞動活動。在園林主題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環保為主題,在園林中撿拾垃圾、保護園林中的公物、美化園林中的環境,增強學生珍惜美好事物、創造美好生活的動力。這種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規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態度。在勞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共同探討勞動方法,表達在勞動中的收獲,進一步提高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效果。
例如,在《蘇州園林》探尋活動中,教師可以開展“綠色旅游”主題實踐活動。蘇州園林的各個景區都有大量的花草樹木,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制作警示牌,書寫“保護花草樹木”“禁止攀折花草樹木”等標語,并由帶隊學生手持警示牌,營造健康的旅游氛圍,增強學生遵守公共規則的意識。拙政園中有著很多的草地,草地上還有一些石砌的茶幾,學生可以檢查周圍是否存在廢舊礦泉水瓶、紙張等垃圾,若有,應及時回收到垃圾桶中。學生還可以用抹布擦拭茶幾上的灰塵。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與游客展開互動,進一步落實環保理念。比如,學生可以負責為游客介紹衛生間的位置、介紹垃圾投放的位置、分享垃圾分類回收的方法,促進游客自覺保護園林環境。在勞動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意識,讓學生得到更充實的收獲。比如,引導學生觀察各種花草樹木,分析各種植物的形狀,說出各種植物的名稱和生長環境。這些勞動活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學會維護園林環境,教師應適當增加這種活動的頻率,持續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進一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形式。
園林文化與我國的地域文化、旅游文化具有密切交織的關系。在園林主題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增強學生的宣傳意識,引導學生通過繪畫、攝影、PPT 制作、寫作以及其他方式展現園林的美好風景,分享園林探尋中的美好體驗,展示本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增強學生創建文明城市、助推家鄉發展的意識與動力。在宣傳活動的開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聯系自己在各個學科所學知識,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園林的美,讓學生的宣傳效果精彩紛呈。同時,教師還可以邀請其他社會群體對學生的宣傳作品做出評價,幫助學生進一步總結經驗,提高宣傳能力。
例如,在《蘇州園林》探尋活動中,教師可以開展“蘇州園林我來說”主題實踐活動。對于拙政園,學生可以以語言交際為主要形式,講述吳中畫派代表人物文徵明的故事,分享蘇州園林濃厚的人文氣息。其他學生也可以參與這種活動,描繪出文徵明的簡筆畫、在網絡中搜索關于文徵明的美術作品和書法作品,展示本地區的傳統藝術。在游覽留園時,學生可以拍攝園林中的古建筑,合理調整拍攝的角度,體現出古建筑的莊重性和對稱性。其他學生還可以展開手工制作活動,利用硬紙板、樹枝等材料制作古建筑模型。在游覽獅子林時,學生可以展開繪畫活動,運用不同的顏色和形狀描繪出園林中的亭臺樓閣、花草樹木,或者展開寫作活動,寫出優美的寫景散文和生動的記敘文,介紹園林景觀特點、在園林中發生的有趣故事等。在綜合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應收集每名學生的宣傳作品,評價這些作品的亮點,指出參與繪畫學生描繪的事物具有生動多彩的特點,參與攝影的學生拍攝的照片畫面清晰、具有立體感。同樣,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展示給生活中的其他人,讓學生得到更廣泛的認可,進一步增強學生以宣傳的方式展開綜合實踐活動的意識,提高展示家鄉園林文化、傳承家鄉園林文化的責任感。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內容豐富、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科,教師可以以園林文化為主要素材,不斷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課程開展方式,引導學生從歷史角度、空間角度、審美角度、健康角度、環保角度、宣傳角度展開園林探尋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多樣的思維能力、高雅的審美趣味、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的勞動意識、熱愛家鄉的品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綜合成長。在園林主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知識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意識,引導學生根據園林景觀的特點自主調整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和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形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自強、勇于創造、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讓學生借助實踐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提高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