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衛國
(海南大學 植物保護學院,海口 570228)
據估計,到2050 年,世界人口將接近100 億,食品需求預計將增長70%~100%。然而,植物有害生物會造成農業生產重大損失,如全球農作物病蟲害導致小麥產量損失10.1%~28.1%,水稻損失24.6%~40.9%,玉米損失19.5%~41.1%,馬鈴薯損失8.1%~21.0%,大豆損失11.0%~32.4%,其中僅由稻瘟菌引起的稻瘟病就導致全世界水稻產量減少30%,這些損失足以養活6 000 萬人。
我國有害生物多發,常見農作物病害775 種、害蟲739 種、雜草109 種、害鼠42 種,它們分布范圍廣、成災頻率高、突發性強,每年都有重大病蟲害發生流行,導致農作物減產、品質嚴重下降,給我國農業生產造成了重大損失。因此我國已經施行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由于氣候變化、種植模式改變、經濟貿易迅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植物有害生物的發生與危害規律不斷出現新的變化,適應于農業現代化的植保技術和產品的研發需要加強。
《熱帶生物學報》特設置“植物保護”欄目,為植物保護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學術交流和爭鳴的平臺,促進新形勢下中國植物保護研究的發展。本專欄聚焦于我國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的植物有害生物方面的相關研究,為我國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的農業與生態安全保障和健康的持續發展獻計獻策。
本期“植物保護”欄目精選了2 篇研究論文,報道了熱區重要害蟲豆大薊馬的發生動態和相關藥劑的篩選和農業生產中施用的主要農藥四氯蟲酰胺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的毒性研究,從不同角度及時反映農業生產中學術界和社會重大關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