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永
(江蘇省橫林高級中學,江蘇常州 213101)
項目式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的課程模式,又是一種教學模式。國外對項目教學的研究起步較早,美國巴克研究所將項目式教學定義為“一套系統的教學方法,它是對復雜、真實問題的探究過程,也是精心設計項目作品、規劃和實施項目任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1]。在國內,課程項目化、課堂活動化、學習個性化成為教育發展趨勢,《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建議一線教師積極建構一種以“學”為中心的項目式學習方式,倡導將知識建構、技能培養與思維發展融入運用數字化工具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
通過文獻研究和問卷調查了解到,傳統課堂環境的項目式學習目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探究活動時空受到限制、學習資源不夠豐富、教學管理與評價滯后、效果不佳、學習方式單一、師生缺乏交流協作等[2]。隨著信息技術和教育深度融合,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習環境,同時也為教師突破時空限制開啟新型教學模式創造條件,“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推動項目式學習普及和發展。
筆者考查多款開源在線學習平臺后發現,Nextcloud平臺是實施項目式教學的理想平臺。Nextcloud是一個完全開源的企業級文件發布和管理系統,其開放架構用戶可以利用后臺提供的應用插件或者自編插件的方式進一步擴展Nextcloud功能或構建自己的應用程序,滿足項目式教學。
集成度高。將成員管理、信息發布、文件管理、群組溝通、思維導圖等多種與教育教學相關功能集成到平臺之中,通過簡單配置進行集成,操作便捷,降低成本和風險。
部署簡單。提供多種部署服務的方法,且操作簡單,無須掌握過多復雜的Linux系統配置命令。其除支持B/S的用戶訪問方式,也提供Windows、Macos的桌面端客戶端軟件和Android、Ios等移動端應用程序,實現全終端覆蓋。
插件豐富。Nextcloud 利用豐富的應用插件,實現項目發布、文件共享、交流合作、自評互評等功能。用戶也可以通過自編插件的方法,定制開發需要的功能。
數據安全性高。通過強大的文件訪問控制、用戶權限管理、多層加密技術、基于機器學習的身份驗證保護和高級勒索軟件恢復功能保障數據安全。
Nextcloud官方提供多種服務器部署方法,用戶可以在Linux系統中使用官方提供的源代碼部署安裝,也可選擇使用Docker部署安裝,甚至可以使用官方發布的虛擬機鏡像文件,將服務部署在虛擬機中。不熟悉Docker和Linux服務器配置的人員,推薦使用Ubuntu Server的Snap包管理工具實現對Nextcloud的安裝、更新和管理。在安裝完最新版本Ubuntu Server操作系統后,在命令終端中依次輸入以下三行代碼,實現Nextcloud平臺的快速安裝與部署:①更新操作系統:sudo apt update。②安裝Snap包管理軟件:sudo apt install snapd。③安裝Nextcloud平臺:sudo snap install nextcloud。
安裝好Nextcloud后,系統管理員可以使用瀏覽器登錄平臺,對教學平臺實施管理。比較基礎的幾項設置有:①設置站點主題,增加個性化logo,自主定制用戶界面,打造個性化學習平臺。②利用Mail插件,設置電子郵箱服務器,實現電子郵件的收發(如密碼重置和通知)。③使用LDAP域控管理插件,實現統一身份認證,導入學校用戶信息,分配存儲空間和應用權限。④共享行為管理,調整用戶共享行為的權限和告警配置。⑤添加項目式學習常見的應用插件,有些應用插件系統已經默認安裝,如果要實現項目式學習,還需安裝以下插件,如表1所示。

表1 Nextcloud 項目式學習中的常用插件
1.項目情境真實
項目式學習要求構建真實問題情境,學生完成探究學習。這里的真實性是指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在現實生活中是可以遷移的。即使在一個虛構的情境中學生也能體驗到真實,如模擬聯合國,學生在其中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是與真實情境相似的,項目式教學更強調這種思維的真實。借助于學習平臺,教師可提供語音、圖片、視頻、在線地圖等多種多媒體資源,創建能夠直觀感受的情境,學生從中得到真實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習資源豐富
借助Nextcloud平臺,師生、生生可以快捷方便地分享多種資源。資源的種類除包括常規的多媒體資源,還可以提供探究過程中的思維導圖、流程圖、在線地圖等有助于項目設計和實施的過程性資源。教師通過后臺管理,還可以將外部網站集成到項目學習平臺中,針對項目探究的內容和特點,為學生提供更多有幫助的資源。
3.學習方式多樣
與傳統學習方式相比,Nextcloud平臺支持下的項目式學習不僅有真實情境中的學習實踐和知識積累,也包括網絡環境下的協作探究,這就為學習者提供更多樣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Nextcloud提供的多種交流與協作應用插件,構建學習小組,組成學習共同體,利用群體力量,促使學習者相互溝通、交流、反思和勉勵,促進全體成員的發展。教師通過平臺數據的反饋,提供適時的指導與監測,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也更加頻繁和有效。
4.評價方式多元
項目式學習改進傳統采用以紙筆測試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在實施過程中,評價從項目引入階段就已經啟動,其同時運用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策略及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方法促進學生真正投入學習中。在Nextcloud平臺支持下,在項目活動實施過程中,評價結果也能快捷、清晰地呈現給教師和學習者,在項目式學習結束后可以形成學生個人和學習小組的評價報告,全方面反映其項目式學習成效。
1.項目設計
項目設計是項目實施的基礎,學生掌握學科核心知識和提升關鍵能力的前提。在進行課堂實踐中發現,為了將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到項目式學習的不同環節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科大概念,將核心知識模塊按照單元進行整理,組織成完整的項目,再根據教目標將項目拆分成不同的任務,以任務為單位設計探究活動,教師按照探究活動的內容準備線上和線下的學習資源,并與學生共同參與。課程中的每個關鍵概念,都要經過任務設計、活動實現、結果測試等步驟,完成整個項目學習。例如,在“探究車牌識別”項目任務時,可以先設定一個主要任務,然后通過活動的形式完成被拆解的多個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解、抽象、設計、編碼、測試、協作等過程和方法,依次體驗基于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問題的求解過程。基于Nextcloud平臺的項目式學習,教師根據“項目—任務—活動”三級結構設計教學內容,將核心概念和能力的考查貫穿探究活動中。
2.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是項目式學習的核心,教師通過平臺引入項目后,學生首先進行項目分組,分組原則是“組間異質,組內同質”,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能力、氣質、性格、性別等分組,不同特質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一般每組最少3人,最多6人,主要的角色有項目負責人、小組活動負責人等。在開展項目前,項目負責人首先召集所有成員,分析項目的難點和需要采取的活動,明確每位成員的任務及限定完成的時間。小組成員可以利用Circle插件組建線上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在Nextcloud平臺上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進行師生和生生互動,共同完成項目,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Nextcloud 平臺的項目式學習實施流程
教師與學生在Nextcloud平臺的支持下,上傳教學資源,創建真實情境,提出項目需求;學生利用協作交流插件、在線辦公插件、過程性工具對項目進行探究;師生在項目探究中通過評論和線上問卷插件進行成果評價,不斷優化項目成果;學生上傳項目作品,進行線上展示,完成項目任務;學生利用筆記插件,總結反思,最終提升信息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基于對項目式學習的認識,結合普通高中的實際,確立基于Nextcloud平臺實施項目式學習的六個流程,如表2所示。

表2 實施流程中的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3.項目評價
在項目式學習評價時一方面要明確評價載體、標準,將評價設計與項目主題相結合,對學習過程和作品開展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估。以評價量規、信息化評價手段為工具,重點評價學生完成項目化學習后的發展層次。另一方面關注成果展示交流,通過在線專題學習、小組分享等形式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成果展示,幫助學生聚焦驅動性問題的解決[3]。
學生在課上利用學習平臺,完善自己的作品并提交,由其他小組依據評價量規對學生提交的作品進行評價打分。在作品界面,學生可以記錄自己的反思和收獲,便于直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有利于學科知識的內化,以促進今后學習。課后教師首先對每位學生在課堂總的表現進行過程性評價,然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對項目式教學的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反思和評價,改進以后的教學。
基于Nextcloud平臺的項目式學習,學生以開發者的身份參與項目,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信息技術的用武之地,提升學生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不再是課程和教材的被動執行者,而是一個主動的決策者和建設者;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發展的過程,也是進行學科教學資源庫和網絡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的過程。這兩個過程必將促進學科組的建設,既是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入開展核心素養教育的本質訴求。