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鳳 廖大忠
惡性腫瘤作為全球人類重大疾病之一,極大地危害著人類的健康。最新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新增癌癥患者約1930萬、死亡人數約1000萬。而中國的發病率、病死率位居全球第一[1]。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大多數患者在疾病進程中需要接受化療。其中60%~80%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2],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加重其身心負擔,還會延誤或終止治療,最終會影響患者生存時間。因此,如何有效減輕患者化療相關性惡心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至關重要。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12月—2021年7月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腫瘤血液病二科住院且需要接受化療的患者7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和試驗組39例。2組在性別、年齡、KPS評分、化療次數、手術次數、化療方案致吐風險分級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基線特征比較 (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年齡:18~78歲(包含18歲和78歲);經病理報告確診為肺癌或乳腺癌或宮頸癌或卵巢癌或陰道癌或子宮內膜癌;需要接受化療;預計生存期>6個月;KPS評分≥60分;
1.2.2 排除標準既往發生過爆發性或難治性或預期性CINV者;長期接受皮質類固醇者;3 d內曾發生過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惡心、嘔吐者;無法接受藿香正氣液氣味或對藿香正氣液過敏者;目前參與任何其他臨床試驗或觀察性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本組患者嚴格遵照規定化療方案的基礎上,參照《抗腫瘤治療相關惡心嘔吐預防和治療指南(2019年版)》[3],采用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激素方案止吐,包括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0982,5 mg/支),第 1~3 天,化療前 30 min 靜脈推注 5 mg;鹽酸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太極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50021463,5 mg/支),第 1~3 天,化療前 30 min 靜脈推注5 mg。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藿香正氣口服液(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50020409,10 mg/支),首次服藥時間為化療前 1 d,每次10 ml,口服,每天3次,連續給藥6 d。
1.4 觀察指標
1.4.1 惡心嘔吐的控制情況西醫療效標準(參照美國國立綜合癌癥治療網絡2017年提出的化療藥物毒性反應分級標準(NCI-CTCAE 5.0)惡心嘔吐部分)[4]:將惡心分為0~III級。惡心控制率=(0級發生例數+I級發生例數)/總例數×100%。將嘔吐分為0~V級。嘔吐控制率=(0級發生例數+I級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2 中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主要對脾虛氣滯、胃氣上逆證的癥狀進行分級量化評價,該癥狀評估量表共包括4項主要癥狀,7項次要癥狀,并將每個癥狀按無、輕、中、重 4級量化評價。主癥每項按0、2、4、6 計分。次癥每項0、1、2、3 計分。分別于化療前,化療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評分,計算總分并記錄。總分越高,說明受到的影響越大。
1.4.3 功能狀態評分及體質量按照Karnofsky功能狀態評分標準(KPS 評分)對患者治療前后功能狀態進行評定,按0~100進行計分,得分越低,健康狀況越差,越難以忍受治療給身體帶來的不良作用。同時,分別于治療前后記錄患者體質量變化。
1.4.4 實驗室指標分別于化療前、化療后第5天記錄患者血常規及電解質各項指標的數值。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或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惡心嘔吐療效比較化療第1天,2組患者惡心控制率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第2天、第3天、第5天,試驗組惡心控制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第1天,2組患者嘔吐控制率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第2天、第3天、第5天,試驗組嘔吐控制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惡心嘔吐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化療前與化療第1天,2組患者中醫證候(主癥與次癥)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第2天、第3天、第5天,中醫證候(主癥與次癥)積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

表3 2組患者中醫證候(主癥)積分比較 (分,

表4 2組患者中醫證候(次癥)積分比較 (分,
2.3 2組患者KPS評分 體質量比較2組化療前K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KPS評分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化療前、后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治療前后KPS評分及體質量比較 (例,
2.4 2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及電解質各項指標比較,均P>0.05,即治療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6、表7。

表6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比較 (例,

表7 2組患者治療前后電解質比較
CINV指由于使用化療藥物所導致的惡心及嘔吐。根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 (2018年)》[6]指出,CINV在腫瘤用藥常見不良反應/不良事件位居第二。現代醫學認為參與機體CINV調節的神經遞質及受體主要包括5-羥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5-HT)、5-HT3受體、P物質與NK1受體等[7]。主要是通過刺激腸嗜鉻細胞釋放神經遞質與相應受體結合,再將信號傳入延髓嘔吐中樞進行反射處理[8];還可以直接刺激化學感受誘發區,傳遞至嘔吐中樞引起神經沖動。惡心的機制與嘔吐不完全一致,惡心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經通路[9]。目前尚無任何單一藥物可以完全阻斷所有受體結合,故采用聯合用。西醫治療主要以5-HT3受體拮抗劑聯合糖皮質激素防治CINV[10]。然而,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上述2種藥物聯合仍無法完全控制患者的癥狀,尤其是對于高度致吐風險化療方案導致的CINV療效欠佳。并且,此類藥物反復多次使用就會引起便秘、腹瀉、頭痛、肝腎功能損害等毒性反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11]。
中醫學并無“CINV”的說法,但依據其臨床表現可以歸為“嘔吐”范疇,認為抗腫瘤化療藥物為 “邪毒”,在殺傷腫瘤細胞時,同時也會損傷脾胃,導致脾失于健運、濕從中生,胃失于和降,升降失調,故而發病。故脾虛濕阻、胃氣上逆為其基本病機。藿香正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廣泛用于胃腸道不適的中藥方劑,具有疏暢中焦氣機、運脾醒胃、宣化濕濁的功效。現代制劑藿香正氣口服液是在原方基礎上,改變藥物劑型,既保證了臨床療效,又增加了制劑使用的方便性。
張雄飛[12]研究表明藿香正氣散具有鎮吐作用,其主要成分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劉瑤等[13,14]研究表明藿香正氣液能夠修復受損的腸黏膜上皮細胞,抑制結腸通透性,保護腸道機械屏障。此外,藿香正氣液還可以促進CD4和CD8的表達,抑制TNF-α的產生[15]。還有研究發現藿香正氣液可使大鼠血漿、胃竇及空腸中P物質含量增加,促胃腸蠕動,減輕惡心嘔吐等不適[16,17].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故選用藿香正氣液防治CINV,并觀察其臨床療效。
研究結果表明,藿香正氣液可以提高延遲期CINV的控制率、KPS評分及改善中醫證候積分,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獨特的意義。雖然在急性期試驗組CINV的控制率均比對照組高,但2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本研究試驗設置有關,因此,還需更多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去進一步探討藿香正氣液治療的最佳時間、有效劑量。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及體質量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最新的研究表明,約36%的患者發生CINV是在超過危險期以后[18]。這是否與本試驗設置觀察時間較短有關,若是有更加充足的條件,可以適當延長對患者CINV的觀察時間,可進行多個化療周期的全程觀察。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藿香正氣液可緩解延遲性(CINV)具有臨床意義。那么長期服用藿香正氣液是否可以明顯降低急性期CINV的發生率,是否對患者的體質量、相關實驗室指標有影響,是否可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等問題,都亟需更多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去進一步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